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郭秀君;陈月娟;朱亚君;贾静;柏素萍;张瑞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落实情况进行调查,以患者的感知质量反映护理服务中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人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落实情况调查问卷》对某地区4所医院199名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家医院住院病人的平均满意度得分为(9.400±0.997)分,其中内科和ICU住院病人满意度高于外科;各项护理服务落实度中评价得分高的项目是护患沟通,低的是用药指导,而用药指导的落实度与病人总体满意度的相关性强.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护理服务落实度评价对护理质量评价的导向功能,及时落实护理服务的薄弱环节,以不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马伟光;刘华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需要对患者的体液平衡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CRRT体液平衡错误的原因,分别对体液平衡管理的3个关键因素和体液平衡管理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建立系统的体液平衡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菁菁;李红;陈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四川省综合医院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关键人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目前四川省综合医院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总体水平较低,护士的工作负荷较重;各州市之间的护理人员配置差异较大,资源分布不均;近年来注册护士数量的快速增长;不同层级综合医院、不同科室之间护理人员配置差异较大;临床实际床护比远远低于医院的整体床护比.结论:四川省综合医院应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保证临床护理人员配置比例,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冯灵;陈红;杨蓉;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护理决策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始终,要求护士在实践中做出有价值的分析;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护理决策的有效方式,能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同时将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出大价值[1].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佳科学证据,使之与熟练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患者愿望,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的过程[2].下面结合1例诊断性腰椎穿刺患者卧床循证护理实践案例[3],具体介绍循证护理实践的方法.
作者:方进博;付丽丽;崔金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以护理模式的转变为背景,对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现状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培训体系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目前我国护士分层培训现状已不能满足当今护理事业发展需求,相关部门须规范护士分层培训方案和评价体系,以提高我国护理队伍整体水平.
作者:于卫华;宋江艳;何小兰;余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循证护理实践对促进护理决策的科学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循证护理”的概念、现况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和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价值.
作者:胡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质量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将细节管理应用到CSSD中,对CSSD工作中的每一薄弱环节进行辨认、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争取医院领导重视和相关部门配合,保障CSSD的工作需要;把CSSD工作细化为4个工作小组,并制定各个小组的工作流程;对影响CSSD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重点环节实施细节管理干预.从管理规范、质量控制、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评价2009年与2010年CSSD工作质量上的差异,并比较职业暴露情况.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CSSD无菌包标识规范,配置器械功能完好,护士仪容仪表规范,下收下送符合要求,能及时送到指定地点,总体服务水平提高,基本能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且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明显减少(P<0.05).结论:细节管理的实施,使得CSSD的质量、服务、安全、效率等各个层面都得到极大改善,有效提升了工作满意度.
作者:黄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临床带教教师支持、个人应激、个人应对方式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教师支持问卷》《护生临床学习应激量表》《应对行为问卷》《生理-心理-社会反应量表》,对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1~3个月的37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应激水平、回避行为与生理-心理-社会反应呈正相关(P<0.01),教师支持、乐观应对、解决问题与生理-心理-社会反应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同归分析显示,教师支持、个人应激、个人应对方式是生理-心理-社会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在临床实习阶段,应该充分发挥临床带教教师支持作用,鼓励护生采用乐观的应对方式,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护生临床实习初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反应,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彭玉洁;周兰姝;张译文;顾李妍;冀鹏飞;林莉;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澳门住院产妇婴儿喂养态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澳门一间公立医院住院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468名华裔产妇在产后3天应用中文版婴儿喂养态度量表(ⅡFAS)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产后3天IIFAS总分为(58.94±6.2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有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产妇持有奶粉喂养意图、产后3天采取奶粉喂养方法、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不充足与母乳喂养态度呈负相关(β=0.267、0.101、0.087,P<0.05).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卫教与母乳喂养态度呈正相关(β=0.103,P<0.05).产后3天IIFAS总分在产妇的教育程度、年龄、分娩方式、婚姻、家庭月收入、有无产假、是否饮酒、在澳门居住年限和有无喂奶经验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澳门产妇的婴儿喂养态度处于中高水平,婴儿喂养态度总分越高越趋向于采取母乳喂养行动.婴儿喂养意图、孕期母乳喂养卫教、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早期婴儿喂养方式是影响澳门产妇婴儿喂养态度的主要因素.
作者:戴红霞;刘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为优化健康管理中心的护理教学质量,本研究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融入角色扮演、服务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三种教学形式,并突出预防保健特色的教学内容,使护理学生能全面掌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实践及健康教育能力.
