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Apert综合征1例尸检及文献汇报

周洁;邓永键;司马雪琴;吴观信

关键词:胎儿, Apert综合征
摘要:1临床资料停经31+5周,B超发现胎儿畸形4 d.我院B超示:胎儿脑部及颜面部发育异常(全前脑并喙鼻、唇裂),故于2010年5月16日在南方医院妇产科行利凡诺腔内引产术,引产一死男婴.为进一步明确胎儿畸形种类、病因,受南方医院委托和家属同意,遂于2010年5月21日上午8时在南方医院病理解剖楼对此胎儿进行病理解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术前评估

    目的 探讨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剥脱手术(CEA)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25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个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了CEA.术前1周以内,对所有患者预手术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奁(DSA)及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OB-CEMR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DSA及OB-CEMRI图像上评价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情况、大狭窄程度、斑块累及范围,并将DSA、OB-CEMRI图像与CEA术后斑块病理切片图像进行对照,分别分析DSA和OB-CEMRI在显示上述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DSA(x=0.807)和OB-CEMRI(k=0.812)在判断颈动脉大狭窄部位方面与病理图像均有较好的一致性.DSA诊断斑块破溃的敏感性为40.0%、特异性为66.7%,而OB-CEMRI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3.3%.在评价颈动脉管腔大狭窄度方面,虽然DSA与OB-CEMRI无显著差异[(77.33+3.79)%vs(76.02+3.95)%,P=0.648],但与病理图像比较,OB-CEMRI低估了管腔狭窄程度(p=0.008).OB-CEMRI所显示的斑块累及范围18.96+4.96 mm更接近于病理(18.13+4.57 mm,P=0.506).明显大于DSA所显示的范围(14.80+3.78 mm,P=0.004).结论 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OB-CEMRI可以较客观地评价粥样硬化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腔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斑块累及范围,但在评价管腔大狭窄程度方面不如DSA准确,如果能在CEA术前联合使用OB-CEMRI和DSA对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检查,可为手术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术前评估.

    作者:王庆军;王勇;蔡剑鸣;赵廷强;马林;蔡幼铨;陈利峰;王湛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曲古抑菌素A抑制小鼠CD4+T细胞活化的机制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相关分子的基因转录和表达以及对活化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探讨TSA影响CD4+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20、200 nmol/L倍比浓度TSA作用于C57BL小鼠脾脏中分离出的CD4+T细胞24 h,观察对CD3,CD28以及IL-2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观察TSA对采用抗CD3,CD28单抗激活CD4+T细胞表达蛋白酶ZAP70和PI3K的影响.结果 TSA能抑制CD4+T细胞CD28基因转录和分子表达,且与作用浓度相关;能抑制抗体激活的小鼠CD4+T细胞表达PI3K蛋白,而对GD3分子活化信号下游的ZAP70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TSA还能抑制CD4+T细胞IL-2的基因转录和显著减少激活的CD4+T细胞表达IL-2(P<0.01).结论 TSA通过抑制CD28基因转录和分子表达,影响激活CD4+T细胞活化过程中共刺激信号向细胞内的传导,减少IL-2的分泌,从而降低CD4+T细胞的免疫活性.

    作者:魏强;文晓芸;杜传福;吴少瑜;叶俊生;李忠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基于HDFS的区域医学影像分布式存储架构设计

    构建区域医学影像协作平台是均衡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但是构建区域化影像平台在技术和成本上还存在巨大的挑战.本文详细分析了传统集中式存储和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适合HDFS特点的S-DICOM文件格式,以及集中式存储(FC SAN)和分布式存储(HDFS集群)结合的统一存储架构.开发了一套SDFO(S-DICOM File Operator)中间件,为上层的PACS应用组件提供透明的存储访问接口.测试结粜表明此架构可以满足海量医学影像资料的快速存取和处理需求.

    作者:李彭军;陈光杰;郭文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沃特杆菌败血症1例报告

    沃特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国外与其相关的临床病例甚少,而国内未见报道.我科在1例败血症患者血液和骨髓中分离出该菌.

