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与初步筛选

韩东刚;段小艺;郭佑民;周琦;王全颖;杨广笑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 单链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 筛选
摘要:目的 构建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特异性单链抗体库,从中筛选抗EGFRvⅢ特异性单链抗体.方法 用pep-3偶联载体蛋白OVA,然后免疫BALB/c小鼠从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莺链(VH)和轻链(VL)的可变区基因片段.将两基因片段由编码(Gly4Ser)3的linker连在一起,并克隆人噬菌体展示表达载体pCANTAB5E中,电转化至E. Coli TG1,经辅助噬菌体超感染,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以pep-3-BSA为抗原对所建抗体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用ELISA鉴定抗体与EGFRvⅢ结合的特异性.结果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T-PCR方法扩增的抗体VH和VL基因片段大小约350和320 bp,与预期理论值相符.经重组PCR得到大小约780 bp的ScFv基因片段.ScFv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成功定向克隆到噬菌粒载体,回收后构建成库容量为5.0×10~6的噬菌体抗体库,噬菌体滴度为3.0×10~4pfu/ml.通过亲和筛选使抗EGFRvⅢ噬菌体单链抗体得到富集,第4轮为第1轮的56倍.在E. Coli HB2151中实现了单链抗体的可溶性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 000左右.ELISA测定结果显示该单链抗体具有结合EGFRvⅢ的特异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筛选得到了抗EGFRvⅢ特异性噬菌体单链抗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源抗Peroxiredoxin Ⅰ肺腺癌噬菌体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构建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从中筛选出抗Peroxiredoxin Ⅰ(Prx Ⅰ)肺腺癌人源单链抗体.方法 提取肺癌患者癌旁淋巴结组织,通过RT-PCR扩增出重链可变区基因(V_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_L),再经剪切-重叠-延伸PCR(SOE-PeR)将V_H和V_L连接得剑单链抗体(ScFv);将双酶切后的ScFv基因片段克隆入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5E,得到初级噬菌体抗体库.PCR检测TG1中ScFv基因插入率;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SfiⅠ和NotⅠ双酶切质粒的结果;以肺腺癌细胞株D549及在肺癌中高表达的抗氧化蛋白PrxⅠ为靶抗原对抗体库进行筛选富集.将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该抗体;用ELIS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该抗体与人肺腺癌细胞的结合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ScFv基因插入率为77%,双酶切鉴定检测到目的条带.在亲和筛选过程中,肺癌单链抗体得到富集.收获率逐轮提高,第6轮为第1轮的180倍.随机选取10个克隆,通过ELISA法检测剑其中6个与A549细胞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0%.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证实抗体得到可溶表达.ELISA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抗体能相对特异地与肺腺癌细胞结合.结论 成功构建肺腺癌人源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得到能相对特异地与高表达Prx Ⅰ的肺腺癌细胞D549结合的单链抗体.

    作者:罗弋;庞华;李淑杰;曹辉;李少林;樊春波;王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甘氨酸对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氨酸(Gly)对延髓脑片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主要包含mNRF,并完整保留舌下神经根,以改良Kreb,s液灌流脑片,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和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灌流液中分别单独给予Gly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Gly和特异性拮抗剂士的宁(STR),并分别观察其对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给予Gly受体激动剂Gly后,吸气神经元的吸气时程(TI)缩短,放电的积分幅度(IA)减小,单位放电频率(PFn)变慢.给予其拮抗剂STR后,吸气神经元的呼气时程(TE)和呼吸周期(RC)缩短,PFn无明显改变.结论 Gly及其受体参与了呼吸节律的调节,其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参与了呼吸时相的转换.

