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李华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 脑供血不足,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对74例在院诊断并治疗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尼莫地平片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并于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收缩末期大流速与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高.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患者角度对比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目的 从患者角度就经鼻内镜内路鼻腔泪囊吻合术(END-DCR)与传统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EXT-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对2013年~2016年的30例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END-DCR患者15例,EXT-DCR患者15例.以术后溢泪缓解为手术成功,患者就术后疼痛、术后溢泪缓解情况,以及如果必要是否愿意再次接受同样的手术方式进行作答.结果 15例END-DCR和15例EXT-DCR患者术后溢泪症状均消失(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DCR组患者术后第1周疼痛较EXT-DCR组更轻.所有END-DCR组患者均认为如果再次选择,仍会选择END-DCR术式.而EXT-DCR组患者仅40%患者表示愿意会仍然选择EXT-DCR术式.结论 END-DCR和EXT-DCR有着相似的手术效果,但笔者更推荐患者行END-DCR.因其较EXT-DCR术后早期疼痛更轻,同时大多数患者也更乐于接受没有疤痕遗留的手术方式.

    作者:郭斌;刘勇;刘玉芳;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准备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降到60以内的用时显著少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插入喉罩时的七氟烷浓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具有药效快、副作用小、术后容易苏醒、可控制麻醉深度等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香花;张生茂;段伟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对74例在院诊断并治疗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尼莫地平片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并于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收缩末期大流速与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干预某院中成药注射剂使用初探

    目的 探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干预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注射剂,提高中成药注射剂应用水平,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抽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干预前后的医嘱300份,比较分析干预前后临床用药的情况.结果 2016年8月前抽取中成药注射剂处方医嘱150份,其中成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60份,占40.0%(60/150);2016年8月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经药师干预后,抽取中成药注射剂处方医嘱150份,其中成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7份,占4.67%(7/15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干预中药注射剂规范使用效果显著,大大促进了中成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作者:陈钧;施辉;顾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地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地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安全性以及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确诊并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与观察组(采用地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两组各30例患者,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二氧化碳气腹后10 min(T2)、30 min(T3)及麻醉苏醒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观察患者术后停药即刻四个成串刺激(TOF)恢复至0.9的患者例数;观察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过程均平稳、顺利,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即刻TOF≥0.9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腹腔镜阴式全子宫切术中可控性好,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镇痛效果良好,达到的术中镇静更为满意,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苏醒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李玉坤;王存斌;刘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以及兰索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7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5例、C组40例,其中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B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C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成本效果及敏感性.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E为18.37,B组C/E为7.99,C组C/E为15.10,B组患者C/E低;假设药品费用降低10%进行敏感度分析,A组C/E为16.54,B组C/E为7.19,C组C/E为13.59,B组患者C/E低.结论 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奥美拉唑静脉注射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有着更好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作者:梁志国;李相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51)和试验组(n=51),对照组选择保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NIHSS评分、脑血肿消失时间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与试验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P<0.05).结论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脑神经功能,缩短脑血肿时间,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广泛应用与临床.

    作者:李长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闭合复位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钢板,观察组30例患者闭合复位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3.3%,对照组优良率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闭合复位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功能更好恢复.

    作者:顾署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进展

    盆腔炎作为一种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如果未获得有效治疗,会表现出诸多疾病后遗症.盆腔炎后遗症有慢性盆腔疼痛、异位妊娠、不孕等,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迁延不愈等特点,对妇女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孙利娟;郑庆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HRMRI与MRA评价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责任血管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两种核磁共振检查手段对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5例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MRI及MRA检查,而后按照梗死区解剖学血管支配,实施HRMRI检查,比较HRMRI、MRA识别载体血管狭窄情况、评估狭窄程度的价值.结果 与MRA相比,HRMRI测得的载体血管狭窄程度更高,且可显示管径细小的豆纹动脉并更接近实际;HRMRI显示斑块位置及穿支血管能力优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确诊结果为金标准,MRA判断穿支动脉载体血管的准确率为51.52%,低于HRMRI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MRI判断穿支动脉载体血管狭窄程度的灵敏度为97.06%(33/34).结论 HRMRI可显示穿支动脉自身管径和开口受累情况,且判断血管狭窄、狭窄程度的价值高于MRA,为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责任血管的无创评估提供了可靠参考.

