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力;焦玉新
目的 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阶梯组,各42例,常规组应用抗生素常规治疗,阶梯组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阶梯组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78.6%,阶梯组的总有效率为92.9%,阶梯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阶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阶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情况少.
作者:王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声导抗检测在婴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30例(5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经鼓膜检查为正常的30例(60耳)健康婴儿为对照组,均行声导抗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鼓室导抗图异常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反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6耳中有34耳记录到鼓室压、声导纳值及中耳共振频率,其中鼓室压≤-150 daP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导纳值及中耳共振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声导抗检测中,对鼓室导抗图、声反射、鼓室压、声导纳值等客观指标进行多角度综合性分析,有利于婴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对降低漏诊、误诊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英来;逯素艳;高永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四联组采用四联药物治疗,中西医组在四联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治疗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总治疗天数;干预前后患者炎症水平、睡眠状况、生活质量.结果 中西医组治疗疗效高于四联组,中西医组症状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总治疗天数短于四联组,中西医组炎症水平、睡眠状况、生活质量优于四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症状,加速症状消退和溃疡愈合,缩短疗程,降低炎症水平,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
作者:徐国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思南县孕妇叶酸代谢障碍关键酶基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及甲硫氨酸还原酶(MTRR)A66G位点基因检测情况,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级评估,研究遗传因素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3年12月~2016年6月思南县314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MTHFR C677T、A1298C及MTRR A66G基因位点进行评估其遗传风险,在10个月后对每例进行追踪回访,了解基因检测评估结果 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3147例孕妇叶酸代谢障碍基因进行检测,其评估结果:未发现风险1268例,占40.3%;低度风险261例,占8.3%;中度风险1075例,占34.2%;高度风险543例,占17.2%.每例均在妊娠终止或分娩后进行追踪回访,总的出生缺陷率为3.53%.结论 思南县孕期女性MTHFR与MTRR基因检测各级风险不一;基因检测评估结果与出生缺陷无相关性.
作者:毛万成;田敏;李丽;张羽霞;陈燕;陈绍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人工流产术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无痛人工流产术其优势在于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无痛的治疗环境,大程度降低手术引起的疼痛及生理心理上的不适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人流方式.但因此而导致的术后宫腔和宫颈粘连问题较为突出,属于远期并发症的一种,对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正常生殖功能等造成影响.因而,做好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和宫颈粘连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就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和宫颈粘连的药物防治方法 、效果等进行综述.
作者:刘双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留取清洁中段晨尿标本检测方法,分析中段尿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 .使用Excel对计数资料用株数、构成比及相对比进行描述.结果在分离出的6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4株(65.67%),革兰阳性球菌18株(26.86%),真菌5株(7.46%).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3株,49.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病原菌有13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9株.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位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氨苄西林(68.18%)、复方新诺明(43.18%)、环丙沙星(38.6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妥布霉素、阿米替星、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 T2DM合并尿路感染耐药率高,临床应按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控制滥用抗生素已迫在眉睫.
作者:杨德龙;王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喜炎平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60例.其中,参照组单纯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3.3%,参照组为81.7%,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喜炎平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
作者:陈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与普通药学查房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且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药学查房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进行干预.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低于观察组的9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药学查房模式对比,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具有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药膏方,又称膏剂、膏滋,它是一种以中医辨证理论、个体治疗需求为基础,以备料、浸泡、煎煮、浓缩等诸多工艺为程序,以滋补、保健、治疗为主要功效的常见中药治疗剂型.在临床中医治疗过程中,中药膏方对儿科、内科、外科等科疾病均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但若膏方的制备过程、工艺不合乎规定标准或存在应用及服用不当的现象,则会降低膏方的药效,甚至还可能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因此,了解膏方的制作流程、制备工艺要点、临床应用情况,有助于规范膏方的制备过程、保证膏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袁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盐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碳酸钙维生素D咀嚼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盐酸司维拉姆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磷水平、钙磷乘积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短期治疗效果显著,但用药后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应加以重视.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临床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62例AP患者为试验组,将其分为重症AP(SAP)6例,中度AP(SMAP)16例,轻度AP(MAP)40例;3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入院1 d、3 d、5 d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PCT、C反应蛋白检测,入院1 d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 PCT在入院当天即出现升高,MAP、SMAP和SAP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5 d后SAP组与MAP组PCT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小于24 h时,MAP组CRP水平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1,P>0.05);发病48 h以后,MAP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6,P<0.05),MAP与SAP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5,P<0.05).结论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临床风险评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早期预测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MODS的发生、指导抗生素的使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赖力;焦玉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从患者角度就经鼻内镜内路鼻腔泪囊吻合术(END-DCR)与传统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EXT-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对2013年~2016年的30例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END-DCR患者15例,EXT-DCR患者15例.以术后溢泪缓解为手术成功,患者就术后疼痛、术后溢泪缓解情况,以及如果必要是否愿意再次接受同样的手术方式进行作答.结果 15例END-DCR和15例EXT-DCR患者术后溢泪症状均消失(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DCR组患者术后第1周疼痛较EXT-DCR组更轻.所有END-DCR组患者均认为如果再次选择,仍会选择END-DCR术式.而EXT-DCR组患者仅40%患者表示愿意会仍然选择EXT-DCR术式.结论 END-DCR和EXT-DCR有着相似的手术效果,但笔者更推荐患者行END-DCR.因其较EXT-DCR术后早期疼痛更轻,同时大多数患者也更乐于接受没有疤痕遗留的手术方式.