    作者:程静;吴敏;吴中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复合体理化特性及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肿瘤性骨缺损的填充材料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 按照质量比为1000:2:5的比例将磷酸钙骨水泥、顺铂、氨磷汀复合制备成人工骨复合体,对其进行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测定和扫描电镜、体外药物缓释、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观察以及体内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结果 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在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方面同单纯磷酸钙复合体相比没有差别,具有可持续缓释药物的作用,且氨磷汀的加入不影响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在兔体内可观察到材料本身的降解和新骨长人材料内部的病理学证据.结论 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骨缺损的填充材料对于局部残存肿瘤细胞的消灭和缺损本身的修复是可行的.

    作者:刘彦宁;刘淼;任鹏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紫外线照射所致的DNA损伤对连接转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DNA经不同波长紫外线照射与经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所致损伤对基因库构建中DNA连接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 经改造的质粒DNA使用Sfi Ⅰ酶切过夜,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在不同波长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回收目的片断,并进行目的 片断的连接转化,计数菌落数,计算转化效率.结果 经302nm波长紫外线照射后,其连接转化的菌落数极少(60个/ng DNA),365nm波长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回收的DNA仍可被有效连接转化.在365nm波长紫外线照射下,与未经照射进行比较,当照射时间在30 min,其连接转化成功率低于50%,而照射5 min、15 min的连接转化成功率仍高于70%,可满足大部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回收的DNA连接转化的大效率可超过20000个菌落/1 ng DNA.结论 在构建大容量基因库回收目的片断时,应避免紫外线的照射;在需要时,应选择在365 mn波长紫外线照射条件下进行,且照射时间应尽量缩短,以不超过15 min为宜.

    作者:黄婉玲;李长征;陈振瑞;贺微;周烨;周志刚;刘叔文;周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定性数据的多重比较问题

    目的 阐述定性数据多重比较方法,提出构成比多重比较检验水准校订三方法.方法 针对构成比多重比较的特殊性,应用Bonferroni法原理,并通过Monte Carlo方法在SAS 9.13环境编程模拟验证,提出检验水准的调整方法.结果 对于多个率或构成比资料,如果将其分解为若干四格表进行多重比较而不调整检验水准,会导致扩大Ⅰ类错误的后果.对于构成比的多重比较,校正数并非一般多重比较的两两比较组合数,而是组合数减1,该结果得到了模拟结果的验证.结论 应正确运用定性数据的多重比较方法,构成比的多重比较因自由度约束其校正数为组合数减1.

    作者:曹瑞;钱俊;陈平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体外成骨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人乳牙牙髓干细胞体外成骨特性.方法 从健康儿童滞留乳牙牙髓组织中分离培养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后,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两组细胞.A组:CD34~+/CD117~+双阳性表达的细胞,B组:剩余的混杂细胞.研究两组细胞各自成骨特性:运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标记干细胞,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标记物,并做矿化染色.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经分选的A、B两组细胞在第30天时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均有成骨细胞的标记物RUNX-2、OC、BSP表达,在培养第40天时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发现A、B两组细胞表达RUNX-2、OC、BSPmRNA基因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高于B组;在第50天A、B两组细胞运用VonKossa's染色法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A组细胞呈阳性表达,B组细胞呈阴性表达.结论 纯化后的CD34~+/CD117~+双阳性表达的SHED具有体外自行成骨特性.

    作者:申元源;陈柯;许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复合扩增体系在疑难检材中的法医学应用研究

