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凤;牛晓峰;范特;王小鹏;刘燕玲;陈天宁
目的 探讨激素对肝移植术后近期毛细胆管瘀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肝移植术后2周~1月出现血清总胆红索超过171 μmol/L的13例病例,经检查排除肝脏血供、胆道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等因素.病理确认为肝内毛细胆管淤胆后,予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于治疗前1日、治疗后1日、治疗后1周分别检查肝功能,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别行肝穿病理检查对照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经激素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1周病理提示肝内毛细胆管淤胆消失.结论激素治疗肝移植术后近期毛细胆管淤胆性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建华;崔忠林;周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1995年与2005年广州地区心内科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995年和2005年广州地区9家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用药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5年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较1995年增加,而2005年高胆同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较1995年下降;1995年1级(轻度)高血压人数百分比较2005年下降,2级(中度)高血压人数在2005年所占百分比较1995年上升;2005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率比1995年显著增加,同时他汀类降脂药2005年使用率较1995年也明显增加.结论广州10年来心内科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有显著性变化,血压、血糖、血浆甘油三酯控制不理想.ACEI、ARB、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在心血管病的使用迅速增加,成为一线用药.
作者:王振坤;李鹏;范永臻;郭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85例,首先根据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2组,与其影响因素间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然后再分析其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后建立ROC曲线评估颈总动脉的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价值.结果 颈动脉斑块形成被发现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OR=4.982,P=0.004),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无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x~2=9.317,P=0.002);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呈正相关(r=0.362,P=0.001;r=0.298,P=0.009),颈总动脉的IMT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0.231,P=0.045);以Crouse评分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肌有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0.061,P=0.001:IM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0.061,P=0.006.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发病呈正相关,但斑块的Crouse评分及颈总动脉IMT均不是预测其心肌缺血的很好指标.
作者:由天辉;陆亚琴;田作军;周玉兰;王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_2O_2)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VEGF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H_2O_2浓度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活力的影响;实验分4组:正常组,50μmol/L、200 μmol/L和600 μmol/L,分别处理HBE 24 h,RT-PCR检测VEGF及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选择基因表达水平影响较大的50 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h,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BK)选择性抑制剂Ly294002对H_2O_2诱导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200 μmol/L以下H_2O_2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HBE135-E6E7组成性表达VEGF189和VEGF165.VEGF165 mRNA表达在正常组,50、200和600 μmol/L分别为0.379±0.044,0.791±0.042,0.585±0.133,0.720±0.0213 VEGF189 mRNA表达在4组中分别为:0.193±0.018,0.270±0.012,0.205±0.074,0.302±0.035.相对于对照组,VEGF165、VEGF189在50 μmol/L H_2O_2处理组即可显著升高VEGF表达(P<0.05),但并无浓度依赖性增加.ELISA结果显示:正常组、50 μmol/L H_2O_2处理组和PBK预处理上清VEGF浓度分别为:(591.5±9.5)、(768.9±21.3)、(489.3±10.9) pg/ml.H_2O_2处理组显著升高VEGF表达,而Ly294002可显著降低H_2O_2诱导的VEGF表达(P<0.05),甚至比正常水平更低(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以PBK通路依赖性地增加HBE VEGF表达,这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产生和维持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沈湘波;赵海金;蔡绍曦;彭红娟;李文军;佟万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复周期妊娠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6年1月~2009年4月89例行第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妊娠患者(A组)和71例行第2个周期均未妊娠的患者(B组),分析2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方案、卵母细胞和胚胎质量等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与B组相比,A组女方年龄较小、不孕年限短、基础卵泡数较多,且前者Gn总量少,但A组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均高于B组(P<0.05).A组第2个周期比第1个周期应用较多的GnRHa短效制剂、基因重组HCG、加用HMG、有较高的HCG日血中E2浓度,且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等第2周期均比第1周期高(多)(P<0.05).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复IVF-ET周期中通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及调节Gn的用量、调整GnRHa的制剂、适量加用HMG、应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更换培养基等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李秋华;全松;陈雷宁;李红;高瑞花;倪都;余敏;陈思梅;罗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三维评价藻酸盐类、缩合硅橡胶类、聚醚橡胶类3种牙科印模材料的取模精度.方法 以猴牙列为标准模型,分别采用3种印模材料制取猴上、下颌牙列各10付石膏模型,用三维照相式扫描仪扫描标准模型及石膏模型,提取石膏模型扫描图像与标准模型图像进行拟合,获取设定牙列截面体的体积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不同印模材料制取印模与标准模型之间三维形态偏差分布的规律.结果 与标准模型扫描图像相比较,3种印模材料翻制石膏模型后扫描图像的截取体积平均变化率分别为-5.84%、-3.21%、-0.63%,藻酸盐组与缩合硅橡胶组、聚醚橡胶组截面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醚橡胶组与标准模型接近,其次是缩合硅橡胶组和藻酸盐组,聚醚组(P>0.05)、缩合硅橡胶组(P>0.05)在上、下颌体积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而藻酸盐组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拟合图像大偏差出现在牙颈部与牙龈组织接触的部位.结论3种印模材料制取石膏模型与标准原型相比较体积均变小,聚醚橡胶类印模材料的取模精度要优于缩合硅橡胶类,缩合硅橡胶类要优于藻酸盐类印模材料,牙颈部与牙龈组织接触的部位取模误差较大.
