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ZNF217的构建及表达

黎静;周军;钟梅

关键词:ZNF217, 真核表达, 基因克隆, 载体构建
摘要:目的 克隆人类ZNF217基因cDNA全长,构建ZNF217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HO-8910卵巢癌细胞总RNA中扩增ZNF217cDNA基因片段,经过酶切鉴定后,克隆至pMD 19-Teasy,测序证实碱基序列无误后,再克隆到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上,并转染到真核细胞,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序列测定证实克隆的ZNF217全长cDNA阅读框正确完整,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ZN217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中,该重组载体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ZNF217.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25例分析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例资料,孕前行心脏手术设为A组,未行手术组设为B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 心脏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减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足月分娩孕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B组围产儿死亡2例,产妇死亡2例;剖官产是两组的主要分娩方式.结论心脏手术后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孕妇的心功能状态,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择期剖宫产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分娩的首选方式.

    作者:李艳秋;余艳红;周俊;夏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12月份住院患者病历,通过对不同手术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指症过宽、起点过高、疗程过长、选药不对症等现象.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薛书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ER-2/neu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HER-2/neu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HCC、10例肝硬化、10例正常肝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CC中HER-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X~2=6.482,P=0.032);HCC中HER-2的表达与是否伴有肝硬化(P=0.041)、侵袭性(P=0.028)、Edmondson分级(P=0.012)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HER-2表达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患者(P=0.036).结论HER-2/neu基因在HCC的侵袭性生长转移和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HCC组织中HER-2/neu表达阳性的患者预示较差的预后.

    作者:张俊凯;潘佩玲;吴颖猛;萧剑军;彭杰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与冻干同种异体骨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研究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CAB)与冻干同种异体骨(FD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方法 30只新 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材料提供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每组10只.取材料提供组双侧髂骨制备CAB及FDAB.制备兔右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与骨膜缺损,实验组植入CAB修复,对照组植入FDAB修复.术后4、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动物,进行大体标本、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01),缺损区新骨形成量及异体骨与受体骨融合性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缺损区骨塑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C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优于FDAB,是否为局部免疫反应状态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大伟;裴国献;荆小伟;张长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的克隆与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

    目的 克隆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基因,并进行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方法 利用PT-PCR从猪囊尾蚴中获得cC1编码基因,T-A克隆后,将cC1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入宿主菌E.coli 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表达的融合蛋白Ni~+-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经快速液相蛋白层析分离系统检测其纯度.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对目的 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RT-PCR扩增出的片段长度为1056 bp,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经PCR、酶切验证,和预期的结果一致,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cC1基因相比于423位存在1个同义突变.转化有重组质粒的E.coliBL21(DE3)经过0.05 mmol/L IPTG 37℃诱导6h高效表达了占菌体蛋白总量60%的可为囊虫病患者血清识别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00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纯度达94%.结论成功克隆并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了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方强;骆江坤;崔琢;齐文娟;胡元生;沈继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33例男性原发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原发不育的关系.方法 利用染色体技术、PCR技术等对133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 133例男性原发不育患者中发现异常核型25例(18.80%);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12例(9.02%),其中2例精索静脉曲张及2例隐睾患者;4人同时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男性原发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关系密切,对男性原发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非常重要.

    作者:纪妍;徐宏甲;黄健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过热复合脂多糖应激大鼠肺及小肠组织TNF-α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探讨高温与脂多糖(LPS)复合应激大鼠肺及小肠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LPS组(L组)、高温+LPS组(HL组).置动物于模拟气候舱,HL组、H组暴露环境干球温度(Tdb)为(35.0±0.5)℃.L组和C组Tdb为(26±0.5)℃;HL组和L组动物经尾静脉iv LPS 10 mg/kg,H组和C组动物经尾静脉iv 9g/LNaCl 10 ml/kg.于各时相点采血ELISA法检测血浆sTNFr Ⅰ、sTNFr Ⅱ含量.并于应激120 min时,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动物肺及小肠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组动物血浆sTNFr Ⅰ、sTNFr Ⅱ含量显著升高,肺及小肠组织TNF-α及其受体sTNFr Ⅰ和sTNFr Ⅱ的表达显著增强,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结论高温与LPS复合应激造成的肺及小肠毒性与TNF-α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左丹;周望梅;郭冰冰;梅桂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硬膜外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和全麻组(G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手术前(T_1)、气腹后30 min(T_2)、气腹停止后30 min(T_3)、术后24 h(T_4)和术后48 h(T)5)6个时点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第3天行下肢彩色B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GE组T_1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显著低于T0(P<0.05),其他各时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T0无显著差异(P>0.05);G组T_2、T_3、T_4和T_5的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与T0比较显著升高(P<0.05),并显著高于GE组(P<0.05).GE组和G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和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可致血液粘滞,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劳建新;张永福;王琼;谭淑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基因AY35893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

