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辉;陆亚琴;田作军;周玉兰;王涛
目的 观察多沙普仑对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RRDA)的调节作用.方法 制作主要包含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的大鼠离体脑片标本,并保留舌下神经根的完整.将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Ⅵ组(n=6).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多沙普仑组(浓度分别为2、5、10μmol/L),V组给予丙泊酚(20 μmol/L),Ⅵ组给予丙泊酚(20μmol/L)+多沙普仑(5μmol/L),观察给药后1、3、5、10、15、30 min时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变化,并分析吸气时程(TI)、呼气时程(TE)、呼吸周期(RC)、放电积分幅度(IA)的改变.结果 Ⅱ组在给药前后脑片RRDA并无明显改变;Ⅲ、Ⅳ组在给药后1 min开始,吸气时程明显延长,放电积分幅度增加;呼气时程于第5 min时开始缩短(P<0.05),但呼吸周期仅于第10 min时缩短,其余时间点无明显改变;V组在第3 min时开始出现吸气时程缩短、放电积分幅度下降,并伴有呼气时程及呼吸周期延长(P<0.05),第10 min时达大变化值;Ⅵ组RRDA各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5 μmol/L多沙普仑可直接兴奋延髓脑片的RRDA,且可完全拮抗丙泊酚对脑片RRDA的抑制作用,此作用主要通过兴奋吸气中枢实现.
作者:李国才;焦勇钢;吴中海;方芳;程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官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有效性.方法 总结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行官腔镜下矫形术的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且术后均随访1年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9例经期延长者术后经期正常;术前1例经期延长伴不孕患者术后经期正常,但1年后仍未孕;术前1例经间期出血者症状消失;术前1例性交后出血者术后仍有症状.结论官腔镜手术治疗剖官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大宝;何亚琼;刘慧;万亚军;薛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在肩关节粘连松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3例采用肩关节镜辅助肩关节粘连松解并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较严重肩关节粘连病例,评估其疗效.结果 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肩痛消失.采用UCLA功能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术前平均评分(23.5±4.6)分,终末随诊平均(32.6±3.8)分.结论肩关节镜辅助肩关节粘连松解并肩关节腔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能明显改善严重肩关节粘连患者的功能.
作者:陈显辉;张毅;黄星球;吕超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I/2、HLA-A3、HLA-A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 vs 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 vs 67.6%,P=0.011).供者HLA-Cw、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 vs 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 vs 52.2%.P=0.011).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匹配情况:肾功能稳定组中KIR2DL2/HLA-C1和KIR2DL2/HLA-C1信号匹配率较急性排斥组高(P=0.030,P=0.028).结论特定的KIR/HLA配体组合型(如KIR2DL2/HLA-C1、KIR2DL2/HLA-C1)可以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良好的供者HLA和受者KIR配型选择有利于同种异体肾移植的预后.
作者:于立新;肖飞;肖露露;罗敏;付绍杰;王亦斌;苗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18~20衄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 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 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 1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作者:张东;何秦;黄焱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小鼠脑组织前后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体系.方法 昆明系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对照组(20只)和病毒感染组(20只),在接种HCMVAD_(169)株30d后,取小鼠脑组织,研磨、超声裂解、抽提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进行染色,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相应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并对其中部分蛋白质的表达进行免疫印迹的验证.结果 从双向电泳图谱上获得蛋白质斑点:实验对照组(1096±82)个,感染HCMV组(1210±101)个,发现显著差异点36个,对其中6个点进行了筛选鉴定;免疫印迹实验结果也较为吻合.结论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正常小鼠脑组织及HCMV感染的小鼠脑组织的差异蛋白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致病机制及有效药物靶点的发现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作者:谢妮;蔡茵莎;吴瑾滨;刘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放疗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利用放疗计划系统对16例肝癌患者,结合靶区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术中放疗,并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PBT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术中放疗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显著好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术中放疗治疗计划与PBT计划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BT费用.结论肝癌术中放疗能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有望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作者:卢金利;杨芳;王作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系统CDglyTK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用腺病毒AdKDR-CDglyTK感染表达KDR的SW480细胞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重组腺病毒及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及GCV处理,MTT法检测该系统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内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携带双自杀基因和报告基因(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复数为100时,95%以上的受感染SW480和LS174T细胞中有GFP表达.RT-PCR检测发现SW480细胞有目的 基因的表达,而LS174T细胞无表达.在前药应用下,已转染腺病毒的SW480和LS174T细胞表现出对前药不同的敏感性:表达KDR的SW480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1).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系统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给药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细胞周期显示治疗组细胞G0-G1期比率增多,S期细胞减少.结论KDR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体系选择性杀伤人结肠癌SW480细胞,抑制其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朝阳;黄宗海;李强;姚晓军;俞金龙;历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全切除10例,包括8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2例,为星形细胞瘤.术后3月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8例患者比术前改善1级,4例患者保持不变.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8例全切除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积极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佳治疗方案.
