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彩超测量值分析

王文刚;田晖;闫记英;李涛;张彤迪;赵雅培;张丽艳;邢恒国

关键词:儿童, 彩超, 肠系膜淋巴结
摘要:目的 应用彩超观察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方法 随机选择14岁以下儿童730例(男410例,女298例)近期无患病的儿童,使用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察小儿腹部淋巴结.结果 发现男性儿童腹部淋巴结检出率多于女性,健康儿童阶段腹腔内淋巴结的年龄分布多出现在1~4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结大小逐渐减小.结论 彩超对儿童腹部淋巴结的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乙醛脱氢酶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ALDH2激动剂乙醇+糖尿病组.4周后行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测定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心肌组织细胞ALDH2、caspase-3的活性;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大鼠I/R相比,糖尿病大鼠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释放增加,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增加,ALDH2活性降低,Bcl-2/Bax mRNA比值降低;与糖尿病大鼠心肌I/R相比,ALDH2激动剂乙醇使得心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释放减少,心肌caspase,-3活性降低,ALDH2活性增高,Bcl-2/Bax mRNA比值增高.结论 增强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洪巨;康品方;叶红伟;于影;王晓梅;高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一种分段式虚拟结肠镜导航观察方法

    目的 针对目前虚拟结肠镜导航观察方法中常见的观察视野窄、视区易形变等问题,开发新的导航观察模式.方法 本方法由结肠分段、结肠剖分和导航观察等3部分组成.首先将全结肠分割成连续的小段,再将每小段结肠进行剖分,剖成对称的两部分,后,放置虚拟摄像机于剖面上方进行俯瞰式观察.结果 本方法能实现结肠的正确分段,并具有大的观察视野,可有效观察结肠褶皱处的小病灶.结论 分段导航观察方法是一种宽视野、无形变、易调整的导航观察方法,适用于虚拟大肠镜诊断导航检查系统的开发.

    作者:李云;江贵平;张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麻疹孪生球菌致化脓性关节炎1例报告

    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常见,但受累关节出现麻疹孪生球菌所致的化脓性感染很少见.我们报道1例由麻疹孪生球菌导致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化脓性感染的病例.由于感染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延误诊断.延迟诊断和基础病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值得我们注意.

    作者:唐芳根;袁芬连;刘家开;龙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as-mir-335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靶基因鉴定

    目的 构建过表达miR-335的稳定细胞株SW620并筛选和初步鉴定miR-335的靶基因.方法 扩增包含hsa-miR-335前体序列在内的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至PLVTHM慢病毒载体;扩增包含RASA1 3’UTR种子区域的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至psiCHECK-2载体,并对此重组载体进行定点突变构建psiCHECK-2-RASA1-Mut;检测萤火虫荧光素值(F)和海肾荧光素值(R),以R/F表示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流式细胞仪筛选建立稳定表达miR-335的细胞株,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35及其靶基因RAS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SA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质粒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PLVTHM-miR335、psiCHECK-2-RASA1、psiCHECK-2-RASA1-Mut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荧光定量PCR显示结直肠癌细胞中miR-335与RASA1表达趋势成负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hsa-miR-335能够作用于RASA1的31UTR.稳定过表达miR-335的细胞中,miR-335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处理组,蛋白质水平有所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了PLVTHM-miR-335慢病毒重组质粒,构建过表达miR-335的细胞株SW620,初步证实RASA1是miR-335的靶基因.

    作者:杨慧;张超;陆滟霞;吴小金;袁理;周畅;周春平;刘国炳;李学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彩超测量值分析

    目的 应用彩超观察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方法 随机选择14岁以下儿童730例(男410例,女298例)近期无患病的儿童,使用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察小儿腹部淋巴结.结果 发现男性儿童腹部淋巴结检出率多于女性,健康儿童阶段腹腔内淋巴结的年龄分布多出现在1~4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结大小逐渐减小.结论 彩超对儿童腹部淋巴结的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文刚;田晖;闫记英;李涛;张彤迪;赵雅培;张丽艳;邢恒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早期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经尾静脉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定向诱导检测分化能力后备用.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BS治疗组,MSC治疗组.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50 μl,PBS和MSC治疗组气管内滴注LPS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lh后经尾静脉输注MSC5× 106(MSCs治疗组)或PBS 100 μl(PBS治疗组或对照组).24h后处死小鼠,留取标本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肺组织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和肺组织中的MPO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BS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TNF-α、IL-6和IL-10水平、肺组织中的MPO含量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升高.与PBS治疗组比较,MSCs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TNF-α、IL-6水平、肺组织中的MPO含量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IL-10水平显著高于PBS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MSCs移植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阶段可有效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水肿程度,这种治疗作用不依赖于MSCs移植后在肺内的定植数量.