    目的 对新基因AY358935的功能性质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新基因AY358935及其编码蛋白的性质、定位、结构、表达谱等特征,并根据相关信息预测其生物学功能.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病毒感染早期AY358935的表达变化.结果 AY358935基因进化保守,与马、小鼠、斑马鱼、非洲爪蟾的相似性分别为74%、60%、38%、33%.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的可能性大.含有一个N末端信号肽序列和单次跨膜结构,多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是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表达广泛,并受双链RNA依赖蛋白激酶的表达调控.AY358935蛋白表达在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2h后即明显上调.结论初步预测AY358935为具有重要功能的小分子分泌蛋白,可能参与细胞增殖和抗病毒天然免疫调控.

    作者:熊绍权;杨寒朔;龙奇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骨髓源性肝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案的探讨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可行方案.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从新鲜骨髓中获取富含CD117阳性细胞和CD184阳性细胞的组分,然后将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0、7d、14 d,扩增方案采用含10%自体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和无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促肝细胞生长素(HGPF)、促血小板生长素(TPO)和白细胞介素3(IL-3),后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扩增细胞中CD117阳性细胞和CD184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含10%自体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加入HGPF 40 μg/ml、TP050 ng/ml、IL-310 ng/ml组的扩增效果好,扩增7d的CD117阳性细胞数量和CD184阳性细胞数量分别增加6.55倍和6.20倍,扩增14d的CD117阳性细胞数量和CD184阳性细胞数量分别增加11.62倍和20.57倍.结论含10%自体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加入HGPF 40 μg/ml、TP050 ng/ml、IL-310 ng/ml是体外扩增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可行方案.

    作者:袁杰;廖彩仙;秦安成;廖欣鑫;黄勇平;龚祖元;廖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

    目的 研究柚皮苷对高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HUVECs后,采用不同剂量的柚皮苷预处理HUVECs,然后高糖诱导HUVECs;加入荧光染料标记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与HUVECs共同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并拍照,比较粘附密度;提取总蛋白后,Westem blotting检测处理后HUVECs粘附分子的表达;荧光染料结合法检测处理后HUVECs活性氧的产生;提取处理的脐静脉内皮细胞核蛋白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在核内的量.结果 高糖诱导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柚皮苷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活性氧产生,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核因子-κB p65活化.结论柚皮苷可能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活性氧产生,从而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进一步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HUVECs与THP-1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炎症.

    作者:熊莺;王广发;张俊艳;吴少瑜;徐伟;张嘉杰;吴曙光;饶进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体心脏心室肌纤维三维结构的研究

    目的 探索人体心脏心室肌纤维的三维结构.方法 获取8例人体心脏,供者均为男性,年龄(81.9±7.2)岁,心脏质量(455.6±65.7)g.心脏放入装满水的塑料容器中,立即进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扫描,从供者死亡到标本扫描的间隔时间为(18.6±5.2)h.扫描使用3.0 T,GE CV/Ⅰ型磁共振机进行,采用8通道线圈扫描,sshEPI和SENSE扫描序列,层厚3mm.b值1000 s/mm~2,TR 2000 ms,TE 86.4 ms.FOV 14 cm×14 cm.Voxels 128×128.Resolution1.1 mm×1.1 mm×3 mm.然后采用GE Advantage Windows workstation通过纤维追踪进行心肌纤维的可视化重建,显示并观察心肌纤维的三维结构.结果 左心室前壁,室间隔,后壁及游离壁处的纤维均存在两个走行方向不同纤维层面,心内膜下层心肌纤维从基底部到心尖呈现纵斜形向下走行,中层的心肌纤维从心尖到基底部呈现横斜形向上走行,两者在心尖部呈螺旋形连接.结论人体心脏心室肌纤维的三维结构与Torrent心肌带假说所阐述的结构特征基本一致.

    作者:叶卫华;高长青;吕坤;李力兵;闫军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髓质海绵肾合并代谢异常的诊断和意义

    目的 研究髓质海绵肾患者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和24 h尿液分析的特点,总结提高诊治该病的水平.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3例髓质海绵肾患者进行回访,检查其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并进行24 h尿液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确诊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6例,其中2例为轻度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例肾功能正常并代谢性酸中毒,3例经酸负荷试验诊断为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24 h尿液分析结果显示低枸橼酸尿8例,低镁尿4例,高钙尿3例,高磷尿1例,高草酸尿4例,高尿酸1例.结论中国髓质海绵肾患者也合并较高比例的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低枸橼酸尿;严格筛查是否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进行24 h尿液分析,对预防和减少髓质海绵肾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鸣;刘春晓;曾国华;袁坚;单炽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全切除10例,包括8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2例,为星形细胞瘤.术后3月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8例患者比术前改善1级,4例患者保持不变.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8例全切除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积极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佳治疗方案.

