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文;刘俊;张学芳;孟凡国;张耀洲
目的 观察亚硒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上,测定血糖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血浆中血栓素A_2 (代谢产物为TXB_2)、前列环素(代谢产物为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的血糖、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血浆中TXB_2含量及TXB_2/6-Keto-PGF_(1α)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浆中6-Keto-PGF_(1α)的含量低于正常组.亚硒酸钠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下降,血浆中TXB_2的含量降低,6-Keto-PGF_(1α)的含量升高,TXB_2/6-Keto-PGF_(1α)比值降低.结论 亚硒酸钠能抑制糖尿病大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与调节TXA_2/PGI_2平衡有关.
作者:李萍;弥曼;杜洪霞;候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甘氨酸(Gly)对延髓脑片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主要包含mNRF,并完整保留舌下神经根,以改良Kreb,s液灌流脑片,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和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灌流液中分别单独给予Gly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Gly和特异性拮抗剂士的宁(STR),并分别观察其对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给予Gly受体激动剂Gly后,吸气神经元的吸气时程(TI)缩短,放电的积分幅度(IA)减小,单位放电频率(PFn)变慢.给予其拮抗剂STR后,吸气神经元的呼气时程(TE)和呼吸周期(RC)缩短,PFn无明显改变.结论 Gly及其受体参与了呼吸节律的调节,其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参与了呼吸时相的转换.
作者:程静;吴敏;吴中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Ⅱ组),各20例.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后气管插管,术中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5%.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3 h时用药量,恢复指数、停药至TOF比值为0.9的时间.结果 与初始输注速率比较,两组持续给药30~180min期间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下降(P<0.05),且Ⅰ组输注速率显著低于Ⅱ组,总体平均输注速率较Ⅱ组减少28%.但120min后两组输注速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恢复指数、停药到TOF比值为0.9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恒定肌松水平,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其肌松作用,输注120min时达大程度,且前者的增强效应大于后者,但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作者:温丽丽;林文前;招伟贤;李国才;白晓晖;肖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不同用药次序联合应用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MTT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结果 吉西他滨(10~(-7)-10mg/ml)和培美曲塞(10~(-7)-10mg/ml)均明显抑制2株细胞生长,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二者联合对2株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先用培美曲塞24 h后序贯用吉西他滨对2株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同时给药(P<0.05)和先用吉西他滨24 h后序贯用培美曲塞(P<0.05).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寒对BXPC-3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分别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和S期(P(0.05);同时给药G2期比例减少(P<0.05);先用吉西他滨后用培美曲塞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P<0.05);先用培美曲塞后用吉西他滨将细胞周期阻断在S期(P<0.05).结论 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均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二者联合具协同作用,先用培美曲塞24 h后用吉西他滨对2株细胞的抑制作用强,其协同作用与他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无关.
作者:朱志霞;张为民;贾刚;周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凉膈散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1)大鼠肺组织中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制作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LPS组、LPS+凉膈散高、中、低剂量组、LPS+地塞米松组,LPS组义分为致伤后1、2、4、8、16h不同时间点组,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STAT1及磷酸化STAT1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LPS组STAT1蛋白在4 h、P-STAT1蛋白在2 h表达显著(P<0.01),凉膈散各组及地塞米松组在2、4、8 h能显著下调STAT1及P-STAT1蛋白的表达,与LP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存在STAT1异常表达,凉膈散各组通过下调STAT1及P-STAT1的表达,从而减轻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这可能是凉膈散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余林中;刘建新;胡孔友;刁建新;王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历资料患者,女,48岁,主因间断乏力4年入院.此前曾在外院住院化验全血细胞减少,多次骨穿示骨髓浆细胞增多但均在10%以下且为成熟浆细胞,化验免疫球蛋白IgA 4.42 g/l、IgG16.2g/l略增高,血蛋白电泳示轻链K轻链增高为378mg/dl,λ轻链增高为215mg/dl,全身ECT无异常,先后予大剂量丙球,环孢素及强的松、马兰+强的松、反应停+地塞米松化疗多次.病情无好转且逐渐加重来我院.
