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赵庆杰;邹继华;付婷;赵蓓蓓;潘春燕

关键词:结肠造口, 伤残接受,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伤残接受度量表(AODS)和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状况调查表对12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伤残接受度总均分为(82.10±8.86)分,处于中等水平.术后时间、年龄、文化程度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长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对策

    目的:调查各级医院护士长的职业价值观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对策,为培养优秀护士长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自制的护士长职业价值观量表和护士长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对25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级别、工作年限、任职年限、学历、职称对护士长工作价值观有显著影响.结论:护士长工作价值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应从职业素质、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护士长的工作能力及积极性.

    作者:林洁;龚海蓉;王宪宁;胡小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台湾屏东医院长期照护产业运营与发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急剧增长,其对照护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6 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2.5%[1].2004年,赵安娜等[2]对乡村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研究显示,87%的长寿者都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另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2185万人,2052年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将达到3850万人[3].研究[4]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特定时期需要机构照护的几率为49%,需要居家照护的几率为72%.传统的家庭式照料面临着家庭核心化、空巢家庭增多、家庭照顾非专业化等因素的挑战[5],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在失能老年人群中发挥医护人员的作用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关键[5].

    作者:赵鹏;贾晓慧;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士心理资本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出心理资本的概念、构成、常用测量量表及影响因素,并就国内外学者对于护士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万娅姣;王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四川省综合医院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

    目的:对四川省综合医院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关键人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目前四川省综合医院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总体水平较低,护士的工作负荷较重;各州市之间的护理人员配置差异较大,资源分布不均;近年来注册护士数量的快速增长;不同层级综合医院、不同科室之间护理人员配置差异较大;临床实际床护比远远低于医院的整体床护比.结论:四川省综合医院应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保证临床护理人员配置比例,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冯灵;陈红;杨蓉;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现状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中付出-获得不平衡现状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股情况调查问卷、付出获得不平衡(ERI)量表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对荆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及3家二级甲等医院共47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根据ERI量表的判断标准,ERI>1(不平衡状态组)的护士人数占总人数的60.3%,超负荷人数占总人数的88.7%.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2.68±0.76)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8个维度中仅有“与同事关系”维度处于满意状态,护士对“控制与责任”维度不满意.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学历、轮值夜班、编制、付出、获得及超负荷.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护士的ERI及超负荷状况,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克英;高祖梅;冉文;周璇;张枭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糖尿病联络护士自2006年以来在临床开展糖尿病专科护理工作的情况,为下一步更好地发挥联络护士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自设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情况调查表,从一般情况、专科知识掌握和临床指导三方面对全院65名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联络护士对常用操作及相关知识比较熟悉,掌握率达89%以上,而对专科性较强的知识掌握率较低,仅为49.23%;有73.85%的联络护士能对科内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培训,86.15% ~ 92.31%的联络护士能主动纠正科内护士的不规范操作;65名联络护士共指导病人约7030人次.结论:糖尿病联络护士能发挥网络作用,为病人提供专业指导,使病人受益;能纠正科内护士不规范的操作,使全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工作更加规范.

    作者:李华;余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实习初期带教教师支持、个人应激、个人应对方式对护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目的: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临床带教教师支持、个人应激、个人应对方式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教师支持问卷》《护生临床学习应激量表》《应对行为问卷》《生理-心理-社会反应量表》,对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1~3个月的37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应激水平、回避行为与生理-心理-社会反应呈正相关(P<0.01),教师支持、乐观应对、解决问题与生理-心理-社会反应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同归分析显示,教师支持、个人应激、个人应对方式是生理-心理-社会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在临床实习阶段,应该充分发挥临床带教教师支持作用,鼓励护生采用乐观的应对方式,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护生临床实习初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反应,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彭玉洁;周兰姝;张译文;顾李妍;冀鹏飞;林莉;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肿瘤医院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的调查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工作特点将研究对象231名护士分为影像介入组、临床科室组、门诊组,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放射性粒子辐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影像介入科护士放射性粒子辐射的认知度与防护行为等级高于临床科室,而临床科室护士的认知度与防护行为等级又高于门诊护士(P<0.001,α=0.0167).结论:护士对放射性粒子危害的认知度与其防护行为密切相关,为提高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危害的认知度,减少放射性粒子对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和重视对护士进行放射性粒子辐射的相关知识教育,并提供完善的放射防护装备.

    作者:张小萍;钟就娣;何杏勤;司徒启娇;练小荷;辛明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实践: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循证护理实践对促进护理决策的科学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循证护理”的概念、现况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和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价值.

    作者:胡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它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熟练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患者的愿望,以在某一特定领域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的过程[1].循证护理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特定的、具体化的问题为出发点,并通过实施过程,激发团队的协作精神,改革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专业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照顾质量.

    作者:徐建鸣;郑文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

    目的:获得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的压疮现患率和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下一步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研时间、工具、方法、流程及判断标准,组织统一培训合格的护士457名对12所综合性医院≥18岁的住院患者实施横断面调研,统计压疮现患率和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压疮现患率为1.579%,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0.628%.压疮现患率排序前三位科室分别为ICU、老年科、神经内科,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排序前三位科室分别为ICU、老年科、内科;前三位年龄分别为>89岁、80 ~ 89岁、70 ~ 79岁;前三位压疮部位分别为骶尾部、足跟部、髂嵴;前三位发生时段为不清楚发生时间、8:00-12:00和2:00 8:00.结论:本研究所获得的压疮现患率和发生率可代表我国部分地区住院患者的基线值.≥70岁者是压疮预防的重点对象;骶尾部、足跟部和髂嵴部是压疮重点防护部位;ICU、老年科和内科是重点预防科室;8:00-12:00和2:00-8:00是重点预防时段,值得注意的是有76.545%的压疮发生时段不清楚,因此需要加强护士的压疮预防意识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要求检查皮肤.

