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艳丽;刘如秀;刘宇;李泱
目的 研究抗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粘膜核因子NF-κ DNA结合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其中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均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7d以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停用造模药后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给予后续干预治疗7d.计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14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行HE染色;利用ELISA法测小鼠肠粘膜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 p65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模型组NF-κB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TSP-2治疗组小鼠第10~14天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SP-2治疗组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低于MD组(P<0.05);TSP-2治疗组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兔IgG组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2可以明显抑制NF-κB表达和活性,通过调节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和抗炎作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发挥作用.
作者:赖明广;王立生;姚君;魏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评价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资源数据系统,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会议论文等.检索无语种限制,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10月.按特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关于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指标为总VTE、深静脉血栓(DVT)、症状性VTE、肺栓塞、大出血事件和各种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率.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文献5篇,均为英文文献,研究对象有1篇为膝关节大手术患者,1篇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其余3篇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病例数为76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磺达肝癸钠组的总VTE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组[RR=0.52,95% CI(0.40,0.67),P<0.00001];磺达肝癸钠组DVT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组[RR=0.49,95%CI(0.42,0.58),P<0.00001];磺达肝癸钠组症状性VTE发生率与依诺肝素组无统计学差异[RR=1.52,95%CI(0.80,2.88),P=-0.20];磺达肝癸钠组大出血发生率高于依诺肝素组[RR=1.55,95% CI(1.14,2.12)),P=-0.006];磺达肝癸钠组总死亡率与依诺肝素组无统计学差异[RR=0.93,95% CI(0.63,1.37),P=-0.72].结论 磺达肝癸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的疗效优于依诺肝素,虽然大出血风险较依诺肝素高,但并不增加总死亡率.
作者:李虎;王健;肖军;史占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D1 (PKDl)在烟曲霉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转录活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PKD1在烟曲霉感染引起的肺曲霉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将GFP、GFP-PKD1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HEK293细胞中,分别将灭活的烟曲霉分生孢子(1×105 CFU/ml)于不同时间处理上述两组细胞,Western blotting证实PKD1的过表达,并检测PKD1的磷酸化活性;其次在A549细胞中分别转染GFP-PKD1、siRNA-PKD1并以灭活的烟曲霉分生孢子处理细胞30 min,分别检测下游NF-κB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活性;后,将NF-κB-1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内参照报告质粒海肾荧光素酶(pRL-SV40)共转染人表达GFP、GFP-PKDl的A549细胞中,两组细胞在有无烟曲霉分生孢子的作用下处理24 h,收集细胞裂解液,进行双色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 Western blotting证实PKD1的过表达时间依赖性地增强烟曲霉刺激的A549细胞和HEK293细胞中PKD1的磷酸化活性及NF-κB通路中IKB和p65(pS276)的磷酸化活性,反之,敲低PKD1的表达则抑制烟曲霉介导的NF-κB通路中IKB和p65(pS276)的磷酸化活性.过表达PKD1明显增加NF-κB-luc荧光素酶的转录激活活性.结论 PKD1可能在烟曲霉刺激的NF-κB通路的激活及转录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牛晓璐;许万福;李松玉;柯志勇;曾方银;罗深秋;邓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及其他临床因素在成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慢性脑积水分为非脑积水组和脑积水组.首先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间脑脊液中TGF-β 1浓度的差异性;再通过回顾性分析1筛选可能导致慢性脑积水的临床危险因素;后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加以确定.结果 (1)16例患者(12.4%)并发慢性脑积水1诊断慢性脑积水的平均时间为31.6±17.0 d;(2)在第13天脑积水组的TGF-β1浓度显著性增高(P<0.05);(3)通过回顾性分析1两组间在高血压病史、SAH次数和首诊时Hunt-Hess分级、脑室扩大、动脉瘤位置、Fisher分级、脑室脑池积血分布计分及术后颅内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首诊时脑室扩大、动脉瘤位置、Fisher分级、脑室脑池积血分布计分和术后颅内感染为临床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成年aSAH患者1首诊时脑室扩大、动脉瘤位置、Fisher分级、脑室脑池积血Graeb评分和术后颅内感染是慢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预测慢性脑积水的发生1它们较脑脊液中TGF-β1浓度更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刘飞;袁文;廖达光;张天一;王知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与高分辨2D黑血磁共振成像技术比较,评价3D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 4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常规轴位2D-BB-MRI及斜矢状位3D-BB-MRI扫描.对斜矢状位3D-BB-MRI原始图像进行轴位重建.对于每个测量对象(单侧颈动脉),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2D-BB-MRI图像上共同找出其斑块测量的兴趣层面,以此进行3D-BB-MRI轴位重建图像与2D-BB-MRI图像的匹配.对该侧颈动脉分别进行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程度、管腔面积、总血管面积的测量及管壁面积和标准化管壁指数的计算,并分析所有数据.结果 在评估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程度、管腔面积、总血管面积、管壁面积及标准化管壁指数方面,2D-BB-MRI与3D-BB-MRI轴位重建图像的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较强的相关性(r>0.9).Bland-Altman图显示对于测量斑块厚度、管腔面积、总血管面积,2D-BB-MRI与3D-BB-MRI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3D-BB-MRI和2D-BB-MRI对于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无明显差异;3D-BB-MRI具有任意角度重建图像、灵活显示管壁及斑块情况的特点,我们认为3D-BB-MRI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成像较2D-BB-MRI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刘丹青;王庆军;蔡剑鸣;蔡幼铨;王勇;韩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WTX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及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MassARRAY定量分析系统分析20例胃癌及配对正常组织和3种胃癌细胞株(MGC803、SCG7901和BGC823)中WTX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应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对胃癌细胞BGC823进行去甲基化处理,分析其对WTX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在胃癌及其配对正常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WTX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普遍较低,并且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用5-aza-dC处理后并不能改变胃癌细胞株中WTX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结论 胃癌中基本不存在WTX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状态.
