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何秦;黄焱星
目的 构建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嗜酸乳杆菌重组菌株.方法 从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11639中扩增出幽门螺杆菌黏附素基因Hp0410,克隆入穿梭质粒pMG36e中,通过电穿孔将重组质粒转入嗜酸乳杆菌,表达的目的 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硝酸银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并检测重组质粒的稳定性.结果 扩增的黏附素Hp0410基因与基因库公布的一致,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嗜酸乳杆菌中,表达出分子量约34 kD的目的 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蛋白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血清所识别.重组质粒pMG36e-Hp0410在含有红霉素和不含有红霉素的环境下均稳定.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组成型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重组嗜酸乳杆菌菌株.
作者:朱丽芳;龙北国;罗军;姜容;范宏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大鼠肝脏长期暴露于猪血清后可出现免疫损伤及随后发生的肝纤维化,而胆总管结扎后亦可诱导大鼠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终发生肝纤维化.这两种损伤后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机制均不同.本研究比较这两种不同处理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探讨炎症与纤维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1)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IPS)(3ml/kg,1次/周,连续12周)诱导慢性肝纤维化(IPS组).通过结扎胆总管诱导急性淤胆性肝纤维化(BDL组);(2)采用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3)采用抗αSMA抗体、抗ED1抗体、抗CK7抗体、抗CD45抗体对肝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4)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肝脏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Ⅰ型胶原蛋白(co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 (1)Knodell组织学评分示BDL组汇管区坏死、肝小叶内变性和灶性坏死、汇管区炎症均显著高于PS组(P<0.01),而肝纤维化评分则低于IPS组(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DL组肝脏内炎性细胞浸润极为明显,并伴有多量αSMA阳性细胞,IPS组肝脏见较多αSMA阳性细胞,但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3)实时定量PCR显示与正常对照组肝脏相比,IPS组肝脏中与细胞外基质重建有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除RANTES外,均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而BDL组肝脏中所有的与炎症相关的前炎性因子及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均增高(P<0.05).结论IPS诱导的肝纤维化表现为显著的细胞外基质的重建而不伴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其肝纤维化在无明显活动性炎症的情况下隐袭发展而形成.结扎胆总管诱导的肝纤维化则继发于肝细胞坏死及明显炎症增生.
作者:何瑶;陈白莉;杨荣萍;任明;曾志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对大鼠主动脉滋养血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治疗组.高脂血症组持续高脂喂养,4周后其中高脂血症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辛伐他汀10 mg/g·d,而另一高脂血症组不予药物治疗,第20周检测3组的血脂变化,观察主动脉、滋养血管病理改变及VEGF和NO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主动脉壁内层、中层厚度、滋养层滋养血管密度均显著增高,而高脂血症组大鼠血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血VEG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辛伐他汀治疗组动脉壁内层、中层厚度均显著小于高脂血症组,滋养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高脂血症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血NO、VEGF水平明显高于高脂血症组,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辛伐他汀有助于VEGF和NO浓度的升高及滋养血管的新生,可能有利于动脉内皮功能的修复.
作者:吴峻;肖云;王玮;陆东风;何兆初;陈敏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重组腺病毒介导的Ad-VEGF-GFP-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其引起的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_26细胞,成瘤后给予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的动态变化,治疗结束后检测IL-2、IL-10、TNFα、IFNγ这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治疗后小鼠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荷大肠癌Balb/c小鼠的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所导致的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加强其抗肿瘤效应.
作者:姚晓军;黄宗海;李强;王朝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26例,采用新的置管方法放置双J管,均缝合输尿管切口.结果 1例肾盂结石因结石返回肾盏内改开放手术,其余25例后腹腔镜下取石成功.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5~10 ml.采用新的置管方法耗时1~3 min,平均2 min.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作为开放手术或其他微创方法的替代或补充,采用新的置管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苏寒锦;丁勇泉;李汉强;周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脑转移瘤全脑放疗中血脑屏障变化规律,为全脑放疗过程中化疗的介入时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接受6MVX射线全脑外照射的20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20 Gy、40 Gy及放射治疗结束后2周采用~(99)mTc-DTPA核素进行脑断层显像,选择一帧显示肿瘤好的横断层像,于肿瘤区(T)、对侧正常脑组织区(N)以及颅骨周围软组织外本底区(B)设置相同的感兴趣区,采集各区的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放疗前、放疗20 Gy、4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时病灶、受到照射的正常脑组织部位的计数与本底区域计数的比值.结果 放疗前20例患者其30个脑转移瘤的比值T/B和N/B分别为(142.2±51.1),(82.6±42.3);放疗2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60.3±121.5),(150.7±72.5);放疗4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51.6±118.3),(161.8±68.4);放疗结束后2周其比值分别为(250.3±117.2),(158.6±73.5).20 Gy组、40 Gy组及放疗结束后2周组分别与放疗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 Gy组、40 Gy组及放疗结束后2周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线具有降低血脑屏障功能的作用,照射20~4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内其通透性明显增加,故20~4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内均可成为化疗介入时机.
