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卒中误诊卵巢黄体破裂一例

李佐芬

关键词:腹部, 卒中, 误诊, 急腹症, 低血容量休克, 临床医生, 国内, 腹内出血, 自发性, 腹腔内, 腹膜后, 病死率, 诊断, 血管, 统计, 腹痛
摘要:腹部卒中在临床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急腹症,是指腹腔内或腹膜后血管自发性破裂导致腹内出血,以骤然发作的腹痛及低血容量休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腹症[1,2].其诊断困难、病死率高,90年代以前国内报道较少,不完全统计约60例,近年来国内报道渐渐增多,说明腹部卒中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现将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快速充氧气方法

    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到氧气袋,但氧气袋充氧气一般通过流量表充氧,这样充氧时间延长.本人在临床事件中发现一种更简单快速的充氧方法.1 方法:①用左手将氧气的连接硅胶管直接对上氧气瓶的出口阀门.②右手拿板子将氧气总阀门轻轻小开,不要将板子放下,充完氧气袋马上关闭总阀门.2 优点:此方法既简单又快速,节省时间,争取抢救时间.

    作者:蔡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院内呼吸系统感染

    随着各种介入治疗以及重症监护ICU的广泛应用,院内呼吸系统感染呈逐年上升之势,且大多由耐药菌株感染引起,如: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金葡菌、嗜麦芽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尤其是产ESBL(β-内酰胺酶)的菌株的感染呈逐年递增,一般抗生素疗效很差或无效,必须使用复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对照药品治疗院内呼吸系统感染进行非盲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院内呼吸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予以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周成;袁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儿童烧伤原因分析及预防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儿童烧伤原因及其收治情况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我科自2006~2011年共收治14岁以下(含14岁)烧伤儿童946例,占全部收治烧伤病人的34.12%,现将儿童烧伤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王丽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替沙星联合中药辨证方治疗88例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加替沙星滴眼液滴眼联合中药辨证方口服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与总结,对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率(95.5%)明显优于对照组(86.4%).结论:对于细菌性角膜炎,早期积极的应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滴眼联合中药辨证方口服比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的疗效更好、且可以更快的控制病情、缩短病程、保存患者的视力.

    作者:向宁;汪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企业医院药房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文通过对集团下属基层医院(所)药房人员管理、设备等现状从药事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基层医院药房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药品管理不规范,药学技术人员匮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现状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健立健全药房管理制度,配备具有知识面广,有较高素质的药学技术人员,以适应企业医院发展的需要.

    作者:柳州;刘红;刘国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检测梅毒螺旋体病毒的三种不同方法的各自优劣势.方法:选取1304例患者,均同时对梅毒螺旋体的3种化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检查(梅毒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共3种),统计分析所得各项数据.结果:1304例患者经临床确诊为梅毒阳性者41例,阴性者1263例;经ELISA方法化验检查,阳性者共39例,10例假阳性者,6例呈现假阴性;经TPPA 方法化验检查,阳性者共40例,无假阳性者(0例),3例呈现假阴性;经TRUST 方法化验检查,阳性者共17例,9例假阳性者,51例呈现假阴性.结论:梅毒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可互补不足,联合应用可提高梅毒螺旋体的检出率,再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以排除假阳性进行确诊.

    作者:李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树突状细胞(DC)联合CIK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26位患者外周血标本分别在第一周期免疫治疗前2天及治疗结束后7天采集;DCs疫苗通过外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皮下注射,CIK细胞通过外周静脉回输.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结果:治疗结束后7天,检测Th1 型细胞因子干扰素-r(IFN-r)、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也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Th2 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应用出现Th1/Th2漂移现象,提高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力

    作者:王广伟;顾元龙;刘敏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的护理

    目的:便于取石及减少胆管残留结石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通过对80例老年患者胆总管的开取石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总结护理方法与注意事项.结果:79例患者均康复顺利,恢复良好;1例患者多器官衰竭但无褥疮.结论:对老年患者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涂庆琴;刘莉;刘庭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层流净化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对比研究层流手术室人员、环境、运行等综合管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是对我院层流手术间空气沉降法做静态和动态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两种方法(沉降法和浮游法)对层流净化手术间空气进行监测,在相同的条件下,动态含菌量明显高于静态含菌量,术中要减少人员流动等因素来保证空气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我院层流手术室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加强人员、环境及运行的管理,对保证层流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及环境等符合卫生部颁发洁净手术室卫生学标准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颖;李和翠;杨瑞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脂饮食诱导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建立