作者:刘霞;王启明;牛会林;杨学习;孙静哲;张庆玲;丁彦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正常成人视觉与听觉皮层间结构的连通性.方法 对21例健康成年人进行脑部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并对DTI数据进行视觉皮层和听觉皮层间结构连通性分析及纤维束示踪成像.结果 双侧视觉皮层之间及双侧听觉皮层之间均存在正性结构连接.同侧初级听觉皮层区与同侧视觉皮层存在负性连接,与对侧视觉皮层间存在正性连接.次级听觉皮层与双侧视觉皮层间存在正性结构连接.纤维示踪成像显示双侧视觉皮层之间、同侧视觉皮层与听觉皮层之间存在纤维束连接.结论 双侧视觉皮层与听觉皮层之间存在内在的结构连通性.
作者:陈志晔;李金锋;刘梦雨;马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通路在雷奈酸锶(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根据实验目的加入不同浓度Sr、BMP-2的拮抗剂noggin及Smad1小干扰RNA(SiRNA).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Smadl/5/8及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0.1~10 mmol/L Sr处理BMSCs细胞1h后,细胞内磷酸化Smad1/5/8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BMP-2拮抗剂noggm预处理细胞2h能抑制Sr对磷酸化Smadl/5/8表达的上调作用;应用0.1~5 mmol/L Sr处理细胞6h后,细胞内Rtmx2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Smadl SiRNA转染细胞后能下调Smadl/5/8、磷酸化Smadl/5/8的表达,并抑制Sr对Runx2表达的上调作用,还拮抗Sr对ALP活性及钙化结节形成的促进作用.结论 BMP-2/Smad通路参与了Sr促进BMSCs成骨分化.
作者:吕辉珍;黄晓丹;靳思思;郭润民;吴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新生大鼠颅骨酶解法培养成骨细胞,用CCK-8试剂盒和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AOPP(50、100、200、400 μg/ml)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为荧光探针检测不同浓度AOPP对成骨细胞OB活性氧含量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细胞ALP、I型胶原蛋白、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OPP能够显著抑制成骨细胞OB增殖(P<0.01),降低其ALP活性(P<0.01),增加成骨细胞中活性氧的生成(P<0.01),下调ALP、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转录(P<0.05),并增加RAGE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AOPP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可能与上调RAGE mRNA表达,诱导成骨细胞产生活性氧有关.
作者:孙楠;杨力;李英彬;程彦臻;张振;蔡德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表面喷砂处理及不同正畸粘结剂对氧化锆陶瓷与牙釉质间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40颗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系统设计和制作粘结面与牙面紧密贴合的个性化氧化锆陶瓷试件.将试件随机分为4组,分别选择粘结面喷砂处理和粘结面无处理,选择京津釉质粘结剂和3M Transbond XT光固化粘结剂.按要求粘结24 h后,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剪切粘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喷砂组剪切粘结强度显著高于未喷砂组(P<0.05),两种粘结剂的剪切粘结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表面喷砂处理后,无论使用京津釉质粘结剂或是3M Transbond XT光固化粘结剂,氧化锆陶瓷与牙釉质间均可获得足够的剪切粘结强度.