作者:蒋军;魏伟宏;冯彦林;周育超;罗伟军;袁建伟;张国仪;吕志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_2O_2)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VEGF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H_2O_2浓度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活力的影响;实验分4组:正常组,50μmol/L、200 μmol/L和600 μmol/L,分别处理HBE 24 h,RT-PCR检测VEGF及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选择基因表达水平影响较大的50 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h,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BK)选择性抑制剂Ly294002对H_2O_2诱导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200 μmol/L以下H_2O_2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HBE135-E6E7组成性表达VEGF189和VEGF165.VEGF165 mRNA表达在正常组,50、200和600 μmol/L分别为0.379±0.044,0.791±0.042,0.585±0.133,0.720±0.0213 VEGF189 mRNA表达在4组中分别为:0.193±0.018,0.270±0.012,0.205±0.074,0.302±0.035.相对于对照组,VEGF165、VEGF189在50 μmol/L H_2O_2处理组即可显著升高VEGF表达(P<0.05),但并无浓度依赖性增加.ELISA结果显示:正常组、50 μmol/L H_2O_2处理组和PBK预处理上清VEGF浓度分别为:(591.5±9.5)、(768.9±21.3)、(489.3±10.9) pg/ml.H_2O_2处理组显著升高VEGF表达,而Ly294002可显著降低H_2O_2诱导的VEGF表达(P<0.05),甚至比正常水平更低(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以PBK通路依赖性地增加HBE VEGF表达,这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产生和维持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沈湘波;赵海金;蔡绍曦;彭红娟;李文军;佟万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生存素反义核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对5-FU的增敏作用.方法 WST法、台盼蓝拒染法、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聚乙烯亚胺携带生存素反义核酸(PEI-ASODN)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小鼠肝癌腋下移植瘤和腹水瘤模型,检测PEI-ASODN联合5-FU对肝癌移植瘤小鼠瘤重、瘤体积的改变,对肝癌腹水瘤小鼠平均存活天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PEI-ASODN作用于SMMC-7721细胞48 h后,0.75 μmol/L的PEI-ASODN分别作用细胞24、48、72和96 h后,均能对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EI-ASODN对细胞的克隆形成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肝癌腋下移植瘤小鼠,各治疗组的瘤重、瘤体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联合用药组(5-FU+PEI-ASODN)明显,瘤重抑瘤率高达56.91%,瘤体积抑制率高达57.83%;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联合用药组生命延长率为94.09%.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聚乙烯亚胺携带生存素反义核酸(PEI-ASODN)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可提高荷肝癌小鼠对5-FU的敏感性.
作者:吴风云;黄光胜;蒋建伟;王芳;徐向东;彭单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温与脂多糖(LPS)复合应激大鼠肺及小肠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LPS组(L组)、高温+LPS组(HL组).置动物于模拟气候舱,HL组、H组暴露环境干球温度(Tdb)为(35.0±0.5)℃.L组和C组Tdb为(26±0.5)℃;HL组和L组动物经尾静脉iv LPS 10 mg/kg,H组和C组动物经尾静脉iv 9g/LNaCl 10 ml/kg.于各时相点采血ELISA法检测血浆sTNFr Ⅰ、sTNFr Ⅱ含量.并于应激120 min时,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动物肺及小肠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组动物血浆sTNFr Ⅰ、sTNFr Ⅱ含量显著升高,肺及小肠组织TNF-α及其受体sTNFr Ⅰ和sTNFr Ⅱ的表达显著增强,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结论高温与LPS复合应激造成的肺及小肠毒性与TNF-α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左丹;周望梅;郭冰冰;梅桂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丹芪活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保肝及活血化瘀作用.方法 将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芪活肝胶囊,重点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明显好转(P<0.01),临床疗效好,并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结论丹芪活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保肝及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具有活血化瘀的疗效.
