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病毒干扰小鼠附睾特异的meClps基因可降低精子的运动能力

廉滋珍;曹佐武;陈冉;陈雷;薛樱子;秦俊文;齐绪峰;张春雪;禹艳红

关键词:RNA干扰, 附睾特异表达蛋白, meClps, 慢病毒, 精子运动
摘要:目的 筛选能有效干扰小鼠附睾特异的类辅脂酶meClps基因表达的RNA靶点,并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i敲低meClps 表达后分析对精子运动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0-C1-meClps中并转染NIH-3T3细胞,用meClps抗血清检测meClps蛋白的表达.针对meClps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干扰meClps表达的寡核苷酸序列,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RNAT-U6.2/lenti-RNAi-251、224和286.将重组慢病毒干扰质粒分别与pDsRed2.0-C 1-meClps共转染到NIH-3T3细胞,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eClps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将筛选得到的干扰效果好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注射到小鼠附睾头部组织后分析对附睾尾部精子运动性能的影响.结果 构建了体外表达meClps蛋白的pDsRed2.0-C 1-meClps表达载体和靶向meClps基因的慢病毒RNAi载体.靶向meClps的RNA干扰载体对转染pDsRed2.0-C1-meClps后的NIH-3T3细胞中的meClps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有抑制,但以转染pRNAT-U6.2/lenti-RNAi-251对meClps的抑制效果明显.包装后的慢病毒注射到小鼠附睾头部后附睾尾部组织中的精子运动速率降低(P<0.05).结论 筛选出RNAi-251能有效干扰meClps表达,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i敲低meClps表达后精子运动性能降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西兰兔腹主动脉PTCA再狭窄模型,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兔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及核因子κB(NF-κ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的表达活性.结果 HE染色图片结果显示:A组(建模组生理盐水2 ml/kg·d)管腔面积减少、内膜面积增加,内膜增生百分比(%)增高;与A组比较,B组(复方丹参滴丸300 mg/d)、C组(阿托伐他汀2.5 mg/kg·d)和D组(复方丹参滴丸300 mg/d+阿托伐他汀2.5 mg/kg·d)管腔面积增大,内膜面积减小,内膜增生百分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组、C组比较,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及内膜增生百分比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组、C组和D组的NF-kB和MCP-1阻性表达与A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组、C组比较,NF-kB和MCP-1阳性表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优于单用复方丹参滴丸或阿托伐他汀,可能与抑制调节因子NF-κB来降低MCP-1的表达有关.

    作者:宋杰丽;曾锦培;张永霞;黎鹏飞;张利洪;陈次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妊娠期妇女宫颈筛查:附2329例报告

    目的 通过对2329例妊娠期妇女宫颈筛查及产后随访资料,探讨妊娠期宫颈细胞病理学特征、宫颈病变情况及产后的转归,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09月~2013年09月在我院产检的孕妇共2329例行TCT检查,对异常结果者进行随访、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并与同期进行的中山市宫颈癌大规模筛查项目的非孕期妇女共32491例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孕期2329例TCT中细胞阳性病例97例,总检出率4.16%; 97例TCT阻性孕妇有14例进行了活检,活检率为14.43%,8例病理结果阳性(CIN Ⅰ及以上),阳性率为57.14%;同期有32491例非孕期女性行TCT检查,其中TCT异常人数为1383例,占4.26%,1383例TCT阳性非孕期女性有248例进行了活检,活检率为17.93%,148例病理结果阳性,阳性率为59.68%.孕期与非孕期比较,总的细胞学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其中HSIL检出率非孕期高于孕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5),但两组CIN发生率、宫颈癌发生率、活检率、病理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期CIN组孕期定期检查及产后随访均未见浸润癌的发生.结论 妊娠不是加速宫颈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病变孕妇均于产后自行缓解或无进展,对孕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除浸润性病变外的妇女可以进行随访观察及产后再评估的模式.

