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张超;陆滟霞;吴小金;袁理;周畅;周春平;刘国炳;李学农
目的 观察经尾静脉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定向诱导检测分化能力后备用.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BS治疗组,MSC治疗组.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50 μl,PBS和MSC治疗组气管内滴注LPS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lh后经尾静脉输注MSC5× 106(MSCs治疗组)或PBS 100 μl(PBS治疗组或对照组).24h后处死小鼠,留取标本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肺组织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和肺组织中的MPO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BS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TNF-α、IL-6和IL-10水平、肺组织中的MPO含量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升高.与PBS治疗组比较,MSCs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TNF-α、IL-6水平、肺组织中的MPO含量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IL-10水平显著高于PBS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MSCs移植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阶段可有效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水肿程度,这种治疗作用不依赖于MSCs移植后在肺内的定植数量.
作者:邰文琳;董昭兴;张丹丹;王殿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大鼠植骨气囊模型,观察在不同浓度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缓释体干预下气囊内组织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骨破坏素(OPG)表达情况.方法 在大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大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植骨气囊模型大鼠分成5组:空白组、铬颗粒组、50 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100 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和200 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各组分别用药处理,2周后取出囊腔内组织进行RANKL、OPG的Wester-blot、Rt-PCR检测,并对囊腔内骨片行TRAP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破骨细胞染色面积,进行药效评价.结果 RANKL、OPG在各组囊腔组织中均有表达.骨片破骨细胞染色面积、RANKL、OPG的Wester-blot和RT-PCR结果及RANKL/OPG值,在铬颗粒组中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5);在3个rhBMP-2缓释体干预组内,随着rhBMP-2缓释体浓度增高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白组和200 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鼠植骨气囊模型成功的模拟了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生物学和组织学特征.铬颗粒可以引起RANKL/OPG值升高,促进溶骨;rhBMP-2缓释体通过降低RANKL/OPG值,从而促进成骨、抑制骨吸收效益.
作者:李干;李奇;林荔军;段鑫;张西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蟾酥注射液(CHS)对人类白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HL60/阿霉素细胞的逆转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CHS预作用后HL60/阿霉素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考察CHS对HL60/阿霉素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化考察CHS对HL60/阿霉素细胞NF-κB、MRP、GST-π、iNOS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CHS可将阿霉素对HL60/阿霉素细胞的IC50值由34.1971 μmol/L降至17.4393 μmol/L,逆转倍数为1.9609倍;FCM显示CHS作用后HL60/阿霉素阻滞于G0/G1期、G2/M期,降低进入S期比例,并出现凋亡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HS能下调HL60/阿霉素细胞中MRP、GST-π表达,上调NF-κ3、iNOS的表达.结论 蟾蜍注射液逆转HL60/阿霉素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可能是通过下调MRP、GST-π的表达,上调NF-κB、iNOS的表达,促进HL60/阿霉素细胞凋亡,从而增加HL60/阿霉素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熊新;周远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OB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大于3.0cm)中NOB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O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的有32例(53.3%),NOB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有10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NOB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B1能否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东平;贺孝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含有全长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胃癌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系,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MACC1基因与差异基因之间可能的调节机制或信号通路.方法 以人胚肾293FT细胞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全长MACC1 cDNA序列,将目的基因序列克隆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pBaBb-puro表达载体,建立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测序并转染293FT细胞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判断是否构建成功.构建成功后的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的MACC1基因表达,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基因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探讨研究.结果 成功扩增全长MACC1cDNA,经测序鉴定序列完全正确;转染293FT细胞可见清晰的绿色荧光表达.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能够稳定表达MACC1.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基因发现上调基因33个,下调基因24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多个方面.