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范艳;黄启元;叶菲;施家慧;朱健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总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类型并分析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所致60例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类型、成因、涉及的药物,并据此制定合理用药对策.结果 60例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血液系统反应以及肾肝毒性反应4种;涉及到的药物共包括7种;不良反应成因包括未进行药敏试验、超剂量用药、溶媒不当、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结论 强制性开展药敏试验、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落实不良反应上报制度将有助于降低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线粒体动力学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线粒体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在治疗脓毒症中扮演的角色尚不明确.关于脓毒症心肌损伤研究比较多的是线粒体功能异常,推测有许多机制都参与了线粒体功能损伤,而对于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和修复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时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张媛媛;董艾莉;王妍妍;谢克亮;于泳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 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12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和80例未进行过妇科检查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和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对相关患者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需氧菌性阴道炎合并滴虫性阴道炎和需氧菌性阴道炎合并细菌性阴道炎的胺试验是阳性,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pH>4.5,清洁度都在Ⅲ~Ⅳ之间.结论 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特异性较少,建议多进行几种阴道炎的检查,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若治疗不及时,其继发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使用常规药物或物理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去骨瓣减压术不仅可将颅内压显著降低,同时还是能使脑灌注压、氧分压得以提高.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DC)是对传统去骨瓣减压术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其对颅内压增高特别是治疗难度大的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但目前临床方面对BDC的具体适应证、常见并发症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预后等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作者:李长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Nesfatin-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

    Nesfatin-1是一种下丘脑神经肽,大量研究发现其在中枢和外周均广泛分布且功能多样,不仅能显著抑制摄食,在糖代谢、睡眠、认知、情绪等重要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表现为特征,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常见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全身多系统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症候群,更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等的代谢异常,心态上也易产生烦躁不安,甚至抑郁和抵触的心理.现今一般认为Nesfatin-1在PCOS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美艳;劳凯雪;王雁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维拉帕米静脉持续泵入联合乌司他丁静滴治疗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静脉持续泵入联合乌司他丁静滴治疗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的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50例,B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乌司他丁静滴治疗,A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静滴联合维拉帕米静脉持续泵入疗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①A组患者治疗后AMS、TG、TNF-α、IL-6水平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②A组50例患者接受维拉帕米静脉持续泵入联合乌司他丁静滴的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B组50例患者在接受单一乌司他丁静滴疗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6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用药不良反应率为8%,B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率为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时,可以采用维拉帕米静脉持续泵入联合乌司他丁静滴治疗的方法.此法与单一使用乌司他丁静滴相比,能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但不会增加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嵇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与进展

    在临床儿科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所有疾病的65%,其发病原因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发病后多以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及眼结膜炎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应用中药制剂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咽结合膜热进行治疗,且疗效明显,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各类不适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研究对引发小儿咽结合膜热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热毒宁注射液的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临床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强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按常规方案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按强化方案予以健康教育,为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强化健康教育取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等指标相较于教育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强化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盛建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热原因的探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热原因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选择我院ICU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热患者,分析血清PCT和CRP水平与发热原因之间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患者较非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热患者行PCT和CRP检测,可以初步鉴别发热原因,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丽;徐旭;赵珂;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氨甲环酸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氨甲环酸(TXA)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更合适的给药途径,以获得更佳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在本院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氨甲环酸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通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止血,B组局部注入氨甲环酸止血.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Hb.术后1周内对比是否有血栓出现.结果 对比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B组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中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Hb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TXA效果优于静脉滴注,安全可靠.

    作者: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为妇产科的常见病症,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此病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朗,研究表明其发病和雌激素以及孕激素水平的升高有密切关联,因此它属于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在临床的相关研究中,临床普遍将米非司酮药物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此种药物的应用能够对子宫肌瘤的体积进行控制,从而缓解病情,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此种药物应用后,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米非司酮进行实验室研究可发现,米非司酮主要是对雌激素以及孕激素进行拮抗,从而降低B淋巴细胞瘤-2基因,使TNF-2高表达,终VEGF降低,并且VEGF mRNA表达降低,并遏制GF-1的活性,针对于此,本文将重点对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提出准确可供研究的论断,作为临床参考数据.