    目的 应用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复合PCR扩增体系应用于法医检验案件中的陈旧血痕、脱落细胞检材、腐败降解检材及骨组织等疑难检材,为解决法医学检验疑难检材的难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用Identifiler~(TM)试剂盒进行目前使用的STR分型及已建立的18个线粒体SNPs(16个位于编码区和2个控制区)位点复合扩增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体系,并行对照检验案件中的陈旧血痕、脱落细胞、腐败肌肉、软骨以及牙齿、骨等各种疑难检材.结果 对于上述检材,STR与线粒体SNPs的检验成功率均达到80%以上,线粒体SNPs高于STR.对于高度腐败的肌肉及软骨、骨骼检材,线粒体SNPs的检验成功率明显高于STR.结论 所建立的线粒体SNPs复合PCR扩增体系在疑难检材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琼;刘超;刘长晖;王慧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重组慢病毒FGW-KDRP-CD/TK体外感染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感染效率,Giemsa染色法观察转基凶的胃癌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检测受感染细胞CD/TK基因的表达.然后加用前药更昔洛韦(GCV)和/或5-氟胞嘧啶(5-FC)用MTT法检测该体系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慢病毒的感染率随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Giemsa染色法显示慢病毒载体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前后,处于G0-G1,G2-M,S期的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T-PCR检测发现转基因细胞有目的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显示前药GCV和5-FC在一定浓度搭配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未转染慢病毒的细胞对前药不敏感;联合两种前药对SGC-7901的疗效优于任一单用前药(P<0.05).联合用药[(0.1+40)、(1+80)、(10+160)、(100+320)]mg/L具有协同作用(CDI均<1).结论 慢病毒能介导CD/TK双自杀基因体系靶向杀伤胃癌细胞,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作者:孔恒;黄宗海;陈海金;李强;陶霖玉;齐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

    目的 通过比较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探讨麻黄炮制、组方的意义.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生理盐水组,盐酸麻黄碱组,麻黄高、中、低剂量,炙麻黄高、中、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液6 d,末次灌胃后45 min各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小鼠睡眠情况,记录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结果 与麻黄高、中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与麻黄低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麻杏石甘汤中、低剂量组的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8组的睡眠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炙麻黄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以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为指标,与等剂量的生麻黄相比,炙麻黄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无降低中枢兴奋作用,而麻杏石甘汤20、10、5 g/kg(以生麻黄计)均有显著降低中枢兴奋作用,且有量效负相关关系,其中麻杏石甘汤10、5 g/kg(以生麻黄计)组能完全消除麻黄的中枢兴奋性.

    作者:张秀明;罗佳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改进Duckett术式治疗尿道下裂

    目的 探讨改进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2001~2009年采用改进Duckett术式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患者35例,其中阴茎体型31例,阴茎阴囊型4例,伴有阴茎弯曲畸形34例,合并隐睾2例,两性畸形1例.另外收集同期行传统Duckett术式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患者52例.改进Duckett术留置F7和F12的两条硅胶管做支架管,传统Duckett术式仅留置F12的硅胶管做支架管,两组均未行膀胱造瘘.结果 改进Duckett术:1次手术成功29例(82.8%),术后尿瘘4例(11.4%),尿道狭窄2例(5.7%),4例尿瘘术后6个月修补成功,2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基本痊愈.人均手术次数1.1次.传统Duckett术式:1次手术成功38例(73.%),术后尿瘘9例(17.3%),尿道狭窄5例(9.6%),8例尿瘘术后6个月修补成功,1例因尿瘘口较大,经二次手术修补瘘口后治愈,3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基本痊愈,2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效果差,经尿道口切开后基本痊愈,人均手术次数12次.结论 Duekett术式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外形接近正常,适用于大部分阴茎体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病例.