    作者:杨建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思南县3147例孕妇MTHFR及MTRR基因检测结果分析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思南县孕妇叶酸代谢障碍关键酶基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及甲硫氨酸还原酶(MTRR)A66G位点基因检测情况,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级评估,研究遗传因素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3年12月~2016年6月思南县314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MTHFR C677T、A1298C及MTRR A66G基因位点进行评估其遗传风险,在10个月后对每例进行追踪回访,了解基因检测评估结果 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3147例孕妇叶酸代谢障碍基因进行检测,其评估结果:未发现风险1268例,占40.3%;低度风险261例,占8.3%;中度风险1075例,占34.2%;高度风险543例,占17.2%.每例均在妊娠终止或分娩后进行追踪回访,总的出生缺陷率为3.53%.结论 思南县孕期女性MTHFR与MTRR基因检测各级风险不一;基因检测评估结果与出生缺陷无相关性.

    作者:毛万成;田敏;李丽;张羽霞;陈燕;陈绍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与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杏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甲强龙治疗;银杏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超氧化物歧化酶、气导纯音听阈、血栓素B2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银杏叶组患者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银杏叶组纤维蛋白原、超氧化物歧化酶、气导纯音听阈、血栓素B2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均比较轻微.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高,可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和听力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时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其临床合理用药的方式.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需要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48例,对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方式,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主要成分、患者的用药方式及自身体质的差异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在48例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本次研究临床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以肝肾功能损害、皮肤损害、胃肠道反应以及呼吸系统损害等为主,5种注射液致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后均恢复健康.结论 合理地选择药物、正确掌握药物使用的方法 、了解药物适应证及范围是减少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我院应致力于降低中药注射剂在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从医护人员与注射剂本身着手.

    作者:孟庆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94例(188眼)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94眼)和对照组(n=47,94眼),对照组给予卡替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林佐胺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眼压变化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眼压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31,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心率变化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2%,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5).结论 给予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且安全可靠.

    作者:左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对比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从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选取84例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米非司酮用药剂量分成A组和B组,A组为小剂量组,有42例,而B组为高剂量组,有42例,比较两组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A组患者治疗后的激素水平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B组患者低(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均有治疗效果,但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安全性更高,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明显.

    作者:葛贵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及其新进展

    近些年,早期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行早期宫颈癌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如何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作为当前主要研究的重点,对于此问题,众多学者存在争议,本文就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进行讨论,对比分析手术方式,评估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效果.

    作者:朱素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女性人群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探讨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测定微量白蛋白尿的女性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收集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生活方式、体重、身高、血压水平、实验室指标等资料,对比三组血压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相关性.结果 三组血压、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61,P<0.05);微量白蛋白尿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 女性人群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存在正相关,干预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可以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缬沙坦作为通用的治疗方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百令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对比舒张压与收缩压.结果 经过不同药物的治疗,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侯坤;包敏;任海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研究

    目的 研究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的临床药学效果.方法 选用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200例,并对患者所使用的降压药物类型以及应用后血压的控制情况,包括患者使用降压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服用缬沙坦73例,血压达标52例(71.23%);使用卡托普利49例,血压控制较好者35例(71.43%);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者43例,血压达标31例(72.09%);使用贝那普利者11例,血压达标6例(54.55%).使用美托洛尔12例,达标7例(58.33%).吲达帕胺7例,达标5例(71.43%).使用呋塞米4例,达标3例(75.0%).患者的舒张压达标率明显高于收缩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降压药能够改善其血压水平,舒张压的控制效果优于收缩压.

    作者:杨绍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留取清洁中段晨尿标本检测方法,分析中段尿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 .使用Excel对计数资料用株数、构成比及相对比进行描述.结果在分离出的6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4株(65.67%),革兰阳性球菌18株(26.86%),真菌5株(7.46%).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3株,49.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病原菌有13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9株.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位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氨苄西林(68.18%)、复方新诺明(43.18%)、环丙沙星(38.6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妥布霉素、阿米替星、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 T2DM合并尿路感染耐药率高,临床应按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控制滥用抗生素已迫在眉睫.

    作者:杨德龙;王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