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齐文娟;申洪
虚拟手术系统在辅助医生合理制定术前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虚拟手术系统主要南医学数据可视化与建模和人体组织器官(主要是软组织)受力形变仿真两部分构成.针对大脑的复杂结构,本文采用混合水平集并结合阈值分割及形态学方法,可有效地将大脑磁共振图像分割成头部轮廓、灰质、白质、脑脊液和脑室五部分,并利用课题组开发的基于约束的Delaunay算法及iso2mesh等开源工具包,建立了脑组织的四面体网格,并对各部分组织对应的网格分别进行标记.后利用得到的具有真实解剖结构的有限元网格,对软组织的形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Tensor- Mass模型的点触和球触变形模拟.本文的研究可进一步提高大脑虚拟手术的定位精度和反映大脑组织形变的过程.
作者:陈春晓;王睿;彭娴璐;吴佳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1例帕金森病人发生危重疾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过程、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1例帕金森病危重疾病性多发神经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结果 该病人败血症过程不典型、发展快,早期以内环境紊乱为表现,很快引起呼吸肌无力,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但肢体活动尚好.在有效抗生素应用、内环境紊乱纠正后,仍然难以撤离呼吸机,行肌酶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正常,肌电图发现四肢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及波幅降低,提示危重疾病性多发神经病可能.结论 帕金森病人发生败血症后,出现脱机困难和肢体无力时,应重视神经系统检查,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和完善肌电图检查,考虑危重疾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可能.避免危险因素,预防脓毒血症的发生可能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谭盛;陈健;陈瑞清;刘卉;郭阳;李粲;张马辉;陈镇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溴吡斯的明分散片和市售普通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计算溴吡斯的明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采用随机交叉给药,单剂量口服60 mg溴吡斯的明分散片或普通片后,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溴吡斯的明分散片和普通片在兔体内的Cmax分别为(1.83±0.08)mg·L-1和(1.68±0.03)mg·L-1;t max分别为(2.33±0.41)h和(2.58±0.20)h;AUC0-24分别为(15.50±0.62) mg·h·L-1和(15.14±0.30)mg·h·L-1;AUC0-∞分别为(15.82±0.70) mg·h·L-1和(15.57±0.32)mg·h·L-1;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F0-24为102.38%和F0-∞为101.61%;经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制剂在兔体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溴吡斯的明分散片和普通片在兔体内生物等效.
作者:王红;谭群友;张梨;程训官;张景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中8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初步探讨其与PCOS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60例PCOS患者(PCOS-IR组23例和PCOS-NIR组37例)及29例输卵管性不育、男性不育、月经紊乱原因就诊非PCOS非胰岛素抵抗对照组血清中的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双酚A(BPA)及辛基酚(OP)的含量,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六种PEAs、BPA在PCOS与非PCOS对照组间以及PCOS-IR与PCOS-NIR之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OP在PCOS与非PCOS对照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COS-IR与PCOS-NI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P在PCOS-IR组含量低于在PCOS-NIR组含量.结论 PEAs、BPA对PCOS的发病及胰岛素抵抗无明显影响,OP则可能对PCOS胰岛素抵抗有影响.