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全长MACC1cDNA的表达载体系统,建立了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通过对差异基因的分析发现MACC1可能引起胃癌细胞株BGC-823基因表达谱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分子的改变,为MACC1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王妮娜;谢剑明;郑大勇;左强;廖旺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基因(MAPK)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建立表达外源性p38基因的人前列腺癌稳定细胞株.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等方法,将EGFP/p38融合基因插入慢病毒载体pTYF-EF1α-IRES-EGFP中,构建启动子EF1α调控的EGFP/p38共表达慢病毒载体pTYF-EF1α-EGFP/p38,经酶切鉴定后,利用慢病毒三质粒系统,通过脂质体法转染包装细胞HEK 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后转导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株,经有限稀释法筛选重组EGFP/p38稳定细胞株,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总p38的表达,用计数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 经酶切鉴定,成功构建EGFP/p38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检测病毒悬液的滴度为4.7× 106 TU/ml,利用此病毒悬液感染DU145细胞,成功筛选到EGFP/p38稳定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显示该细胞株能稳定表达外源性EGFP/p38融合蛋白,这种过表达p38的细胞株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成功构建p38 MAPK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建立了表达外源性p38 MAPK基因的稳定细胞株EGFP/p38-DU145,细胞内p38过表达能够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
作者:荆玉明;罗杰;张艳玲;陈三三;万沛;颜仁和;王宏昌;陈白虹;谭万龙;李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开窗术后负压引流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疗效.方法 2008~2011年,针对我科就诊的大型的牙源性颌骨囊肿24例,采用开窗术后负压引流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术后1、6个月囊肿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所有患者囊腔基本消失,无1例复发,病变区域骨质生长修复良好,临床症状消除.结论 开窗术后负压引流可以显著缩小甚至消除颌骨囊肿,改善患者面部膨隆畸形,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学民;任晓旭;吕晓智;张磊涛;张君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胰腺癌细胞株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刺激的反应性,以及各细胞株中Trk-A的表达情况,探讨NGF对胰腺癌细胞株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MIA-PaCa-2、PANC-1、SW-1990、AsPC-1、BxPC-3等5种不同转移性能及分化程度的胰腺癌细胞株,给予外源性NGF刺激,运用MTT方法观察各种细胞株的增殖情况;通过Matrigel实验观察NGF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运用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种细胞株中Trk-A的表达情况,并观察NGF刺激作用与细胞TrK-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用含有不同浓度NGF的培养液(0、4、20、100、500 ng/ml)对5种细胞进行培养及MTT检测,发现NGF浓度为100 ng/ml对细胞的刺激作用强.选用含100 ng/ml NGF的培养液对各组胰腺癌细胞进行培养及MTT检测,结果显示NGF对PANC-1细胞的刺激作用大,增殖快,对AsPC-1的刺激作用小.Matrigel实验显示NGF可明显增加PANC-1及MIA-PaCa-2细胞的侵袭能力,对AsPC-1细胞影响小.TrK-A抑制剂CEP701可抑制NGF对细胞侵袭的刺激功能.对细胞中TrK-A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检测显示,PANC-1细胞Trk-A水平高,AsPC-1细胞水平低.细胞内TrK-A表达水平与NGF对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成正相关.结论 外源性NGF促胰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作用和细胞中Trk-A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一致,说明NGF对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与Trk-A蛋白结合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作者:刁冬梅;宋永春;侯妮;徐海飞;汪建光;党诚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摄取动态平衡时不同麻醉深度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 12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每组6只.浅麻醉组:静脉注入丙泊酚5.5 mg/kg(时间15s),续以55 mg/kg/h恒速静脉输注.深麻醉组:静脉注入丙泊酚7.0 mg/kg(时间15 s),续以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2组丙泊酚恒速输注50 min时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脑桥、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和各区域脑组织GABA含量.结果 浅麻醉组: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分别为3.00±0.31和3.10±0.51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分别为6.41±0.05和6.40±0.11 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各脑区GABA浓度均明显高于浅麻醉组(P<0.05);在两种麻醉深度下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变化率分别为(83.83±2.23)%,(85.83±1.72)%,明显高于其它脑区(P<0.05).结论 丙泊酚恒速静脉输注50 min时,两组犬脑颈内动、静脉血药浓度均达到平衡;深麻醉组各脑区GABA浓度均明显高于浅麻醉组,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变化率高于其他脑组织,提示丙泊酚麻醉深度与GABA含量相关,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的变化在丙泊酚麻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燕;林春水;古妙宁;郭高锋;周枝凤;陈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背长肌与腹外斜肌间隙入路纤维环穿刺法构建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只,从兔子背长肌与腹外斜肌间隙入路暴露椎体和椎间盘,L2/3为对照组,不暴露也不穿刺椎间盘;L3/4为假手术组,剪断L4右侧横突后暴露椎间盘,但不进行穿刺;L4/5、L5/6为穿刺组,剪断L5、L6右侧横突后暴露椎间盘并用18G针穿刺构建模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4周对实验动物进行X线和磁共振(MRI)检查,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材后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术后4周,X线检查显示模型组L4/5、L5/6椎间盘高度明显降低、骨赘形成、终板硬化,MRI T2加权像亦见椎间盘高度下降,其椎间盘髓核信号明显减弱;大体观察见该组椎间盘髓核组织较少并组织松脆,呈淡黄色改变;组织学观察髓核脊索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髓核Ⅱ型胶原表达比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少.结论 本研究为椎间盘退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相对可靠的动物模型.
