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冬梅;宋永春;侯妮;徐海飞;汪建光;党诚学
目的 探讨NOB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大于3.0cm)中NOB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O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的有32例(53.3%),NOB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有10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NOB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B1能否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东平;贺孝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监测未抗病毒治疗的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载量,评价其HBVDNA短期自发波动情况及影响其波动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123例ALT>2×ULN的未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首次就诊的HBV DNA定量(罗氏COBAS)、HBsAg定量、ALT、AST结果,第二次就诊(间隔4周以内)的HBV DNA定量结果;对于首次就诊4周内行肝脏穿刺的受试者评价其肝组织学结果(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和Ishak组织纤维化评分).结果 93例(75.6%)受试者HBV DNA波动≤0.5 Log IU/ml,30例(24.4%)受试者HBV DNA波动>0.5 Log IU/ml.应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HBV DNA的波动程度与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及HBV DNA载量相关.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10的患者其发生HBV DNA显著波动的概率显著高于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10的患者(50.0%vs 18.3%,P=0.042);HBV DNA载量<7 Log IU/ml的患者,其发生HBV DNA显著波动的概率显著高于HBV DNA载量≥7 Log IU/ml的患者(42.9%vs20.6%,P=0.030).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免疫清除期,其HBV DNA在短期内存在波动,其中约25%的受试者的HBV DNA波动在0.5 LogIU/ml以上;HBV DNA波动的程度与肝脏炎症程度以及HBV DNA载量相关.
作者:樊蓉;尹军花;杨淑玲;李小溪;余高扬;孙剑;侯金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Ⅲ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Ⅲ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3例,序贯组50例,同步加巩固组43例.序贯组:先行2~6周期(中位2周期)化疗后开始放疗,放疗后再行0~4周期(中位2周期)化疗.同步组:放疗同步2周期化疗(每隔3周),放疗后行2~4周期(中位2周期)同方案巩固化疗,均为第3代TP/NP/GP方案.放疗采用二维前后对穿野照射DT36~40 Gy/18~20f后三维适形放疗推量至DT56~70 Gy/28~35f(中位DT64Gy)或三维适形放疗DT50~74 Gy/25~37f(中位DT62 Gy).结果 同步加巩固与序贯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6.7%、54.0%(P<0.05);中位无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0个月、18.0个月及10.0个月、12.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7%、48.8%、20.9%及52.0%、20.0%、2.0%(P<0.05).同步加巩固组远地转移率明显低于序贯组(P<0.05),局部复发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反应及血液毒性,其中Ⅲ~Ⅳ级消化道反应及血液毒性同步加巩固组高于序贯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Ⅲ期非手术NSCLC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可以提高客观有效率、延长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时间、降低远地转移率,虽然消化道及血液学毒性增加,但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孙文泽;宋丽萍;张莹冰;艾婷;卢金利;任娟;高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血压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组(HP)3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HN)30例和正常血压对照组(NC)30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Eρ、β、AC、AI、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血压的升高,IMT、Eρ、β、AI、PWVβ升高而AC值降低,排除混杂因素之前,各硬化参数在HN和NC组、HP和NC组、HP和HN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排除混杂因素之后,HN和NC组间仅PWVβ有统计学意义,HP和NC组、HP和HN间各参数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收缩压对IMT、Eρ、AC、AI、PWVβ有显著影响,舒张压对AI有显著影响,脉压差对Eρ、β显著影响.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对血管并没有明显影响,高血压早期血压本身才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动脉硬化早期,收缩压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明显,其次为脉压差和舒张压.
作者:覃月秋;陈爱华;唐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过表达miR-335的稳定细胞株SW620并筛选和初步鉴定miR-335的靶基因.方法 扩增包含hsa-miR-335前体序列在内的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至PLVTHM慢病毒载体;扩增包含RASA1 3’UTR种子区域的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至psiCHECK-2载体,并对此重组载体进行定点突变构建psiCHECK-2-RASA1-Mut;检测萤火虫荧光素值(F)和海肾荧光素值(R),以R/F表示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流式细胞仪筛选建立稳定表达miR-335的细胞株,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35及其靶基因RAS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SA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质粒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PLVTHM-miR335、psiCHECK-2-RASA1、psiCHECK-2-RASA1-Mut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荧光定量PCR显示结直肠癌细胞中miR-335与RASA1表达趋势成负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hsa-miR-335能够作用于RASA1的31UTR.稳定过表达miR-335的细胞中,miR-335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处理组,蛋白质水平有所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了PLVTHM-miR-335慢病毒重组质粒,构建过表达miR-335的细胞株SW620,初步证实RASA1是miR-335的靶基因.