    作者: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郭秀君;陈月娟;朱亚君;贾静;柏素萍;张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研究现状

    以护理模式的转变为背景,对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现状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培训体系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目前我国护士分层培训现状已不能满足当今护理事业发展需求,相关部门须规范护士分层培训方案和评价体系,以提高我国护理队伍整体水平.

    作者:于卫华;宋江艳;何小兰;余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院护理循证委员会的构建与实践

    自1996年英国York大学成立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以来,循证护理的研究在国内外护理领域迅速展开,被多家医院及护理院校纳入护士或护生的教育培训中.虽然临床护士对于循证护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持肯定态度,希望借助循证的手段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在实际工作中,循证护理的开展受到护士对循证护理知识欠缺、循证护理能力不足,实施循证护理的客观条件不成熟,循证证据资源有限,护理科研方法陈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院为顺应国际护理学科发展趋势,成立了护理循证委员会,实现了委员会科研-循证-临床护理实践三方面相互依存的工作模式,现介绍如下.

    作者:汤磊雯;叶志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门诊抽血现况调查与思考

    目的:通过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抽血患者等候时间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思考存在于门诊抽血岗位及流程中的问题,探索岗位动态管理新思路,为今后建立适合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实际情况与人员结构的门诊抽血岗位及流程奠定科学的研究基础.方法:本研究方便抽样选取在2012年4月某周周一至周五期间所有门诊抽血患者266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对从事门诊抽血的护士2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60名患者中等候抽血时间超过1h的占62.61%;选择上午8:30之前来院抽血的患者与选择其他时间来院抽血的患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午8:30之前来院抽血的患者人数占61.00%.对门诊抽血岗位工作现状满意的护士占28.57%.结论:患者均愿选择较早时间来院抽血是受到化验要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何有效、合理分流抽血患者,减少抽血患者等待时间,需要结合医院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对门诊抽血岗位进行创新性管理.

    作者:孙燕;谢美莲;郑一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床旁交接班流程的优化与实践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交接流程的优化及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床旁交接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交接流程,对交接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优化;进行组织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优化后的新交接流程;将新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交接流程优化前、后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床旁交接流程优化后,患者对交接环节中部分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交接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由(4.42±0.50)分提高到(4.76±0.43)分(P<0.05);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状况掌握程度评分由(87.14±3.66)分提高到(91.29±1.86)分(P<0.01),流程优化后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节省了32min的交接和评估时间.结论;床旁交接流程的优化,提高了交接的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增加了护士对于患者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专业内涵.

    作者:刁庆庆;徐剑鸥;陈丽;方小萍;顾则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冠心病高危人群疾病知识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冠心病高危人群疾病知识认知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冠心病一级预防知识调查表对553例社区冠心病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并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3.2%的冠心病高危人群通过非专业人员获取疾病知识;冠心病知识总得分指标为40.3%;问卷中冠心病首发临床症状、主要危害和主要危险因素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指标分别为37.5%、34.5%、28.9%;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职业状况、家族史、经济水平、血脂异常及文化程度.结论:冠心病高危人群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低,对冠心病的危害认知不够,对冠心病危险因素感知不足.

    作者:黄延锦;张平;曾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合作管理模式在造口护理中的发展与应用

    通过文献回顾和政策分析,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合作管理模式在造口护理中的发展及应用,并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合作管理的角度,总结造口护理实践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造口护理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我国造口护理的发展.

    作者:李卡;黄明君;郭晶;李智;陈增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研究性学习在健康管理中心开设护理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为优化健康管理中心的护理教学质量,本研究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融入角色扮演、服务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三种教学形式,并突出预防保健特色的教学内容,使护理学生能全面掌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实践及健康教育能力.

    作者:周丹丹;罗阳;欧阳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Wexner医学中心循证护理委员会介绍

    循证护理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后发展迅速,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运用循证护理模式能更大程度地提升照护质量,减少医疗成本支出并且有效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1-5].美国作为早建立循证护理专门机构的国家之一[6-7],近年来在循证护理领域大胆实践,推动了循证护理项目的蓬勃开展.为切实了解美国护理同行的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状况,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以期进一步提升本院护理人员在临床循证护理实践中的能力,我院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护理学院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分批派遣护理人员赴美学习.笔者一行2人作为首批赴美访问学者,于2012年4月起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护理学院和大学Wexner医学中心各附属医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习.通过3个月的临床学习,对该医学中心的循证护理委员会运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晓萍;尹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细节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质量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将细节管理应用到CSSD中,对CSSD工作中的每一薄弱环节进行辨认、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争取医院领导重视和相关部门配合,保障CSSD的工作需要;把CSSD工作细化为4个工作小组,并制定各个小组的工作流程;对影响CSSD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重点环节实施细节管理干预.从管理规范、质量控制、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评价2009年与2010年CSSD工作质量上的差异,并比较职业暴露情况.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CSSD无菌包标识规范,配置器械功能完好,护士仪容仪表规范,下收下送符合要求,能及时送到指定地点,总体服务水平提高,基本能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且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明显减少(P<0.05).结论:细节管理的实施,使得CSSD的质量、服务、安全、效率等各个层面都得到极大改善,有效提升了工作满意度.

    作者:黄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