作者:周丹丹;罗阳;欧阳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护理在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管理中的作用,旨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自我护理水平.方法:将128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建立在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上的饮食指导作为干预手段,随访6个月,分别对患者在入组当天、入组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自我护理水平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各项营养相关检查指标较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营养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应月以专病一体化护理为基础的营养管理教育,可帮助患者在透析开始的前6个月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李晴;周婷婷;李韬彧;王青尔;王涵;俞雨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伤残接受度量表(AODS)和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状况调查表对12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伤残接受度总均分为(82.10±8.86)分,处于中等水平.术后时间、年龄、文化程度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赵庆杰;邹继华;付婷;赵蓓蓓;潘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交接流程的优化及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床旁交接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交接流程,对交接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优化;进行组织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优化后的新交接流程;将新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交接流程优化前、后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床旁交接流程优化后,患者对交接环节中部分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交接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由(4.42±0.50)分提高到(4.76±0.43)分(P<0.05);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状况掌握程度评分由(87.14±3.66)分提高到(91.29±1.86)分(P<0.01),流程优化后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节省了32min的交接和评估时间.结论;床旁交接流程的优化,提高了交接的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增加了护士对于患者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专业内涵.
作者:刁庆庆;徐剑鸥;陈丽;方小萍;顾则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出心理资本的概念、构成、常用测量量表及影响因素,并就国内外学者对于护士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万娅姣;王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急剧增长,其对照护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6 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2.5%[1].2004年,赵安娜等[2]对乡村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研究显示,87%的长寿者都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另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2185万人,2052年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将达到3850万人[3].研究[4]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特定时期需要机构照护的几率为49%,需要居家照护的几率为72%.传统的家庭式照料面临着家庭核心化、空巢家庭增多、家庭照顾非专业化等因素的挑战[5],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在失能老年人群中发挥医护人员的作用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关键[5].
作者:赵鹏;贾晓慧;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各级医院护士长的职业价值观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对策,为培养优秀护士长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自制的护士长职业价值观量表和护士长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对25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级别、工作年限、任职年限、学历、职称对护士长工作价值观有显著影响.结论:护士长工作价值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应从职业素质、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护士长的工作能力及积极性.
作者:林洁;龚海蓉;王宪宁;胡小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循证护理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后发展迅速,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运用循证护理模式能更大程度地提升照护质量,减少医疗成本支出并且有效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1-5].美国作为早建立循证护理专门机构的国家之一[6-7],近年来在循证护理领域大胆实践,推动了循证护理项目的蓬勃开展.为切实了解美国护理同行的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状况,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以期进一步提升本院护理人员在临床循证护理实践中的能力,我院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护理学院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分批派遣护理人员赴美学习.笔者一行2人作为首批赴美访问学者,于2012年4月起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护理学院和大学Wexner医学中心各附属医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习.通过3个月的临床学习,对该医学中心的循证护理委员会运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晓萍;尹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行动研究法在吞咽障碍早期判断及康复护理流程中的效果.方法:根据“洼田饮水试验”,按照提出问题、设计合理流程、行动、观察、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观察和反思的螺旋循环方式,制订、修订“吞咽评估及吞咽仪康复干预护理流程表”并有效应用于临床.结果:应用“洼田饮水试验”于临床,及时评估、判定、对应宣教/请示医生给予鼻饲,及时提示康复师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能达到吞咽安全、吞咽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结论:行动研究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与干预的护理流程,实现早评估、早宣教、早期康复干预、早恢复.
作者:赵志红;王红艳;孟丽;邵勇;赵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工作特点将研究对象231名护士分为影像介入组、临床科室组、门诊组,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放射性粒子辐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影像介入科护士放射性粒子辐射的认知度与防护行为等级高于临床科室,而临床科室护士的认知度与防护行为等级又高于门诊护士(P<0.001,α=0.0167).结论:护士对放射性粒子危害的认知度与其防护行为密切相关,为提高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危害的认知度,减少放射性粒子对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和重视对护士进行放射性粒子辐射的相关知识教育,并提供完善的放射防护装备.
作者:张小萍;钟就娣;何杏勤;司徒启娇;练小荷;辛明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短期培训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术中压疮认知和预防术中压疮相关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62名在职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患者术中压疮知识和预防术中压疮相关护理行为的现状调查,并进行为期2个月的术中压疮知识与防范行为培训.培训方法包括教学培训、行为演示、发放宣传材料等.比较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并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实施培训后,该手术室护理人员术中压疮相关知识得分及预防术中压疮相关护理行为得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有效的培训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术中压疮相关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预防术中压疮的安全护理行为模式.
作者:黄静;段丽丽;冯新玮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