    作者:朱素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初评

    目的 评估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40例无痛人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40例患者分成两组,20例患者单纯应用丙泊酚麻醉设作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在丙泊酚麻醉同时复合地佐辛麻醉设作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以后停止用药,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MAP、HR、RR、SpO2、麻醉时间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宫缩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理想,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术后宫缩程度轻,应用后无不良反应,麻醉安全性较高.

    作者:方丽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行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压、BMI、三酰甘油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熙;张玉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对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

    目的 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将其分为子宫腺肌病组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组,每组44例患者,两组患者都在确认没有相关的禁忌证后安放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患者放置后的第3个月和第12个月的子宫体积、月经量以及痛经评分都明显低于放置之前,并且放置第12个月的子宫体积、月经量以及痛经评分明显要低于放置后第3个月的,效果比较显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组患者放置后的第3个月和第12个月的月经天数明显低于放置之前,并且放置第12个月的月经天数明显要低于放置后第3个月,月经周期也得到更好的调整,效果比较显著.子宫腺肌病组发生带环后点滴出血3例,功能型卵巢囊肿1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组发生阴道干涩1例,带环后点滴出血1例,此外没有发现其他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病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子宫体积、月经量以及月经天数,调整月经周期,减轻痛经症状.

    作者:李婕;夏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脂生化指标变化的意义探讨

    目的 探究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脂生化指标变化意义.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取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抽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两组的肝功能(GGT、ALT、AST、TBiL)、血脂(HDL-C、TC、TG)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GGT、ALT、AST、TBiL指标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能及血脂的检测可以为临床医师评估脂肪肝患者的病情提供科学依据,对患者后期的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妍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中循证药学的应用意义评价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中循证药学的应用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循证药学干预前后的3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用药处方以及临床用药情况,了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结果 实施循证药学干预后,患者在治疗第3天、第7天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包括无指征用药、盲目联合用药、用药途径不当、剂量选择不当等,应用循证药学后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细菌学检查、敏感性试验比例上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缩短,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应用循证药学干预,能够较大程度上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用药合理性,防止药物滥用现象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彦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是应用于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高通量血液透析是指在常规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高通量血液过滤器在容量控制的血液透析机上完成相应治疗.研究表明,高通量血液透析作为近年来于临床使用的新型血液透析模式,其相较于传统血液透析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利于降低因疾病及血液透析治疗所致肾性贫血、骨及矿物质代谢紊乱、透析相关性淀粉样病变、心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等各类并发症.本文通过综述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Child-Pugh为B级、C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药物为奥曲肽等,研究组则加用奥美拉唑.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 d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Blatchford评分、胃液pH值和两组平均止血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液pH值和Blatchfor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5.6±3.9)h、(31.6±5.1)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

    作者:李勇;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进展

    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事户外工作者易患此病,推测紫外线是主要的环境因素.同时,以往临床上诊断为翼状胬肉的部分病例经病理学检查却发现实际是眼表肿瘤增生,近年来手术联合药物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本文就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用于小儿支气管炎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儿科门诊治疗的86例支气管炎患儿纳入研究,基于门诊时间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应用盐酸氨溴索,观察组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连续用药7 d,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炎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罗才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抗NMDA受体脑炎研究进展分析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研究进展.方法 从抗NMDA受体脑炎流行趋势、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检查方法、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近年抗NMDA受体脑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认知.结果 抗NMDA受体脑炎发病率较高、症状复杂且无特异性,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手段,可对疾病作出准确鉴别诊断,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结论 对抗NMDA受体脑炎发病机制、特点及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可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认知,有助于疾病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赵玉;王义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