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神方的抗焦虑作用

张雪;黄仕营;张燊;丁秀芳;陈宝田

关键词:安神方, 焦虑, 高架十字迷宫,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l
摘要:目的 观察安神方颗粒的抗焦虑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10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和安神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慢性情绪应激的方法建立焦虑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干预,以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对其行为学进行评价.行为学观察后,麻醉处死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及安神方中剂量组大鼠,冰台上分离大鼠海马,冷冻离心后分离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明显减少;地西泮组与安神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以安神方中剂量组上升明显;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GAB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地西泮组和安神方中剂量组同模型组比较,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和GABA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安神方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ABAAR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减少,NMDAR1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表达增多;地西泮组和安神方中剂量组同模型组比较,NMDAR1的表达水平降低,GABAAR的表达水平提高,安神方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安神方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可以提高中枢GABA的含量,增强GABAAR的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减少NMDAR1的表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5羟维生素D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维生素D受体表达及分布的影响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对人正常气道上皮维生素D受体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为研究对象,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组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处理组.各处理因素作用细胞时间为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观测各处理组维生素D受体(VDR)mRNA及蛋白表达、分布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个不同处理浓度的25羟维生素D3对VDR的表达量及分布均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可能并不依赖于VDR的表达及转位.

    作者:董航明;赵海金;刘来昱;梁振宇;吕燕华;蔡绍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对小鼠肝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部分肝切除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IN)、脂多糖对肝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腹腔注射D-GaIN(500 mg/kg),1h后注射脂多糖(50 μg/kg);肝脏部分切除组:生理盐水代替D-GaIN和脂多糖,同样方法注射;两组小鼠在第2次腹腔注射24 h后行肝脏1/3切除.观察两组小鼠术后肝脏体质量比值、肝再生率、肝细胞损伤、增殖与肝卵圆干细胞增生.结果 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9天肝大体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再生率为(22.26±105.93)%,而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第14天肝质量较术前仍偏小,肝再生率为(9.49±32.55)%,P<0.001.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肝窦和中央静脉充血,库普弗细胞增多;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7天有明显肝细胞增殖,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肝细胞增殖甚少.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肝脏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肝卵圆干细胞增生,从汇管区开始向肝小叶内延伸以修复损伤.结论 D-GaIN联合脂多糖可部分抑制肝部分切除后小鼠成熟肝细胞增殖,D-GaIN/脂多糖/肝部分切除可诱导肝卵圆干细胞增生.

    作者:李劲;张健;刘光泽;刘犇;孔祥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家族性心脏传导疾病并房颤一家系报道及其治疗

    目的 探讨一个家族性心脏传导疾病并房颤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先证患者所在家系的家族成员进行常规临床体检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生化、自身抗体等检查.同时对先证者行双腔起搏器安置术联合口服胺碘酮治疗3个月,期间监测患者甲功及肺部情况,治疗完成后随访3个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家系中所有成员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证据.先证者反复头晕、胸闷,以活动后较明显,静息心电图表现为心房纤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叔叔于30岁时因晕厥发现“心房纤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起搏器治疗;其爷爷死于“心脏病”(具体不详);其他家族成员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既往亦未发生明显的心脏事件(晕厥、猝死).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均未见心房纤颤,起搏器工作良好.结论 心脏传导性疾病并心房纤颤可呈家族聚集性发病,双腔起搏器联合胺碘酮治疗可作为家族性心脏传导疾病并心房纤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福强;李岩;谢勇;赵冬华;萧钟波;周桂芳;彭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安神方的抗焦虑作用

    目的 观察安神方颗粒的抗焦虑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10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和安神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慢性情绪应激的方法建立焦虑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干预,以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对其行为学进行评价.行为学观察后,麻醉处死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及安神方中剂量组大鼠,冰台上分离大鼠海马,冷冻离心后分离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明显减少;地西泮组与安神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以安神方中剂量组上升明显;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GAB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地西泮组和安神方中剂量组同模型组比较,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和GABA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安神方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ABAAR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减少,NMDAR1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表达增多;地西泮组和安神方中剂量组同模型组比较,NMDAR1的表达水平降低,GABAAR的表达水平提高,安神方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安神方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可以提高中枢GABA的含量,增强GABAAR的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减少NMDAR1的表达.

