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慧;吴秉毅;蒋玲;李佩恩;郭坤元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在肩关节粘连松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3例采用肩关节镜辅助肩关节粘连松解并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较严重肩关节粘连病例,评估其疗效.结果 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肩痛消失.采用UCLA功能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术前平均评分(23.5±4.6)分,终末随诊平均(32.6±3.8)分.结论肩关节镜辅助肩关节粘连松解并肩关节腔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能明显改善严重肩关节粘连患者的功能.
作者:陈显辉;张毅;黄星球;吕超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CO_2激光联合外用中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头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CO_2激光治疗组和CO_2激光联合外用中药治疗组.结果 CO_2激光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6.1%,CO_2激光联合外用中药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7.5%,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激光联合中药治疗头面部多种基底细胞癌是一种高效、廉价、安全及简便易行的中西结合临床治疗新方法.
作者:张姝;宋顺兰;黄芳;刘铭炎;王燕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12月份住院患者病历,通过对不同手术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指症过宽、起点过高、疗程过长、选药不对症等现象.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薛书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例资料,孕前行心脏手术设为A组,未行手术组设为B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 心脏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减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足月分娩孕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B组围产儿死亡2例,产妇死亡2例;剖官产是两组的主要分娩方式.结论心脏手术后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孕妇的心功能状态,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择期剖宫产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分娩的首选方式.
作者:李艳秋;余艳红;周俊;夏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大鼠肝脏长期暴露于猪血清后可出现免疫损伤及随后发生的肝纤维化,而胆总管结扎后亦可诱导大鼠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终发生肝纤维化.这两种损伤后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机制均不同.本研究比较这两种不同处理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探讨炎症与纤维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1)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IPS)(3ml/kg,1次/周,连续12周)诱导慢性肝纤维化(IPS组).通过结扎胆总管诱导急性淤胆性肝纤维化(BDL组);(2)采用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3)采用抗αSMA抗体、抗ED1抗体、抗CK7抗体、抗CD45抗体对肝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4)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肝脏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Ⅰ型胶原蛋白(co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 (1)Knodell组织学评分示BDL组汇管区坏死、肝小叶内变性和灶性坏死、汇管区炎症均显著高于PS组(P<0.01),而肝纤维化评分则低于IPS组(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DL组肝脏内炎性细胞浸润极为明显,并伴有多量αSMA阳性细胞,IPS组肝脏见较多αSMA阳性细胞,但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3)实时定量PCR显示与正常对照组肝脏相比,IPS组肝脏中与细胞外基质重建有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除RANTES外,均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而BDL组肝脏中所有的与炎症相关的前炎性因子及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均增高(P<0.05).结论IPS诱导的肝纤维化表现为显著的细胞外基质的重建而不伴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其肝纤维化在无明显活动性炎症的情况下隐袭发展而形成.结扎胆总管诱导的肝纤维化则继发于肝细胞坏死及明显炎症增生.
作者:何瑶;陈白莉;杨荣萍;任明;曾志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开普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7岁(32~58岁),KPS评分>70.接受顺铂80 mg/m~2联合伊立替康60 mg/m~2,第1、8、I5天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PR 4例,SD9例,PD2例,总有效率26.7%.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1年生存为率46.7%(7/15).主要不良反应为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韩娜;刘宗文;王健;张中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ac1-GTPase显性负效突变体(Rac1N17)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ac1L61)的慢病毒.方法 构建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ac1-GTPase突变体慢病毒上清,用其感染大鼠前皮质神经元,分别进行Rac1生物学活性检测、细胞转染效率鉴定与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 构建的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1×10~6TU/ml.用制备的慢病毒上清感染原代培养的前皮质神经元,Rac1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ac1N17慢病毒显著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Rac1活性的升高,而Rac1L61慢病毒感染神经元Rac1活性显著升高.感染效率鉴定显示病毒上清可感染80%以上的前皮质神经元.形态学观察显示经慢病毒感染后的神经元其胞体与树突分支清晰可见.结论成功制备了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并成功实现了慢病毒感染前皮质神经元.为进一步研究Rho蛋白家族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
作者:王斌;李娟;张磊;张琳;张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髓质海绵肾患者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和24 h尿液分析的特点,总结提高诊治该病的水平.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3例髓质海绵肾患者进行回访,检查其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并进行24 h尿液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确诊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6例,其中2例为轻度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例肾功能正常并代谢性酸中毒,3例经酸负荷试验诊断为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24 h尿液分析结果显示低枸橼酸尿8例,低镁尿4例,高钙尿3例,高磷尿1例,高草酸尿4例,高尿酸1例.结论中国髓质海绵肾患者也合并较高比例的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低枸橼酸尿;严格筛查是否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进行24 h尿液分析,对预防和减少髓质海绵肾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鸣;刘春晓;曾国华;袁坚;单炽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重组腺病毒介导的Ad-VEGF-GFP-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其引起的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_26细胞,成瘤后给予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的动态变化,治疗结束后检测IL-2、IL-10、TNFα、IFNγ这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治疗后小鼠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荷大肠癌Balb/c小鼠的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所导致的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加强其抗肿瘤效应.