    作者:邰文琳;董昭兴;张丹丹;王殿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D133+人脐血造血祖细胞的干性维持培养及鉴定

    目的 从人脐带血中分选出CD133+造血祖细胞,并进行长时间干性维持培养.方法 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出人脐带血中的CD133+造血祖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磁珠分选后的CD133+造血祖细胞.采用五种方法扩增培养该细胞,8周后,再通过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对细胞进行干性鉴定,探索佳干性维持培养方法.结果 通过免疫磁珠法可以从人脐带血中分选出80%以上的CD133+造血祖细胞.采用优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8周之后,CD133+造血祖细胞可得到有效扩增.而其他的培养基会使CD133+造血祖细胞由半悬浮细胞分化为梭形贴壁细胞,并且细胞状态欠佳.结论 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的CD133+造血祖细胞,采用优化的无血清培养基能够有效扩增该细胞,并可长期有效的维持其干性.

    作者:吴小金;陈芳;陆滟霞;杨慧;彭璠莉;袁理;刘国炳;李学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7例Gitelman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点,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近5年来17例(男/女:11/6)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乏力,其中软瘫8例;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低血钾(17/17),低血镁(17/17)、低尿钙(17/17);血肾素活性(17/17)、血管紧张素Ⅱ(14/17)及醛固酮(7/17)明显升高;单纯补钾或联合消炎痛、安体舒通和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血钾、血镁未升至正常水平.结论 Gitelman综合征以双下肢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低血钾、低血镁等,治疗应以补钾、补镁、醛固酮拮抗剂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预后良好.

    作者:曲玲;张婷婷;母义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建立人前列腺癌稳定细胞株中的应用

    目的 构建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基因(MAPK)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建立表达外源性p38基因的人前列腺癌稳定细胞株.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等方法,将EGFP/p38融合基因插入慢病毒载体pTYF-EF1α-IRES-EGFP中,构建启动子EF1α调控的EGFP/p38共表达慢病毒载体pTYF-EF1α-EGFP/p38,经酶切鉴定后,利用慢病毒三质粒系统,通过脂质体法转染包装细胞HEK 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后转导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株,经有限稀释法筛选重组EGFP/p38稳定细胞株,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总p38的表达,用计数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 经酶切鉴定,成功构建EGFP/p38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检测病毒悬液的滴度为4.7× 106 TU/ml,利用此病毒悬液感染DU145细胞,成功筛选到EGFP/p38稳定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显示该细胞株能稳定表达外源性EGFP/p38融合蛋白,这种过表达p38的细胞株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成功构建p38 MAPK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建立了表达外源性p38 MAPK基因的稳定细胞株EGFP/p38-DU145,细胞内p38过表达能够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

    作者:荆玉明;罗杰;张艳玲;陈三三;万沛;颜仁和;王宏昌;陈白虹;谭万龙;李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溃疡超声造影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超声造影灌注动态变化.方法 研究16例糖尿病足溃疡的常规及超声造影图像,分析其造影增强的图像特点,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注射SonoVue后,16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清晰显示随时间推移呈缓慢增强,平均开始增强时间为(30.02+2.35)s,达峰时间为(37.54-4.13)s.5例呈均匀增强区域,11例呈周边较均匀增强,内部可见片状无增强区域,即液化坏死区.造影提示病灶范围较常规超声范围大.结论 超声造影能有效地对糖尿病足溃疡进行范围评估和治疗随访.