作者:梁建新;曾文铤;朱科伦;张鹤;卫建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9只,分别在术后即刻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5 ml(NS组)、腺病毒空载体2×10~(10) PFU(Ad-null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 2×10~9 PFU(低剂量组)、2×10~9PFU(中剂量组)、 2×10~(11) PFU(高剂量组).术后第7天行实时PCR检测骨骼肌中HIF-1α mRNA表达水平,术后第0、14、28天对兔后肢进行对比超声检查,术后第28天行病理切片CD31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实时PCR显示NS组和Ad-null组HIF-1α 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量相当(P>0.05);各基因转染组HIF-1α表达量高于NS组和Ad-null组,且随转染剂量增加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超声示NS组和Ad-null组A×β标化值无明显差别(P>0.05).HIF-1α各转染组A×β标化值随剂量增加而增大(高剂量组与NS组、Ad-null组比较,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微血管密度值各组间比较亦呈上述规律.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基因能促进急性缺血肢体的血管生成,其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作者:李明琰;陈建威;张新建;陈冬冬;裴静娴;王月刚;吴平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机械指数、高剂量微泡造影剂条件下超声造影对心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并观察其恢复正常的时间.方法 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A~D组采用相同的超声造影条件,但各组伊文思蓝(EB)注射时间不同:分别为超声造影前10 s、造影结束即刻、造影结束后5 min、造影结束后20 nun给予EB;E组为对照组(假造影组),即5 nun超声照射结束后即刻再注射造影剂微泡及EB.所有动物均在EB注射后5 min处死.测定心脏EB渗出面积百分比及单位心肌内EB含量.结果 A、B、C组EB渗出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组渗出面积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A、B组心肌E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及D组心肌EB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各组造影前后心率及心律失常数目无差异(P>0.05).结论高机械指数超声联合高剂量微泡造影剂可使心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恢复时间在超声造影结束后20 min内.
作者:周冰洁;查道刚;杜荣生;胡锋;吴爵非;刘伊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在体外对全血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全血加入不同浓度FK506.经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刺激后,用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11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以及G-CSF的水平.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FK506(20 ng/ml)能显著抑制IL-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和G-SCF的分泌(P<0.05);中浓度组FK506(5 ng/ml)能有效抑制GM-CSF的分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K506对全血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IL-6,IFN-γ和TNF-α的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IL-2,IL-12,IL-17以及集落刺激因子因子GM-CSF,G-CSF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FK506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分泌各类细胞因子来实现.同时,由于FK506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剂量依赖关系,有望可以通过FK506浓度水平与细胞因子的抑制水平的依赖关系来评估临床病人FK506的用量是否合理.
作者:何懿;李民;刘占国;罗宇维;王明;张婕;孙尔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人体心脏心室肌纤维的三维结构.方法 获取8例人体心脏,供者均为男性,年龄(81.9±7.2)岁,心脏质量(455.6±65.7)g.心脏放入装满水的塑料容器中,立即进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扫描,从供者死亡到标本扫描的间隔时间为(18.6±5.2)h.扫描使用3.0 T,GE CV/Ⅰ型磁共振机进行,采用8通道线圈扫描,sshEPI和SENSE扫描序列,层厚3mm.b值1000 s/mm~2,TR 2000 ms,TE 86.4 ms.FOV 14 cm×14 cm.Voxels 128×128.Resolution1.1 mm×1.1 mm×3 mm.然后采用GE Advantage Windows workstation通过纤维追踪进行心肌纤维的可视化重建,显示并观察心肌纤维的三维结构.结果 左心室前壁,室间隔,后壁及游离壁处的纤维均存在两个走行方向不同纤维层面,心内膜下层心肌纤维从基底部到心尖呈现纵斜形向下走行,中层的心肌纤维从心尖到基底部呈现横斜形向上走行,两者在心尖部呈螺旋形连接.结论人体心脏心室肌纤维的三维结构与Torrent心肌带假说所阐述的结构特征基本一致.