    作者:高方;薛耀明;陆雯;魏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Gluc-Fluc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MB49细胞后荧光表达特性

    目的 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对Glue-Flue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MB49膀胱癌细胞后双荧光表达变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用pAAV2neo-Gluc和pAAV2neoCAG-Gluc-2A-Fluc分别转染MB49细胞,利用荧光照度计来研究双荧光素酶质粒中Gluc、Fluc的特性;利用体外活体成像系统对双荧光素酶质粒Glue-Flue转染MB49膀胱痛细胞后荧光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 荧光照度计检测结果显示:Glue随着细胞数的增多或时间的延长,荧光表达量呈相应的增加.Fluc随细胞数目的 增多,荧光表达量增加;但随时间的延长,荧光表达量变化不大.体外活体成像结果显示:Gluc-Fluc双荧光素酶质粒已转染入MB49膀胱癌细胞,经过G418加压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结论 双荧光索酶基因的构建并未改变Glue的自身荧光表达特性.转染双荧光索酶质粒的MB49膀胱癌细胞,由于其Fluc在活体成像时的定位优势和Glue易分泌、检测灵敏度高的定量优势,为后期动态检测肿瘤生长变化以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石和平台.

    作者:张信基;石小军;孙鹏宇;张哲欢;付昕阳;谭万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小儿腹部肿大淋巴结分析

    目的 比较健康儿童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肿大淋巴结的差异情况.方法 以淋巴结短径>0.5 cm作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对健康儿童137例及148例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肿大淋巴结行同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和脐周(46.3%位于右下腹,19.2%位于脐周,13.6%位于左下腹).3个以上成簇的淋巴结健康儿童53%(72/137),淋巴结炎患儿47%(69/148),无差异(P=0.3771) 两组间肿大的淋巴结在各个年龄段及性别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长径及长径/短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仅两组间短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很多健康儿童存在腹腔肿大的成簇的淋巴结,所以不能主观认为这些淋巴结的存在就是异常现象.6岁儿童腹腔肿大淋巴结出现达到高峰,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短径超过0.8 cm的腹腔淋巴结也许能够直接提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作者:王文刚;田晖;闫记英;李涛;张彤迪;赵雅培;张丽艳;邢恒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冻干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生物学效应考察

    目的 研究冻干对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病毒(Ad-HIF-1α-564/402/803)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前期构建的Ad-HIF-1α-564/402/803在HEK293A细胞中进行扩增,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进行腺病毒纯化,X-Gal染色法测定重组腺病毒转染效率,在适宜的条件下制成冻于剂.采用MTS试剂盒观察冻干前后Ad-HIF-1α-564/402/803对hMvECs增殖的影响.分别在冻干前、冻干后1 d、6月、12月四个时间点提取病毒DNA,进行PCR及PCR产物测序鉴定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基因;并在4个时间点以Ad-HIF-1α-564/402/803转染hMVECs,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X-gal染色显示MOI为100pfu/cell时,转染效率趋于稳定.冻干前后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对hMVECs增殖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经PCR及基因测序鉴定,在四个时间点,腺病毒所携带的目的 基因信息无丢失或突变,HIF-1α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 冻干能够长期保持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的高生物活性.

    作者:陶宇;王月刚;魏旋;刘城;陈冬冬;吴平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HIV-1gp41胞外域对新生隐球菌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改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HIV-1 gp41胞外域gp41-I90肽对新生隐球菌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改变的影响.方法 以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在细胞培养玻片或transwell小室上长成单层,用HIV-1 gp41-I90预处理后,再用新生隐球菌感染细胞单层,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actin(肌动蛋白)和filamin(肌动蛋白连接蛋白)的形态变化,并测定gp41-I90处理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新生隐球菌的通过率.结果 gp41-I90能明显增强新生隐球菌所致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蛋白actin和filamin的改变,actin和filamin的丝状排列扭曲,纹理稀疏;gp41-I90处理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新生隐球菌的通过率明显增加.结论 HIV-1 gp41胞外域gp41-I90肽促进新生隐球菌黏附和侵人血脑屏障,与其增强新生隐球菌所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改变有关.