作者:姚晓军;黄宗海;李强;王朝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复周期妊娠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6年1月~2009年4月89例行第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妊娠患者(A组)和71例行第2个周期均未妊娠的患者(B组),分析2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方案、卵母细胞和胚胎质量等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与B组相比,A组女方年龄较小、不孕年限短、基础卵泡数较多,且前者Gn总量少,但A组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均高于B组(P<0.05).A组第2个周期比第1个周期应用较多的GnRHa短效制剂、基因重组HCG、加用HMG、有较高的HCG日血中E2浓度,且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等第2周期均比第1周期高(多)(P<0.05).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复IVF-ET周期中通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及调节Gn的用量、调整GnRHa的制剂、适量加用HMG、应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更换培养基等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李秋华;全松;陈雷宁;李红;高瑞花;倪都;余敏;陈思梅;罗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机械指数、高剂量微泡造影剂条件下超声造影对心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并观察其恢复正常的时间.方法 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A~D组采用相同的超声造影条件,但各组伊文思蓝(EB)注射时间不同:分别为超声造影前10 s、造影结束即刻、造影结束后5 min、造影结束后20 nun给予EB;E组为对照组(假造影组),即5 nun超声照射结束后即刻再注射造影剂微泡及EB.所有动物均在EB注射后5 min处死.测定心脏EB渗出面积百分比及单位心肌内EB含量.结果 A、B、C组EB渗出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组渗出面积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A、B组心肌E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及D组心肌EB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各组造影前后心率及心律失常数目无差异(P>0.05).结论高机械指数超声联合高剂量微泡造影剂可使心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恢复时间在超声造影结束后20 min内.
作者:周冰洁;查道刚;杜荣生;胡锋;吴爵非;刘伊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嗜酸乳杆菌重组菌株.方法 从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11639中扩增出幽门螺杆菌黏附素基因Hp0410,克隆入穿梭质粒pMG36e中,通过电穿孔将重组质粒转入嗜酸乳杆菌,表达的目的 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硝酸银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并检测重组质粒的稳定性.结果 扩增的黏附素Hp0410基因与基因库公布的一致,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嗜酸乳杆菌中,表达出分子量约34 kD的目的 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蛋白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血清所识别.重组质粒pMG36e-Hp0410在含有红霉素和不含有红霉素的环境下均稳定.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组成型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重组嗜酸乳杆菌菌株.