作者:李颖慧;吴补领;孙风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通气功能正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内小动脉对血管活性物质(如:血栓素A2、内皮素等)的反应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人肺内小动脉,制备血管条,采用微血管张力测定技术,分别比较肺通气功能正常与COPD病人肺内小动脉对60 mmol/L高钾溶液、血栓素A2类似物U46619(100 nmmol/L)、内皮素(ET-1) (30 nmol/L)诱导反应的张力变化;观察用非特异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孵育后肺内小动脉张力变化幅度的差异.结果 与肺通气功能正常病人相比,COPD病人肺内小动脉对U46619(对照组:7.68±2.31mN,COPD组:5.89±2.43mN,P<0.05)和ET-1(对照组:5.97±2.08mN,COPD组:3.99+2.15 mN,P<0.01)引起的张力明显下降,而两组对高钾溶液引起的张力变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5.65±1.70mN,COPD组:5.02±1.38mN,P>0.05);吲哚美辛孵育后,对照组肺血管张力下降(对照组:孵育前平均张力比孵育后平均下降39%,P<0.01;COPD组:孵育前平均张力比孵育后平均上升5%,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对血栓素类似物U46619、内皮素ET-1反应性降低.
作者:陈怡静;邓春玉;邝素娟;马珏;赵国栋;张光燕;崔建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方法 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重组马尔尼菲青霉特异性甘露糖蛋白Mp1p,并利用改良过碘酸钠法标记Mp1p,经棋盘滴定法建立一种可检测马尔尼菲青霉Mp1p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并检测100例健康人群对照血清、21例血培养确诊其他真菌感染病人血清和15例血培养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人血清,联合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马尔尼菲青霉抗原检测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成功建立一种检测马尔尼菲青霉Mp1p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经健康人群对照及其他真菌感染病人血清评价特异度为100%(121/121),检测1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人血清,Mp1p特异性抗体2例阳性,Mp1p特异性抗原12例阳性,Mp1p抗体与抗原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灵敏度,达到93.3%(14/15).结论 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马尔尼菲青霉Mp1p特异性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联合抗原检测可提高马尔尼菲青霉感染诊断率.
作者:王艳芳;曾磊;陈学东;郝卫;杨梅;蔡建飘;王压娣;袁国勇;车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短期重复暴露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用0、150、450、1350 mg/(kg·d) DEHP连续灌胃染毒28 d.利用旷场(OFT)和高架十字迷宫(EPM)动态测试染毒前后大鼠行为学变化,并称量肝、肾和睾丸.结果 染毒前各组大鼠在OFT和EPM测试中均无显著性差异.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染毒第3周开始,各组大鼠每周食物利用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食物利用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肝脏、睾丸脏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肾脏脏器系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系数指标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OFT运动总距离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低、中剂量组OFT中央区活动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央区进入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在EPM进臂总次数、开臂停留时间占总进臂时间百分比及开臂次数占总进臂次数百分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HP对大鼠有一定毒性作用,影响自发活动和探索行为,使其对危险的预判能力下降,对人类可能产生潜在危害.
作者:梁添;欧阳俊彦;羿利华;褚玥;柳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细胞株SHG44糖酵解表型特征及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化学模拟法(CoCl2)建立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体外缺氧模型.Realtime-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IF-1αmRNA、PDKl mRNA、PKM2 mRNA、LDHAmRNA和蛋白的表达;生物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值;酶法检测上清中乳酸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缺氧条件下,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HIF-1αt和糖酵解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内ATP水平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缺氧能诱使肿瘤细胞出现糖酵解表型特征.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与其代谢特征有关.
作者:徐高峰;白晓斌;王茂德;谢万福;李瑞春;李传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硝基酪氨酸(NT)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核因子-κB (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3组:DN模型组、DN+NT组和DN+NT+Ebselen组(NT抑制剂),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NF-κB、MCP-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NF-κB、MCP-1及TGF-β1 mRNA表达,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DN模型组比较,DN+NT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肾脏组织中NF-κB、MCP-1和TGF-β1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肾脏病理改变加重;NT抑制剂Ebselen可明显减轻这些变化.结论 硝基酪氨酸可上调DN大鼠肾脏组织NF-κB、MCP-1及TGF-β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加重炎性反应,促进DN的进展.
作者:许兆忠;王明;王艳靖;牛红心;李小云;周伟东;朱艳;龙海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PBL)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10年南方医院收治的31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年龄46岁,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股骨(29%)和脊柱(29%).16例(52%)化疗联合放疗治疗,15例(48%)单独化疗,中位随访49个月,总体有效率为94%(完全缓解68%;部分缓解26%).中位总生存期(OS)为71(95%CI:36~106)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7(95%CI:30~64)月.单因素分析提示使用美罗华、放疗及国际淋巴瘤预后指数(IPI)0-2分提高OS与PFS,多因素分析提示是否使用美罗华、IPI评分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否使用美罗华、IPI评分、是否联合放疗为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使用美罗华显著提高PBL患者的OS及PFS,放疗对PBL患者OS无显著影响,但提高PFS.
