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韧带增生肥厚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病理分析

张宇;陈建庭;钟招明;查丁胜;李涛;徐子星

关键词:黄韧带增生肥厚, 腰椎管狭窄症, MR, Masson染色, 纤维化
摘要:目的 为MR的T1轴位加权像精确定佗测量腰椎管狭窄患者增生肥厚黄韧带提供解剖学依据,探讨年龄、椎体节段因素与增生肥厚黄韧带关系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1)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因黄韧带增生肥厚导致腰椎管狭窄产生下腰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MR的T1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于L_(3-4),L_(4-5)和L_5S_1椎体节段精确测量增生肥厚黄韧带厚度,分析黄韧带厚度与年龄、椎体节段的相关性;(2)在腰椎手术中,收集腰椎管狭窄(LSS)患者不同厚度增生肥厚黄韧带10例,行Masson染色对比,探讨黄韧带增生肥厚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结果 (1)经关节突平面可佳测量黄韧带厚度值,随患者年龄增大黄韧带厚度增加;(2)L_(4-5)椎体节段黄韧带厚度明显高于其他椎体节段;(3)Masson染色后增生肥厚黄韧带内部表现为弹性纤维减少,胶原表达增多;(4)增生肥厚黄韧带纤维化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腰椎管狭窄患者增生肥厚黄韧带病理特征表现为内部弹性纤维减少、胶原增加所致的纤维化.年龄增长导致黄韧带厚度增加、纤维化程度加重,L_(4-5)节段黄韧带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脊柱节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索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快速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和制备hSDF-1α重组腺病毒(AdV-EGFP-hSDF-1α,Ad-SDF-1).采用成年SD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 h,将1×10~(10)PFO AdV-SDF-1分6个点注射到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周边区域.移植后4周测定心脏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冰冻切片,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梗死部位胶原含量的变化以及心室壁厚度的变化.结果 AdV-SDF-1组心室壁明显增厚,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心室膨胀程度明显降低,心脏功能改善.结论 SDF-1过表达通过抑制心肌梗死部位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延缓心室重构,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

    作者:杨建业;张迎春;唐俊明;安庆宝;郭凌郧;孔霞;黄永章;郑飞;王家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六味地黄丸对OLETF鼠糖尿病发病的干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上E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 mg·kg~(-1)·d~(-1)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定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于8、32和40周龄时分批宰杀大鼠.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六味地黄丸能够显著降低OLETF鼠血糖升高程度,延缓高血糖的出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干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LETO组无IGT或糖尿病发生.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明显增加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水平;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鼠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钱毅;薛耀明;李佳;朱波;潘永华;张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KIAA0101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预测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冈KIAA0101进行功能预测与分析.方法 通过dChip软件对人肺癌基因表达谱数据集中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两组样本进行比较,筛选出与KIAA0101基因共表达的差异基因.运用DAVID、GO、STRING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筛选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并通过GATHER转录因子预测软件预测该组基因的共同转录因子.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肺癌组织中KIAA0101等9个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两倍以上,并且具有相似表达变化趋势;转录因子预测发现该组多数基因启动子区含有转录因子E2F1结合位点.结论 筛选出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与KIAA0101基因共表达的一组基因,其中BUB1B、CDC20、CCNB2等基因与细胞周期的调节密切相关,推测KIAAO101基因可能参与肺癌细胞周期的调节,并且该组基因转录水平表达升高可能受转录因子E2F1的调控.

    作者:李华;马文丽;左长清;梁爽;叶云;郑文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组胺H1受体在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呼吸神经元电活动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组胺H1受体对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放电的调制作用.方法 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保留舌下神经根,使用改良Kreb's液(MKS)灌流延髓脑片.用吸附电极记录到舌下神经根呼吸相关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后,以细胞外记录方式在面神经后核内侧Ⅸ同步记录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稳定记录吸气神经元放电20min后.用5 μmol/L组胺灌流延髓脑片20 min;使用空白MKS冲洗至RRDA和吸气神经元放电基本恢复后;再用含组胺H1受体特异拈抗剂10 μmol/L pyrilamine的MKS灌流脑片.观察组胺和pyrilamine对吸气神经元放电的呼吸周期(RC)、吸气时程(TI)、呼气时程(TE)、放电积分幅度(IA)和单位放电的峰频率(PF)等指标的作用.结果 给予组胺后,吸气神经元放电的RC缩短25.86%、TE缩短27.03%,TI、IA和PF无变化;使用pyrilamine后RC延长21.46%、TE延长22.15%,TI,IA和PF无变化.结论 组胺H1受体参与调节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激活H1受体对吸气神经元放电有兴奋作用.