    作者:王莹;余艳红;肖琳;米贤军;符丽华;罗燕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Mtb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病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Mtb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和正常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蛋白质谱的差异,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制,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相关蛋白.方法 建立Mtb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Mtb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和正常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蛋白质谱的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其中2种差异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建立了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及正常组滑膜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获得变化趋势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8个,其中模型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下调蛋白4个,模型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上调蛋白4个.Western blot方法和荧光定量方法对其中2种蛋白进行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这些表达差异蛋白质可能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

    作者:袁立霞;白殊同;李青原;佟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肺癌特异性靶向小分子多肽的131I标记及其在兔体内的动态显像

    目的 建立肺癌特异性靶向小分子多肽cNGQGEQc的131I标记方法,并通过SPECT动态显像以研究131I-cNGQGEQc在兔体内的放射分布特性.方法 采用氯胺-T法对N-端连接有酪氨酸的小分子多肽cNGQGEQc进行131I标记,利用纸层析法测定131I-cNGQGEQc的标记率与放化纯度,并观察131I-cNGQGEQc在生理盐水(NS)和正常人血清中于37℃孵育24 h后的体外稳定性及其脂水分配系数.应用SPECT对经耳缘静脉注入131I-cNGQGEQc的新西兰白兔进行显像,结合感兴趣区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观察家兔体内放射性动态分布变化.结果 131I-cNGQGEQc的标记率为90%,经HPLC纯化后放化纯度为95%;131I-cNGQGEQc在NS和正常人血清中其放化纯度分别为(93.12士1.18)%和(88.34士5.43)%.131I-cNGQGEQc的脂水分配系数lg P(正辛醇/生理盐水)为-1.75,提示所制备的标记多肽是水溶性的.兔SPECT动态显像示:l min双肾即显影,5 min心、肝影开始减弱,膀胱显影,随后膀胱影持续增强,30 min后软组织影逐渐减弱;胆囊未显影,腹部呈持续低放射分布;甲状腺区及胃未见明显核素浓聚;各组织器官T-A曲线均随时间逐渐下降.结论 131I-cNGQGEQc的制备方法简便,标记率高(>90%),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131I-cNGQGEQc为水溶性,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具有比较理想的体内分布特性.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的肺癌荷瘤裸鼠放射性标记多肽的靶向定位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郑文莉;李贵平;黄宝丹;杜丽;黄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童睾丸良性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14个月,2岁及以下21例.左侧18例,右侧15例,双侧4例,后者均为肾上腺睾丸残基瘤.其中35例以睾丸肿块就诊,1例睾丸残基瘤体检发现,1例睾丸成熟畸胎瘤因“会阴坠痛”就诊,均经超声或CT检查,33例行瘤标检测.37例睾丸良性肿瘤中,其中25例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12例行保留睾丸手术.结果 37例患者随访3~107个月,中位时间为46个月.所有受访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或者残留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并有3例自然生育.结论 良性肿瘤在小儿睾丸肿瘤占有较高比例,应重视良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尽量保留睾丸.术前超声或者CT结合肿瘤标志物(AFP等)可以作为判断睾丸肿瘤性质的重要指标,对于睾丸良性肿瘤者可采取保留睾丸组织的手术.

    作者:徐雪莲;叶云林;郭胜杰;周芳坚;韩辉;刘卓炜;秦自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唑来膦酸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中TRPV5、NFATc1的表达

    目的 研究唑来磷酸(ZOL)对破骨细胞分化中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TRPV)5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cl (NFATc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分为A、B两组:两组均用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诱导5d,B组在后2d应用10-6 mol/L ZOL处理.检测破骨细胞生成及TRPV5、NFATc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B组新生多核破骨细胞数、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分别为29.0士2.4、24.8±1.1、2 030.0±165.7 μm2,均显著低于A组的56.5士4.5、49.3±0.9、3 946.7±367.5 μm2(P<0.01).B组TRPV5、NFATcl的荧光强度也显著低于A组(P<0.0l).B组TRPV5 mRNA及蛋白水平较A组分别降低了50.4%和37.8%(P<0.01);而NFATcl则分别下降了68.0%和48.4%(P<0.01).结论 ZOL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并下调TRPV5、NFATc1基因表达;ZOL对破骨细胞的抑制可能与其诱发的TRPV5、NFATc1表达抑制有关.

