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HIF-1α基因对兔缺血后肢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

李明琰;陈建威;张新建;陈冬冬;裴静娴;王月刚;吴平生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 腺病毒, 缺血, 后肢, 血管生成, 实时PCR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9只,分别在术后即刻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5 ml(NS组)、腺病毒空载体2×10~(10) PFU(Ad-null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 2×10~9 PFU(低剂量组)、2×10~9PFU(中剂量组)、 2×10~(11) PFU(高剂量组).术后第7天行实时PCR检测骨骼肌中HIF-1α mRNA表达水平,术后第0、14、28天对兔后肢进行对比超声检查,术后第28天行病理切片CD31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实时PCR显示NS组和Ad-null组HIF-1α 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量相当(P>0.05);各基因转染组HIF-1α表达量高于NS组和Ad-null组,且随转染剂量增加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超声示NS组和Ad-null组A×β标化值无明显差别(P>0.05).HIF-1α各转染组A×β标化值随剂量增加而增大(高剂量组与NS组、Ad-null组比较,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微血管密度值各组间比较亦呈上述规律.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基因能促进急性缺血肢体的血管生成,其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周期蛋白D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克隆人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鉴定其表达.方法 利用RT-PCR法,以低分化鼻咽癌CNE-22细胞mRNA为模板,扩增周期蛋白D1基因,构建重组装达载体pIRES2-EGFP-D1和pEGFP-C2-D1,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到低分化鼻咽癌CNE-22细胞,诱导其表达,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等鉴定其表达.结果 电泳获得918 bp预期片段,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分析证实含有周期蛋白D1完整读码框,将重组质粒导人CNE-2Z细胞并成功表达,目的 蛋白经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含周期蛋白D1基因的真核表达GFP质粒,为进一步研究周期蛋白D1在鼻咽癌CNE-22细胞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柏志全;张海峰;陈丽新;朱林燕;左婉红;和树同;王立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26例,采用新的置管方法放置双J管,均缝合输尿管切口.结果 1例肾盂结石因结石返回肾盏内改开放手术,其余25例后腹腔镜下取石成功.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5~10 ml.采用新的置管方法耗时1~3 min,平均2 min.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作为开放手术或其他微创方法的替代或补充,采用新的置管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苏寒锦;丁勇泉;李汉强;周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检测血清ATG浓度ELISA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中兔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的检查方法并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用鼠抗兔IgG单克隆抗体做固相,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IgG多克隆抗体做二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检测使用ATG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中ATG的浓度.结果 ATG浓度低检测值为31.25 ng/ml,在40~100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91%和5.22%.用该法测定7例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使用ATG患者的浓度,ATG随时间在体内浓度逐渐下降,但预处理后90天仍能测得ATG,表明ATG在体内作用时间比较久,可能会影响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结论双抗体夹心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用于人血清中ATG水平的定量测定.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使用ATG后体内浓度进行性降低,ATG将会比较长时间在体内起作用.

    作者:李真慧;吴秉毅;蒋玲;李佩恩;郭坤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目的 探讨官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有效性.方法 总结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行官腔镜下矫形术的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且术后均随访1年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9例经期延长者术后经期正常;术前1例经期延长伴不孕患者术后经期正常,但1年后仍未孕;术前1例经间期出血者症状消失;术前1例性交后出血者术后仍有症状.结论官腔镜手术治疗剖官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大宝;何亚琼;刘慧;万亚军;薛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60例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重复周期妊娠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6年1月~2009年4月89例行第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妊娠患者(A组)和71例行第2个周期均未妊娠的患者(B组),分析2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方案、卵母细胞和胚胎质量等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与B组相比,A组女方年龄较小、不孕年限短、基础卵泡数较多,且前者Gn总量少,但A组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均高于B组(P<0.05).A组第2个周期比第1个周期应用较多的GnRHa短效制剂、基因重组HCG、加用HMG、有较高的HCG日血中E2浓度,且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等第2周期均比第1周期高(多)(P<0.05).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复IVF-ET周期中通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及调节Gn的用量、调整GnRHa的制剂、适量加用HMG、应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更换培养基等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李秋华;全松;陈雷宁;李红;高瑞花;倪都;余敏;陈思梅;罗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尿毒症ApoE基因敲除小鼠加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与体内T细胞(Treg/ Teff)平衡的关系

