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氯化琥珀胆碱诱导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评价

黄权才;游学兴

关键词: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 氯化琥珀胆碱,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复合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诱导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360例 MECT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 A、B、C 三组,各120例,每位患者给予6次 MECT,首先三组患者均给予阿托品注射液0.5 m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0.15~0.3 mg/kg 进行诱导后,A 组患者给予氯化琥珀胆碱1.0 mg/kg,B 组患者给予氯化琥珀胆碱1.2 mg/kg,C 组患者给予氯化琥珀胆碱1.4 mg/kg,若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则进行 MECT。结果电击后即刻 A、B 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相比于 MECT 诱导前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击后5 min A 组血压和心率情况较诱导前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电击后5 min B 组血压和心率情况较电击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 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电击后即刻以及电击后5 min 较诱导前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电击后5 min 仅舒张压(DBP)较电击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在整个 MECT 治疗过程中,C组患者血压和心率较为平稳。C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 A、B 两组(P <0.05)。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复合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1.4 mg/kg)诱导用于 MECT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麻醉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雷贝拉唑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经内镜确诊。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 =29)与对照组(n =29)。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g;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用量增加到每天2次,每次20 mg,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 d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镜下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内镜下的总有效率为72.41%,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连续7 d 口服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g 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每天1次,每次20 mg 的治疗方案。

    作者:杭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口义齿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目的:分析全口义齿疼痛原因,寻求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期间全口义齿疼痛的患者共231例,结合检查结果和病例资料分析全口义齿疼痛原因,根据患者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10例与治疗组121例,对照组调磨疼痛区,治疗组调磨疼痛区、支点和早接触点,缓戴牙1 d,重新排牙;两组均使用浓替硝唑含漱液口腔含漱,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定位明确的义齿疼痛原因包括基托边缘过长或过锐、基托进入组织倒凹、缓冲区缓冲不足、局限性咬合高点,4种疼痛因素构成比依次递减;定位不明确疼痛原因包括垂直距离过高、正中关系错误、咀嚼压力过大、基托不密合,4种疼痛因素构成比依次递减。治疗组积极治疗后疼痛显著缓解率72.7%、总缓解率9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3%和91.8%(P <0.05)。结论全口义齿疼痛表现不同、原因也不尽相同,根据疼痛表现结合病历资料和检查结果明确疼痛原因后,缓戴牙、调磨疼痛区、支点和早接触点,配合浓替硝唑含漱,有显著控制效果。

    作者:杜岳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芪乌梅提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乌梅提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将40只 SPF 级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黄芪乌梅提取颗粒给药组、参芪降糖颗粒给药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高脂饲料饲养,同时隔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造模(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25 mg/100 g,腹腔注射,每天1次),造模成功后,根据组别的不同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大鼠给药前、给药20 d 及给药40 d 血糖的变化,给药前后血脂、胰岛素的变化;给药后第5周末,测定不同组别大鼠糖耐量差异;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肝脏组织的形态变化和肝脏组织 InsR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黄芪乌梅提取颗粒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各时间段的血糖,明显纠正大鼠血脂水平;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肝组织呈病理改变,而这种病理改变经过药物干预后有所改善,其中黄芪乌梅提取颗粒给药组改善更明显。③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的胰岛素受体(InsR)mRNA 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而药物干预组大鼠 InsR mRNA 表达量有所上调,其中黄芪乌梅提取颗粒给药组上调更为显著。结论黄芪乌梅提取颗粒能有效地降低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血糖,纠正紊乱的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组织 InsR 有关。

    作者:李冰;李应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内镜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内镜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胃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辅助治疗,并结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4.19%,护理满意度95.35%,并发症发生率为5.81%。结论对于胃出血患者在进行内镜下辅助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血压并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优化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收治的18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化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进行降压治疗,优化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压、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 Hcy 水平均有所降低,优化组治疗后的 SBP、DBP、Hcy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CRP 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优化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3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容易引发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在应用常规降压药物的同时补充叶酸,能够较好的控制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杨莉;唐祺雯;刘菁;韩伯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不明原因咯血患者中的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不明原因咯血患者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不明原因咯血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发现出血病灶的同时给予止血治疗。结果炎症为主要的咯血病因,占52.7%,其次为肺癌23.6%,结核11%,纤维支气管镜诊断阳性率为87.3%。镜下发现有活动性出血23例,镜下局部综合止血治疗后显效者15例,有效者 5例,无效者 3例,有效率为8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不明原因的少中量咯血患者必要且安全,对咯血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黄长明;吴瑕;仇海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Herbert 螺钉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与分析 Herbert 螺钉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均给予 Herbert 螺钉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4.5±5.4)d。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该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临床功能评价显示,患侧与健侧的屈伸活动度与旋转活动度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 Herbert 螺钉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突出,患者康复率较高,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某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抗高血压药所致不良反应情况,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3年某院门诊口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均呈上升趋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用量则逐年下降,复方制剂类药物用量逐年上升。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总体呈上升趋势,钙离子拮抗剂(CCB)是临床抗高血压的主力药物。