    作者:张雪;黄仕营;张燊;丁秀芳;陈宝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复方抗肝纤维化处方的优化

    目的 优化处方,以期得到疗效确切,低毒的抗肝纤维化复方.方法 运用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二因素五水平)分组实验,并设有正常组,模型组,以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作为检测指标,经均匀设计软件3.0处理分析得佳处方;运用相同方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佳处方组,通过观察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大鼠血清HA,AL,AST,ALB含量以及肝组织纤维化变化,对于佳处方的疗效进行比较和验证实验.结果 经实验筛选的佳处方为甘草甜素70 mg/kg,苦参碱70 mg/kg;验证实验中,佳处方组抗肝纤维化作用显著(P<0.05),与秋水仙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均匀设计在处方优化中作用显著,明显减少实验次数,结果可靠;苦参碱与甘草甜素合用抗肝纤维化作用明显.

    作者:黄亮;漆林艳;陈志良;李亦蕾;文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于统计信息及个体信息的统计形状模型的肝脏分割

    目的 提出一种精确有效的分割CT图像中的肝脏区域的算法.方法 在统计形状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灰度模型,其中灰度模型包含了训练集中图像的统计灰度信息和测试集中病人的特异性信息.既从整体上对肝脏组织分割进行控制,又从边缘细节上加以优化.结果 对测试集中的10个数据进行测试,相较于传统方法,OE和ASD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提出有效的灰度模型不仅提高了分割的精度,而且增强了稳定性.

    作者:李春丽;张久楼;冯前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提取的人血清对体外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使用两种不同方法提取人血清,研究对比得出快速、廉价、安全而有效的富含生长因子的人血清提取方法,以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分离并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使用全血凝固后离心法和Anitua法提取人血清.测定各血清样本中PDGF-AB及TGF-β1的含量.分别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FBS)和10%人血清(HS)的DMEM培养基培养成纤维细胞,比较不同培养基对细胞形态、活力、增殖的影响.结果 各组细胞形态正常,增殖活力良好.B组(全血凝固后离心组)细胞的数量及活力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该法获得的血清中生长因子含量高(P<0.05),与生长曲线及MTT曲线所示结果一致.结论 全血凝固后离心法提取的HS内所含生长因子浓度高,对细胞生长促进作用大,提取方法简单、廉价、有效.

    作者:鲁华;鲁峰;刘戈;高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全胸腔镜下单向式肺癌根治术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共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1例,其中通过全胸腔镜下传统式手术30例,全胸腔镜下单向式手术31例.本组病例全部经胸部1个观察孔和2个操作孔完成.传统式手术顺序同开放手术,单向式手术顺序由浅入深、渐次推进,后处理肺裂.结果 全部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传统术式组与单向术式组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摘除淋巴结数、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是安全、可靠的,单向术式有其优越性.

    作者:刘德纲;蔡开灿;赵意;吴华;蔡瑞君;熊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浓度氧暴露对N9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常压高浓度氧暴露对N9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9小胶质细胞,分别在900 ml/L高浓度氧中暴露2、6、12、16、24、48 h后(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2)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3)RT-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变化;(4)ELISA检测N9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5)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示,细胞凋亡率在高氧暴露12h后明显高于空气对照组(P<0.05),16h达高峰(P<0.01);高氧暴露2h后,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呈一定时间依赖性;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气对照组(P<0.05);高氧暴露后细胞上清中TNF-α及IL-1β含量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均在6h开始升高,12~16 h达高峰(P<0.05),IL-1β增高较TNF-α更为明显.结论 高氧暴露后N9小胶质细胞TLR4通路激活,产生大量神经毒性因子(ROS、IL-1β及TNF-α),细胞凋亡增加.

    作者:蒋朴;徐颖;胡良安;刘杨;邓世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巢蛋白表达对人黑色素瘤细胞转移特性的影响

    目的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有效沉默黑色素瘤细胞株UACC903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研究其对黑色素瘤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人nestin mRNA编码序列作为干扰靶点,以慢病毒基因PLL3.7作为质粒载体,构建靶向人nestin的shRNA表达质粒,另构建不针对任何已知mRNA的阴性对照shRNA表达质粒,分别感染UACC903细胞并流式分选获得高纯度的nestin干扰或对照组细胞.应用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组别nestin表达的变化.分别用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跨膜细胞的数量评估各组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法检测迁移能力改变.光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β-catenin在不同组别的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nestin shRNA慢病毒载体nestin-RNAi-LV.RT-PCR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干扰组UACC903细胞nes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nestin下调的UACC903细胞黏附、侵袭及迁移能力下降(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shRNA能有效地静默食管癌细胞nestin基因的表达,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UACC903迁移.