作者:崔运能;周荣平;麦奇光;陆明;徐颂;王亮;李绍林;金大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提取牛鼻HA软骨链蛋白(HA-CLP),确定其对化学致癌小鼠模型肿瘤边界的指示情况,为肺肿瘤影像学感兴趣区(ROI)边界的勾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化学致癌小鼠肺肿瘤模型,用亲和层析法从牛鼻软骨分离纯化HA-CLP,后以125I标记HA-CLP行放射性自显影显像研究,并对肺肿瘤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实验收获HA-CLP(241.8±63.4)mg(n=5),抽提蛋白率为2.42%;肺肿瘤放射性自显影在2h显像清晰;免疫组织化学在2h能清晰区分肿瘤边界,其HA-CLP免疫信号强;肿瘤HA-CLP蛋白免疫印迹均在2h条带显示清晰.结论 自提物HA-CLP具HABP家族免疫原性,通过应用自提物HA-CLP放射自显影实验以及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提示HA-CLP对肺肿瘤边界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作者:梁智欣;强永刚;廖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N/CAⅨ在肾细胞癌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62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液中MN/CA IX mRNA的表达,以32例正常肾组织和非肾癌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6例肾透明细胞癌,17例其它肾肿瘤,16例正常肾组织标本.结果 RT-PCR结果显示62例肾细胞癌患者MN/CAⅨmRNA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82.3%(51/62),在外周血中为54.8%(34/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MN/CAⅨmRNA阳性率分别为98%(49/50)和66%(33/50),显著高于其它类型肾癌结果(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N/CAⅨ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97.2%(35/36),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肾肿瘤和正常肾组织(P<0.05).结论 MN/CAⅨ在肾细胞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中有特异性的高表达,可以用于肾癌的诊断,尤其在预后和个体化治疗判断上有潜在价值.
作者:姜耀东;任非;郑少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宫颈癌Hela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对依托泊苷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示踪实验检测Hela细胞中由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及药物(油酸酰胺,维甲酸)对其功能的影响;采用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分析法检测Hela细胞中由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荧光示踪实验结果显示油酸酰胺可显著降低缝隙连接通讯功能,而维甲酸则可增强该功能;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在缝隙连接形成的Hela细胞中,油酸酰胺显著降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而维甲酸则增强依托泊苷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缝隙连接形成的Hela细胞中,油酸酰胺显著降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而维甲酸则增强依托泊苷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 宫颈癌Hela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降低,依托泊苷的抗肿瘤作用下降;而当通讯功能增强时,其抗肿瘤作用则增加.
作者:童旭辉;董淑英;蒋国君;范高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携带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鉴定其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效果,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PCR法扩增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构建重组质粒LV31-Rheb-WT、LV31-Rheb-D60K,脂质体法将重组慢病毒载体和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HEK-293 F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将病毒感染MCF-7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Rheb及PS6蛋白的表达;将病毒感染SK-HEP-1细胞饥饿处理后观察其凋亡情况.结果 PCR及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LV31-Rheb-WT、LV31-Rheb-D60K重组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慢病毒LV31-Rheb-WT感染的MCF-7细胞内Rheb下游的PS6蛋白表达多于慢病毒LV31-Rheb-D60K感染的MCF-7细胞.显微镜下慢病毒LV31-Rheb-D60K感染的SK-HEP-1细胞饥饿后凋亡数目多于慢病毒LV31-Rheb-WT感染的SK-HEP-1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初步观察到该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为进一步研究Rheb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开展肝癌的临床靶向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可和;梁博;邹镇洪;韩泽龙;潘金飞;刘安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1-磷酸-神经鞘氨醇(S1P)对环磷酰胺(CTX)联合顺铂(DDP)诱导的S180荷瘤小鼠卵巢功能损害的干预作用及其对肿瘤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52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余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后随机分为3组,即荷瘤对照组、单纯化疗组、S1P+化疗组,每组14只.用药期间动态观察动情周期及肿瘤体积变化,于用药前、用药第11天左右的动情间期分批处死小鼠,分别称取体质量、卵巢质量及肿瘤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动态检测用药前后各组小鼠血清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卵巢组织连续病理切片,计算原始卵泡、生长卵泡数量的变化.每组剩余小鼠与成年雄性小鼠合笼,观察生育情况.结果(1)血清基础性激素水平:给药前,各组血清FSH、LH、E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第11天左右,单纯化疗组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E2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血清LH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1P+化疗组血清FSH、LH、E2水平与两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卵泡数量及卵巢质量:用药第11天左右,单纯化疗组原始卵泡数和卵巢质量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其生长卵泡数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P<0.01),但与S1P+化疗组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S1P+化疗组原始卵泡数、生长卵泡数及卵巢质量与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肿瘤质量和抑瘤率:给药第11天左右,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单纯化疗组、S1P+化疗组的皮下肿瘤体积增长速度均受到明显抑制,两组的肿瘤质量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组的抑瘤率均高于60%.结论 S1P可以在不影响肿瘤化疗效果的同时,预防化疗对小鼠卵巢功能的损害.