    作者:林珏杉;董伟;张鹏;李鹏;孙红;戚孟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患者口腔内致臭菌的影响

    目的 研究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致臭菌的抑制作用,探讨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口源性口臭的效果.方法 (1)选择中间普雷沃菌,致臭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以及唾液链球菌作为实验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确定西吡氯铵含片对四种实验菌的低抑菌浓度(MIC);(2)使用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测量加入西吡氯铵含片的三种菌培养液厌氧培养4h和8h后产生的挥发性硫化物(VSCs)数值;(3)通过检测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长短以及VSCs水平的下降隋况,来评价西吡氯铵含片在人体内抑制致臭菌,降低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消除口臭的功效.结果 (1)西吡氯铵含片对所有实验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2)西吡氯铵含片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产VSCs的效果明显,其效果与氯己定的抑菌效果相近;(3)与蒸馏水漱口相比,口腔含服一片西吡氯铵含片后,半胱氨酸激发VSCs的水平下降百分比明显(P<0.05),作用持续时间为230 min.结论 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患者口腔内致臭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治疗口源性口臭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迪;刘长虹;章锦才;蔡德鸿;杨晓喻;李世轶;钟惠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原发性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1例

    腹主动脉瘤消化道瘘是腹主动脉瘤少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患者,以腹痛、便血、呕血为主要症状,经电子结肠镜、腹部增强CT及血管三维重建等检查确诊,及时行手术等治疗,病人痊愈.

    作者:朱翠萍;汤绍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增强MRA联合炎症因子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目的 探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MRA联合IL-6、IL-10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A、B、C3组.A组采用球囊导管损伤主动脉内膜结合高脂饲养建立AS模型,B组采用高脂饲养,空白C组不做干预.12周于耳缘静脉采血5 ml比较各组间血脂及IL-6、IL-10的变化情况.行MRA平扫、USPIO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行对照研究.结果 A、B两组比较血脂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167±21.3)pg/ml vs(116±14.3) pg/ml P<0.05,IL-10无差异(P>0.05).AvsC、BvsC(TC、TG、LDL)P<0.01,HDL无差别.IL-6、IL-10有显著性差异(P<0.01).MRA连续扫描中,管壁信噪比(SNR)在不同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USPIO通过标记巨噬细胞引起T2WI信号下降,结合SNR峰值变化可以预测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整体的炎症程度.USPIO增强MRA联合IL-6、IL-IO检测兔AS易损斑块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公信;王露朝;刘芃;温志波;黄凡衡;陈立桁;赵鑫;林霖;周怡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状旁腺激素(1-34)对小鼠肺癌骨转移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肺癌骨转移小鼠模型,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 (1-34)对小鼠肺癌骨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30只4~6周龄BALB/c雌性小鼠,用人肺癌A549细胞悬液骨内注射的方法制作胫骨近端肺癌骨转移模型,7d后X线确定模型建立,随机分成3组,一组注射甲状旁腺素(PTH)(1-34)(40mg/kg)作为观察组,一组注射等量溶解剂作为空白对照组,一组注射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组,每2d测体质量一次及观察右后肢瘤体生长情况,给药28 d后处死小鼠,所有小鼠行X线及显微CT检查观察肿瘤形态、大小,CT检测胫骨局部骨密度及肿瘤体积,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肿瘤形态及性质,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了解成骨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体质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ALP、肿瘤体积及CT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做整体检验,两两比较采LSD-t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曲线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X线及显微CT可见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出现明显的骨破坏缺损,环磷酰胺组骨皮质相对完整,轻度骨破坏,CT数据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肿瘤体积大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环磷酰胺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前两组,组间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骨量大于对照组,低于环磷酰胺组,3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显示溶骨性病变为主的混合性骨质破坏,观察组及对照组骨结构破坏严重,肿瘤细胞填充明显,免疫组化显示腺瘤,两组差异相似,观察组ALP浓度大于对照组及环磷酰胺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及环磷酰胺组相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间歇性小剂量注射甲状旁腺激PTH(1-34)不促进小鼠肺癌骨转移瘤的生长,但增加骨转移瘤灶周围的骨量.