    作者:胡政国;杨悦;侯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下颌神经多分支切除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下颌神经多分支切除治疗78例老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仅采取一般药物治疗,试验组除实行一般药物治疗,还采取下颌神经多支切除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有效率为43.5%,试验组三叉神经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5年内三叉神经痛复发率为18.0%,对照组5年内三叉神经痛复发率56.3%,试验组5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下颌多分支切除可显著提高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有效率,而且,可明显降低其5内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任德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心衰治疗中真武强心汤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心衰治疗中真武强心汤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真武强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同时观察组患者心衰控制所需时间为(5.3±0.4)d 明显短于对照组(8.2±1.1)d(P <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总积分为(3.1±0.4)分,而对照组为(5.2±0.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真武强心汤在老年心衰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 HBV-DNA 及前 S1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乙肝患者血清 HBV-DNA 与前 S1抗原检测的方法进行探讨,了解检测 HBV-DNA 及前 S1抗原在诊断乙肝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5例乙型肝炎患者,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行 HBV-DNA 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的乙肝“两对半”、前 S1抗原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肝患者经过检测后,在不同乙肝“两对半”的模式下,乙肝患者的 HBV-DNA 以及前 S1抗原的阳性率与 HBV-DNA 的阳性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检测时,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有效性,必要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能够为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考核与预后治疗提供必要的实验室数据。

    作者:王启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收治的12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数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均明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严格掌握使用β受体阻滞剂指征,合理使用该类药物对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具有较良好的效果。

    作者:胡广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匹多莫德联合健儿清解液预防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联合健儿清解液预防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2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 A组、B 组、C 组。A 组患儿给予常规止咳化痰,匹多莫德治疗;B 组给予常规止咳化痰,健儿清解液治疗;C 组将匹多莫德和健儿清解液联合应用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再次感染次数及病程观察。结果 A 组的有效率为73%,B 组为64%,C 组为92%,三组患儿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三组患儿在1个月内、3个月内、6个月内再次感染次数明显减少(P <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健儿清解液预防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小儿反复感染次数,可预防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

    作者:成学俊;梁欢容;马惠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和评价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 3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9例;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 2例,死亡10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再次手术率、迟发性血肿发生率和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令人满意,并发症较少。

    作者:段玉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对照组进行传统内科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4周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种不同纤维桩用于口腔修复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两种不同的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科124例需义齿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纤维桩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6.7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8.70%,组间治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64%,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具有强度高、弹性好的特点,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可塑纤维桩的治疗效果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少。

    作者:万英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028例高危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1028例高危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高危孕妇的监护和管理水平,降低对孕妇和胎儿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来进行诊断的1028例高危产妇,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因素中,胎位异常、服避孕药史以及先兆早产居于前三位,其中分娩方式中剖宫产占51.4%,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分娩方式。结论不断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监管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孕妇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从而大程度降低产妇的难产率、减少产妇和胎儿的并发症等,可有效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健康水平。

    作者:王爱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药分开在医改中的定位与实践错位

    为正确解析“医药分开”在我国医改中的含义,为医改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文查阅医改有关文献、法规,列举中外医药分离的经历与效果,分析其缺点。结果表明我国的医药分开政策是强调隔断医疗和药品间的利益链,而形式上的把医与药生硬分离是错误的。医药改革的成功还要从我国的药品政策,医疗体制方面入手。

    作者:卓双塔;吴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对2013年急诊科49例中暑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结果49例中暑患者,成功救治46例,救治成功率达93.88%。所有的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患者均完全康复,有3例重症中暑患者死亡,其中2例因并发 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死于 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中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蔡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臭氧治疗不同类型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臭氧治疗不同类型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40例阴道炎患者,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分为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性阴道炎,每种类型的阴道炎各60例。针对不同类型的阴道炎分成常规药物组及臭氧治疗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各个类型阴道炎采用臭氧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且臭氧液治疗在细菌性阴道炎及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中的总有效率更加突出(P <0.05)。结论采用臭氧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尤其针对细菌性阴道炎及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林静;李庆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