    作者:龙敏;曹虹;Ambrose Jong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小隐静脉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给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l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36条肢体)经外周静脉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分析两组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变化,调查静脉血栓的消长、患肢周径及溶栓抗凝相关并发症.结果 经校正x2检验,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1 vs 4/36,x2=1.92,P≤0.05).经威尔科克森检验,研究组总有效率(95.8%,23/24)和对照组(94.4%,34/36)无统计学差异(V=0.52,P>0.05),但总显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83.3% vs 55.6%,V=2.36,P≤0.05).经配对t检验,研究组溶栓期间血清FBG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血清FBG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肢周径减少时相和血清D-二聚体下降时相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SSV插管予以区域灌注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可提高溶栓疗效,减少出血风险.

    作者:周忠信;潘春球;符方勇;林智琪;刘正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免疫吸附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免疫吸附联合激素治疗茕症肌无力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40例及健康对照者15例,根据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即免疫吸附联合激素治疗组、单一激素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榆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18(IL-18)含量变化,应用临床记分法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在免疫吸附联合激素治疗组中其临床评分较单一激素治疗组降低,临床症状好转明显;各治疗组外周血清中TNF-α及IL-18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各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免疫吸附治疗组较单一激素治疗组明显降低.两组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免疫吸附不仅可以清除体内自身免疫抗体,还可以直接清除免疫炎性细胞因子达到保护血-脑屏障,发挥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作用.

    作者:李麒麟;谢富华;罗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目的 探讨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ADSCs分离自雄性SD大鼠附睾脂肪垫,差速贴壁法纯化ADSCs,传至第3代培养细胞行流式细胞术行表型鉴定(CD106,CD11b,CD45,CD90,CD29,CD49d),并进行成脂诱导.取鉴定后的ADSCs用分步诱导法,即先用含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牛长因子(bFGF)、2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2%B27的DMEM/F12培养基1培养,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转分化,再用含10 ng/ml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10 ng/m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1μmol/L维甲酸(RA)的培养基Ⅱ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NLCs),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微管相关蛋白(MAP2),神经元核蛋白(NeuN).结果 分离纯化的ADSCs CD90、CD29表达强阳性;成脂诱导分化后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ADSCs经培养基Ⅰ培养7 d后聚集成球样细胞团悬浮于培养液中,表达nestin;继而用培养基Ⅱ诱导分化4 h后细胞球逐渐贴壁,球周边少数细胞向外发出突起,形似神经元,MAP2、NeuN均呈阳性.结论 特定条件下,ADSCs在体外町被逐步诱导分化为NLCs.

    作者:陈盼盼;张丽华;董为人;刘杰明;张易;乔伟光;陈英华;赵姝;郭家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GPC3对肝癌细胞株MHCC97-L增殖的影响

    目的 通过构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研究GPC3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基因重组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构建并鉴定表达载体pEGFP-c3-GPC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流式细胞术和G418筛选建立稳定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HCC-97L中GP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荧光;MTT法检测GPC3对肝癌细胞MHCC97-L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确认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GPC3,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从mRNA和蛋白水平证实,GPC3基因在转染后的MHCC-97L中成功表达;MTT生长曲线证实MHCC97-L/GPC3较其他两株细胞增殖显著加强(P<0.001).结论 成功构建pEGFR-c3-GPC3真核表达载体;筛选出稳定表达GPC3基因的MHCC97-L/GPC3细胞株;GPC3基因表达升高可促进肝癌细胞株MHCC97-L的增殖.

    作者:秦如斋;刘斐烨;陈斌;谢剑明;杨洋;郑大勇;罗荣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流式细胞术鉴定特异性识别曲霉孢子单克隆抗体

    目的 筛选可以与悬浮状态下曲霉孢子结合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与曲霉活孢子结合的单抗.结果 2株单抗MA3和Con2可特异性结合悬浮状态下的烟曲霉孢子,其中单抗MA3可结合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等常见致病曲霉孢子.结论 成功筛选到2株特异性结合曲霉孢子的单抗.

