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王丽京;王静;张洁;赵媛;亓翠玲
目的 观察安神方颗粒的抗焦虑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10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和安神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慢性情绪应激的方法建立焦虑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干预,以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对其行为学进行评价.行为学观察后,麻醉处死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及安神方中剂量组大鼠,冰台上分离大鼠海马,冷冻离心后分离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明显减少;地西泮组与安神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以安神方中剂量组上升明显;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GAB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地西泮组和安神方中剂量组同模型组比较,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和GABA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安神方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ABAAR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减少,NMDAR1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表达增多;地西泮组和安神方中剂量组同模型组比较,NMDAR1的表达水平降低,GABAAR的表达水平提高,安神方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安神方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可以提高中枢GABA的含量,增强GABAAR的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减少NMDAR1的表达.
作者:张雪;黄仕营;张燊;丁秀芳;陈宝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提出一种改进的Demons非刚性配准算法,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于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中治疗图像和计划图像的配准.方法 基于Brox等提出的梯度恒定假设和Malis的高效二阶小化算法的思想将图像灰度梯度场的相似性加入原始的能量函数中,推导出更新变形场的公式.利用有限内存的BFGS算法优化能量函数,自动确定迭代次数.分别利用模拟形变图像、变形体模图像和肝癌病人的临床CT图像验证改进算法的配准精度.结果 改进的Demons变形配准算法与原始的“Additive Demons”算法相比,配准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结论 在放射治疗的不同分次扫描过程中,因实际扫描条件的影响,两幅待配准图像像素灰度值范围不同的情况下,改进的Demons算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快速精确的配准.
作者:周露;甄鑫;卢文婷;窦建洪;周凌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冰帽、全身低温及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于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同低温方式的选择和ICSI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50~3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冰帽组、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2h模型,各低温方式的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20 min.再灌48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结果 各低温方式均能降低大鼠梗死体积,其中冰帽能使梗死体积减小27.4%(P<0.05),而全身低温和ICSI能使梗死体积减小47.6%和61.6%(P<0.01).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的脑含水量低于模型组(P<0.05);冰帽组的含水量低于模型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各低温组中,仅有ICSI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学方面,ICSI组的NSE和S100β的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全身低温组和冰帽组中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I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冰帽和全身低温,而全身低温比冰帽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冀雅彬;吴永明;姬仲;宋玮;徐隋意;王遥;潘速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部分肝切除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IN)、脂多糖对肝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腹腔注射D-GaIN(500 mg/kg),1h后注射脂多糖(50 μg/kg);肝脏部分切除组:生理盐水代替D-GaIN和脂多糖,同样方法注射;两组小鼠在第2次腹腔注射24 h后行肝脏1/3切除.观察两组小鼠术后肝脏体质量比值、肝再生率、肝细胞损伤、增殖与肝卵圆干细胞增生.结果 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9天肝大体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再生率为(22.26±105.93)%,而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第14天肝质量较术前仍偏小,肝再生率为(9.49±32.55)%,P<0.001.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肝窦和中央静脉充血,库普弗细胞增多;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7天有明显肝细胞增殖,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肝细胞增殖甚少.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肝脏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肝卵圆干细胞增生,从汇管区开始向肝小叶内延伸以修复损伤.结论 D-GaIN联合脂多糖可部分抑制肝部分切除后小鼠成熟肝细胞增殖,D-GaIN/脂多糖/肝部分切除可诱导肝卵圆干细胞增生.
作者:李劲;张健;刘光泽;刘犇;孔祥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9例)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3例)的多层CT图像.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形态、囊腔直径、囊壁、分隔、钙化、实性成份、胰腺萎缩、主胰管扩张、边界情况等.结果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与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囊腔直径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囊腔直径大于2 cm多见于黏液性囊性肿瘤,与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性成分多见于浆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性肿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多层CT在胰腺黏液生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鞠志国;鲁宏;朱晖;李清海;章士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Tet)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TCFS)中bax、bcl-2、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TCFS分别置于浓度为10-5 mol/LTet的培养液和1640培养液中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TGF-β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Tet实验组中bax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bcl-2、TGF-β2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可以通过降低bcl-2、TGF-β2 mRNA的表达量,同时提高bax mRNA的表达量来抑制TCFS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抗青光眼滤过瘢痕药物.