    作者:张瑕;刘宏伟;吕雅赐;黄君;钟兴;邵建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稳定表达MACC1的胃癌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基因

    目的 构建含有全长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胃癌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系,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MACC1基因与差异基因之间可能的调节机制或信号通路.方法 以人胚肾293FT细胞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全长MACC1 cDNA序列,将目的基因序列克隆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pBaBb-puro表达载体,建立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测序并转染293FT细胞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判断是否构建成功.构建成功后的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的MACC1基因表达,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基因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探讨研究.结果 成功扩增全长MACC1cDNA,经测序鉴定序列完全正确;转染293FT细胞可见清晰的绿色荧光表达.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能够稳定表达MACC1.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基因发现上调基因33个,下调基因24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多个方面.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全长MACC1cDNA的表达载体系统,建立了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通过对差异基因的分析发现MACC1可能引起胃癌细胞株BGC-823基因表达谱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分子的改变,为MACC1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王妮娜;谢剑明;郑大勇;左强;廖旺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摄取动态平衡时不同麻醉深度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摄取动态平衡时不同麻醉深度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 12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每组6只.浅麻醉组:静脉注入丙泊酚5.5 mg/kg(时间15s),续以55 mg/kg/h恒速静脉输注.深麻醉组:静脉注入丙泊酚7.0 mg/kg(时间15 s),续以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2组丙泊酚恒速输注50 min时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脑桥、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和各区域脑组织GABA含量.结果 浅麻醉组: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分别为3.00±0.31和3.10±0.51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分别为6.41±0.05和6.40±0.11 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各脑区GABA浓度均明显高于浅麻醉组(P<0.05);在两种麻醉深度下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变化率分别为(83.83±2.23)%,(85.83±1.72)%,明显高于其它脑区(P<0.05).结论 丙泊酚恒速静脉输注50 min时,两组犬脑颈内动、静脉血药浓度均达到平衡;深麻醉组各脑区GABA浓度均明显高于浅麻醉组,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变化率高于其他脑组织,提示丙泊酚麻醉深度与GABA含量相关,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的变化在丙泊酚麻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燕;林春水;古妙宁;郭高锋;周枝凤;陈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构建携带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鉴定其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效果,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PCR法扩增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构建重组质粒LV31-Rheb-WT、LV31-Rheb-D60K,脂质体法将重组慢病毒载体和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HEK-293 F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将病毒感染MCF-7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Rheb及PS6蛋白的表达;将病毒感染SK-HEP-1细胞饥饿处理后观察其凋亡情况.结果 PCR及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LV31-Rheb-WT、LV31-Rheb-D60K重组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慢病毒LV31-Rheb-WT感染的MCF-7细胞内Rheb下游的PS6蛋白表达多于慢病毒LV31-Rheb-D60K感染的MCF-7细胞.显微镜下慢病毒LV31-Rheb-D60K感染的SK-HEP-1细胞饥饿后凋亡数目多于慢病毒LV31-Rheb-WT感染的SK-HEP-1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初步观察到该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为进一步研究Rheb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开展肝癌的临床靶向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可和;梁博;邹镇洪;韩泽龙;潘金飞;刘安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1H-NMR的模式识别方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1H-NMR的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1H-NMR技术对9例CHF患者和6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小二乘法(OPLS)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CHF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差异代谢物,比较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判别能力.结果 CHF患者与健康人血清1H-NMR图谱有明显差异.其中PCA模式识别法未能将CHF组和健康对照组区分开,而用OPLS模式识别方法两组可明显区分.结论 1H-NMR技术是研究CHF代谢组学的有效技术手段,CHF患者血清代谢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OPLS模式识别法明显优于PCA法,能够去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提高分类效果.