作者:李婷婷;许良智;陈永亨;邓红梅;梁春营;刘颖;刘晓芳;张静;康德英;邱东升;韩代文;胡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克隆猪IL-12 (pIL-12)p35和p40亚单位cDNA,构建含有重组猪单链IL- 12(pscIL-1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方法 分别从正常成年肉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分别获得pIL-12 p35和p40亚单位编码序列的cDNA,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通过一柔性接头(linker)(Gly4Ser)3串联这两个亚基构建融合基因pscIL-12,将融合基因pscIL- 12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阳离子聚合物介导转染CHO-K1细胞进行表达,RT-PCR鉴定pscIL-12融合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所克隆的pIL-12 p35亚基和p40亚基的编码基因序列和构建的融合基因pscIL-12序列均经PCR、酶切、测序得以证实;融合基因pscIL-12在CHO-K1细胞中成功转录.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1 (+)-pscIL- 1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pscIL- 12在CHO-K1细胞中成功转录,为进一步探讨pscIL-1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疫苗佐剂效应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雪梅;袁远英;方强;夏惠;孙新;李柏青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大鼠胚胎卵巢原位移植模型,探讨大鼠胚胎卵巢原位移植后的生殖内分泌功能恢复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生育和子代健康安全性提供前期基础.方法 将90只日龄50~60d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移植受体组(研究组)50只、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20只、去势对照组(阴性对照组)20只.研究组行孕17~19 d胎龄胚胎卵巢原位移植(同时切除自身卵巢)、阳性对照组仅行开关腹手术、阴性对照组行自身卵巢切除而不行胚胎卵巢移植.于术后45 d随机取研究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大鼠分别10只,共30只(其余60只雌性大鼠继续饲养供后期实验用),采用电发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并同时剖腹探查卵巢发育情况、切除卵巢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卵泡发育情况.结果 (1)移植术后雌孕激素恢复情况:移植后45 d,研究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每组各10只雌性大鼠)的雌激素分别为(114.65±15.59)、(121.71±14.92)和(56.51±7.82)pmol/L,孕激素分别为(12.79±4.40)、(13.00±1.18)和(3.70±0.68)ng/ml.研究组和阳性对照组间雌孕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和阴性对照组间雌孕激素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移植后卵巢发育情况:移植后45 d,研究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的卵巢体积分别为(0.22±0.07)、(0.24±0.09)和0ml,研究组、阳性对照组间卵巢容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研究组和阳性对照组卵巢内均可见不同阶段发育的卵泡和黄体形成.结论 大鼠胚胎卵巢原位移植术后的卵巢可以存活,并可生长发育而具有排卵功能,其生殖内分泌功能可以恢复.
作者:徐大宝;许俊磊;韩雪莹;周赛;叶启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股骨头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appa 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mRNA表达的影响及淫羊藿的拮抗作用,探讨淫羊藿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激素组、淫羊藿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激素组和淫羊藿组每只给予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2.5mg/kg,2次/周,淫羊藿组同时给予淫羊藿提取液1 ml/100 g(相当于0.1 g/ml生药)灌胃,而激素组用生理盐水代替淫羊藿灌胃,1次/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激素和淫羊藿以同样方式肌注和灌胃.4周后取左侧股骨头骨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鉴定股骨头坏死情况;取右侧股骨头骨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OPG和RANKLmRNA表达水平,计算出OPG/RANKL比值.结果 激素组、淫羊藿组、对照组大鼠出现股骨头坏死表现比例分别为71.43%(10/14)、26.67%(4/15)、0(0/16);激素组、淫羊藿组、对照组OPG mRNA表达分别为1.13±0.32、1.47±0.42和1.51±0.43; RANKL mRNA表达分别为2.70± 1.24、1.82±0.46和1.55±0.42.激素组OPG和OPG/RANKL比值低于淫羊藿和对照组,而RANKL表达高于淫羊藿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淫羊藿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能与其拮抗皮质激素导致的OPG/RANKL mRNA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王建忠;高鸿雁;王坤正;周荣兴;李晓东;郭军;吕慧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微创技术在肝胆管结石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前64层CT数据,采用三维可视化软件-腹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I-3DVS)进行患者肝脏、肝内动静脉、门静脉和胆道及胆管结石的个体化三维重建,进行结石及病变胆管的精确定位诊断.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进行不同手术方案的仿真手术演练,确定肝脏切除范围及胆肠吻合方式,指导术中微创操作.结果 MI-3DVS 三维重建的4例患者肝脏、肝内血管系统及胆道系统等解剖结构清晰,尤其结石的大小及在胆管内的分布、病变胆管的部位和程度以及胆管和周围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清晰明了.4例患者在仿真手术指导下,通过部分肝切除取净了结石、大程度保护残肝体积,实现了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化手术治疗.结论 三维重建及可视化仿真手术,可实现肝胆管结石的数字化微创治疗,将成为肝胆外科一项新的诊疗技术.
