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促进型疗养院护理管理实践

沈小华;张小兰

关键词:健康促进, 疗养院,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探析健康促进型疗养院护理管理实践及效果。方法:尝试实施护理组织支持管理策略、护理部垂直管理策略、多元化培养管理策略。结果:疗养服务对象对疗养护理服务综合评价、护理健康促进内涵评价、护理健康促进技术能力评价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管理策略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组织支持管理、垂直管理、多元化培养以及项目带动内涵建设管理策略,有利于健康促进疗养模式下的疗养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认同提高,稳定护理队伍建设。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耗竭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武汉市三级医院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耗竭感的关系。方法:应用工作压力问卷、职业耗竭感问卷对武汉市3所三级医院的17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工作压力与职业耗竭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护士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其中来自工作环境与性质的压力大(19.39±7.95);护士职业耗竭感从整体状况来看并不十分严重,但情绪衰竭体验比较严重;护士职业耗竭感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r=0.219,P<0.01),随工作压力的增加,职业耗竭感的程度变得更为严重。结论:护士工作压力对职业耗竭感有重要影响,建议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减轻其职业耗竭感。

    作者:余雪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国眼科日间手术管理简述

    日间手术作为一种快捷、安全的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缩短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眼科手术短、频、快的特点非常适合开展日间手术。在回顾性分析我国眼科日间手术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眼科日间手术的就诊模式、管理模式和延伸服务的现状,以期为我国眼科日间手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作者:任洁;林红;曾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管理与启示

    磁性医院是指在护士严重短缺的状况下,医院仍然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专业护士加入,降低护士离职率,拥有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取得好临床效果的医院。笔者从磁性医院不可或缺的8个构成要素等方面,对美国麻省总医院进行介绍,并对我国护理的现状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合理配置并利用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护士工作满意度,尝试在我国创建护患双方均满意的评选标准,并将其纳入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

    作者:陈长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 CU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研究进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进行文献查阅,对ICU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概念、测评工具进行总结,阐明了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张慧;许翠萍;程彦伶;徐泽俊;李燕;高青;胡传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两位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于1964年在《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的领导管理方格图,又称领导管理坐标图。该理论认为,在两个维度的基础上,管理方格图将横坐标作为组织关心工作要素,纵坐标则作为关心人要素,画坐标图而且纵、横坐标都分别细分为9个刻度,用坐标线画出9*9=81个方格组合。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领导者的行为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两个要素上,相应地都会投射在坐标图上。要评价领导者,则按关心人与关心工作的程度找到交叉点。

    作者:摘自《中华护理学辞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家庭结构对福州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家庭结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福州市5个村的187名农村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家庭结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要受是否空巢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农村空巢老年人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功能维度的得分及生活质量总分低于非空巢老年人(P<0.05);4种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人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维度的得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存在差异(P<0.05);与子女间不同居住关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低于非空巢老年人;无配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较差,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作者:王小燕;林婷;陈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伤口气味评估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伤口是一种复杂的伤口,随着恶性肿瘤的高发生率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在护理恶性肿瘤伤口的患者时,控制症状是其主要目的。本文就恶性肿瘤伤口常见的气味症状的评估与管理进行综述,为临床恶性肿瘤伤口气味的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瞿小龙;蒋琪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人员科研培训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科研培训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再分别以面对面和书面形式访谈了12名和68名参加科研培训的护理人员。结果:临床护理人员科研知识培训需求前三位的是选题、科研设计和收集资料;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培训需求有差别。访谈结果提示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科研比较被动,发表论文是提高其科研积极性的途径之一,护理人员认为一对一的指导是有效的科研学习方法,与专家直接交流和参加专科会议交流受欢迎。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在选题、设计等方面需要培训,但培训应分层次开展;专科会议是受临床护理研究者欢迎的提高科研水平的途径,临床护理人员期待与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作者:王冰飞;陈海英;马京华;李妍;于虹;朱玉芳;谷岩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住院病人外出不按时返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外出的动机和不按时返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访谈法调查32位住院病人外出不按时返院的原因。结果:住院病人外出不按时返院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原因、家庭原因、认为外出不影响治疗、经济原因等。结论:应加强住院病人综合评估、发挥家属作用、加强病情宣教、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制定预案、安抚病人情绪、做好司法准备等。

    作者:徐凯燕;谢彩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测量系统效能评估指标的构建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急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测量系统效能评估指标。方法:拟定效能评估指标,运用Delphi法对来自不同领域的30名专家进行问卷咨询。结果:通过3轮专家咨询,确立了由3个维度、10个评估指标、24条评估条目组成的急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测量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结论:专家积极性、权威性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对评估指标的一致程度均较高,可见指标体系的可信度较高。该指标的建立能够为临床医务人员合理评估中心静脉压测量效能提供依据,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及维护其循环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郭仙斌;石岚;何进椅;吴静冰;金爽;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护士综合能力考核评估及分析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护士综合能力现状,以便对护士的岗位管理与合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医生和护士评价及工作实绩四大项进行评估。结果:工作年限较高的护师及主管护师并没有全部进入相应的较高层级,部分主管护师及护师人员综合能力评估分值较低。结论:通过综合能力考核评估及分层,可使护士明确自己的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护理人员分层使用,优化心内科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充分调动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冯艮娇;罗思妮;杨满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多学科护理团队运作模式研究进展