作者:秦明筠;彭彪;罗冬冬;陈颖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9只,分别在术后即刻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5 ml(NS组)、腺病毒空载体2×10~(10) PFU(Ad-null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 2×10~9 PFU(低剂量组)、2×10~9PFU(中剂量组)、 2×10~(11) PFU(高剂量组).术后第7天行实时PCR检测骨骼肌中HIF-1α mRNA表达水平,术后第0、14、28天对兔后肢进行对比超声检查,术后第28天行病理切片CD31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实时PCR显示NS组和Ad-null组HIF-1α 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量相当(P>0.05);各基因转染组HIF-1α表达量高于NS组和Ad-null组,且随转染剂量增加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超声示NS组和Ad-null组A×β标化值无明显差别(P>0.05).HIF-1α各转染组A×β标化值随剂量增加而增大(高剂量组与NS组、Ad-null组比较,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微血管密度值各组间比较亦呈上述规律.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基因能促进急性缺血肢体的血管生成,其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作者:李明琰;陈建威;张新建;陈冬冬;裴静娴;王月刚;吴平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中药三七通舒胶囊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压及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使用横断面研究13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分别采用中药三七通舒胶囊及西药西比灵胶囊进行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目前较为通用的眩晕严重程度评定量表在治疗前后评定量各组症状减轻程度以判断两者疗效,同时记录血压及血清内皮素前后的变化并统计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4周,症状缓解程度及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血压降低程度上,三七通舒胶囊组降低程度与西比灵胶囊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方面差异明显(P<0.05).三七通舒胶囊组的药物副反应少.结论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中,三七通舒胶囊作用明确,同时可以降低血压,降低内皮素水平,副反应少.理论上可以降低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及使用.
作者:周道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髓质海绵肾患者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和24 h尿液分析的特点,总结提高诊治该病的水平.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3例髓质海绵肾患者进行回访,检查其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并进行24 h尿液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确诊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6例,其中2例为轻度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例肾功能正常并代谢性酸中毒,3例经酸负荷试验诊断为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24 h尿液分析结果显示低枸橼酸尿8例,低镁尿4例,高钙尿3例,高磷尿1例,高草酸尿4例,高尿酸1例.结论中国髓质海绵肾患者也合并较高比例的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低枸橼酸尿;严格筛查是否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进行24 h尿液分析,对预防和减少髓质海绵肾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鸣;刘春晓;曾国华;袁坚;单炽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嗜酸乳杆菌重组菌株.方法 从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11639中扩增出幽门螺杆菌黏附素基因Hp0410,克隆入穿梭质粒pMG36e中,通过电穿孔将重组质粒转入嗜酸乳杆菌,表达的目的 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硝酸银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并检测重组质粒的稳定性.结果 扩增的黏附素Hp0410基因与基因库公布的一致,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嗜酸乳杆菌中,表达出分子量约34 kD的目的 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蛋白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血清所识别.重组质粒pMG36e-Hp0410在含有红霉素和不含有红霉素的环境下均稳定.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组成型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重组嗜酸乳杆菌菌株.