作者:范应方;项楠;方驰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为提高磁共振(MR)图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正则化的重建算法,从四幅分别存在亚像素级移动的低分辨MR图像实现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本文提出的新正则化参数使得代价函数在定义域内呈局部凸性,同时在正则化参数中引入图像先验信息,以加强高频细节的恢复.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有效的实现低分辨率MR图像的重建.
作者:彭洁;徐启飞;冯衍秋;吕庆文;陈武凡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三阴”型乳腺癌与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行为特点,以便为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判定预后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并整理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银川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且有5年完整随访数据的乳腺癌患者231例.采用SPSS1 1.5统计学软件对“三阴”型与“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特点、复发转移、5年生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三阴”型乳腺癌占17.3%,与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相比,原发肿瘤大(P<0.05),复发转移率尤其是内脏转移率高,3年、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其中所占比例居多的Ⅱ期及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本组患者发病年龄、原发肿块大小、临床分期及是否为“三阴”性表达均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三阴”型乳腺癌与非“三阴”型乳腺癌相比,局部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及内脏转移率高、预后差、生存率低.“三阴”型乳腺癌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马吉光;王宁菊;于文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COX抑制剂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脊髓NR2B亚基表达,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80 g,共36只,随机分为4组:CCI假手术组、CCI对照组、CCI吲哚美辛组、CCI帕瑞昔布组.各组大鼠于术前和用药前、用药后1、3、5、7d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脊髓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 CCI对照组、CCI吲哚美辛组和CCI帕瑞昔布组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帕瑞昔布显著减轻CCI大鼠痛敏状态(P<0.05),吲哚美辛未显示镇痛效果;大鼠脊髓NR2B的表达,CCI吲哚美辛组和CCI帕瑞昔布组与CCI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观察到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治疗能够改善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起到一定镇痛效果,但其机制与脊髓背角NR2B亚基系统可能无关.
作者:周国斌;李红英;吉锦泉;于卫;马薇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白介素-4(IL-4)与骨保护素(OPG)联合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 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及生理盐水);IL-4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及IL-4);联合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IL-4及OPG),3周后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及炎症细胞渗出量;取组织匀浆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情况.结果 (1)HE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渗出量IL-4组、联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IL-4组与联合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区域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IL-4组与联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较IL-4组染色面积也有显著减少(P<0.05).(4)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IL-4组与联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较IL-4组的骨片吸收面积有显著减少.讨论 证实IL-4不仅能明显减轻炎症情况,并且能明显减少破骨细胞的激活、骨破坏吸收情况,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吸收效应.IL-4与OPG联合应用于小鼠植骨气囊模型中,其抑制骨吸收效应更加明显.
作者:汪洋;周锐;吴宁宁;牟钰钦;李锐冬;邓忠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测定异氟醚和七氟醚在氟碳化合物乳剂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评价分配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异氟醚和七氟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配系数.方法 采用注射器-锥形瓶二次顶空平衡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一个大气压下,4、22、27、32℃及37℃五个温度条件下,异氟醚和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分析分配系数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一个大气压,4、22、27、32℃和37℃温度时,异氟醚为85.30±5.60,40.48±1.09,37.14±3.64,27.38±2.28和24.66±1.03;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91.54±5.40,42.50±0.91,37.21±2.76,25.43±1.03和28.05±1.74.异氟醚和七氟醚分配系数和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893X+89.20(R2=0.942);(-Y) =-2.075X+95.58(R2=0.951).两个分配系数均与温度呈显著性相关.在4、22℃以及37℃条件下,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高于异氟醚(P<0.05).结论 随着温度升高,异氟醚和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逐渐下降.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溶解性高于异氟醚.
作者:王晟;黄卫;项明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miRNA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1,3,4-三-O-没食子酰基-6-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BJA32515)是从日本蛇菰中分离的天然多酚化合物,该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miRNA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旨在研究BJA32515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mi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法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采用miRNA芯片分析方法测定HepG2细胞的miRNA表达以及用RT-PCR的方法验证miRNA的表达.结果 BJA32515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miRNA芯片结果显示,BJA32515能诱导HepG2细胞33个miRNA的表达上调以及59个miRNA的下调.RT-PCR结果也证实BJA32515 可诱导let-7a和miR-29a的上调以及miR-373和miR-197的下调,与芯片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BJA32515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与miRNA的表达调控有关.