作者:朱阳敏;岳春燕;吴彬;平宝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诊PCI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的相关性,以及血Hcy高低对CS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138例接受急诊PCI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出现CSF分为CSF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CY水平;然后对CSF进行亚组分析,根据HCY水平将CSF组分为HCY轻度升高组和HCY中度升高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以及3个月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与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SF组患者患者血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CSF组进行亚组分析,与HCY轻度升高组相比,HCY中度升高组术后3个月LVEF值明显降低(P=0.031),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9);HCY水平与术后3个月LVEF值呈负相关(r=-0.310,P=0.036),与术后3个月MACE(r=0.342,P=0.02)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HCY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CSF情况密切相关,同时HCY水平升高,将影响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的恢复及增加MACE发生率.
作者:吴焱贤;钟建开;陈玉映;陈盈文;黎文生;吴赛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国重型血友病A患者临床表现异质性特点,分析早期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223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FⅧ:C≤2%)首次出血年龄、首次关节出血年龄、出血频率、关节畸形数目、体质量指数(BMI)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型血友病患者首次出血年龄中位数1岁(0~35岁);首次出血<1岁、≥2岁和≥6岁者分别为94/212 (44.3%)、73/212(34.4%)和23/212(10.8%);首次关节出血年龄中位数2.25岁,首次关节出血年龄≤1岁、≥2岁和≥6岁者分别为24/94(25.5%)、54/94(57.4%)和17/94(18.1%),出生至今未发生过关节出血的7例,占7.4%;年出血频率中位数24次/年(1~120次/年),年出血频率≤6次/年的例数为27例(12.9%);但我国目前无关节畸形的重型患者仅24.7%.分析显示,临床表现较轻者(年出血≤6次/年)和临床表现较重者(年出血>6次/年)的首次出血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岁和1岁(P=0.002),首次关节出血年龄中位数分别为3岁和2岁(P=0.014),BMI分别为(16.63±2.67)kg/m2和(18.82±4.21)kg/m2(P=0.001).结论 首次出血年龄、首次关节出血年龄和BMI可能是中国人重型血友病A临床表现异质性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李含;孙竞;周璇;刘阳;宋晓玲;马庆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为其重要的功能片段,进一步研究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突变(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是否影响其进核及成骨分化,探讨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 CITED1 63-84突变质粒(9S>A),CITED1质粒及空白质粒分别转染MC3T3-E1细胞,培养2d,用100 nmol/LPTH (1-34)刺激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共聚焦镜下观察细胞内CITED1位置变化.将CITED1 63-84突变质粒(9S>A),CITED1质粒及空白质粒按相应体系转染MC3T3-E1细胞,分为两组,一组成骨诱导4周,另一组成骨诱导基础上进行10 nmol/L PTH(1-34)间歇刺激(每48h刺激4 h)4周,测ALP酶活性及Ca离子浓度并进行ALP及茜素红染色.行RT-PCR实验分析成骨相关基因ALP2,RUNX2,OC的表达量.结果 PTH(1-34)可促进CITED1进核,将CITED1氨基酸63-84片段突变后,可明显抑制该反应.4周成骨诱导后,CITED1过表达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分化,ALP及Ca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ITED1突变质粒(9S>A)过表达ALP及Ca离子浓度明显高于CITED1组,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进一步研究表明,CITED1过表达抑制PTH(1-34)诱导的成骨细胞分化,而CITEDl突变质粒(9S>A)可逆转该反应.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也验证了以上结论.RT-PCR结果提示:CITED1突变质粒(9S>A)过表达成骨相关基因ALP2,RUNX2,OC明显高于CITED1质粒过表达.结论 CITED1 63-84片段丝氨酸为其重要的功能位点,可影响其细胞进核及成骨分化.
作者:林振;袁亮;孟越;冯瑞强;付兆宗;杨德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弹性应变率中的ROIA值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并与弹性评分作对比.方法 对124例患者共166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均行弹性成像检查,获得弹性评分与弹性应变率中的ROIA值,采用ROC曲线评价ROI A值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并寻找其佳诊断界点,将ROI A值、弹性评分及两者联合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ROI A值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25,ROIA值佳诊断界点为0.00165,ROIA值、弹性评分、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数比分别为82.93%、72.80%、75.30%、13.0;87.80%、80.00%、81.93%、28.8;73.17%、91.20%、86.75%、32.1.联合诊断的比数比高,联合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ROIA值(x2=19.31,P<0.05)及弹性评分(x2=12.03,P<0.05).结论 ROIA值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上有中等诊断价值,有一定临床实用性,与弹性评分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安秀艳;丛淑珍;钱隽;郭玉萍;周立峰;梁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