    目的 建立尿毒症apoE-/-小鼠的动物模型,探讨模型鼠主动脉加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与体内T细胞(Treg/Teff)平衡的关系.方法 选用C57BL/6J遗传背景的apoE-/-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右肾皮质电凝加左肾切除术建立尿毒症apoE-/-鼠模型,对照apoE-/鼠行假手术.造模后2周检测肾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后10周采血检测肾功、血清总胆同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_1及IFN-γ浓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Foxp3及IFN-γ mRNA的表达;收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计算斑块相对面积.分析肾功能指标与Treg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造模后肾功能检测显示造模成功.造模后10周与对照组apoE-/鼠相比:尿毒症apoE-/-鼠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对面积显著提高,脾脏Treg细胞比率下降,血清TGF-β_1浓度降低及IFN-γ、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主动脉Foxp3 mRNA表达下调及IFN-γ mRNA表达上调.肾功能指标与Treg数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尿毒症apoE-/-小鼠模型.模型鼠主动脉加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与体内Treg数量减少、功能受损及Teff功能上调,即T细胞亚群(Treg/Teff)失衡有关.

    作者:申燕;袁祖贻;刘艳;肖嫣;吴岳;赵燕;田雨灵;刘卫民;王丽君;梁萧;陈涛;耿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ER-2/neu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HER-2/neu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HCC、10例肝硬化、10例正常肝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CC中HER-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X~2=6.482,P=0.032);HCC中HER-2的表达与是否伴有肝硬化(P=0.041)、侵袭性(P=0.028)、Edmondson分级(P=0.012)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HER-2表达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患者(P=0.036).结论HER-2/neu基因在HCC的侵袭性生长转移和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HCC组织中HER-2/neu表达阳性的患者预示较差的预后.

    作者:张俊凯;潘佩玲;吴颖猛;萧剑军;彭杰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Glisson氏革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 探讨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4月~2008年5月收治的25例肝癌患者(A组)行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术后观察手术切缘的阳性率、手术标本的微转移灶、复发率.挑选2006-1~2008-10收治的30例(B组)接受常规肝癌局部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切缘的阳性率(4.0%)明显低于B组切缘的阳性率(10.0%).A组瘤外肝组织微转移灶的数量(16)明显高于B组微转移灶的数量(8).A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6.8 mm (2.7~25.6 mm),B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4.2 mm(2.4~ 9.0mm).A组1年的复发率(16.0%)明显低于B组1年的复发率(26.7%).结论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操作简单,可减少肿瘤微转移灶的残留,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小平;欧迪鹏;陈世洪;孙宁东;施章时;王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基因AY35893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

    目的 对新基因AY358935的功能性质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新基因AY358935及其编码蛋白的性质、定位、结构、表达谱等特征,并根据相关信息预测其生物学功能.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病毒感染早期AY358935的表达变化.结果 AY358935基因进化保守,与马、小鼠、斑马鱼、非洲爪蟾的相似性分别为74%、60%、38%、33%.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的可能性大.含有一个N末端信号肽序列和单次跨膜结构,多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是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表达广泛,并受双链RNA依赖蛋白激酶的表达调控.AY358935蛋白表达在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2h后即明显上调.结论初步预测AY358935为具有重要功能的小分子分泌蛋白,可能参与细胞增殖和抗病毒天然免疫调控.