作者:李岱;孙明;李青春;杨芳;林少春;吴开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0.08岁.5例行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肺叶局部切除术、纵隔肿物切除术及肋骨切除术各1例,行保守治疗2例.结果 手术患者术后均平稳恢复,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月~5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保守治疗患者1例随访3月肿瘤无明显变化,另l例患者病变基本消失.结论 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但少数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结果.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其它治疗.所有IMT患者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作者:张竞;王云喜;初向阳;刘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一个家族性心脏传导疾病并房颤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先证患者所在家系的家族成员进行常规临床体检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生化、自身抗体等检查.同时对先证者行双腔起搏器安置术联合口服胺碘酮治疗3个月,期间监测患者甲功及肺部情况,治疗完成后随访3个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家系中所有成员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证据.先证者反复头晕、胸闷,以活动后较明显,静息心电图表现为心房纤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叔叔于30岁时因晕厥发现“心房纤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起搏器治疗;其爷爷死于“心脏病”(具体不详);其他家族成员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既往亦未发生明显的心脏事件(晕厥、猝死).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均未见心房纤颤,起搏器工作良好.结论 心脏传导性疾病并心房纤颤可呈家族聚集性发病,双腔起搏器联合胺碘酮治疗可作为家族性心脏传导疾病并心房纤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福强;李岩;谢勇;赵冬华;萧钟波;周桂芳;彭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IL-17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胶原合成作用.方法 用5 mg/kg博来霉素气管内注入的方法诱导肺纤维化形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 17/IL- 17R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表达的变化,选择表达IL-17RmRNA佳时间的肺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鉴定.使用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IL-17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以及Ⅰ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1)IL-17/IL-17R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明显升高,在第14天表达高.(2)不同浓度IL-17能够促进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佳浓度为50 ng/ml.(3)IL-17促进肺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增加.(4)IL-17促进肺成纤维细胞I和III型胶原合成.结论 IL-17具有促进小鼠肺纤维化形成中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和胶原的合成作用,可能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董昭兴;康庆鑫;雷雯;钟红;邰文琳;王殿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HNF6的慢病毒载体pLeno-DCE-HA-HNF6,建立稳定表达HNF6的大肠癌细胞系并观察HNF6对大肠癌细胞系SW620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HNF6慢病毒载体pLeno-DCE-HA-HNF6,感染293T细胞,收集上清测定病毒滴度;病毒颗粒转染SW620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效率;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NF6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和划痕试验观察SW620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通过PCR及酶切鉴定成功构建pLeno-DCE-HA-HNF6载体;包装并得到高滴度的病毒颗粒;转染SW620后,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HNF6表达明显升高;HNF6导致SW620明显的细胞形态变化,Transwell及划痕试验证明HNF6使SW620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并包装得到HNF6的慢病毒颗粒,建立稳定表达HNF6的大肠癌细胞系SW620-HNF6,证明过表达HNF6后可以抑制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耿海涛;肖乾;徐邓勇;胡立锋;丁克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提出一种精确有效的分割CT图像中的肝脏区域的算法.方法 在统计形状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灰度模型,其中灰度模型包含了训练集中图像的统计灰度信息和测试集中病人的特异性信息.既从整体上对肝脏组织分割进行控制,又从边缘细节上加以优化.结果 对测试集中的10个数据进行测试,相较于传统方法,OE和ASD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提出有效的灰度模型不仅提高了分割的精度,而且增强了稳定性.
作者:李春丽;张久楼;冯前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下尿路结石的术后并发症,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下尿路结石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结石特征、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83例下尿路结石行ESWL治疗后,72.3% (60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27.7%(23例)出现疼痛,25.3%(21例)出现疼痛并肉眼血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红斑,肠胀气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肉眼血尿组、术后疼痛组、术后疼痛并肉眼血尿组结石长度、结石宽度、冲击次数分别高于无并发症组,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术后肉眼血尿组患者身高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SWL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血尿及疼痛,患者身高、结石长度、结石宽度及冲击次数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其赵;刘存东;钟伟枫;刘成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对人正常气道上皮维生素D受体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为研究对象,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组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处理组.各处理因素作用细胞时间为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观测各处理组维生素D受体(VDR)mRNA及蛋白表达、分布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个不同处理浓度的25羟维生素D3对VDR的表达量及分布均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可能并不依赖于VDR的表达及转位.
作者:董航明;赵海金;刘来昱;梁振宇;吕燕华;蔡绍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优化处方,以期得到疗效确切,低毒的抗肝纤维化复方.方法 运用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二因素五水平)分组实验,并设有正常组,模型组,以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作为检测指标,经均匀设计软件3.0处理分析得佳处方;运用相同方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佳处方组,通过观察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大鼠血清HA,AL,AST,ALB含量以及肝组织纤维化变化,对于佳处方的疗效进行比较和验证实验.结果 经实验筛选的佳处方为甘草甜素70 mg/kg,苦参碱70 mg/kg;验证实验中,佳处方组抗肝纤维化作用显著(P<0.05),与秋水仙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均匀设计在处方优化中作用显著,明显减少实验次数,结果可靠;苦参碱与甘草甜素合用抗肝纤维化作用明显.