    作者:余楠;袁小澎;晋晶;郝卫;王艳芳;车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目的 区分不同转移能力的鼻咽癌细胞哑群,对于探讨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脏器亲和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生物学意义.我们拟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来分析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 分别提取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的总RNA,逆转录成荧光标记的cDNA,与Affymetrix(R) Human Genome U_133A2.0寡核苷酸芯片杂交(每株重复3次),用专业的软件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基因表达谱.结果 得到差异表达基因3767个,其中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281个,进一步筛选出16个可能与鼻咽癌肝转移关系密切的基因16个.结论 这16个基因能够很好的区分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为进一步寻找鼻咽癌肝转移的临床分子标志物、判断预后缩小了范围.

    作者:韩春;杨俊兰;姚开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期肝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87例;分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其中埘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别观察其救治成功率、平均住院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日中位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患者病程;严格把握糖皮质激应用指征及治疗时机,并联合有效的抗HBV治疗,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作者:吴锦瑜;黎明;张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聚肌胞对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分泌TSLP和炎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肌胞(poly I∶C)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分泌胸腺幕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OVA/RSV组、OVA/RSV/polyI∶C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聚肌胞1mg/kg肌肉注射;无创肺功能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L-5、IL-13、IFN-γ水平;ELISA法检测气管灌洗液(BALF)中TSLP含量;BALF行细胞分类计数;病理观察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水平.结果 无创肺功能检测显示聚肌胞抑制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增高,OVA/RSV/polyI∶C组小鼠Perth值明显低于OVA/RSV组(P<0.01);OVA/RSV/polyI∶C组小鼠血清IL-4、IL-5、IL-13和BALF中TSLP浓度均明显低于OVA/RSV组(P<0.05);OVA/RSV/poly I∶C组小鼠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明显少于OVA/RSV组(P<0.05);病理观察显示聚肌胞减轻RSV感染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聚肌胞抑制RSV感染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结论 聚肌胞前期注射减少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作者:夏虎;于化鹏;骆利敏;蔡绍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目的 探讨手术和术式对人体凝血与纤溶的影响.方法 采用凝固法、酶联免疫法、发色底物法检测20例无血栓形成I岛危因素的患者腹腔镜与开腹令子宫切除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C)的变化.结果 PT在术后明显缩短(P<0.05)、D-Dimer明显升高(P<0.05)、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5),APTT、FG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腹腔镜术后与开腹术后相比:PT、D-Dimcr、AT-Ⅲ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手术使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但腹腔镜对机体的影响较小,腹腔镜可能成为全子宫切除术的佳术式;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也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作者:高云飞;张广亮;钟梅;刘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小鼠早期胚胎质量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小鼠早期胚胎质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了解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旨在为提高胚胎质量寻找一条新途径.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未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原位荧光检测和Bcl-2免疫荧光检测等凋亡检测技术,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程度的技术,分别对小鼠早期形态正常的胚胎、早期发育阻滞的胚胎和有碎片的胚胎进行细胞凋亡程度和增殖程度的检测,比较其凋亡和增殖程度的差异.结果 小鼠早期发育阻滞的胚胎细胞和胚胎中的碎片TUNEL阳性,Caspase活性增强,Bcl-2、PC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细胞凋亡与胚胎发育阻滞及胚胎中的碎片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余敏;邱卓琳;李红;曾位森;陈雷宁;李秋华;全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6例因为胃癌或胃溃疡接受Roux-en-Y胃肠转流术,且不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槠、糖化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P<0.05).8例病人不需要药物和饮食控制达到糖尿病治愈标准(50%),5例病人治疗药物较前订减少,糖尿病明显改善(31.25%).总体有效率81.25%.结论 Roux-cn-Y胃肠转流术可以改善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症状,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作者:冯超;姚若全;黄飞舟;聂晚频;刘浔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及成脂分化的作用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与成脂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酶消化法获取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将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含5%、10%、2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条件培养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富血小板血浆干预.观察细胞形态学,以X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状况,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成脂活性.结果 寓血小板血浆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形态饱满、密度增大;XTT比色法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P<0.01);实验组油红O染色阳性率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1).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与成脂分化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云松;何井华;肖冠英;黎庆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