    作者:千智斌;齐莹;吴中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改进Duckett术式治疗尿道下裂

    目的 探讨改进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2001~2009年采用改进Duckett术式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患者35例,其中阴茎体型31例,阴茎阴囊型4例,伴有阴茎弯曲畸形34例,合并隐睾2例,两性畸形1例.另外收集同期行传统Duckett术式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患者52例.改进Duckett术留置F7和F12的两条硅胶管做支架管,传统Duckett术式仅留置F12的硅胶管做支架管,两组均未行膀胱造瘘.结果 改进Duckett术:1次手术成功29例(82.8%),术后尿瘘4例(11.4%),尿道狭窄2例(5.7%),4例尿瘘术后6个月修补成功,2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基本痊愈.人均手术次数1.1次.传统Duckett术式:1次手术成功38例(73.%),术后尿瘘9例(17.3%),尿道狭窄5例(9.6%),8例尿瘘术后6个月修补成功,1例因尿瘘口较大,经二次手术修补瘘口后治愈,3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基本痊愈,2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效果差,经尿道口切开后基本痊愈,人均手术次数12次.结论 Duekett术式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外形接近正常,适用于大部分阴茎体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病例.

    作者:卢国平;黄思源;吴定涛;闭克明;陆剑君;黄喜健;刘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华蟾素注射液对HepG2细胞NF-κB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肝癌细胞株HepG2 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在TNF-α激活NF-κB通路的条件下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华蟾素注射液对含有NF-κB反应元件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NF-κB-TA-luc转录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华蟾素注射液对HepG2细胞核内NF-κB亚基p65蛋白量的影响,同时半定量RT-PCR检测NF-κB下游靶基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转录水平.结果 0.25、0.5 μg/ml浓度的华蟾素注射液可有效地抑制pNF-κB-TA-luc报告基因的相对荧光素酶值(P<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明华蟾素可使NF-κB亚基p65蛋白量降低,RT-PCR结果表明NF-κB下游靶基因ICAM-1表达降低.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的抗癌机制可能与抑制癌细胞NF-κB通路的活化有关.

    作者:董云巧;马文丽;顾金保;郑文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p-Akt和caspase-9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0)对戊四氮(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p-Akt)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LY294002进一步探讨rHu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PTZ点燃大鼠SE模型,将17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TZ组(腹腔注射PTZ点燃SE发作后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rHuEPO组(SE发作后30 min腹腔注射rHuEPO 5000 U/kg)、LY294002组(SE发作后10 min脑室注射5 μlLY294002,SE发作后30 min腹腔注射rHuEPO 5000 U/kg)、二甲基亚砜(DMSO)组(SE发作后10 min脑室注射5μlDMSO,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rHuEPO 5000U/kg),并给予相应处理.检测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Akt、caspase-9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spase-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PTZ组比较,rHuEPO组p-Ak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caspase-9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caspase-9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rHuEPO组比较,LY294002组p-Ak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caspase-9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caspase-9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结论 在SE大鼠模型中rHuEPO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调整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调控因子caspase-9,借以发挥抗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维平;史志勤;于江华;郭力;王乐;韩东亮;袁栋才;臧颖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KDR-CDglyTK基因靶向杀伤胃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体系对人胃癌细胞SCG7901靶向杀伤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旁观者效应.方法 用MOI=100时,将携带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及Ad-CMV-CDglyTK体外感染SCG7901、ECV304和HepG2细胞,检测细胞的感染效率以及转基因肿瘤细胞在mRNA水平上融合基因的表达;在前药5-氟胞嘧啶(5-FC)和/或更昔洛韦分别按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和方式下,观察双自杀基因体系对SCG7901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结果 携带双自杀基因(CDglyTK)和报告基因(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复数为100时,95%以上的受感染SCG7901、HepG2和ECV304细胞中有GFP表达.感染腺病毒Ad-CMV-CDglyTK的各细胞以及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SCG7901及ECV304细胞对单一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细胞的存活率各随单一前药浓度的增加而递减;而感染腺病毒的Ad-KDR-CDglyTK的HepG2细胞对前药不敏感.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SCG7901及ECV304细胞分别在同一浓度前药的作用下,细胞的存活率与时间存在依赖关系,而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HepG2细胞不存在依赖关系.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的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并随转基因细胞的比例增加逐渐递增.转基因SCG7901和同种细胞混合,在联合应用前药时,不同混合细胞比例下均出现药物协同作用.结论 Ad-KDR-CDglyTK双自杀基因可在体外靶向杀伤SCG7901、ECV304细胞并观察到在细胞中存在旁观者效应,联合应用前药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强;黄宗海;厉周;俞金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复合体理化特性及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肿瘤性骨缺损的填充材料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 按照质量比为1000:2:5的比例将磷酸钙骨水泥、顺铂、氨磷汀复合制备成人工骨复合体,对其进行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测定和扫描电镜、体外药物缓释、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观察以及体内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结果 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在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方面同单纯磷酸钙复合体相比没有差别,具有可持续缓释药物的作用,且氨磷汀的加入不影响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在兔体内可观察到材料本身的降解和新骨长人材料内部的病理学证据.结论 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骨缺损的填充材料对于局部残存肿瘤细胞的消灭和缺损本身的修复是可行的.