作者:杨慧;张超;陆滟霞;吴小金;袁理;周畅;周春平;刘国炳;李学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摄取动态平衡时不同麻醉深度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 12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每组6只.浅麻醉组:静脉注入丙泊酚5.5 mg/kg(时间15s),续以55 mg/kg/h恒速静脉输注.深麻醉组:静脉注入丙泊酚7.0 mg/kg(时间15 s),续以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2组丙泊酚恒速输注50 min时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脑桥、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和各区域脑组织GABA含量.结果 浅麻醉组: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分别为3.00±0.31和3.10±0.51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分别为6.41±0.05和6.40±0.11 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各脑区GABA浓度均明显高于浅麻醉组(P<0.05);在两种麻醉深度下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变化率分别为(83.83±2.23)%,(85.83±1.72)%,明显高于其它脑区(P<0.05).结论 丙泊酚恒速静脉输注50 min时,两组犬脑颈内动、静脉血药浓度均达到平衡;深麻醉组各脑区GABA浓度均明显高于浅麻醉组,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变化率高于其他脑组织,提示丙泊酚麻醉深度与GABA含量相关,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的变化在丙泊酚麻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燕;林春水;古妙宁;郭高锋;周枝凤;陈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对未经药物治疗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回前部的多体素氢质子波谱(1H-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方法 应用1H-MRS和DTI成像技术,检测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回前部的N-乙酰天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含量,对NAA/Cr、Cho/Cr、NAA/Cho比值进行计算,同时,检测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束前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1)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左侧额叶白质Cho/Cr( 1.18±0.21)低于右侧(1.44±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侧海马头NAA/Cr(1.34±0.45)和Cho/Cr(1.41±0.39)低于右侧(1.75±0.15,1.76±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侧扣带回前部各代谢物无统计学差异(P>0.05);(4)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束前部的FA值左侧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早期即存在海马及额叶白质神经元细胞数目和/或功能显示不对称,左侧低于右侧;扣带回未见侧性差异.
作者:贾艳滨;王颖;凌雪英;钟舒明;黄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蟾酥注射液(CHS)对人类白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HL60/阿霉素细胞的逆转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CHS预作用后HL60/阿霉素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考察CHS对HL60/阿霉素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化考察CHS对HL60/阿霉素细胞NF-κB、MRP、GST-π、iNOS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CHS可将阿霉素对HL60/阿霉素细胞的IC50值由34.1971 μmol/L降至17.4393 μmol/L,逆转倍数为1.9609倍;FCM显示CHS作用后HL60/阿霉素阻滞于G0/G1期、G2/M期,降低进入S期比例,并出现凋亡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HS能下调HL60/阿霉素细胞中MRP、GST-π表达,上调NF-κ3、iNOS的表达.结论 蟾蜍注射液逆转HL60/阿霉素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可能是通过下调MRP、GST-π的表达,上调NF-κB、iNOS的表达,促进HL60/阿霉素细胞凋亡,从而增加HL60/阿霉素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熊新;周远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点,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近5年来17例(男/女:11/6)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乏力,其中软瘫8例;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低血钾(17/17),低血镁(17/17)、低尿钙(17/17);血肾素活性(17/17)、血管紧张素Ⅱ(14/17)及醛固酮(7/17)明显升高;单纯补钾或联合消炎痛、安体舒通和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血钾、血镁未升至正常水平.结论 Gitelman综合征以双下肢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低血钾、低血镁等,治疗应以补钾、补镁、醛固酮拮抗剂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预后良好.