    作者:杨旭辉;夏添;余伟华;卢晓芳;项鹏;何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下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压力CO2气腹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改善移植后肾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SD大鼠120只,建立气腹模型,按不同CO2气腹压和不同的CO2气腹作用时间分为0.67 kPa 30 min组、0.67 kPa 60 min组、0.67 kPa 120 min组;1.33 kPa 30 min组、1.33 kPa 60 min组、1.33 kPa 120 min组;2.0 kPa 30 min组、2.0 kPa 60 min组以及2.0 kPa 120 min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各组术后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结果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气腹压力的增加,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尿NAG均逐渐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及气腹压力的增加,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提示临床上实施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时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气腹压力.

    作者:徐战平;蒲小勇;杨浣情;郑祥光;刘久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的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下尿路结石的术后并发症,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下尿路结石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结石特征、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83例下尿路结石行ESWL治疗后,72.3% (60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27.7%(23例)出现疼痛,25.3%(21例)出现疼痛并肉眼血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红斑,肠胀气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肉眼血尿组、术后疼痛组、术后疼痛并肉眼血尿组结石长度、结石宽度、冲击次数分别高于无并发症组,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术后肉眼血尿组患者身高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SWL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血尿及疼痛,患者身高、结石长度、结石宽度及冲击次数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其赵;刘存东;钟伟枫;刘成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黑白头发mtDNA异质性研究

    目的 研究T2DM患者头发中mtDNA异质性的规律.方法 选择T2DM高突变位点的mtDNA编码区和控制区2片段进行PCR扩增,以DHPLC技术分析黑、白头发mtDNA目标片段在T2DM组和对照组异质性差异.结果 在20~45岁对照组、20~45岁T2DM组、45~70岁对照组和45~70岁T2DM组4个研究对象群,黑头发的mtDNA异质性分别为:3%,10%,9%,17%,白头发的mtDNA异质性分别为:9%,20%,21%,40%.其中同年龄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20~45岁、45~70岁2个年龄组T2DM患者黑头发mtDNA异质性均高于同年龄对照组,45~70岁T2DM组白头发mtDNA异质性也高于同年龄对照组患者;不同年龄的T2DM组以及不同年龄对照组之间比较:45~70岁对照组白头发mtDNA异质性高于20~45岁对照组、45~70岁T2DM组黑头发mtDNA异质性明显高于20~45岁T2DM患者(P<0.05);组内比较:白头发mtDNA异质性在45~70岁对照者和2个年龄组的T2DM患者组内内明显高于黑头发(P<0.05).结论 T2DM患者mtDNA异质性增高,年龄越大程度越高.

    作者:谭凤明;程喜平;陈盛强;陈智超;王延平;沈岩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HNF6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大肠癌SW620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构建HNF6的慢病毒载体pLeno-DCE-HA-HNF6,建立稳定表达HNF6的大肠癌细胞系并观察HNF6对大肠癌细胞系SW620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HNF6慢病毒载体pLeno-DCE-HA-HNF6,感染293T细胞,收集上清测定病毒滴度;病毒颗粒转染SW620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效率;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NF6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和划痕试验观察SW620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通过PCR及酶切鉴定成功构建pLeno-DCE-HA-HNF6载体;包装并得到高滴度的病毒颗粒;转染SW620后,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HNF6表达明显升高;HNF6导致SW620明显的细胞形态变化,Transwell及划痕试验证明HNF6使SW620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并包装得到HNF6的慢病毒颗粒,建立稳定表达HNF6的大肠癌细胞系SW620-HNF6,证明过表达HNF6后可以抑制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耿海涛;肖乾;徐邓勇;胡立锋;丁克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低温诱导方式对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冰帽、全身低温及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于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同低温方式的选择和ICSI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50~3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冰帽组、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2h模型,各低温方式的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20 min.再灌48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结果 各低温方式均能降低大鼠梗死体积,其中冰帽能使梗死体积减小27.4%(P<0.05),而全身低温和ICSI能使梗死体积减小47.6%和61.6%(P<0.01).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的脑含水量低于模型组(P<0.05);冰帽组的含水量低于模型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各低温组中,仅有ICSI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学方面,ICSI组的NSE和S100β的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全身低温组和冰帽组中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I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冰帽和全身低温,而全身低温比冰帽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冀雅彬;吴永明;姬仲;宋玮;徐隋意;王遥;潘速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于改进Demons算法的非刚性配准及其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提出一种改进的Demons非刚性配准算法,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于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中治疗图像和计划图像的配准.方法 基于Brox等提出的梯度恒定假设和Malis的高效二阶小化算法的思想将图像灰度梯度场的相似性加入原始的能量函数中,推导出更新变形场的公式.利用有限内存的BFGS算法优化能量函数,自动确定迭代次数.分别利用模拟形变图像、变形体模图像和肝癌病人的临床CT图像验证改进算法的配准精度.结果 改进的Demons变形配准算法与原始的“Additive Demons”算法相比,配准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结论 在放射治疗的不同分次扫描过程中,因实际扫描条件的影响,两幅待配准图像像素灰度值范围不同的情况下,改进的Demons算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快速精确的配准.