    目的:评价高脂诱导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GK大鼠.方法:采用12周龄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16只,分为糖尿病1个月组(M1组)和糖尿病2个月组(M2组),每组8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另设正常wistar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给予正常饮食.测定各组大鼠血糖、相对肾重以及一般情况变化,ELISA法检测24h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PAS染色以及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空白组未见明显变化,从M1组开始出现相应形态学和病理学变化,M2组变化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明显升高,出现明显的肾脏肥大,病理学观察有明显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结论:高脂诱导的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肾脏病变表现有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害,可用作早期糖尿病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志程;刘铜华;黄粤;Huang Yue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深静脉置管护理体会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建立一条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更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也避免血管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刺激,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亚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海绵窦毛细血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海绵窦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 of cavernous sinus)是发生于海绵窦内的非常罕见的良性血管瘤,本文报道1例海绵窦毛细血管瘤经显微外科治疗后确诊,并复习文献探讨此种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分析、病例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田伟;王壮志;徐承香;孙平平;邢跃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arto射频消融对永久性房颤的新进展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9%.对于我国老龄化严重上涨的趋势,预防和治疗房颤的问题迫在眉睫.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其射频消融术实践的不断更新,推动了根治性射频消融术等房颤治疗领域的进展,近年来Carto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房颤技术趋于成熟,随着其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射频消融将可成为治疗永久性房颤的首选.阵发性房颤的治疗:

    作者:吕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当代老年人慢性疼痛护理方法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缓解当代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针对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特点和老年人的实际特点,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临床护理.结果:应用上述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老年人的慢性疼痛.结论:使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利用各种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改变对疼痛的反应及态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徐丹;陈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补佳乐配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佳乐配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补佳乐配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4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完全流产32例(占80%),不完全流产6例(占15.0%),未流产2例(占5.0%),有效率95.0%.结论:采用补佳乐配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效果良好,使大部分患者避免了常规清宫术,即使需要清宫,也因宫口开大使操作更容易,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故优于既往采用的服己烯雌酚后行钳刮术及清宫术.

    作者:陈琼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医院应重视照片档案的管理

    照片档案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在记录历史反映客观事物方面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历史记录的一种独特手段,它能够以其特殊的形式、独特的风格能免反映出医院的悠久历史、重大变革、重要人物的历史面貌、甚至能够为避免医疗纠纷提供重要证据.

    作者:孙金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保留灌肠的相关因素对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且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且病人易感疲倦,周身不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常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盆腔包块等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病人身体健康,而且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近年来,药物保留灌肠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达87.5%~95.5%[7],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是将药液灌注入直肠,通过肠黏膜弥散至盆腔而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痛苦小、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减少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对使用不同的药物,选择不同的灌肠导管、注意灌肠的药液剂量及温度、灌肠导管插入的深度、灌肠时和灌肠后的体位、灌肠时的速度,及保留时间等各种相关因素对灌肠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对老年中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中风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4例老年中风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处理和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分,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124例患者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后,肢体活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Barthel指数较实施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帮助中风老年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针刺伤的现状及防范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的职业病之一,本文针对临床上经常发生的针刺伤现象进行认真分析为前提,探讨了目前针刺伤发生的各种原因与情况,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培养护士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提出了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及发生针刺伤后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并且在此基础上强化了护士的自我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强调了护理操作规范的重要性.提醒护士要防止疾病通过针刺伤被传染,从而有效地放止针刺伤的发生,降低针刺伤对一线护士的伤害,同时也是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医院内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

    作者:刘长英;邓太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普通静脉输液针长,且具有减少血管损伤,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疼痛,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1],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所以它成为一项护理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置留置静脉套管针操作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尤其是神志清楚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穿刺,神志不清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作者:徐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