作者:曲玲;张婷婷;母义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彩超观察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方法 随机选择14岁以下儿童730例(男410例,女298例)近期无患病的儿童,使用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察小儿腹部淋巴结.结果 发现男性儿童腹部淋巴结检出率多于女性,健康儿童阶段腹腔内淋巴结的年龄分布多出现在1~4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结大小逐渐减小.结论 彩超对儿童腹部淋巴结的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文刚;田晖;闫记英;李涛;张彤迪;赵雅培;张丽艳;邢恒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N/CAⅨ在肾细胞癌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62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液中MN/CA IX mRNA的表达,以32例正常肾组织和非肾癌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6例肾透明细胞癌,17例其它肾肿瘤,16例正常肾组织标本.结果 RT-PCR结果显示62例肾细胞癌患者MN/CAⅨmRNA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82.3%(51/62),在外周血中为54.8%(34/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MN/CAⅨmRNA阳性率分别为98%(49/50)和66%(33/50),显著高于其它类型肾癌结果(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N/CAⅨ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97.2%(35/36),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肾肿瘤和正常肾组织(P<0.05).结论 MN/CAⅨ在肾细胞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中有特异性的高表达,可以用于肾癌的诊断,尤其在预后和个体化治疗判断上有潜在价值.
作者:姜耀东;任非;郑少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胰腺癌细胞株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刺激的反应性,以及各细胞株中Trk-A的表达情况,探讨NGF对胰腺癌细胞株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MIA-PaCa-2、PANC-1、SW-1990、AsPC-1、BxPC-3等5种不同转移性能及分化程度的胰腺癌细胞株,给予外源性NGF刺激,运用MTT方法观察各种细胞株的增殖情况;通过Matrigel实验观察NGF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运用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种细胞株中Trk-A的表达情况,并观察NGF刺激作用与细胞TrK-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用含有不同浓度NGF的培养液(0、4、20、100、500 ng/ml)对5种细胞进行培养及MTT检测,发现NGF浓度为100 ng/ml对细胞的刺激作用强.选用含100 ng/ml NGF的培养液对各组胰腺癌细胞进行培养及MTT检测,结果显示NGF对PANC-1细胞的刺激作用大,增殖快,对AsPC-1的刺激作用小.Matrigel实验显示NGF可明显增加PANC-1及MIA-PaCa-2细胞的侵袭能力,对AsPC-1细胞影响小.TrK-A抑制剂CEP701可抑制NGF对细胞侵袭的刺激功能.对细胞中TrK-A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检测显示,PANC-1细胞Trk-A水平高,AsPC-1细胞水平低.细胞内TrK-A表达水平与NGF对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成正相关.结论 外源性NGF促胰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作用和细胞中Trk-A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一致,说明NGF对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与Trk-A蛋白结合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作者:刁冬梅;宋永春;侯妮;徐海飞;汪建光;党诚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宫颈癌Hela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对依托泊苷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示踪实验检测Hela细胞中由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及药物(油酸酰胺,维甲酸)对其功能的影响;采用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分析法检测Hela细胞中由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荧光示踪实验结果显示油酸酰胺可显著降低缝隙连接通讯功能,而维甲酸则可增强该功能;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在缝隙连接形成的Hela细胞中,油酸酰胺显著降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而维甲酸则增强依托泊苷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缝隙连接形成的Hela细胞中,油酸酰胺显著降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而维甲酸则增强依托泊苷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 宫颈癌Hela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降低,依托泊苷的抗肿瘤作用下降;而当通讯功能增强时,其抗肿瘤作用则增加.
