学术投稿

探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对策

王根平

关键词:中药材, 中药饮片, 质量问题, 控制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材、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中药材储存过程中以及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质量控制对策,以加强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监管力度.结果 在控制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过程中,除对药材种植、采集、储存、炮制以及加工生产等环节给予高度重视外,还应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机制,提升验收人员的鉴别与鉴定能力及提高加工生产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岗位技能等综合素质,进而为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结论 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对保障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及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对照组48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52例,该组患者在基础常规治疗外加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24 h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改善程度强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可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董建国;王明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实施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15例单纯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结肠镜检测,观察组患者的糜烂、水肿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加上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黄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脂血症的疗养治疗进展

    高脂血症是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众多研究证实高血脂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目前医院多注重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但疗养院与医院有所不同,在疾病的治疗中更强调环境、运动、饮食和心理方面的干预.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近5年国内外有关高脂血症的疗养治疗进展.

    作者:彭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环丙沙星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12月~2016年4月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患者中,男66例,女44例,10~30岁患者有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31~50岁的患者有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51~70岁患者有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大于70岁的患者有25例,男12例,女13例.ADR累及系统和器官中,其中皮肤及附件的受到损伤的几率高,其次为用药部位.在严重不良反应中,过敏性休克有2例,因支气管肺炎而使用环丙沙星造成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有1例,另1例为治疗感染在给药.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有1例,在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在临床上可能会因为用药不合理从而导致发生不良反应,故在服用环丙沙星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方建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用于小儿支气管炎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儿科门诊治疗的86例支气管炎患儿纳入研究,基于门诊时间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应用盐酸氨溴索,观察组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连续用药7 d,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炎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罗才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可,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

    作者:杨景福;田玉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TE方案与TEC方案的应用价值对照

    目的 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TE方案与TEC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两组.TE组采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TE方案,TEC组采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TEC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乳腺癌缓解率;粒细胞缺乏所致发热发生率、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卡氏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中位生存期、中位肿瘤进展时间.结果 TEC组患者乳腺癌缓解率和TE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EC组粒细胞缺乏所致发热发生率、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TE组(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卡氏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中位肿瘤进展时间相似(P>0.05).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TE方案与TEC方案的应用价值相似,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生存情况,但TE方案的骨髓抑制作用比较轻,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衍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比较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是某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0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以动态随机划分为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以及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甲状腺功能各指标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各指标数据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恩替卡韦应用于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治疗中,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

    作者:胡蕾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氨甲环酸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氨甲环酸(TXA)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更合适的给药途径,以获得更佳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在本院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氨甲环酸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通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止血,B组局部注入氨甲环酸止血.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Hb.术后1周内对比是否有血栓出现.结果 对比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B组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中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Hb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TXA效果优于静脉滴注,安全可靠.

    作者: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方法和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手部深度烧伤经早期整形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72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36)行延期整形修复治疗和观察组(n=36)行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部外观和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愈合情况.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的手部外观和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VAS评分和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可以迅速促进手部外观和功能的恢复,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并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崔庆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烧伤后早期瘢痕畸形修复治疗的应用进展

    在外伤性疾病中,烧伤较为常见,其原因与物理、放射以及化学因素存在相关性,其临床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旦烧伤,组织会出现严重脱水,蛋白质也会发生变化,机体在一定程度上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和相关部位组织凝固,终致使瘢痕畸形.此研究对烧伤后早期瘢痕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关修复治疗的措施,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边泽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78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究分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来院就诊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黄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组间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药物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沉(ESR)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有效缓解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局部压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病原菌的进一步滋生,降低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伤口的愈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济南市育龄夫妇孕前暴露情况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了解济南市育龄夫妇的身体健康情况和暴露环境,基于此分析背后的危险因素和暴露因素对育龄夫妇优生优育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对可行的优生策略.方法 对济南市2500对育龄夫妇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实际的生活工作环境等暴露情况、生活习惯和社会因素等.结果 家族史、疾病史和夫妻双方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都与后代的身体健康情况密切相关.结论 育龄夫妇在备孕期间,必须要重视产前的全方面检查,并提前戒掉烟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以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影响后代的健康成长.

    作者:韩梅玲;陈静祎;王月;商鲁翔;张慧;王广娟;刁玉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总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类型并分析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所致60例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类型、成因、涉及的药物,并据此制定合理用药对策.结果 60例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血液系统反应以及肾肝毒性反应4种;涉及到的药物共包括7种;不良反应成因包括未进行药敏试验、超剂量用药、溶媒不当、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结论 强制性开展药敏试验、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落实不良反应上报制度将有助于降低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范艳;黄启元;叶菲;施家慧;朱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比较

    目的 对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6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单双号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8例;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癫痫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左乙拉西坦,对照组加用丙戊酸钠,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并了解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有差异,且低于研究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小儿癫痫治疗中,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均有满意效果,安全性较高,但左乙拉西坦在改善患儿认知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临床价值更突出.

    作者:马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宫腔填塞纱布结合背带式缝合子宫在剖宫产术中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中应用宫腔填塞纱布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统计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于某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共2054例,其中76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现象,将其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止血,联合组患者行宫腔填塞纱布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中及术后30 min、2 h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体温与住院天数上,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对照组二次手术率、子宫切除率以及产褥感染率均高于联合组患者(P<0.05).结论 选择宫腔纱布填塞联合背带式子宫缝合的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中,可有效降低术后产后出血量,且无明显体温波动,对促进产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霞;何梅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对策

    目的 探讨中药材、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中药材储存过程中以及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质量控制对策,以加强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监管力度.结果 在控制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过程中,除对药材种植、采集、储存、炮制以及加工生产等环节给予高度重视外,还应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机制,提升验收人员的鉴别与鉴定能力及提高加工生产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岗位技能等综合素质,进而为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结论 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对保障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及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王根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若治疗不及时,其继发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使用常规药物或物理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去骨瓣减压术不仅可将颅内压显著降低,同时还是能使脑灌注压、氧分压得以提高.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DC)是对传统去骨瓣减压术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其对颅内压增高特别是治疗难度大的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但目前临床方面对BDC的具体适应证、常见并发症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预后等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作者:李长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进展

    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事户外工作者易患此病,推测紫外线是主要的环境因素.同时,以往临床上诊断为翼状胬肉的部分病例经病理学检查却发现实际是眼表肿瘤增生,近年来手术联合药物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本文就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孕期体重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孕妇孕期体重情况与妊娠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探讨孕期体重控制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院体检、就诊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分为2组:10 kg<体重变化<15 kg的孕妇分至正常体重增长组,15 kg<体重变化<25 kg的孕妇分至高体重增长组.通过比较不同孕期增长体重孕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中孕妇情况和胎儿情况的差异,对孕期体重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 正常体重增长组孕周平均(39.74±0.91)周,高体重增长组孕周平均(39.81±0.89)周,孕期体重变化与孕周不存在相关性.正常体重增长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高体重增长组(P<0.05).正常体重增长组发生剖宫产、产程阻滞、产后出血的概率分别为10.1%、3.5%、5.8%,与高体重增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增长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高体重增长组(P<0.05).结论 孕妇在孕期体重增长过高,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增加,妊娠结局中剖宫产、产程阻滞、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也增加.

    作者:余丽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