作者:艾瑞婷;吴少瑜;文晓芸;徐伟;吕琳;饶进军;吴曙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作为新型他汀类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方法将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常规药物加辛伐他汀(黙沙东制药有限公司,40 mg,睡前)组(n=32)和常规药物加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 mg,睡前)组(n=33),随访12个月,测定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血脂及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99Tcm-MIBI摄取分数的改变.结果 辛伐他汀组及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显著下降,而99Tcm-MIBI摄取分数均显著增加;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幅度及9Tcm-MIBI摄取分数增加幅度较辛伐他汀组大.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下降(P<0.01),而辛伐他汀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在PCI术及应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下降并进一步改善存活心肌细胞功能.
作者:林泽鹏;舒平春;廖志坚;王小庆;刘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主要用于脑外科巨大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我们现报道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治疗侧窦区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该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从目前报道的文献来看,这是首次将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应用于颅内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手术治疗.
作者:冯文峰;王刚;张国忠;李明洲;漆松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IBCA)的诊疗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中心治疗的连续1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IBCA,分析其流行病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和预后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9(16~73)岁.无症状、轻微症状和明显症状的患者分别为4、4、2例.影像学检查均为多房性囊性肿块,平均直径为(13.3+4.9)cm.内部分隔、乳头或结节样增生、钙化的显示率分别为90%,60%,20%.病理检查大体均为多房性肿块,镜下检查囊内壁均被覆立方或柱状上皮,基质类型为卵巢样(50%)或纤维样(50%).10例患者中完整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平均随访55.3(12~164)月,所有患者均生存.完整切除者均无复发;部分切除者均已复发,且其中1例已恶变.结论 IBCA是一种少见的肝内囊性交界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应完整切除肿瘤,以期获得良好生存.
作者:孟翔飞;李杰;张文智;陈永亮;史宪杰;纪文斌;黄晓强;王敬;董家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新生血管的内皮中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转基因动物.方法 构建含巢蛋白第二内含子和GFP的载体nestin-hsp68-gfp,转入U251细胞,验证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然后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建立转基因动物.小鼠出生后,剪尾提基因组,用PCR初筛,然后对初筛阳性的小鼠检测GFP的表达.结果 出生13只小鼠,初筛2只阳性.能检测到GFP在出生后和胚胎小鼠中有表达.结论 成功制作标记新生血管的转基因小鼠.
作者:李振林;高毅;贾俊双;陈宋钦;王海红;安靓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Angioseal及Perclose两种血管闭合装置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1年1月~2011年4月,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使用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患者997例,分别比较两种止血装置的止血时间、制时间、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止血时间:Perclose组为(10.8±4.8)min,Angioseal组为(3.0±0.9)min,Perclose血管闭合器止血时间显著长于Angioseal闭合器,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2.下肢制动时间:Perclose和Angioseal组患者下肢制动时间分别为(6.4±1.2)h及(6.3+0.7)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大、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Perclos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Angioseal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两组均无局部血栓形成、下肢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血管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即刻止血成功率:Perclose组即刻成功率为97.8%,Angioseal组即刻成功率为98.6%,两组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别止血器操作失败系为人为操作不当及器械因素所致.结论 Angioseal和Perclose两种血管闭合装置大、小血管并发症率发生少,止血时间短,均能有效止血,可做为介入治疗后动脉止血的优先选择.Angioseal血管闭合器与Perclose血管闭合器相比,具有更易操作,止血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减少趋势等优点.
作者:周忠江;崔凯;曹世平;黄铮;郭志刚;修建成;侯玉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对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30,缬沙坦80 mg/d)和贝那普利组(n=30,贝那普利10 mg/d).连续用药8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和8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体内EPO、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EPO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但缬沙坦有降低患者EPO和血红蛋白水平的趋势(P<0.05),贝纳普利组EPO和血红蛋白水平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有减少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EPO分泌和血红蛋白水平的趋势,其对于有贫血或贫血倾向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安全性尚需研究.
作者:郭琳琳;李敏;王爱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