作者:郭斌;刘勇;刘玉芳;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某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及医院管理现状,为保证精神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借鉴经验.方法 选取某院精神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精神药物使用情况、预后情况、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医院对精神药物管理的有效措施.结果 150例患者均采用精神药物治疗,其中精神分裂症112例,分裂样精神障碍15例,躁狂症13例,强迫症5例,抑郁症5例.使用频率较高的精神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其中有12例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患者住院时间为16~185 d,平均(66.4±16.3)d.单独用药63例(42.00%),两种药物联合治疗51例(34.00%),三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36例(24.00%).首次住院患者43例(28.67%),二次住院患者35例(23.33%),三次住院患者72例(48.00%).结论 某院精神疾病患者主要为重症反复住院的患者,联合用药多于单独用药患者.对精神药物加强管理,严格分类,明确精神药物使用适应证,对医务人员进行精神药物使用知识宣传教育可以保证精神药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效果.
作者:李志春;曹玉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血乳酸(LaC)、胆碱酯酶(ChE)与APACHEⅡ评分在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预后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6例临床资料,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A(n=14)、B(n=30)、C(n=18)、D(n=4)四组,并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两组,其中死亡者28例设为研究组,生存者3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LaC、ChE与APACHEⅡ评分不同分值间的关系,且就以上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ChE水平较之对照组更低,且APACHEⅡ评分与LaC水平较之对照组更高(P<0.05);C组ChE、LaC水平较之A、B两组均更高,且较之D组更低(P<0.05);两组La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通过ChE、LaC检测与APACHEⅡ评分方案可有效评估危重症患者病况,有助于医师治疗,进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干预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注射剂,提高中成药注射剂应用水平,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抽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干预前后的医嘱300份,比较分析干预前后临床用药的情况.结果 2016年8月前抽取中成药注射剂处方医嘱150份,其中成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60份,占40.0%(60/150);2016年8月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经药师干预后,抽取中成药注射剂处方医嘱150份,其中成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7份,占4.67%(7/15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干预中药注射剂规范使用效果显著,大大促进了中成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作者:陈钧;施辉;顾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更进一步对右佐匹克隆在治疗焦虑障碍方面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探究.方法 择取康复科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障碍患者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以及对每位焦虑障碍患者的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艾司唑仑治疗的对照组与采取右佐匹克隆治疗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用药方案下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较之艾司唑仑治疗的对照组,服用右佐匹克隆的观察组不仅临床效果佳,而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采用右佐匹克隆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见效快、效果佳,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宁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凉草粉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本实验采用水回流提取方法.首先确定以溶媒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分析各因素对凉粉草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测定凉粉草水提取液中槲皮苷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从而优化槲皮苷的佳水提工艺.结果 佳水提取工艺的条件为:溶媒量15倍量的水(除去吸水率),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 h.此佳水提取工艺所得到的槲皮苷的含量为3.241 g.结论 槲皮苷的提取率较高,可行性较好,提取工艺稳定.
作者:丘亮日;欧能奉;陈钟扬;郭晓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脑梗死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2016年1月~2016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脑梗死病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对照法,将72例病例分成研究与对照两组,每组36例.研究组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临床疗效与ADL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的ADL评分为(78.95±12.36)分,对照组为(62.49±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12±2.27)分vs.(17.84±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加用奥扎格雷治疗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信鹏;吴保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Ⅰ号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铝碳酸镁混悬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炎Ⅰ号方,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予以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观察组患者胃痛、纳差、痞满、嗳气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Ⅰ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更加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赵国伟;王文昌;张焕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以及兰索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7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5例、C组40例,其中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B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C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成本效果及敏感性.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E为18.37,B组C/E为7.99,C组C/E为15.10,B组患者C/E低;假设药品费用降低10%进行敏感度分析,A组C/E为16.54,B组C/E为7.19,C组C/E为13.59,B组患者C/E低.结论 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奥美拉唑静脉注射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有着更好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作者:梁志国;李相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