    作者:卢国平;黄思源;吴定涛;闭克明;陆剑君;黄喜健;刘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KDR-CDglyTK基因靶向杀伤胃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体系对人胃癌细胞SCG7901靶向杀伤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旁观者效应.方法 用MOI=100时,将携带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及Ad-CMV-CDglyTK体外感染SCG7901、ECV304和HepG2细胞,检测细胞的感染效率以及转基因肿瘤细胞在mRNA水平上融合基因的表达;在前药5-氟胞嘧啶(5-FC)和/或更昔洛韦分别按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和方式下,观察双自杀基因体系对SCG7901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结果 携带双自杀基因(CDglyTK)和报告基因(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复数为100时,95%以上的受感染SCG7901、HepG2和ECV304细胞中有GFP表达.感染腺病毒Ad-CMV-CDglyTK的各细胞以及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SCG7901及ECV304细胞对单一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细胞的存活率各随单一前药浓度的增加而递减;而感染腺病毒的Ad-KDR-CDglyTK的HepG2细胞对前药不敏感.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SCG7901及ECV304细胞分别在同一浓度前药的作用下,细胞的存活率与时间存在依赖关系,而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HepG2细胞不存在依赖关系.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的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并随转基因细胞的比例增加逐渐递增.转基因SCG7901和同种细胞混合,在联合应用前药时,不同混合细胞比例下均出现药物协同作用.结论 Ad-KDR-CDglyTK双自杀基因可在体外靶向杀伤SCG7901、ECV304细胞并观察到在细胞中存在旁观者效应,联合应用前药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强;黄宗海;厉周;俞金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索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快速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和制备hSDF-1α重组腺病毒(AdV-EGFP-hSDF-1α,Ad-SDF-1).采用成年SD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 h,将1×10~(10)PFO AdV-SDF-1分6个点注射到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周边区域.移植后4周测定心脏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冰冻切片,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梗死部位胶原含量的变化以及心室壁厚度的变化.结果 AdV-SDF-1组心室壁明显增厚,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心室膨胀程度明显降低,心脏功能改善.结论 SDF-1过表达通过抑制心肌梗死部位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延缓心室重构,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

    作者:杨建业;张迎春;唐俊明;安庆宝;郭凌郧;孔霞;黄永章;郑飞;王家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头状甲状腺癌TSHR基因转录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组)中的表达,分析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PTC和32例良性甲状腺肿瘤(对照组,包括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获取的标本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进行PCR检测TSHR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TSH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结果 PTC组患者中有34例(68%)TSHR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16例(32%)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21.9%)TSHR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4例(12.5%)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PTC组织TSHR基因肩动子甲基化率及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6.61和4.02,P<0.05).34例发生了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PTC患者中,有14例(41.2%)TSHRmRNA表达缺失;16例未发生甲基化的PTC患者中,2例(12.5%)发生了mRNA表达缺失,二者mRNA表达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TSHR基因mRNA在乳头状甲状腺痛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织(t=3.86,P<0.05).结论 PTC患者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而TSHR基因mRNA的表达则较良性甲状腺肿瘤降低;推测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町能与PTC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戴亚丽;蔡德鸿;陈宏;张桦;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p-Akt和caspase-9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0)对戊四氮(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p-Akt)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LY294002进一步探讨rHu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PTZ点燃大鼠SE模型,将17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TZ组(腹腔注射PTZ点燃SE发作后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rHuEPO组(SE发作后30 min腹腔注射rHuEPO 5000 U/kg)、LY294002组(SE发作后10 min脑室注射5 μlLY294002,SE发作后30 min腹腔注射rHuEPO 5000 U/kg)、二甲基亚砜(DMSO)组(SE发作后10 min脑室注射5μlDMSO,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rHuEPO 5000U/kg),并给予相应处理.检测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Akt、caspase-9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spase-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PTZ组比较,rHuEPO组p-Ak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caspase-9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caspase-9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rHuEPO组比较,LY294002组p-Ak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caspase-9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caspase-9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结论 在SE大鼠模型中rHuEPO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调整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调控因子caspase-9,借以发挥抗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维平;史志勤;于江华;郭力;王乐;韩东亮;袁栋才;臧颖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GnRH类似物对化疗大鼠卵泡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拮抗剂(CmRH-ant)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大鼠卵泡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 36只雌性Spm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实验对照组、CWX组、GnRH-a+生理盐水(NS)组、GnRH-a+CTX组、GnRH-ant+NS组及GnRH-ant+CTX组,每组6只,于结束用药的第1~2周内的动情间期处死,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结合透射电镜检测卵泡的凋亡情况.结果 (1) TUNEL检测晚期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凋亡率高于早期卵泡,使用CTX组别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凋亡率高于相应对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GnRH-a两组[(33.40±4.59)~(73.25±5.35)]的颗粒细胞凋亡率较GnRH-ant两组[(27.46±4.52)~(49.38±5.02)]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早期卵泡卵母细胞的凋亡率在CmRH-a两组[(23.48±4.25)~(36.15±4.23)]与GnRH-ant两组[(21.47±3.81)~(34.04±5.54)]的相应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电镜下在早期卵泡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晚期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可见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其中颗粒细胞核表现典型,可见典型的半月形凋亡小体形成,而卵母细胞核仅见染色质浓缩、边集、凝聚.结论 CmRH-a、GnRH-ant对化疗大鼠的卵泡凋亡产生不同的调控作用,前者促进卵泡凋亡,而后者抑制卵泡凋亡.GnRH类似物主要调控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而对卵母细胞的凋亡调控作用不明显.