    从糖尿病多学科团队成员的构成、职责分工、人员培训、评价指标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糖尿病多学科团队护理的运作模式,提出我国糖尿病多学科团队护理需要在多个方面予以规范和完善,尤其是团队的构建、团队成员的考核与评价指标、患者的评价指标体系方面。

    作者:丁建玲;魏兰;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生同理心构建对人文关怀行为的培养效果研究

    目的:课题运用“病例为引导(CBS)”联合“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护生同理心,更好地引导和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行为。方法:2011年6-7月在我院见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PBL联合CBS的教学法的人文护理见习,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LBL)的人文护理见习。两组见习的时间均为2周。结果:护理见习后,实验组在CBI量表评分、患者反馈评价、带教老师反馈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S联合PBL教学法的临床带教下的护生人文护理见习,进一步凸显了护理人员作为和患者接触为密切群体的带教优势,有效促进了护生同理心的构建及人文关怀行为的培养。

    作者:汪小冬;章丽丽;张雅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联合体分层培训模式在社区护理师资培训中的实践

    本研究通过组建区域联合体,建立师资库,构建分层培训体系,实施区级联合培训和中心级师资试讲平台等方法培养社区护理师资队伍,在结合医院、学院纵向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社区间横向整合,有效提升了社区卫生机构培训的能力。

    作者:宋亚琴;沈翠珍;朱月伟;徐俐文;徐慧琴;王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信息学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分析

    本文回顾美国医学信息协会护理信息学工作组(AMIA-NIWG)护理信息学优先发展方向白皮书,2008-2018年的优先研究领域报告,并结合近2届世界医学信息学大会(MEDINFO)和近3届国际护理信息学会议(NI)的主题揭示国际上近几年以及未来护理信息学的重要研究议题。结合我国护理实践的需求和时代背景因素,从政策、技术、教育和科研角度提出我国护理信息学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方向的思考与建议,以推动我国护理信息学学科的发展。

    作者:刘辉;杜建;高妍;刘华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改革与创新能力提高培训项目(水滴行动)第二期第一次培训班在京举办

    为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提高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研手段,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推动临床护理工作的改革,提高临床护理研究水平,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临床护理改革与创新能力提高培训项目(水滴行动)第二期第一次培训班”于2014年3月20-21日在京举办。与会学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医院临床护理科研及论文写作骨干64名。

    作者:卢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士组织承诺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士组织承诺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对432名临床护士进行组织承诺和职业倦怠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分层回归分析法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护士组织承诺和职业倦怠总分分别为(2.12±0.41)分和(3.91±0.55)分;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与组织承诺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组织承诺均为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组织承诺水平有待提高,职业倦怠严重,可通过提高护士组织承诺减少护士职业倦怠。

    作者:蔡海燕;吴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82例医院感染患者现状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在我院发生医院感染的3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不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原发疾病、侵入性操作等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同,年龄60岁以上人群占58.64%,住院7~30天占51.31%,颅脑疾病占19.64%,接受侵入性操作占66.2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首位,占70.68%。检出病原菌407株,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61.18%。结论:年龄大、住院时间较长(7~30天)、原发疾病重、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更大,重点关注以下人群,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玲;甘秀妮;赵富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霍尼韦尔助力中国智慧医疗

    3月18日,霍尼韦尔在上海张江科技园区举办了“畅想智慧城市”主题活动,并集中对外展示了一批智慧城市的应用案例。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霍尼韦尔旗下先进的传感、自动识别产品和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霍尼韦尔在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从腕带打印到患者身份识别,从移动护理到医院资产追踪,从药房管理到患者样本采集,霍尼韦尔的医疗解决方案正在为中国众多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保驾护航。目前,霍尼韦尔的条形码打印机、扫描器和移动终端产品已被广泛地应用到福建省立医院、厦门中山医院、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扬州苏北人民医院等众多医疗机构的智能管理系统,有效地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医疗风险。此外,霍尼韦尔的传感器也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公共健康领域,如呼吸治疗仪、婴儿暖箱、空气质量检测仪器等设备。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专业教育环境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教育环境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关系,为护理教育者改善教育环境和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和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护理专业33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教育环境总分为(132.16±18.06)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3.62±0.64)分,教育环境与人文关怀能力存在正相关(r=0.323,P<0.01)。结论:护理教育环境与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注重改善教育环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刘淑梅;王莉莉;张淑敏;宫叶琴;安秋月;郎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