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甲亢片的喷雾制粒工艺研究

郑国华;陈求芳;熊富良;刘文

关键词:复方甲亢片, 喷雾制粒, 正交试验
摘要:目的筛选复方甲亢片喷雾制粒的佳工艺条件.方法应用正交试验法,以颗粒均匀度、大小和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并结合颗粒吸湿速率,对影响复方甲亢片喷雾制粒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佳工艺参数为主风机频率35.0±5 Hz,雾化压力0.1 mpa,喷雾速度1.2 Hz,稠膏密度1.20 g/mL;结论该方法制出的颗粒均匀结实,性质稳定,利于制剂压片成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脑舒通胶囊对高脂血症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蒺藜总皂苷,Gross Total Saponins of Tribulus,GSTT)对高脂血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5d,眼眶采血筛选高脂血症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体表心电图Ⅱ导示ST段弓背抬高,证实AMI形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AMI高脂模型组(13只);AMI高脂加GSTT大剂量组(24.3 mg·kg-1·d-2,13只);AMI高脂加GSTT小剂量组(12.15 mg·kg-1·d-1,13只);AMI高脂加辛伐他汀组(3.6 mg·kg-1·d-1,13只)于手术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28 d.然后截取左室缺血区心肌,制备心肌线粒体,观察GSTT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乳酸代谢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而乳酸含量却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GSTT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P<0.05和P<0.01),且能够降低缺血心肌乳酸含量(P<0.05).结论GSTT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大鼠AMI后心肌的能量代谢及乳酸代谢.

    作者:蒋跃绒;殷惠军;张波;史大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优选紫草提取工艺

    目的以紫草中总萘醌和左旋紫草素的含量为指标,研究超声萃取和索氏提取2种工艺方法在萃取紫草中有效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安排实验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提取液中总萘醌含量,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左旋紫草素含量,比较超声萃取与索氏提取的提取效率,优选两种工艺方法的佳工艺条件.结果2种工艺方法中,粒度对总萘醌的提取率均有非常显著影响,粒度较大的提取率高,但对紫草中左旋紫草素的提取率无显著影响;溶剂乙醇在2种工艺方法中表现出不同影响,超声萃取工艺乙醇的提取率较高,呈显著影响,而在索氏提取工艺中提取率较低,也呈显著影响.结论比较2种工艺,超声萃取具有高效、省时、节能的特点,优于索氏提取工艺.

    作者:白研;宋粉云;毋福海;陈慧雅;李素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妇科养坤丸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了妇科养坤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4.6×250 mm,5μm);甲醇-0.4%磷酸(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20mL·min-1;柱温:室温(25℃).结果黄芩苷在0.054 1μg~0.540 8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1.3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控,为妇科养坤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梁永枢;林海;李依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方法采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离大鼠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用第8代MSCs进行体外心肌细胞诱导分化,采用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及RT-PCR鉴定心肌细胞.结果大鼠MSCs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CD34阴性;经PNS体外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其细胞免疫组化呈结蛋白(Desmin)、肌钙蛋白(cTnI)阳性;RT-PCR显示诱导后细胞转录肌球蛋白重链mRNA水平增加.结论大鼠MSCs体外在PNS诱导下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应用MSCs治疗心肌损伤提供了动物实验方法.

    作者:杨忠奇;冼绍祥;汪朝晖;李南夷;赵立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麦当乳通颗粒对哺乳期大鼠的催乳作用

    目的研究麦当乳通颗粒对哺乳期大鼠的催乳作用.方法哺乳期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麦当乳通颗粒后,观察其泌乳量、乳腺组织形态、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垂体嗜酸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对乳鼠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麦当乳通颗粒可促进乳腺腺泡腔及导管扩大增生,减少乳腺小叶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加垂体嗜酸性细胞数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从而显著增加母大鼠的泌乳量,并显著提高其所喂养的仔鼠体重.结论麦当乳通颗粒对哺乳期大鼠有明显的催乳作用.

    作者:何俏军;李润萍;方瑞英;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薄层色谱法测定大活络丸中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目的测定大活络丸中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薄层色谱法.结果测定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0%,RSD为1.9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王朝蓉;倪南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炎免疫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综述近年来抗炎免疫中药的研究概况.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抗炎免疫中药活性成分,按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结构分类简述其抗炎免疫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抗炎免疫中药和天然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玉;魏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香港中成药注册介绍

    概述香港中成药注册的发展过程,重点从香港中成药的注册类别、注册组别、中成药注册所需提交的各项技术资料及其相应要求等全面介绍香港中成药注册的有关规定.

    作者:田恒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藤碱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综述青藤碱的药理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概况.青藤碱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抗炎、免疫抑制、镇咳、促组胺释放、降血压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病、抗心律失常有良效,而且副作用轻.青藤碱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作者:李乐;张彩玲;宋必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玉米须多糖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为了验证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法进行小鼠糖尿病造模,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血糖测定,通过测定肝糖元含量的方法来观察玉米须多糖对糖代谢的影响,通过测定肝脏损伤后修复相关酶观察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器官损伤后的修复作用.结果玉米须多糖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肝糖元合成,加快糖异生;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器官损伤有修复作用.结论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开发前景.