    作者:刘彦宁;刘淼;任鹏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癌钙化征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癌钙化征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83例,用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erbB-2表达,分析钙化征象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有钙化组c-erbB-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71.0%(22/31),无钙化组的阳性表达率42.3%(22/52),二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040,P=0.01).结论 乳腺癌钙化征象与c-erbB-2异常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夏占统;马捷;张丽香;贾桂静;王国红;李富兴;傅宁;臧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损伤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保护及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损伤β细胞(RIN-m)功能的保护,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常规培养RIN-m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0nmol/LAngⅡ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各组干预24h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基础(3.3 mmol/L)和葡萄糖(16.7mmol/L)刺激下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量;DCFH-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RIN-m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各组基础胰岛分泌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高糖刺激下,100nmol/LAngⅡ/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胰岛素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AngⅡ组明显增加(P<0.001);②100 nmol/LAngⅡ组细胞内ROS水平、UCP2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100nmol/L AngⅡ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 AngⅡ损伤β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氯沙坦预处理可以拮抗AngⅡ的作用,减少β细胞内ROS水平,下调UCP2表达,终对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鲁辛;吕俊;张桦;陈宏;蔡德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色双融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的肿瘤负荷

    目的 研究双色双融合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FISH)检测慢性髓系自血病(CML)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肿瘤负荷的灵敏度、特异性.方法 应用D-FISH探针对24例伊马替尼治疗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CML患者骨髓内残留肿瘤细胞负荷进行检测,并与应用单融合探针FISH(S-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的进行比较.结果 与S-FISH相比,D-FISH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正常对照组中D-FISH的正常分界值为0.73%,而S-FISH为6.24%,差异具有显著性;在24例伊马替尼治疗后患者中,S-FISH检测到7例(29.2%)阳性,而D-FISH检测到13例(54.2%)阳性.且结果与RT-PCR结果高度相关.结论 D-FISH由于具有较低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可较灵敏、特异地监测CML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负荷的变化.

    作者:杜庆锋;张嵩;刘晓力;孟凡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先天性神经管缺陷合并多发性畸形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儿男,早产.出生后约半小时死亡,死婴头围35 cm,前囟5 cm×6 cm,塌鼻,耳位低,脑大柔软,脑积水,胸围43.3 cm,身长40.6 cm,体质量2.53 kg.骨盆狭窄,呈三角状,双下肢合二为一,足后翻,脚趾共3个.阴茎短小,隐睾.无肛门,骶部有长3.8 cm、直径1.3 cm的尾状盲管,表面皱褶多.

    作者:陈梅;石银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的体外作用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不同用药次序联合应用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MTT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结果 吉西他滨(10~(-7)-10mg/ml)和培美曲塞(10~(-7)-10mg/ml)均明显抑制2株细胞生长,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二者联合对2株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先用培美曲塞24 h后序贯用吉西他滨对2株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同时给药(P<0.05)和先用吉西他滨24 h后序贯用培美曲塞(P<0.05).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寒对BXPC-3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分别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和S期(P(0.05);同时给药G2期比例减少(P<0.05);先用吉西他滨后用培美曲塞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P<0.05);先用培美曲塞后用吉西他滨将细胞周期阻断在S期(P<0.05).结论 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均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二者联合具协同作用,先用培美曲塞24 h后用吉西他滨对2株细胞的抑制作用强,其协同作用与他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无关.