作者:彭萍;吴璇;关婷;陈为;张艳玲;张伟;杨传红;叶长烂;王善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改良Schiff染液热配方与3种常见Schiff液配方对肾穿刺活检组织切片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的影响,以确定自制改良配方的应用效果.方法 笔者经历了5843例肾穿刺组织染色的摸索,改良了Schiff染液的热配方.将该配方与传统热配法、Lyon's欧洲标准冷配法、渡边恒彦冷配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别将上述4种配方应用于50例肾穿刺病理常规的PAS染色法和微波快速PAS染色法中,使用IPP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光密度分析.结果 Schiff染液改良热配方对肾脏组织阳性部位的着色鲜艳程度、清晰程度和重复使用率均优于其他3种配法(P,<0.05).结论 改良的Schiff染液热配方,比传统热配法、Lyon's欧洲标准冷配法、渡边恒彦冷配法更适合肾穿刺活检组织切片的PAS染色.
作者:周展眉;杨芳;曹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超声造影灌注动态变化.方法 研究16例糖尿病足溃疡的常规及超声造影图像,分析其造影增强的图像特点,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注射SonoVue后,16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清晰显示随时间推移呈缓慢增强,平均开始增强时间为(30.02+2.35)s,达峰时间为(37.54-4.13)s.5例呈均匀增强区域,11例呈周边较均匀增强,内部可见片状无增强区域,即液化坏死区.造影提示病灶范围较常规超声范围大.结论 超声造影能有效地对糖尿病足溃疡进行范围评估和治疗随访.
作者:张瑕;刘宏伟;吕雅赐;黄君;钟兴;邵建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对未经药物治疗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回前部的多体素氢质子波谱(1H-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方法 应用1H-MRS和DTI成像技术,检测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回前部的N-乙酰天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含量,对NAA/Cr、Cho/Cr、NAA/Cho比值进行计算,同时,检测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束前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1)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左侧额叶白质Cho/Cr( 1.18±0.21)低于右侧(1.44±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侧海马头NAA/Cr(1.34±0.45)和Cho/Cr(1.41±0.39)低于右侧(1.75±0.15,1.76±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侧扣带回前部各代谢物无统计学差异(P>0.05);(4)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束前部的FA值左侧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早期即存在海马及额叶白质神经元细胞数目和/或功能显示不对称,左侧低于右侧;扣带回未见侧性差异.
作者:贾艳滨;王颖;凌雪英;钟舒明;黄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常见,但受累关节出现麻疹孪生球菌所致的化脓性感染很少见.我们报道1例由麻疹孪生球菌导致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化脓性感染的病例.由于感染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延误诊断.延迟诊断和基础病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值得我们注意.
作者:唐芳根;袁芬连;刘家开;龙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于1H-NMR的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1H-NMR技术对9例CHF患者和6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小二乘法(OPLS)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CHF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差异代谢物,比较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判别能力.结果 CHF患者与健康人血清1H-NMR图谱有明显差异.其中PCA模式识别法未能将CHF组和健康对照组区分开,而用OPLS模式识别方法两组可明显区分.结论 1H-NMR技术是研究CHF代谢组学的有效技术手段,CHF患者血清代谢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OPLS模式识别法明显优于PCA法,能够去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提高分类效果.
作者:杜智勇;沈安娜;苏亮;梁健球;许顶立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