    作者:刘娟;韩晓强;姜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莲子心微囊的安全性及实验性抗心律失常作用

    目的初步确定莲子心微囊的安全性,研究莲子心微囊对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方法本文分别采用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氯仿诱导小鼠心律失常实验模型,以及氯化钡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实验模型.结果小鼠大耐受量为16.0g/kg体重;氯仿诱导小鼠心律失常实验中,微囊给药组可明显降低室颤阳性率(与空白组比较,P<0.05),氯化钡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实验中,微囊给药组具有明显的缩短心律失常时间和延长限定时间内心律恢复正常的持续时间的作用(与空白组比较,P<0.05),对心律恢复正常的出现时间也有提前的作用(与空白组比较,P>0.05).结论莲子心微囊是一安全的制剂,而且初步证明其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具有对抗作用.

    作者:袁小红;巫志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灵芝生料酿制液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

    目的考察灵芝生料酿制液(GLB)镇静催眠药理作用.方法取NIH小鼠连续灌胃0.06,0.12,0.24 g/kg GLB 15 d,测定GLB对实验小鼠自发活动情况,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阈剂量小鼠睡眠时间和对戊四氮致小鼠惊厥的作用.结果GLB灌胃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显著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动物数,GLB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有对抗戊四氮致惊厥发作的作用,且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结论GLB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

    作者:黄桂英;周玖瑶;廖惠芳;廖雪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太白楤木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太白楤木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及对培养上清中透明质酸(HA)产生的影响,研究太白楤木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作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替代模型,常规培养,太白楤木中药血清作用于细胞,用MTT法检测太白楤木中药血清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中HA的生成.结果太白楤木对细胞无明显毒性,5%浓度太白楤木中药血清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降低NIH3T3细胞培养上清中H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太白楤木中药血清可显著抑制NIH3T3细胞增殖和HA的合成,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聂丹丽;衣蕾;崔大江;杨成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白头翁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白头翁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并选用中药白头翁提取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试验.结果中药白头翁提取液体外作用24,48,72 h后,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1.8%,3.4%,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照组分别为0,0.8%,1.6%.中药白头翁提取液体内作用24,48,72 h后,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2%,12.8%,对照组均为0.结论中药白头翁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消除作用,体内消除作用强于体外.

    作者:苗强;肖洋;何中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脂质体在鼻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概述

    概述鼻腔给药的特点、鼻腔给药系统应用动向及脂质体在鼻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阐明脂质体鼻腔给药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能延长药物在鼻腔内的滞留时间及滞留量,防止药物被黏膜上的酶降解,可持续缓慢释药;用作鼻黏膜免疫佐剂,刺激机体全身和局部黏膜免疫反应;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有效介导基因转染等,提示脂质体鼻腔给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晏亦林;周莉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单剂量冰片及单剂量复方制剂中冰片的药物动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冰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冰片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大鼠单剂量灌服冰片、含等量冰片的复方丹参滴丸,应用GC-MS、GC-FID测定药后一系列时间点冰片的血中浓度.应用PK Solu 2.0药物动力学软件(USA)处理药-时曲线数据,求得冰片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等剂量的冰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冰片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单味冰片的吸收相,分布相及清除相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630 h-1,1.788 h-1及0.273h-1,远大于复方丹参滴丸中等量冰片相应的速率常数(1.635 h-1,0.784 h-1和0.116 h-1).单味冰片的达峰时间(0.5 h)早于复方丹参滴丸(0.75 h),但峰浓度16.8μg/mL约为复方丹参滴丸的1/2(31.02 μg/mL),药后18 h的浓度(0.043 μg/mL)约为复方丹参滴丸的1/10.结论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应注意其他成分(组成)对所研究(观察)成分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黄天来;叶少梅;欧卫平;宓穗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的标准化及电子化研究探讨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病例报告表(CRF)作为中药临床试验中临床资料的记录方式,贯穿于临床试验始终,其规范性、科学性关系到整个临床试验的成败.作者归纳了目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CRF存在的常见问题,对CRF的标准化和电子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及设想.

    作者:向楠;邓阿黎;丁晓娟;毛树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四季三黄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对中药复方制剂四季三黄胶囊中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Hypersil OD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94~0.4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n=5),RSD=2.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稳定性高,可有效控制四季三黄胶囊的内在质量.

    作者:王金香;张玉祥;袁旭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甲亢片的喷雾制粒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复方甲亢片喷雾制粒的佳工艺条件.方法应用正交试验法,以颗粒均匀度、大小和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并结合颗粒吸湿速率,对影响复方甲亢片喷雾制粒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佳工艺参数为主风机频率35.0±5 Hz,雾化压力0.1 mpa,喷雾速度1.2 Hz,稠膏密度1.20 g/mL;结论该方法制出的颗粒均匀结实,性质稳定,利于制剂压片成型.

    作者:郑国华;陈求芳;熊富良;刘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妇科止血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妇科止血颗粒中各中药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栀子、黄芩、槐花、当归、牡丹皮.结果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层析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专属、重现性好的特点,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马玲;陈师农;张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