    作者:秦明筠;彭彪;罗冬冬;陈颖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_0)、切皮后2 h(T_1)、术后4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时段的血清应激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 (I)B组T_2、T_3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除CD8~+%外,两组CD4~+% 、CD4~+/CD8~+比值从T_1开始下降(P<0.05),T_2时B组降至低(P<0.01),T_3时A组降至低(P<0.05);T_1至T_4时点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_3至T_4时点B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A组(P<0.05);T_1时两组的IL-2水平开始下降,T_2时B组降至低(P<0.05),T_3时A组降至低(P<0.05),T_3和T_4时B组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sIL-2R水平从T_1开始升高,A组T_2时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T_1达高峰;而B组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_2至T_4时A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3)两组血清GH、PRL和Cor浓度均呈增高趋势(P<0.05).而血清IL-8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B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GH、PRL、Cor及IL-8指标波动均较A组平稳.结论在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辅以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邢翠燕;吴明毅;范海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开普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7岁(32~58岁),KPS评分>70.接受顺铂80 mg/m~2联合伊立替康60 mg/m~2,第1、8、I5天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PR 4例,SD9例,PD2例,总有效率26.7%.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1年生存为率46.7%(7/15).主要不良反应为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韩娜;刘宗文;王健;张中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种少见肺血管畸形的螺旋CT表现及其命名探讨(附4例报告)

    目的 描述一种少见肺血管畸形的螺旋CT表现并对其命名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4例左下肺基底段动脉局限性缺如、由体动脉供应左下肺基底段患者的胸部螺旋CT表现.结果 4例中2例病变累及左肺下叶各基底段,2例病变累及部分基底段,相应肺段肺动脉缺如,病肺密度呈磨玻璃样增高,支气管树连接正常,4例均见有1支异常血管约在第8胸椎水平起自降主动脉的左前外侧或左外侧,对应基底段肺静脉扩张,回流正常,与异常供血动脉间无直接交通.结论该病在增强螺旋CT图像中有特异性表现,作者认为命名为局限性肺动脉缺如比较合适,更能反映本病特点.

    作者:李洪火;耿才正;鄢广平;王官良;杨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他克莫司对全血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在体外对全血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全血加入不同浓度FK506.经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刺激后,用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11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以及G-CSF的水平.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FK506(20 ng/ml)能显著抑制IL-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和G-SCF的分泌(P<0.05);中浓度组FK506(5 ng/ml)能有效抑制GM-CSF的分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K506对全血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IL-6,IFN-γ和TNF-α的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IL-2,IL-12,IL-17以及集落刺激因子因子GM-CSF,G-CSF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FK506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分泌各类细胞因子来实现.同时,由于FK506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剂量依赖关系,有望可以通过FK506浓度水平与细胞因子的抑制水平的依赖关系来评估临床病人FK506的用量是否合理.

    作者:何懿;李民;刘占国;罗宇维;王明;张婕;孙尔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85例,首先根据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2组,与其影响因素间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然后再分析其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后建立ROC曲线评估颈总动脉的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价值.结果 颈动脉斑块形成被发现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OR=4.982,P=0.004),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无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x~2=9.317,P=0.002);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呈正相关(r=0.362,P=0.001;r=0.298,P=0.009),颈总动脉的IMT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0.231,P=0.045);以Crouse评分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肌有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0.061,P=0.001:IM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0.061,P=0.006.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发病呈正相关,但斑块的Crouse评分及颈总动脉IMT均不是预测其心肌缺血的很好指标.

    作者:由天辉;陆亚琴;田作军;周玉兰;王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生存素反义核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对5-FU的增敏作用

    目的 探讨生存素反义核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对5-FU的增敏作用.方法 WST法、台盼蓝拒染法、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聚乙烯亚胺携带生存素反义核酸(PEI-ASODN)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小鼠肝癌腋下移植瘤和腹水瘤模型,检测PEI-ASODN联合5-FU对肝癌移植瘤小鼠瘤重、瘤体积的改变,对肝癌腹水瘤小鼠平均存活天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PEI-ASODN作用于SMMC-7721细胞48 h后,0.75 μmol/L的PEI-ASODN分别作用细胞24、48、72和96 h后,均能对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EI-ASODN对细胞的克隆形成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肝癌腋下移植瘤小鼠,各治疗组的瘤重、瘤体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联合用药组(5-FU+PEI-ASODN)明显,瘤重抑瘤率高达56.91%,瘤体积抑制率高达57.83%;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联合用药组生命延长率为94.09%.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聚乙烯亚胺携带生存素反义核酸(PEI-ASODN)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可提高荷肝癌小鼠对5-FU的敏感性.

    作者:吴风云;黄光胜;蒋建伟;王芳;徐向东;彭单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