作者:朱丽芳;龙北国;罗军;姜容;范宏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多沙普仑对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RRDA)的调节作用.方法 制作主要包含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的大鼠离体脑片标本,并保留舌下神经根的完整.将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Ⅵ组(n=6).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多沙普仑组(浓度分别为2、5、10μmol/L),V组给予丙泊酚(20 μmol/L),Ⅵ组给予丙泊酚(20μmol/L)+多沙普仑(5μmol/L),观察给药后1、3、5、10、15、30 min时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变化,并分析吸气时程(TI)、呼气时程(TE)、呼吸周期(RC)、放电积分幅度(IA)的改变.结果 Ⅱ组在给药前后脑片RRDA并无明显改变;Ⅲ、Ⅳ组在给药后1 min开始,吸气时程明显延长,放电积分幅度增加;呼气时程于第5 min时开始缩短(P<0.05),但呼吸周期仅于第10 min时缩短,其余时间点无明显改变;V组在第3 min时开始出现吸气时程缩短、放电积分幅度下降,并伴有呼气时程及呼吸周期延长(P<0.05),第10 min时达大变化值;Ⅵ组RRDA各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5 μmol/L多沙普仑可直接兴奋延髓脑片的RRDA,且可完全拮抗丙泊酚对脑片RRDA的抑制作用,此作用主要通过兴奋吸气中枢实现.
作者:李国才;焦勇钢;吴中海;方芳;程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85例,首先根据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2组,与其影响因素间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然后再分析其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后建立ROC曲线评估颈总动脉的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价值.结果 颈动脉斑块形成被发现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OR=4.982,P=0.004),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无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x~2=9.317,P=0.002);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呈正相关(r=0.362,P=0.001;r=0.298,P=0.009),颈总动脉的IMT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0.231,P=0.045);以Crouse评分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肌有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0.061,P=0.001:IM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0.061,P=0.006.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发病呈正相关,但斑块的Crouse评分及颈总动脉IMT均不是预测其心肌缺血的很好指标.
作者:由天辉;陆亚琴;田作军;周玉兰;王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三维评价藻酸盐类、缩合硅橡胶类、聚醚橡胶类3种牙科印模材料的取模精度.方法 以猴牙列为标准模型,分别采用3种印模材料制取猴上、下颌牙列各10付石膏模型,用三维照相式扫描仪扫描标准模型及石膏模型,提取石膏模型扫描图像与标准模型图像进行拟合,获取设定牙列截面体的体积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不同印模材料制取印模与标准模型之间三维形态偏差分布的规律.结果 与标准模型扫描图像相比较,3种印模材料翻制石膏模型后扫描图像的截取体积平均变化率分别为-5.84%、-3.21%、-0.63%,藻酸盐组与缩合硅橡胶组、聚醚橡胶组截面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醚橡胶组与标准模型接近,其次是缩合硅橡胶组和藻酸盐组,聚醚组(P>0.05)、缩合硅橡胶组(P>0.05)在上、下颌体积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而藻酸盐组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拟合图像大偏差出现在牙颈部与牙龈组织接触的部位.结论3种印模材料制取石膏模型与标准原型相比较体积均变小,聚醚橡胶类印模材料的取模精度要优于缩合硅橡胶类,缩合硅橡胶类要优于藻酸盐类印模材料,牙颈部与牙龈组织接触的部位取模误差较大.
作者:孙力;李鸿渡;储冰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_2O_2)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VEGF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H_2O_2浓度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活力的影响;实验分4组:正常组,50μmol/L、200 μmol/L和600 μmol/L,分别处理HBE 24 h,RT-PCR检测VEGF及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选择基因表达水平影响较大的50 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h,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BK)选择性抑制剂Ly294002对H_2O_2诱导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200 μmol/L以下H_2O_2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HBE135-E6E7组成性表达VEGF189和VEGF165.VEGF165 mRNA表达在正常组,50、200和600 μmol/L分别为0.379±0.044,0.791±0.042,0.585±0.133,0.720±0.0213 VEGF189 mRNA表达在4组中分别为:0.193±0.018,0.270±0.012,0.205±0.074,0.302±0.035.