    作者:杜智勇;沈安娜;苏亮;梁健球;许顶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9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Ⅲ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Ⅲ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3例,序贯组50例,同步加巩固组43例.序贯组:先行2~6周期(中位2周期)化疗后开始放疗,放疗后再行0~4周期(中位2周期)化疗.同步组:放疗同步2周期化疗(每隔3周),放疗后行2~4周期(中位2周期)同方案巩固化疗,均为第3代TP/NP/GP方案.放疗采用二维前后对穿野照射DT36~40 Gy/18~20f后三维适形放疗推量至DT56~70 Gy/28~35f(中位DT64Gy)或三维适形放疗DT50~74 Gy/25~37f(中位DT62 Gy).结果 同步加巩固与序贯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6.7%、54.0%(P<0.05);中位无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0个月、18.0个月及10.0个月、12.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7%、48.8%、20.9%及52.0%、20.0%、2.0%(P<0.05).同步加巩固组远地转移率明显低于序贯组(P<0.05),局部复发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反应及血液毒性,其中Ⅲ~Ⅳ级消化道反应及血液毒性同步加巩固组高于序贯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Ⅲ期非手术NSCLC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可以提高客观有效率、延长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时间、降低远地转移率,虽然消化道及血液学毒性增加,但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孙文泽;宋丽萍;张莹冰;艾婷;卢金利;任娟;高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透明质酸软骨链蛋白探针对肺肿瘤小鼠放疗靶区勾画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提取牛鼻HA软骨链蛋白(HA-CLP),确定其对化学致癌小鼠模型肿瘤边界的指示情况,为肺肿瘤影像学感兴趣区(ROI)边界的勾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化学致癌小鼠肺肿瘤模型,用亲和层析法从牛鼻软骨分离纯化HA-CLP,后以125I标记HA-CLP行放射性自显影显像研究,并对肺肿瘤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实验收获HA-CLP(241.8±63.4)mg(n=5),抽提蛋白率为2.42%;肺肿瘤放射性自显影在2h显像清晰;免疫组织化学在2h能清晰区分肿瘤边界,其HA-CLP免疫信号强;肿瘤HA-CLP蛋白免疫印迹均在2h条带显示清晰.结论 自提物HA-CLP具HABP家族免疫原性,通过应用自提物HA-CLP放射自显影实验以及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提示HA-CLP对肺肿瘤边界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作者:梁智欣;强永刚;廖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开窗术后负压引流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总结

    目的 评价开窗术后负压引流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疗效.方法 2008~2011年,针对我科就诊的大型的牙源性颌骨囊肿24例,采用开窗术后负压引流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术后1、6个月囊肿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所有患者囊腔基本消失,无1例复发,病变区域骨质生长修复良好,临床症状消除.结论 开窗术后负压引流可以显著缩小甚至消除颌骨囊肿,改善患者面部膨隆畸形,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学民;任晓旭;吕晓智;张磊涛;张君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N/CAⅨ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N/CAⅨ在肾细胞癌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62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液中MN/CA IX mRNA的表达,以32例正常肾组织和非肾癌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6例肾透明细胞癌,17例其它肾肿瘤,16例正常肾组织标本.结果 RT-PCR结果显示62例肾细胞癌患者MN/CAⅨmRNA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82.3%(51/62),在外周血中为54.8%(34/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MN/CAⅨmRNA阳性率分别为98%(49/50)和66%(33/50),显著高于其它类型肾癌结果(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N/CAⅨ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97.2%(35/36),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肾肿瘤和正常肾组织(P<0.05).结论 MN/CAⅨ在肾细胞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中有特异性的高表达,可以用于肾癌的诊断,尤其在预后和个体化治疗判断上有潜在价值.

    作者:姜耀东;任非;郑少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多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脏的影响,并进一步关注此过程中肝、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10月龄Wistar大鼠饲养至20月龄,阿托伐他汀灌胃至24月龄,分为大剂量他汀组、小剂量他汀组、老年对照组,并设立青年对照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纪录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死亡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梗塞面积变化,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与老年对照组相比,青年对照组及大剂量他汀组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紊乱减少、心梗面积减小(P<0.05);青年对照组及大剂量他汀组在缺血再灌注后,肝肾功能无明显恶化,小剂量他汀组肝脏功能显著恶化(P<0.05),老年对照组肝肾功能均出现显著恶化(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心、肝、肾多器官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张今尧;王浩;叶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对依托泊苷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宫颈癌Hela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对依托泊苷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示踪实验检测Hela细胞中由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及药物(油酸酰胺,维甲酸)对其功能的影响;采用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分析法检测Hela细胞中由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荧光示踪实验结果显示油酸酰胺可显著降低缝隙连接通讯功能,而维甲酸则可增强该功能;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在缝隙连接形成的Hela细胞中,油酸酰胺显著降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而维甲酸则增强依托泊苷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缝隙连接形成的Hela细胞中,油酸酰胺显著降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而维甲酸则增强依托泊苷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 宫颈癌Hela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降低,依托泊苷的抗肿瘤作用下降;而当通讯功能增强时,其抗肿瘤作用则增加.

    作者:童旭辉;董淑英;蒋国君;范高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