    作者:朱志霞;张为民;贾刚;周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肿瘤靶区呼吸运动实时反向跟踪系统在精确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在胸腹部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为了减少呼吸运动对肿瘤靶区精确定位的负面影响,使肿瘤靶区的呼吸运动范围尽可能缩小,以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范围,提高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定位精度.方法 采用研制的逆向跟踪系统,通过图像引导的方式实时跟踪肿瘤靶区的呼吸运动,以此获取到靶区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位移量,并尽可能快速地转化为相对于肿瘤靶区进行逆向运动的反馈信号,通过控制治疗床的运动,近似实现肿瘤位置对照射野中心的相对静止.结论 能够有效地减少肿瘤靶区的呼吸移动对定位照射精度的影响,较好地满足了精确放射治疗的要求.与其他呼吸控制方法相对比,本方法具有避免延长照射时间、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自由呼吸、CT扫描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伍锐;陈超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定性数据的多重比较问题

    目的 阐述定性数据多重比较方法,提出构成比多重比较检验水准校订三方法.方法 针对构成比多重比较的特殊性,应用Bonferroni法原理,并通过Monte Carlo方法在SAS 9.13环境编程模拟验证,提出检验水准的调整方法.结果 对于多个率或构成比资料,如果将其分解为若干四格表进行多重比较而不调整检验水准,会导致扩大Ⅰ类错误的后果.对于构成比的多重比较,校正数并非一般多重比较的两两比较组合数,而是组合数减1,该结果得到了模拟结果的验证.结论 应正确运用定性数据的多重比较方法,构成比的多重比较因自由度约束其校正数为组合数减1.

    作者:曹瑞;钱俊;陈平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极端嗜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 HB27中腺苷酸激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目的 克隆Thermus thermophilus HB27隆腺苷酸激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并获得了比较高的表达量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Thermus thermophilus HB27基因组中扩增得到腺苷酸激酶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以PCR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利用光谱分析测定该重组酶的相关酶学性质.结果 成功克隆和高效表达了腺苷酸激酶;重组酶的适pH是8.5,适温度是90℃.重组酶对底物ADP的米氏常数Km是68.6 μmol/L,V_(max~(ADP))为0.294 mmol/(L~(-1)·min~(-1)).将该重组酶在70、80、90、100℃下分别作用7 h后,发现仍具有酶活性.显示出高的温度耐受性.腺苷酸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AP5A浓度为2.0 mmol/L能够抑制重组腺苷酸激酶70%的酶活性,AP5A对重组腺苷酸激酶的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为46.39 μmol/L.结论 成功克隆、表达重组腺苷酸激酶,为腺苷酸激酶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谭志文;刘俊;张学芳;孟凡国;张耀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重组慢病毒FGW-KDRP-CD/TK体外感染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感染效率,Giemsa染色法观察转基凶的胃癌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检测受感染细胞CD/TK基因的表达.然后加用前药更昔洛韦(GCV)和/或5-氟胞嘧啶(5-FC)用MTT法检测该体系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慢病毒的感染率随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Giemsa染色法显示慢病毒载体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前后,处于G0-G1,G2-M,S期的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T-PCR检测发现转基因细胞有目的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显示前药GCV和5-FC在一定浓度搭配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未转染慢病毒的细胞对前药不敏感;联合两种前药对SGC-7901的疗效优于任一单用前药(P<0.05).联合用药[(0.1+40)、(1+80)、(10+160)、(100+320)]mg/L具有协同作用(CDI均<1).结论 慢病毒能介导CD/TK双自杀基因体系靶向杀伤胃癌细胞,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作者:孔恒;黄宗海;陈海金;李强;陶霖玉;齐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7例,依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2组:UAER 20~200 μg/min为A组,63例;UAER≥1200μg/min为B组,3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是否升高分为C组(59例)和D组(38例).记录比较各组病程、血尿酸(B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差异,比较血尿酸、尿微量蛋白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三者相关性关系.结果 四组TG、TC、LDL及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病程、UA、UAER、FBG水平及IMT均明显高于B、D组(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病程、UA、UAER、FBG水平及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UAER与颈动脉IMT有显著性正相关,UA与UAER呈著性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病程、血UA、UREA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UA、UREA水平可用于早期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作者:付建芳;张南雁;涂艳阳;王莉;高彬;马晓菊;李晓苗;姬秋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病毒载体介导siRNA对人喉癌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慢病毒载体介导siRNA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后对人喉癌hep-2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裸鼠移植人喉癌的抑瘤活性.方法 应用裸鼠成瘤实验测定致瘤能力的改变,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干扰后survivin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喉癌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结果 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可以有效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使survivin-mRNA表达减少60%-85%,蛋白表达减少7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降低了在裸鼠体内成瘤的能力.结论 RNA干扰survivin基因表达后明显抑制了人喉癌hep-2细胞的体内增殖能力;siRNA介导的survivin基因下调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

    作者:姚小宝;王晓侠;张少强;闫利英;朱宏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