作者:朱丽芳;龙北国;罗军;姜容;范宏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p38MAPK信号通路在甘草酸二铵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甘草酸二铵处理组(Ⅲ组).Ⅰ组行冠脉套线不阻断,Ⅱ、Ⅲ组均行后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其中Ⅲ组在阻断前用甘草酸二铵2.5 mg/kg静脉泵注.三组在阻断冠脉前20 min(T_0),阻断后20 min (T_1)、40 min(T_2)、再灌注后1 h(T_3)、2 h(T_4)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浆TNF-2、IL-6,IL-8细胞因子含量,再灌注结束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p38MAPK水平,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同时用伊文思蓝和TI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Ⅱ组比较Ⅲ组p38MAPK表达降低(P<0.05),细胞炎性因子含量减少(P<0.05).心肌细胞超微损伤减轻(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通用下调心肌P38MAPK表达,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流;周海洋;冉珂;王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1995年与2005年广州地区心内科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995年和2005年广州地区9家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用药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5年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较1995年增加,而2005年高胆同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较1995年下降;1995年1级(轻度)高血压人数百分比较2005年下降,2级(中度)高血压人数在2005年所占百分比较1995年上升;2005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率比1995年显著增加,同时他汀类降脂药2005年使用率较1995年也明显增加.结论广州10年来心内科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有显著性变化,血压、血糖、血浆甘油三酯控制不理想.ACEI、ARB、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在心血管病的使用迅速增加,成为一线用药.
作者:王振坤;李鹏;范永臻;郭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对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预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大多数病人(118/120)预后良好,临床治愈.少数病人(2/110)迁延未愈,有早期肝硬化倾向.结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易漏诊,有发生不良合并症和通过输血传播HBV的可能,应引起临床注意,建议进一步做HBV-DNA或肝组织活检等筛查.
作者:李琼;韩维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皮下植入顺铂血浆和肾脏中顺铂(DDP)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的顺铂经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络合衍生化后用乙醚提取的产物Pt(DDTC)2.采用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水.甲醇(25:75).流速1.0 ml/min,在254 nm处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顺铂的线性范围为0.1~10 μg/ml,r=0.9998(血浆),r=0.9993(肾脏),日内RSD和日间RSD均小于10%,低检测限为50 ng.结论本法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皮下植入顺铂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李维凤;牛晓峰;范特;王小鹏;刘燕玲;陈天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大鼠肝脏长期暴露于猪血清后可出现免疫损伤及随后发生的肝纤维化,而胆总管结扎后亦可诱导大鼠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终发生肝纤维化.这两种损伤后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机制均不同.本研究比较这两种不同处理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探讨炎症与纤维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1)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IPS)(3ml/kg,1次/周,连续12周)诱导慢性肝纤维化(IPS组).通过结扎胆总管诱导急性淤胆性肝纤维化(BDL组);(2)采用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3)采用抗αSMA抗体、抗ED1抗体、抗CK7抗体、抗CD45抗体对肝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4)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肝脏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Ⅰ型胶原蛋白(co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 (1)Knodell组织学评分示BDL组汇管区坏死、肝小叶内变性和灶性坏死、汇管区炎症均显著高于PS组(P<0.01),而肝纤维化评分则低于IPS组(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DL组肝脏内炎性细胞浸润极为明显,并伴有多量αSMA阳性细胞,IPS组肝脏见较多αSMA阳性细胞,但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3)实时定量PCR显示与正常对照组肝脏相比,IPS组肝脏中与细胞外基质重建有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除RANTES外,均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而BDL组肝脏中所有的与炎症相关的前炎性因子及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均增高(P<0.05).结论IPS诱导的肝纤维化表现为显著的细胞外基质的重建而不伴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其肝纤维化在无明显活动性炎症的情况下隐袭发展而形成.结扎胆总管诱导的肝纤维化则继发于肝细胞坏死及明显炎症增生.
作者:何瑶;陈白莉;杨荣萍;任明;曾志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例资料,孕前行心脏手术设为A组,未行手术组设为B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 心脏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减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足月分娩孕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B组围产儿死亡2例,产妇死亡2例;剖官产是两组的主要分娩方式.结论心脏手术后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孕妇的心功能状态,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择期剖宫产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分娩的首选方式.
作者:李艳秋;余艳红;周俊;夏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肠道冲洗快速肠道准备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5年5以来收治的因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急诊手术在术中采用肠道冲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5例,经抗炎、换药,行二期缝合后治愈;2例术后6、8d发生吻合口漏经禁食、肠外营养及有效引流等处理,术后6周治愈,无腹腔感染、术后死亡病例.结论 对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在术中合理应用肠道冲洗,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和Ⅰ期吻合成功率,达到手术目的 ,避免分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同时可减少肿瘤的医源性播散及延误手术时机.
作者:招雄民;余志和;李永浩;黎锐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