    作者:熊绍权;杨寒朔;龙奇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骨骼肌收缩对骨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采用骨室种植体体内检测技术探讨骨周围骨骼肌收缩对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10月,3~3.5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所有动物均于右侧胫骨植入骨室种植体.实验组于术后第2周开始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刺激腓肠肌收缩,频率4 Hz,1 h/d,每周6日;对照组无刺激.术后3周起,每周通过骨室种植体行体内显微观察至第10周,光镜下通过荧光染料FITC和RITC观察血管生长情况,运用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由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引起腓肠肌收缩,随着腓肠肌收缩时间延长,实验组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骨室种植体体内检测技术能够较好在体检测骨内毛细血管通透性,骨骼肌收缩能提高骨毛细血管通透性.

    作者:张宇;金丹;王立超;秦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丹芪活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保肝及活血化瘀作用

    目的 观察丹芪活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保肝及活血化瘀作用.方法 将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芪活肝胶囊,重点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明显好转(P<0.01),临床疗效好,并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结论丹芪活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保肝及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具有活血化瘀的疗效.

    作者:梁建新;曾文铤;朱科伦;张鹤;卫建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33例男性原发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原发不育的关系.方法 利用染色体技术、PCR技术等对133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 133例男性原发不育患者中发现异常核型25例(18.80%);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12例(9.02%),其中2例精索静脉曲张及2例隐睾患者;4人同时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男性原发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关系密切,对男性原发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非常重要.

    作者:纪妍;徐宏甲;黄健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骨髓源性肝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案的探讨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可行方案.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从新鲜骨髓中获取富含CD117阳性细胞和CD184阳性细胞的组分,然后将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0、7d、14 d,扩增方案采用含10%自体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和无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促肝细胞生长素(HGPF)、促血小板生长素(TPO)和白细胞介素3(IL-3),后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扩增细胞中CD117阳性细胞和CD184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含10%自体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加入HGPF 40 μg/ml、TP050 ng/ml、IL-310 ng/ml组的扩增效果好,扩增7d的CD117阳性细胞数量和CD184阳性细胞数量分别增加6.55倍和6.20倍,扩增14d的CD117阳性细胞数量和CD184阳性细胞数量分别增加11.62倍和20.57倍.结论含10%自体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中加入HGPF 40 μg/ml、TP050 ng/ml、IL-310 ng/ml是体外扩增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可行方案.

    作者:袁杰;廖彩仙;秦安成;廖欣鑫;黄勇平;龚祖元;廖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七通舒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压及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三七通舒胶囊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压及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使用横断面研究13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分别采用中药三七通舒胶囊及西药西比灵胶囊进行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目前较为通用的眩晕严重程度评定量表在治疗前后评定量各组症状减轻程度以判断两者疗效,同时记录血压及血清内皮素前后的变化并统计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4周,症状缓解程度及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血压降低程度上,三七通舒胶囊组降低程度与西比灵胶囊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方面差异明显(P<0.05).三七通舒胶囊组的药物副反应少.结论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中,三七通舒胶囊作用明确,同时可以降低血压,降低内皮素水平,副反应少.理论上可以降低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及使用.

    作者:周道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体外不同动态力学应变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功能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在动态力学微应变范围内细胞增殖和功能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HPDLF进行加载,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和定量分析细胞总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研究不同作用方式、大小和时间的动态力学应变对细胞增殖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 加载装置所产生的动态力学微应变范围对HPDLF的G_0/G_1期、S期细胞百分比、增殖指数PI、总蛋白含量及ALP活性产生明显的影响(P<0.05),其中G_0/G_1期细胞百分比减少,S期细胞百分比、PI、总蛋白含量及ALP活性增高,且此影响均与应变的大小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动态力学应变加载方式的不同对HPDLF的G_0/G_1期、S期、G_2/M期细胞百分比、PI、总蛋白含量及ALP活性均有明显的影响(P<0.05).梯度加载组的促增殖和对总蛋白含量及ALP活性的上调作用均明显高于1000、4000 μstrain两组.结论HPDLF细胞增殖和功能活性增加与动态力学应变的作用方式、应变大小、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侯睿;陈新民;巢永烈;吴珺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38MAPK信号通路在甘草酸二铵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p38MAPK信号通路在甘草酸二铵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甘草酸二铵处理组(Ⅲ组).Ⅰ组行冠脉套线不阻断,Ⅱ、Ⅲ组均行后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其中Ⅲ组在阻断前用甘草酸二铵2.5 mg/kg静脉泵注.三组在阻断冠脉前20 min(T_0),阻断后20 min (T_1)、40 min(T_2)、再灌注后1 h(T_3)、2 h(T_4)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浆TNF-2、IL-6,IL-8细胞因子含量,再灌注结束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p38MAPK水平,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同时用伊文思蓝和TI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Ⅱ组比较Ⅲ组p38MAPK表达降低(P<0.05),细胞炎性因子含量减少(P<0.05).心肌细胞超微损伤减轻(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通用下调心肌P38MAPK表达,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流;周海洋;冉珂;王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