作者:黄亮;漆林艳;陈志良;李亦蕾;文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SDF-1进行遗传改造,将其第2位氨基酸由脯氨酸(P)突变为甘氨酸(G),且缺失其C-端α螺旋结构,以获得一种CXCR4特异性拮抗剂SDF- 1P2G54.方法 将PCR扩增的SDF-1突变体SDF-1p2g54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BL21(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SDF-1P2G54在变性条件下采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并通过梯度稀释和超滤方法得以复性.利用趋化实验鉴定SDF-1P2G54对Jurkat细胞的趋化活性及对SDF-1趋化活性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SDF-1P2G54诱导MOLT4细胞钙内流及细胞表面CXCR4内在化的能力.结果 SDF-1P2G54完全丧失激活CXCR4、趋化Jurkat细胞跨膜迁移和诱导MOLT4细胞钙内流的能力,却保持了与CXCR4的高亲和性,能有效抑制野生型SDF-1对Jurkat的趋化效应、诱导MOLT4细胞表面CXCR4的快速内在化.结论 SDF-1P2G54是一种新型的CXCR4特异性拮抗剂,具有开发成抑制HIV-1感染和癌细胞转移等重大疾病特效药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杨飞华;龙北国;谭毅;龚雅;马伟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BCG1在高糖促进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D-葡萄糖(5.6 mmol/L和30 mmol/L)干预血管内皮细胞24~72h,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ABCGl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液体闪烁仪分析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并测量葡萄糖干预后内皮细胞NOS活性;使用LXR内源性激活剂22(R)-hydroxycholesterol预先干预内皮细胞2h,再予不同浓度葡萄糖干预48 h,观察血管内皮细胞ABCG1表达、功能及内皮细胞NOS活性的改变.结果 高糖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ABCGl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向HDL流出,高糖也降低了内皮细胞eNOS活性.使用22(R)-hydroxycholesterol逆转高糖对ABCG1表达的抑制后,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增加,高糖对内皮细胞eNOS活性的抑制也被部分逆转.结论 高糖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可能与高糖降低内皮细胞ABCG1表达相关.
作者:薛嘉虹;牛小麟;魏瑾;董新;朱参战;党寅虎;宋安齐;黄惠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促炎抗炎失衡的干预效果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EPO预处理组,每组各30只.SAP组和EPO组建立逆行胆胰管注射3.5%牛黄胆酸钠法(1 ml/kg) SAP模型,EPO组建模前1h予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U/kg,1000 U/ml),而SO组和SAP组予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第1、3、6、12、24小时取血清和胰腺标本.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0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胰腺组织核因子-kappaB转运激活情况;胰腺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 与SAP组相应时点比较,EPO组核因子-kappaB激活率(除12h外)显著降低(P<0.05);血清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3、6、12 h(P<0.05);血清IL-18水平显著降低,3、6、24 h(P<0.05),血清L-I0水平无明显降低;病理总评分降低,6、12、24 h(P<0.05).结论 EPO预处理可通过抑制核因子-kappaB激活,减少促炎细胞因子产生,而对抗炎细胞因子影响不明显,进而调控促炎-抗炎失衡状态,改善SAP病情.
作者:李接兴;罗羽宏;李震东;刘勇;刘朝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lit-Robo信号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c3细胞生长与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术细胞内因子检测法检测Mc3细胞Slit2及Robol蛋白的表达;在Robol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R5作用下,以细胞计数法与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Mc3细胞生长变化及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因子检测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 Mc3细胞表达Slit2及Robol蛋白,并且在R5单克隆抗体作用下,Mc3细胞体外生长能力受到抑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CN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Slit-Robo信号可能影响Mc3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对肿瘤细胞内的PCNA有正调控作用,提示该信号可能参与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作者:韩冰;王丽京;王静;张洁;赵媛;亓翠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脂肪源干细胞(ADSCs)在维甲酸(RA)诱导下是否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ALP)及生殖标记基因vasa.方法 分离培养2个月龄SD雌性大鼠ADSCs,传至第3代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和表面标记鉴定.将第3代ADSCs分别用10-5、10-6、10-7 mol/L RA诱导7d和14 d,采用AL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ALP的活性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10-5 mol/L RA组Vasa mRNA表达.结果 将第3代ADSCs分别用10-5、10-6、10-7 mol/L RA诱导7d的D520nm值分别为0.59±0.04,0.27±0.07,0.15±0.03,对照组为0.07±0.01,诱导14d的OD值分别为0.42±0.02,0.34±0.01,0.19±0.02,对照组为0.07±0.01,说明RA能显著性促进ADSCs碱性磷酸酶的表达(P<0.01).第3代ADSCs用10-5 mol/L RA诱导7 dVasa mRNA的表达为阴性.结论 第3代ADSCs在维甲酸诱导下能够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但用10-5 mol/L RA诱导7d不能表达生殖标记基因Vasa.
作者:段富华;杨春;杨会营;余美春;陶晖;曾文钦;戴景兴;原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共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1例,其中通过全胸腔镜下传统式手术30例,全胸腔镜下单向式手术31例.本组病例全部经胸部1个观察孔和2个操作孔完成.传统式手术顺序同开放手术,单向式手术顺序由浅入深、渐次推进,后处理肺裂.结果 全部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传统术式组与单向术式组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摘除淋巴结数、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是安全、可靠的,单向术式有其优越性.
作者:刘德纲;蔡开灿;赵意;吴华;蔡瑞君;熊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