作者:童旭辉;董淑英;蒋国君;范高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和鉴定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相关基因.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3例伴有腹膜种植转移的结直肠腺癌病人原发病灶和正常黏膜的新鲜组织标本,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合成cDNA后经体外扩增合成aRNA,Cy3荧光分子标记后和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采用经验贝叶斯方法(P≤0.05)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PCR实验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满足(P≤0.05)的基因共有105个.其中和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2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63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表达上调基因中选择3条(S100P;PRDX1;SLPI)基因进RT-PCR行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通过筛选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为寻找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刘峰;郭久冰;沈智勇;牟廷玉;智鹏柯;李国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携带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鉴定其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效果,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PCR法扩增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构建重组质粒LV31-Rheb-WT、LV31-Rheb-D60K,脂质体法将重组慢病毒载体和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HEK-293 F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将病毒感染MCF-7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Rheb及PS6蛋白的表达;将病毒感染SK-HEP-1细胞饥饿处理后观察其凋亡情况.结果 PCR及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LV31-Rheb-WT、LV31-Rheb-D60K重组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慢病毒LV31-Rheb-WT感染的MCF-7细胞内Rheb下游的PS6蛋白表达多于慢病毒LV31-Rheb-D60K感染的MCF-7细胞.显微镜下慢病毒LV31-Rheb-D60K感染的SK-HEP-1细胞饥饿后凋亡数目多于慢病毒LV31-Rheb-WT感染的SK-HEP-1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初步观察到该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为进一步研究Rheb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开展肝癌的临床靶向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可和;梁博;邹镇洪;韩泽龙;潘金飞;刘安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脏的影响,并进一步关注此过程中肝、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10月龄Wistar大鼠饲养至20月龄,阿托伐他汀灌胃至24月龄,分为大剂量他汀组、小剂量他汀组、老年对照组,并设立青年对照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纪录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死亡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梗塞面积变化,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与老年对照组相比,青年对照组及大剂量他汀组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紊乱减少、心梗面积减小(P<0.05);青年对照组及大剂量他汀组在缺血再灌注后,肝肾功能无明显恶化,小剂量他汀组肝脏功能显著恶化(P<0.05),老年对照组肝肾功能均出现显著恶化(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心、肝、肾多器官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张今尧;王浩;叶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合并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1例23岁女性诊断PNH合并α-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行非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白消安、氟达拉滨、塞替派、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采用环孢素A、骁悉、甲氨蝶呤.输注单个核细胞数8× 108/kg,CD34+细胞数1.45× 106/kg.结果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的天数为移植后25 d(+25 d),血小板>20×109/L的天数移植后21 d(+21 d),+24 d采用短串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查植人证据:供者独立植入.结论 非亲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治疗PNH合并地中海贫血.
作者:李春富;鲁灵龙;刘璇;李娜;吴学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改良Schiff染液热配方与3种常见Schiff液配方对肾穿刺活检组织切片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的影响,以确定自制改良配方的应用效果.方法 笔者经历了5843例肾穿刺组织染色的摸索,改良了Schiff染液的热配方.将该配方与传统热配法、Lyon's欧洲标准冷配法、渡边恒彦冷配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别将上述4种配方应用于50例肾穿刺病理常规的PAS染色法和微波快速PAS染色法中,使用IPP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光密度分析.结果 Schiff染液改良热配方对肾脏组织阳性部位的着色鲜艳程度、清晰程度和重复使用率均优于其他3种配法(P,<0.05).结论 改良的Schiff染液热配方,比传统热配法、Lyon's欧洲标准冷配法、渡边恒彦冷配法更适合肾穿刺活检组织切片的PAS染色.
作者:周展眉;杨芳;曹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经尾静脉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定向诱导检测分化能力后备用.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BS治疗组,MSC治疗组.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50 μl,PBS和MSC治疗组气管内滴注LPS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lh后经尾静脉输注MSC5× 106(MSCs治疗组)或PBS 100 μl(PBS治疗组或对照组).24h后处死小鼠,留取标本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肺组织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和肺组织中的MPO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BS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TNF-α、IL-6和IL-10水平、肺组织中的MPO含量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升高.与PBS治疗组比较,MSCs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TNF-α、IL-6水平、肺组织中的MPO含量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IL-10水平显著高于PBS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MSCs移植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阶段可有效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水肿程度,这种治疗作用不依赖于MSCs移植后在肺内的定植数量.
作者:邰文琳;董昭兴;张丹丹;王殿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含有全长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胃癌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系,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MACC1基因与差异基因之间可能的调节机制或信号通路.方法 以人胚肾293FT细胞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全长MACC1 cDNA序列,将目的基因序列克隆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pBaBb-puro表达载体,建立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测序并转染293FT细胞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判断是否构建成功.构建成功后的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的MACC1基因表达,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基因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探讨研究.结果 成功扩增全长MACC1cDNA,经测序鉴定序列完全正确;转染293FT细胞可见清晰的绿色荧光表达.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能够稳定表达MACC1.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基因发现上调基因33个,下调基因24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多个方面.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全长MACC1cDNA的表达载体系统,建立了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通过对差异基因的分析发现MACC1可能引起胃癌细胞株BGC-823基因表达谱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分子的改变,为MACC1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王妮娜;谢剑明;郑大勇;左强;廖旺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