    作者:周露;甄鑫;卢文婷;窦建洪;周凌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报道2例发生在脊柱和颅内具有幼稚性特征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CCM)患者,与经典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不同的是2例患者肿瘤都有显示罕见的细胞核异型性、分裂活跃、坏死等原始化现象.肿瘤细胞对上皮膜抗原和Vimtine有免疫反应,MIB-1指数高达40%.对2例患者均实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后3个月有局部复发和心室外侧转移.本文对脑脊膜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并建议术后进行辅助放疗或化疗,并且在随访第1阶段每3~6个月复查磁共振.

    作者:武彤彤;杨清绪;李智;蔡方;朱淑玲;张发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蛋白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肺栓塞及家系研究

    目的 了解1例肺栓塞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发生蛋白C缺陷症的分子发病学机制.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枸橼酸钠抗凝血,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PC活性(PC∶A)、蛋白S活性(FPS∶ A)和抗凝血酶活性(AT:A),采用ELISA方法检测PC抗原(PC∶Ag)水平.采用PCR方法对先证者PC基因所有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发现突变后,对先证者家系成员的PC基因有关外显子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亲、母亲和妹妹均为Ⅱ型PC缺陷症患者.PC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的PC基因分别出现了位于3号外显子第5540位碱基的G→A的杂合突变和位于第7号外显子第10230位碱基C→T的杂合突变,导致PC E29K和R147W双杂合突变.先证者父亲携带PC E29K杂合突变,而先证者母亲和妹妹均为PCR147W杂合突变的携带者.结论 先证者为PC E29K和R147W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且这两种突变分别遗传自其父母.其中,PC E29K错义点突变为目前国际上尚未见报道的新突变,而PC R147W是一种已报道的常见于遗传性易栓症患者的可导致Ⅱ型PC缺乏的错义点突变.

    作者:叶絮;刘晓力;冯莹;丁秋兰;周旭红;王学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维甲酸对脂肪源干细胞中生殖标记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索脂肪源干细胞(ADSCs)在维甲酸(RA)诱导下是否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ALP)及生殖标记基因vasa.方法 分离培养2个月龄SD雌性大鼠ADSCs,传至第3代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和表面标记鉴定.将第3代ADSCs分别用10-5、10-6、10-7 mol/L RA诱导7d和14 d,采用AL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ALP的活性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10-5 mol/L RA组Vasa mRNA表达.结果 将第3代ADSCs分别用10-5、10-6、10-7 mol/L RA诱导7d的D520nm值分别为0.59±0.04,0.27±0.07,0.15±0.03,对照组为0.07±0.01,诱导14d的OD值分别为0.42±0.02,0.34±0.01,0.19±0.02,对照组为0.07±0.01,说明RA能显著性促进ADSCs碱性磷酸酶的表达(P<0.01).第3代ADSCs用10-5 mol/L RA诱导7 dVasa mRNA的表达为阴性.结论 第3代ADSCs在维甲酸诱导下能够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但用10-5 mol/L RA诱导7d不能表达生殖标记基因Vasa.

    作者:段富华;杨春;杨会营;余美春;陶晖;曾文钦;戴景兴;原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泌尿系结石中的三聚氰胺

    目的 建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泌尿系结石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17例因怀疑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在婴幼儿形成的泌尿系结石以及4例既往保存的成人尿酸结石进行三聚氰胺含量分析.采用正离子模式的电喷雾质谱检测.三聚氰胺低检出限为0.1 mg/kg.结果 4例已知成人尿酸结石标本中均未检测到三聚氰胺,17例疑似标本中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后共4例标本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含量浓度分别为0.8、0.5、1.2和64 mg/kg.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以有效检测泌尿系结石中三聚氰胺含量,为进一步治疗和随访提供了帮助,但含三聚氰胺奶粉对患儿的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作者:吴文起;王露萍;欧莉莉;梁叶萍;麦赞林;李舒珏;单炽昌;袁坚;曾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