    作者:李春雨;杨德鸿;孟越;郝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肾康丸通过p38/NF-κB通路抑制AOPP诱导的足细胞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肾康丸含药血清对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诱导的体外培养足细胞(MPC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肾康丸含药血清和AOPP;体外培养MPC5,用不同浓度的肾康丸含药血清刺激不同时间,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肾康丸含药血清干预AOPP处理的MPC5,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IκBα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 p65核转移,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CP-1表达.结果 (1)肾康丸含药血清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促进MPC5增殖,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分别是5%、24 h;(2)AOPP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MPC5分泌MCP-1;p38抑制剂SB203580或NF-κB抑制剂小白菊内酯预孵育能使细胞上清中MCP-1分泌减少;肾康丸含药血清能抑制AOPP诱导MPC5分泌MCP-1;(3)AOPP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P-p38蛋白的表达、降低IκBα蛋白的表达;与AOPP组相比,AOPP+肾康丸组MPC5 Iκ Bα蛋白表达增加;AOPP+SB203580组IκBα蛋白表达亦增加,但不及AOPP+肾康丸组;(4)肾康丸含药血清减少AOPP诱导的NF-κB p65核转移.结论 肾康丸含药血清能通过p38MAPK/NF-κB途径下调MCP-1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为应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赵艳;王建成;李红瑜;贾倩倩;陈斯佳;许兆忠;杜晓燕;陈晓雯;鲁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治疗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们收治的62例GartlandⅢ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伸直尺偏型42例,伸直桡偏型20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岁8月~13岁2月,平均6岁3月.高处坠落伤14例,运动中摔伤4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48 h,平均13.5 h.均可采用单人操作完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管型石膏外固定.术后3、6、12、24个月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26.8±15.6 min;术中透视次数9.2士2.6次.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6~30个月),术后3~4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拆除管型石膏及克氏针,开始指导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按照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85%(53/62),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100%(62/62).术后患儿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儿术后出现一过性尺神经损伤症状,术后3个月均逐渐恢复.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微创方法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吴伟平;李旭;史强;戴双武;谭为;胡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反复种植失败后成功妊娠3例及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反复种植失败(38个移植周期)后获得妊娠分娩的因素,以期对临床提供诊疗参考.方法 报告3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性不孕的患者,在我中心进行多次胚胎移植的临床处理及结局.对这3个病例的临床资料、特点及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例患者经过多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促排卵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发排卵,胚胎移植周期9次获得妊娠和分娩.结论 对于卵巢高反应的反复种植失败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及GnRHa诱发排卵的方案,寻找和治疗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能有效预防卵巢过度刺激征(OHSS)的出现,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易思思;陈薪;刘玉东;叶德盛;陈士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成像

    目的 运用REHO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GE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成像(fMRI)检查,排除全脑器质性病变,运用DPARSF、REST分析软件进行全脑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志愿者比较,抑郁症患者存在多个与认知及情绪控制相关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异常,其中在左侧后扣带回、双侧颞下回、双侧颞上回、左侧到岛盖部额下回、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左侧角回、右侧杏仁核、右侧眶内额上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右侧小脑后叶局部一致性减低(P<0.05).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存在部分脑功能异常.这些脑区均与认知和情绪的控制密切相关.

    作者:郭牟莹;张水兴;许明智;胡雪玉;杨程甲;陈文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果糖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胰腺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果糖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的胰腺代谢组变化.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16只,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10%果糖水喂饲8周,制备胰岛素抵抗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实验8周后取大鼠胰腺组织,采集两组大鼠胰腺组织水溶性提取液的1H NMR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肌酸、甜菜碱/氧化三甲胺、牛磺酸、甘氨酸和肌醇在模型组中是升高的,乳酸、胆碱和甘油磷脂胆碱/磷脂胆碱则是降低的,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基于核磁共振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能够给出胰岛素抵抗模型胰腺组织提取液的代谢特征,为理解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腺组织的代谢变化提供依据.