作者:李春迎;郝瑞军;徐正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复合PCR扩增体系应用于法医检验案件中的陈旧血痕、脱落细胞检材、腐败降解检材及骨组织等疑难检材,为解决法医学检验疑难检材的难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用Identifiler~(TM)试剂盒进行目前使用的STR分型及已建立的18个线粒体SNPs(16个位于编码区和2个控制区)位点复合扩增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体系,并行对照检验案件中的陈旧血痕、脱落细胞、腐败肌肉、软骨以及牙齿、骨等各种疑难检材.结果 对于上述检材,STR与线粒体SNPs的检验成功率均达到80%以上,线粒体SNPs高于STR.对于高度腐败的肌肉及软骨、骨骼检材,线粒体SNPs的检验成功率明显高于STR.结论 所建立的线粒体SNPs复合PCR扩增体系在疑难检材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琼;刘超;刘长晖;王慧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死亡率高,治疗过程中并发真菌感染更增加了治疗难度,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远;张浚;王富生;朱伟东;陈志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上E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 mg·kg~(-1)·d~(-1)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定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于8、32和40周龄时分批宰杀大鼠.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六味地黄丸能够显著降低OLETF鼠血糖升高程度,延缓高血糖的出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干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LETO组无IGT或糖尿病发生.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明显增加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水平;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鼠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钱毅;薛耀明;李佳;朱波;潘永华;张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在牙齿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全景片或牙片显示为骨埋伏牙的正畸患者进行对点的锥形束CT扫描,以更直观的方式观察骨埋伏牙的位置形态、数量和轴向.结果 56例患者中,上颌埋伏牙42例,下颌埋伏牙14例,伴有囊肿或牙瘤的5例,均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数量,以及与周围牙齿的关系.结论 锥形束CT对正畸患者骨埋伏牙的形态定位,异常结构的观察具有直观清晰的优点,能迅速准确地帮助正畸医生在骨埋伏牙的牙齿正畸治疗中制定诊治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盘荣剑;胡飞;张治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行为学和HPA轴改变情况,以及三仁汤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的水平.结果 造模后大鼠行为发生改变,三仁汤各剂量组对大鼠行为均有恢复作用,但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造模成功后的各组大鼠血浆CRH、ACTH及血清Cor升高,三仁汤治疗组各剂量对其均有降低作用,以中剂量组效果好(P<0.01).结论 三仁汤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行为和九进的HPA轴有干预作用,这可能是三仁汤清热祛湿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云鹏;文小敏;武凯歌;洪冰;谭永振;任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在硅胶假体隆乳、聚丙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CDFI超声对171例要求隆乳术的患者术前检查,确定适应对象.应用高频CDFI超声检查所有本院及外院752例隆乳术后患者,观察不同充填物的超声表现,及时发现并发症,根据超声确定手术方式,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要求隆乳术171例患者术前检查中发现乳腺增生19例,乳腺纤维腺瘤14例,乳腺癌2例,乳腺囊肿5例,乳腺多发性囊性增生3例.共有752例(其中在本院做隆乳术167例,在外院做隆乳术585例)隆乳术后检查结果发现,术后669例乳腺组织正常及填充物未见异常,注射物移位43例,注射物外漏入乳腺组织21例,散在结块10例,感染2例,硅胶假体囊破裂1例,双侧乳腺后方注射物分布不对称6例.结论 高频CDFI超声检查为隆乳术前选择病例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依据,可以无创、动态、反复监测隆乳术后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劲松;王洁;张春丽;邓素雅;陈庆康;何惠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钙化征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83例,用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erbB-2表达,分析钙化征象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有钙化组c-erbB-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71.0%(22/31),无钙化组的阳性表达率42.3%(22/52),二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040,P=0.01).结论 乳腺癌钙化征象与c-erbB-2异常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夏占统;马捷;张丽香;贾桂静;王国红;李富兴;傅宁;臧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体系对人胃癌细胞SCG7901靶向杀伤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旁观者效应.方法 用MOI=100时,将携带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及Ad-CMV-CDglyTK体外感染SCG7901、ECV304和HepG2细胞,检测细胞的感染效率以及转基因肿瘤细胞在mRNA水平上融合基因的表达;在前药5-氟胞嘧啶(5-FC)和/或更昔洛韦分别按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和方式下,观察双自杀基因体系对SCG7901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结果 携带双自杀基因(CDglyTK)和报告基因(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复数为100时,95%以上的受感染SCG7901、HepG2和ECV304细胞中有GFP表达.感染腺病毒Ad-CMV-CDglyTK的各细胞以及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SCG7901及ECV304细胞对单一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细胞的存活率各随单一前药浓度的增加而递减;而感染腺病毒的Ad-KDR-CDglyTK的HepG2细胞对前药不敏感.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SCG7901及ECV304细胞分别在同一浓度前药的作用下,细胞的存活率与时间存在依赖关系,而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HepG2细胞不存在依赖关系.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的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并随转基因细胞的比例增加逐渐递增.转基因SCG7901和同种细胞混合,在联合应用前药时,不同混合细胞比例下均出现药物协同作用.