    目的 研究柚皮苷对高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HUVECs后,采用不同剂量的柚皮苷预处理HUVECs,然后高糖诱导HUVECs;加入荧光染料标记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与HUVECs共同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并拍照,比较粘附密度;提取总蛋白后,Westem blotting检测处理后HUVECs粘附分子的表达;荧光染料结合法检测处理后HUVECs活性氧的产生;提取处理的脐静脉内皮细胞核蛋白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在核内的量.结果 高糖诱导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柚皮苷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活性氧产生,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核因子-κB p65活化.结论柚皮苷可能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活性氧产生,从而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进一步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HUVECs与THP-1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炎症.

    作者:熊莺;王广发;张俊艳;吴少瑜;徐伟;张嘉杰;吴曙光;饶进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全切除10例,包括8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2例,为星形细胞瘤.术后3月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8例患者比术前改善1级,4例患者保持不变.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8例全切除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积极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佳治疗方案.

    作者:秦明筠;彭彪;罗冬冬;陈颖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肺疾病患儿外周血17个免疫细胞因子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外周血17个细胞因芋的改变,探讨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部分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将26例住院满28 d的早产儿分为慢性肺疾病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用multi-plex技术检测外周血中17个细胞因子(IL-1b,IL-2,IL-4,IL-5,IL-6,IL-7,IL-8,IL-10,IL-12,IL-13,IL-17,GM-CSF,IFN-γ,TNF-α,G-CSF,MCP-1,MIP-1b)的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肺疾病组外周血中的17个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发病后期的发病机制主要不是免疫因素造成的.

    作者:罗英;黄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过氧化氢PI3K依赖性促进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_2O_2)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VEGF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H_2O_2浓度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活力的影响;实验分4组:正常组,50μmol/L、200 μmol/L和600 μmol/L,分别处理HBE 24 h,RT-PCR检测VEGF及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选择基因表达水平影响较大的50 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h,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BK)选择性抑制剂Ly294002对H_2O_2诱导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200 μmol/L以下H_2O_2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HBE135-E6E7组成性表达VEGF189和VEGF165.VEGF165 mRNA表达在正常组,50、200和600 μmol/L分别为0.379±0.044,0.791±0.042,0.585±0.133,0.720±0.0213 VEGF189 mRNA表达在4组中分别为:0.193±0.018,0.270±0.012,0.205±0.074,0.302±0.035.相对于对照组,VEGF165、VEGF189在50 μmol/L H_2O_2处理组即可显著升高VEGF表达(P<0.05),但并无浓度依赖性增加.ELISA结果显示:正常组、50 μmol/L H_2O_2处理组和PBK预处理上清VEGF浓度分别为:(591.5±9.5)、(768.9±21.3)、(489.3±10.9) pg/ml.H_2O_2处理组显著升高VEGF表达,而Ly294002可显著降低H_2O_2诱导的VEGF表达(P<0.05),甚至比正常水平更低(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以PBK通路依赖性地增加HBE VEGF表达,这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产生和维持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沈湘波;赵海金;蔡绍曦;彭红娟;李文军;佟万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