作者:叶卫华;高长青;吕坤;李力兵;闫军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CO_2激光联合外用中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头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CO_2激光治疗组和CO_2激光联合外用中药治疗组.结果 CO_2激光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6.1%,CO_2激光联合外用中药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7.5%,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激光联合中药治疗头面部多种基底细胞癌是一种高效、廉价、安全及简便易行的中西结合临床治疗新方法.
作者:张姝;宋顺兰;黄芳;刘铭炎;王燕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多沙普仑对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RRDA)的调节作用.方法 制作主要包含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的大鼠离体脑片标本,并保留舌下神经根的完整.将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Ⅵ组(n=6).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多沙普仑组(浓度分别为2、5、10μmol/L),V组给予丙泊酚(20 μmol/L),Ⅵ组给予丙泊酚(20μmol/L)+多沙普仑(5μmol/L),观察给药后1、3、5、10、15、30 min时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变化,并分析吸气时程(TI)、呼气时程(TE)、呼吸周期(RC)、放电积分幅度(IA)的改变.结果 Ⅱ组在给药前后脑片RRDA并无明显改变;Ⅲ、Ⅳ组在给药后1 min开始,吸气时程明显延长,放电积分幅度增加;呼气时程于第5 min时开始缩短(P<0.05),但呼吸周期仅于第10 min时缩短,其余时间点无明显改变;V组在第3 min时开始出现吸气时程缩短、放电积分幅度下降,并伴有呼气时程及呼吸周期延长(P<0.05),第10 min时达大变化值;Ⅵ组RRDA各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5 μmol/L多沙普仑可直接兴奋延髓脑片的RRDA,且可完全拮抗丙泊酚对脑片RRDA的抑制作用,此作用主要通过兴奋吸气中枢实现.
作者:李国才;焦勇钢;吴中海;方芳;程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索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胸部外科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符合 人选条件的胸外科手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NPPV组.N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给予NPPV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及残腔容积.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部手术后预防性应用NPPV治疗,未观察到NPPV对胸部手术后肺功能恢复有影响;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通气功能下降低于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
作者:廖广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RF)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蒸馏水稀释已知浓度的Hb液和TRF液,测定Hb、TRF以及Hb/TRF双联免疫胶体金法(胶体金试纸)的敏感范围.对87例临床标本进行三种试纸的临床检测,比较Hb和TRF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Hb试纸对Hb的敏感范围为0.2~2000 mg/L;TRF试纸对TRF的敏感范围为0.02~2000 mg/L; Hb/TRF双联试纸的各区带敏感范围分别与单一试纸的敏感范围相同.87例临床标本中,Hb试纸检出阳性25例(28.7%),TRF试纸检出阳性36例(41.3%),Hb/TRF双联试纸检出阳性48例(55.2%).结论Hb和TRF同时用于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更好地筛检消化道出血性疾病.
作者:罗福东;廖焕兰;黄宪章;陈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激素对肝移植术后近期毛细胆管瘀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肝移植术后2周~1月出现血清总胆红索超过171 μmol/L的13例病例,经检查排除肝脏血供、胆道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等因素.病理确认为肝内毛细胆管淤胆后,予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于治疗前1日、治疗后1日、治疗后1周分别检查肝功能,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别行肝穿病理检查对照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经激素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1周病理提示肝内毛细胆管淤胆消失.结论激素治疗肝移植术后近期毛细胆管淤胆性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建华;崔忠林;周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可行方案.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从新鲜骨髓中获取富含CD117阳性细胞和CD184阳性细胞的组分,然后将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0、7d、14 d,扩增方案采用含10%自体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和无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促肝细胞生长素(HGPF)、促血小板生长素(TPO)和白细胞介素3(IL-3),后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扩增细胞中CD117阳性细胞和CD184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含10%自体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加入HGPF 40 μg/ml、TP050 ng/ml、IL-310 ng/ml组的扩增效果好,扩增7d的CD117阳性细胞数量和CD184阳性细胞数量分别增加6.55倍和6.20倍,扩增14d的CD117阳性细胞数量和CD184阳性细胞数量分别增加11.62倍和20.57倍.结论含10%自体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加入HGPF 40 μg/ml、TP050 ng/ml、IL-310 ng/ml是体外扩增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可行方案.
作者:袁杰;廖彩仙;秦安成;廖欣鑫;黄勇平;龚祖元;廖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