    作者:彭萍;莫亚勤;杨传红;张伟;张艳玲;刘佳;叶长烂;杨冬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黄韧带增生肥厚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为MR的T1轴位加权像精确定佗测量腰椎管狭窄患者增生肥厚黄韧带提供解剖学依据,探讨年龄、椎体节段因素与增生肥厚黄韧带关系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1)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因黄韧带增生肥厚导致腰椎管狭窄产生下腰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MR的T1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于L_(3-4),L_(4-5)和L_5S_1椎体节段精确测量增生肥厚黄韧带厚度,分析黄韧带厚度与年龄、椎体节段的相关性;(2)在腰椎手术中,收集腰椎管狭窄(LSS)患者不同厚度增生肥厚黄韧带10例,行Masson染色对比,探讨黄韧带增生肥厚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结果 (1)经关节突平面可佳测量黄韧带厚度值,随患者年龄增大黄韧带厚度增加;(2)L_(4-5)椎体节段黄韧带厚度明显高于其他椎体节段;(3)Masson染色后增生肥厚黄韧带内部表现为弹性纤维减少,胶原表达增多;(4)增生肥厚黄韧带纤维化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腰椎管狭窄患者增生肥厚黄韧带病理特征表现为内部弹性纤维减少、胶原增加所致的纤维化.年龄增长导致黄韧带厚度增加、纤维化程度加重,L_(4-5)节段黄韧带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脊柱节段.

    作者:张宇;陈建庭;钟招明;查丁胜;李涛;徐子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病毒载体介导siRNA对人喉癌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慢病毒载体介导siRNA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后对人喉癌hep-2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裸鼠移植人喉癌的抑瘤活性.方法 应用裸鼠成瘤实验测定致瘤能力的改变,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干扰后survivin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喉癌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结果 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可以有效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使survivin-mRNA表达减少60%-85%,蛋白表达减少7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降低了在裸鼠体内成瘤的能力.结论 RNA干扰survivin基因表达后明显抑制了人喉癌hep-2细胞的体内增殖能力;siRNA介导的survivin基因下调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

    作者:姚小宝;王晓侠;张少强;闫利英;朱宏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薯茛醇提成分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目的 从中草药薯莨中提取分离具有降压活性的有效成份,以期得到一种新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或先导化合物,为开发薯茛新的药理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得到总浸膏,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经大鼠颈总动脉插管和尾静脉注射给药技术,以给药前后血压对照,探讨有效成份的降压活性.结果 :从薯莨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A,通过大鼠颈总动脉插管测血压实验,发现该化合物A可明显降低大鼠血压.结论 化合物A具有降压活性.

    作者:夏承来;钟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急诊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次碎石成功率74.4%,总成功率82.6%.碎石成功结石与失败结石平均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不同部位排石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对梗阻时间短、长径较小的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刘成山;张鹏;邵志强;郑少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并发真菌败血症1例报告

    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死亡率高,治疗过程中并发真菌感染更增加了治疗难度,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远;张浚;王富生;朱伟东;陈志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