    作者:王琳琳;郑凌云;张磊;陈阿丽;丘翠环;许静芬;杨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控制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效果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控制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90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酚妥拉明组(A组)、乌拉地尔组(B组)和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组(C组)观察3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两次用药间隔时间(t)并记录.观察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的时间(T)以及复跳情况;记录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后并行循环时间,心脏复跳后1~5 min(T1)、5~10 min(T2)、10~20 min(T3)、20~30 min(T4)和30~60 min(T5)多巴胺使用情况;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t1)、体外循环(CPB)前1 min(t2)、CPB 30 min(t3)、CPB 60 min(t4)、CPB结束(t5)、术后2 h(t6)、术后12 h(t7)和术后24 h(ts)各时点血浆TNF-α和IL-6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使用降压药物前后组间MA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较A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间隔时间有所延长,C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间隔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P<0.05).3组患者心脏复跳情况、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后并行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在心脏复跳后不同时间段平均每分钟多巴胺使用量均较A、C组高,C组患者在心脏复跳后不同时间段平均每分钟多巴胺使用量均较A组高(P<0.05);各组患者心脏复跳后多巴胺的使用量随时间逐渐减少.CPB时各组患者血浆TNF-α和IL-6浓度随时间逐渐升高,CPB结束时其浓度达高;C组患者血浆TNF-α浓度在CPB结束及术后各时间点均较A、B组低(P<0.05),CPB结束、术后2和12hC组患者血浆IL-6浓度均较A、B组低(P<0.05).结论 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应用于成人体外循环期间进行降压,可以提供比较平稳的降压效果而不导致血压过低,同时还可以减少或延缓单独用药产生的药物耐受.

    作者:汪芳俊;陈斌;刘洋;涂发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珠三角地区流动女性产后盆底肌力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珠三角地区流动女性产后盆底肌力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和佛山市各l所医院中于2013年10月~2014年7月分娩并在产后42d行盆底肌力筛查的产妇1008例.盆底肌肉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的测定采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影响因素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完成.结果 珠三角地区流动女性产后42 d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9.21%、49.60%;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产妇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产妇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均低于阴道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次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存在关联性,并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分娩方式与产次是珠三角地区流动女性产后盆底肌力异常的影响因素,应加大对流动妇女的健康宣教,提倡计划生育,及时干预以减少盆底肌肉损伤.

    作者:刘艳;刘慧玲;邓爱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对比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行椎体成形术的Kummell's病患者,对比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及后凸矫正度数.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P<0.05),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渗漏率、术后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椎体中央压缩改善程度及后凸矫正度数、随访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及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在治疗Kummell's病时均可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两者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在PVP治疗Kummell's病时采用单侧穿刺即可.

    作者:任海龙;王吉兴;陈建庭;江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DNA折纸的DNA复制的单分子检测和表征

    目的 探索DNA复制的单分子检测和表征途径.方法 单链DNA模板链的两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固定在DNA折纸纳米结构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个DNA分子水平上对复制过程中的DNA分子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和表征,其中包括:复制前后的形貌,复制过程中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Klenow Fragment片段(KF)的分布,以及复制后Biotin-Streptavidin (BA) 分子识别反应在单个DNA链上所引起的进一步形貌变化.同时,采用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分析DNA复制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1)DNA模板链成功连结在三角折纸的特定位点,连接效率达到50%以上;(2)DNA复制过程中,KF结合在DNA模板链上,复制后KF从DNA链脱离;(3)复制前后DNA链高度变化明显,DNA链高度增加了约0.7 nm;(4)复制后,当加入Streptavidin时,其结合于含有Biotin标记的新合成DNA链位置处,形成BA复合物,平均高度达到约4.9 nm;(5)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也显示单链DNA变为双链,以及双链DNA分子上结合的BA复合物.结论 通过将AFM与DNA折纸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单分子水平上的DNA复制的检测和表征,此方法将有助于研究DNA聚合酶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因素对DNA复制的影响.

    作者:王奇;樊友杰;李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双生子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遗传与环境对双生子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中持续错误数指标评定重庆市122对6~18岁双生子的执行功能,通过OPEN-MX软件进行单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分析加性遗传因素、显性遗传因素及个体特殊环境因素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在持续错误数总变异方差中显性遗传占0.77(95% CI=0.65~0.84),个体特殊环境因素占0.23(95%CI=0.16~0.35);②持续错误数与家庭功能、父亲和母亲健康均呈负相关(r:-0.335,r:-0.335,r:-0.219,P<0.01),与父母养育方式和应激生活事件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持续错误数指标受显性遗传和特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家庭环境中的家庭功能、父母健康状况对该指标的影响不容忽视.

    作者:胡小梅;马兴顺;朱文芬;傅一笑;周颖清;蒙华庆;侯枭;贾璐;覃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