相对于对照组,VEGF165、VEGF189在50 μmol/L H_2O_2处理组即可显著升高VEGF表达(P<0.05),但并无浓度依赖性增加.ELISA结果显示:正常组、50 μmol/L H_2O_2处理组和PBK预处理上清VEGF浓度分别为:(591.5±9.5)、(768.9±21.3)、(489.3±10.9) pg/ml.H_2O_2处理组显著升高VEGF表达,而Ly294002可显著降低H_2O_2诱导的VEGF表达(P<0.05),甚至比正常水平更低(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以PBK通路依赖性地增加HBE VEGF表达,这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产生和维持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沈湘波;赵海金;蔡绍曦;彭红娟;李文军;佟万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残肝断面~(125)I粒子植入对机体免疫细胞组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68例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切除及~(125)I粒子植入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协除组(对照组).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NK细胞组成(单位为%)及血浆细胞因子IL-4、IL-10、IL-12、IFN-γ水平(单位为ng/L).结果 对照组:手术后第7天CD3~+、CD4~+百分比分别为(39.38±6.98)、(24.34±3.18),较手术前的(62.58±8.67)、(30.63±4.19)低(P<0.05);CD8~+、NK水平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细胞因子IL-4 、IL-10分另0为(29.83±7.99).(87.54±2.89),较手术前的(10.35±8.76) .(64.25±2.54)升高(P<0.05);手术前、后的IL-12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的CD3~+、CD4~+、CD8~+、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细胞因子IL-4、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L-12、IFN-γ分别为(89.46±11.43)、(47.78±5.45),较手术前的(36.13±9.16)、(7.14±2.17)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术后CD3~+、CD4~+较对照组高(P<0.05);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细胞因子IL-12、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肝癌手术后残肝断面~(125)I粒子植入有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刺激作用,并可促进机体免疫应答的Th2/Th1偏移.
作者:向国安;陈开运;王汉宁;肖金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描述一种少见肺血管畸形的螺旋CT表现并对其命名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4例左下肺基底段动脉局限性缺如、由体动脉供应左下肺基底段患者的胸部螺旋CT表现.结果 4例中2例病变累及左肺下叶各基底段,2例病变累及部分基底段,相应肺段肺动脉缺如,病肺密度呈磨玻璃样增高,支气管树连接正常,4例均见有1支异常血管约在第8胸椎水平起自降主动脉的左前外侧或左外侧,对应基底段肺静脉扩张,回流正常,与异常供血动脉间无直接交通.结论该病在增强螺旋CT图像中有特异性表现,作者认为命名为局限性肺动脉缺如比较合适,更能反映本病特点.
作者:李洪火;耿才正;鄢广平;王官良;杨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脑转移瘤全脑放疗中血脑屏障变化规律,为全脑放疗过程中化疗的介入时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接受6MVX射线全脑外照射的20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20 Gy、40 Gy及放射治疗结束后2周采用~(99)mTc-DTPA核素进行脑断层显像,选择一帧显示肿瘤好的横断层像,于肿瘤区(T)、对侧正常脑组织区(N)以及颅骨周围软组织外本底区(B)设置相同的感兴趣区,采集各区的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放疗前、放疗20 Gy、4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时病灶、受到照射的正常脑组织部位的计数与本底区域计数的比值.结果 放疗前20例患者其30个脑转移瘤的比值T/B和N/B分别为(142.2±51.1),(82.6±42.3);放疗2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60.3±121.5),(150.7±72.5);放疗4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51.6±118.3),(161.8±68.4);放疗结束后2周其比值分别为(250.3±117.2),(158.6±73.5).20 Gy组、40 Gy组及放疗结束后2周组分别与放疗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 Gy组、40 Gy组及放疗结束后2周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线具有降低血脑屏障功能的作用,照射20~4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内其通透性明显增加,故20~4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内均可成为化疗介入时机.
作者:蒋军;魏伟宏;冯彦林;周育超;罗伟军;袁建伟;张国仪;吕志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克隆人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鉴定其表达.方法 利用RT-PCR法,以低分化鼻咽癌CNE-22细胞mRNA为模板,扩增周期蛋白D1基因,构建重组装达载体pIRES2-EGFP-D1和pEGFP-C2-D1,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到低分化鼻咽癌CNE-22细胞,诱导其表达,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等鉴定其表达.结果 电泳获得918 bp预期片段,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分析证实含有周期蛋白D1完整读码框,将重组质粒导人CNE-2Z细胞并成功表达,目的 蛋白经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含周期蛋白D1基因的真核表达GFP质粒,为进一步研究周期蛋白D1在鼻咽癌CNE-22细胞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柏志全;张海峰;陈丽新;朱林燕;左婉红;和树同;王立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