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江·巴哈提别克;王婷婷
目的 探讨丁卡因宫颈管表面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用于无痛清醒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120例,分为三组,A组丁卡因清醒组,B组清醒组,C组入睡组,各40例.各组均静脉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缓慢静推或微泵输注异丙酚,其中A组人工流产术前宫颈管内塞入1%丁卡因棉签约10 s,先后两根棉签,以扩宫颈内外口.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宫颈松弛情况、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及高术者麻醉的满意度.A组宫颈松弛效果显著优于B组、C组(P<0.05),A组瑞芬太尼及异丙酚每公斤体重用药量、手术时间、留院观察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C组(P<0.05).结论 丁卡因宫颈管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行无痛清醒人工流产术,患者意识清醒,镇痛完全,有效减少宫颈机械损伤,减少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用药量,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离院观察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培珍;李海利;高伟;高德荣;张平;邓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单用多西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结合同步放疗对下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下咽癌104例,均给予同步放化疗,放疗采用常规方案,化疗有单用多西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采用Log-rank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同步放化疗后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两方案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3年生存率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优于多西紫杉醇单用方案(χ2=4.331,P<0.05),而3年肿瘤复发率低于多西紫杉醇单用方案(χ2=4.451,P<0.05),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 使用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下咽癌时,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优于多西紫杉醇单用方案.
作者:罗宁;郭汝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在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乙酰胆碱酶抑制剂联合盐酸美金刚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8例老年痴呆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25.75±2.06)分,生活能力ADL评分(23.17±3.1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盐酸美金刚具有保护脑部神经、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在老年痴呆治疗中与乙酰胆碱酶抑制剂联用有效抑制患者脑功能减退,改善脑组织生理性病变,用药简单、安全、稳定,有效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何皖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妇科炎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其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在临床上,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愈后,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作者:卢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益肾填精法治疗激素依赖型肾病的临床效果,为解决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的激素敏感性不强、并发症风险高、愈后复发等问题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从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西药治疗对照组和中药辅助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益肾填精法结合西药对激素依赖型肾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并通过对相关脏器的温和调养,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朱荣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对74例在院诊断并治疗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尼莫地平片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并于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收缩末期大流速与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红霉素在治疗小儿重症哮喘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就诊的重症哮喘患儿11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均为56例;A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儿给予常规结合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儿的VC、FVC、FEV1、V50、V25均显著优于A组(P<0.05);A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B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8.93%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重症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而不良反应无显著升高,安全性高,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陈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采取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92例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CML患者,分为加速期12例,慢性期65例,急变期15例,均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CHR、MCyR、CCy以及CMoR,以慢性期高,急性期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临床分期患者1、3、5年OS率、PFS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其中以慢性期高,其次为加速期、急变期.结论 对于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能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获得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血液学缓解率,但对于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疗效较差.
作者: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给予观察组的患者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比较两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病原学检测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单联抗生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二联抗生素使用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三联及以上抗生素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病原学检测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可有效促进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作者:汪洋;单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研究解决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接受中药制剂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参与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探究解决对策.结果 老年人、儿童是使用中药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群体,静脉滴注方式是导致中药制剂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皮肤系统反应以及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中药制剂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临床必须做好管理,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选择安全途径给药,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颜路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其中首发急性胰腺炎患者97例(初发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3例(复发组).分别对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复发性急性胰腺患者的复发病因以及临床特点.结果 复发组在年龄、腹痛缓解时间、黄疸以及发热症状上与初发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中,复发组中比例低于初发组的为饮食因素(酗酒、暴饮暴食)和肠道疾病(P值分别为0.027、0.005);在高血脂症和胆道疾病中复发组比例均高于初发组(P值分别为0.003、0.001).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尽早寻出确定病因且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复发.
作者:贾国青;李春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缬沙坦作为通用的治疗方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百令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对比舒张压与收缩压.结果 经过不同药物的治疗,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侯坤;包敏;任海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1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饮食、运动疗法及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具体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方面症候及指标对比都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
作者:郭晶;王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踝关节扭伤的患者给予手法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手法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牵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症状积分情况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情况和疼痛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法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踝关节扭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显著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宇;王吏;孙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研究单纯修补术联合术后药物使用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8月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给予单纯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大部分切除联合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肛门排气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Visick评分分级即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胃穿孔患者给予单纯修补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作者:梁廷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分型和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院接受鼻内镜术治疗的10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分型的临床效果和随访复发率.结果 本组103例患者中,治愈75例(72.8%),好转21例(20.4%),无效7例(6.8%);按照临床分型,Ⅰ型和Ⅱ型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治愈率均高于Ⅱ型、Ⅲ型(P<0.05);随访6~12个月,Ⅰ型、Ⅱ型无复发,Ⅲ型有4例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效果良好,复发率较低,但和临床分型存在密切关系,所以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手术.
作者:陈小平;杨丰;瞿光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断指成活再生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接受断指再植治疗的5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不同断指部位、断指时间以及断指保存情况下的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和成功率.结果 55例患者(67只断指),断指成活57只,总成活率为85.1%.远节断指再植成活率较中节、近节断指高,断指后6 h内进行再植的患者其断指成活率高于6 h以上再植的患者,手指离断后受到低温保存的患者其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未受低温保存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断指后应尽早(6 h内)接受治疗,且断指应低温下保存,再植手术中注意肌腱、血管及神经的接合,从而保证术后断指的成活和功能恢复.
作者:彭显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开颅夹闭组采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治疗;血管栓塞组则给予血管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动脉瘤治疗效果、术后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管栓塞组动脉瘤治疗效果和开颅夹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栓塞组术后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开颅夹闭组,血管栓塞组患者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均明显优于开颅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确切,但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康复时间延长,在术中细心操作和术后强化护理的情况下仍可作为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进行应用.
作者:苏松;罗选荣;杨云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盐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碳酸钙维生素D咀嚼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盐酸司维拉姆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磷水平、钙磷乘积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短期治疗效果显著,但用药后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应加以重视.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临床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62例AP患者为试验组,将其分为重症AP(SAP)6例,中度AP(SMAP)16例,轻度AP(MAP)40例;3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入院1 d、3 d、5 d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PCT、C反应蛋白检测,入院1 d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 PCT在入院当天即出现升高,MAP、SMAP和SAP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5 d后SAP组与MAP组PCT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小于24 h时,MAP组CRP水平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1,P>0.05);发病48 h以后,MAP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6,P<0.05),MAP与SAP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5,P<0.05).结论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临床风险评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早期预测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MODS的发生、指导抗生素的使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赖力;焦玉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