结论 Ad-KDR-CDglyTK双自杀基因可在体外靶向杀伤SCG7901、ECV304细胞并观察到在细胞中存在旁观者效应,联合应用前药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强;黄宗海;厉周;俞金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4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与15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做比较,并在2年随访期间对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描述患者病后生存状况,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同归模型对ACE2基因多态性和影响患者死亡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CE2基因型分布不同,AA基因型的频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各组ACE2基因型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R=1.057,95%CI:1.020,1.095)、糖尿病(RR=1.575,95%CI:1.178,2.104)、高甘油三脂血症(RR=1.947,95%CI:1.503,2.780)和血清肌酐水平(RP=1.034,95%CI:1.001,1.068)、血清尿酸水平(RR=1.056,95%CI:1.002,1.097)分别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其预后关系不大.年龄、糖尿病、高甘油三脂血症和血清肌酐、尿酸水平分别是影响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莫与京;黄文晖;陈东骊;陈富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从中筛选出抗Peroxiredoxin Ⅰ(Prx Ⅰ)肺腺癌人源单链抗体.方法 提取肺癌患者癌旁淋巴结组织,通过RT-PCR扩增出重链可变区基因(V_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_L),再经剪切-重叠-延伸PCR(SOE-PeR)将V_H和V_L连接得剑单链抗体(ScFv);将双酶切后的ScFv基因片段克隆入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5E,得到初级噬菌体抗体库.PCR检测TG1中ScFv基因插入率;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SfiⅠ和NotⅠ双酶切质粒的结果;以肺腺癌细胞株D549及在肺癌中高表达的抗氧化蛋白PrxⅠ为靶抗原对抗体库进行筛选富集.将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该抗体;用ELIS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该抗体与人肺腺癌细胞的结合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ScFv基因插入率为77%,双酶切鉴定检测到目的条带.在亲和筛选过程中,肺癌单链抗体得到富集.收获率逐轮提高,第6轮为第1轮的180倍.随机选取10个克隆,通过ELISA法检测剑其中6个与A549细胞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0%.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证实抗体得到可溶表达.ELISA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抗体能相对特异地与肺腺癌细胞结合.结论 成功构建肺腺癌人源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得到能相对特异地与高表达Prx Ⅰ的肺腺癌细胞D549结合的单链抗体.
作者:罗弋;庞华;李淑杰;曹辉;李少林;樊春波;王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急诊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次碎石成功率74.4%,总成功率82.6%.碎石成功结石与失败结石平均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不同部位排石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对梗阻时间短、长径较小的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刘成山;张鹏;邵志强;郑少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行PTCD同时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组(试验组)和单纯行PTCD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内脏蛋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2等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内脏蛋白指标ALB、TRF、PRE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上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对ALB、PRE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TRF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TR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TCD外引流胆汁回输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内脏蛋白的恢复.
作者:王卫东;陈小伍;何威;刘清波;吴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7例,依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2组:UAER 20~200 μg/min为A组,63例;UAER≥1200μg/min为B组,3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是否升高分为C组(59例)和D组(38例).记录比较各组病程、血尿酸(B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差异,比较血尿酸、尿微量蛋白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三者相关性关系.结果 四组TG、TC、LDL及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病程、UA、UAER、FBG水平及IMT均明显高于B、D组(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病程、UA、UAER、FBG水平及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UAER与颈动脉IMT有显著性正相关,UA与UAER呈著性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病程、血UA、UREA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UA、UREA水平可用于早期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作者:付建芳;张南雁;涂艳阳;王莉;高彬;马晓菊;李晓苗;姬秋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为MR的T1轴位加权像精确定佗测量腰椎管狭窄患者增生肥厚黄韧带提供解剖学依据,探讨年龄、椎体节段因素与增生肥厚黄韧带关系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1)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因黄韧带增生肥厚导致腰椎管狭窄产生下腰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MR的T1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于L_(3-4),L_(4-5)和L_5S_1椎体节段精确测量增生肥厚黄韧带厚度,分析黄韧带厚度与年龄、椎体节段的相关性;(2)在腰椎手术中,收集腰椎管狭窄(LSS)患者不同厚度增生肥厚黄韧带10例,行Masson染色对比,探讨黄韧带增生肥厚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结果 (1)经关节突平面可佳测量黄韧带厚度值,随患者年龄增大黄韧带厚度增加;(2)L_(4-5)椎体节段黄韧带厚度明显高于其他椎体节段;(3)Masson染色后增生肥厚黄韧带内部表现为弹性纤维减少,胶原表达增多;(4)增生肥厚黄韧带纤维化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腰椎管狭窄患者增生肥厚黄韧带病理特征表现为内部弹性纤维减少、胶原增加所致的纤维化.年龄增长导致黄韧带厚度增加、纤维化程度加重,L_(4-5)节段黄韧带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脊柱节段.
作者:张宇;陈建庭;钟招明;查丁胜;李涛;徐子星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