作者:孙力;李鸿渡;储冰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在动态力学微应变范围内细胞增殖和功能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HPDLF进行加载,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和定量分析细胞总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研究不同作用方式、大小和时间的动态力学应变对细胞增殖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 加载装置所产生的动态力学微应变范围对HPDLF的G_0/G_1期、S期细胞百分比、增殖指数PI、总蛋白含量及ALP活性产生明显的影响(P<0.05),其中G_0/G_1期细胞百分比减少,S期细胞百分比、PI、总蛋白含量及ALP活性增高,且此影响均与应变的大小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动态力学应变加载方式的不同对HPDLF的G_0/G_1期、S期、G_2/M期细胞百分比、PI、总蛋白含量及ALP活性均有明显的影响(P<0.05).梯度加载组的促增殖和对总蛋白含量及ALP活性的上调作用均明显高于1000、4000 μstrain两组.结论HPDLF细胞增殖和功能活性增加与动态力学应变的作用方式、应变大小、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侯睿;陈新民;巢永烈;吴珺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12月份住院患者病历,通过对不同手术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指症过宽、起点过高、疗程过长、选药不对症等现象.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薛书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官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有效性.方法 总结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行官腔镜下矫形术的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且术后均随访1年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9例经期延长者术后经期正常;术前1例经期延长伴不孕患者术后经期正常,但1年后仍未孕;术前1例经间期出血者症状消失;术前1例性交后出血者术后仍有症状.结论官腔镜手术治疗剖官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大宝;何亚琼;刘慧;万亚军;薛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对大鼠主动脉滋养血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治疗组.高脂血症组持续高脂喂养,4周后其中高脂血症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辛伐他汀10 mg/g·d,而另一高脂血症组不予药物治疗,第20周检测3组的血脂变化,观察主动脉、滋养血管病理改变及VEGF和NO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主动脉壁内层、中层厚度、滋养层滋养血管密度均显著增高,而高脂血症组大鼠血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血VEG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辛伐他汀治疗组动脉壁内层、中层厚度均显著小于高脂血症组,滋养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高脂血症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血NO、VEGF水平明显高于高脂血症组,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辛伐他汀有助于VEGF和NO浓度的升高及滋养血管的新生,可能有利于动脉内皮功能的修复.
作者:吴峻;肖云;王玮;陆东风;何兆初;陈敏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髓质海绵肾患者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和24 h尿液分析的特点,总结提高诊治该病的水平.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3例髓质海绵肾患者进行回访,检查其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并进行24 h尿液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确诊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6例,其中2例为轻度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例肾功能正常并代谢性酸中毒,3例经酸负荷试验诊断为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24 h尿液分析结果显示低枸橼酸尿8例,低镁尿4例,高钙尿3例,高磷尿1例,高草酸尿4例,高尿酸1例.结论中国髓质海绵肾患者也合并较高比例的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低枸橼酸尿;严格筛查是否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进行24 h尿液分析,对预防和减少髓质海绵肾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鸣;刘春晓;曾国华;袁坚;单炽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残肝断面~(125)I粒子植入对机体免疫细胞组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68例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切除及~(125)I粒子植入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协除组(对照组).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NK细胞组成(单位为%)及血浆细胞因子IL-4、IL-10、IL-12、IFN-γ水平(单位为ng/L).结果 对照组:手术后第7天CD3~+、CD4~+百分比分别为(39.38±6.98)、(24.34±3.18),较手术前的(62.58±8.67)、(30.63±4.19)低(P<0.05);CD8~+、NK水平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细胞因子IL-4 、IL-10分另0为(29.83±7.99).(87.54±2.89),较手术前的(10.35±8.76) .(64.25±2.54)升高(P<0.05);手术前、后的IL-12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的CD3~+、CD4~+、CD8~+、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细胞因子IL-4、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L-12、IFN-γ分别为(89.46±11.43)、(47.78±5.45),较手术前的(36.13±9.16)、(7.14±2.17)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术后CD3~+、CD4~+较对照组高(P<0.05);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细胞因子IL-12、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肝癌手术后残肝断面~(125)I粒子植入有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刺激作用,并可促进机体免疫应答的Th2/Th1偏移.
作者:向国安;陈开运;王汉宁;肖金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多沙普仑对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RRDA)的调节作用.方法 制作主要包含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的大鼠离体脑片标本,并保留舌下神经根的完整.将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Ⅵ组(n=6).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多沙普仑组(浓度分别为2、5、10μmol/L),V组给予丙泊酚(20 μmol/L),Ⅵ组给予丙泊酚(20μmol/L)+多沙普仑(5μmol/L),观察给药后1、3、5、10、15、30 min时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变化,并分析吸气时程(TI)、呼气时程(TE)、呼吸周期(RC)、放电积分幅度(IA)的改变.结果 Ⅱ组在给药前后脑片RRDA并无明显改变;Ⅲ、Ⅳ组在给药后1 min开始,吸气时程明显延长,放电积分幅度增加;呼气时程于第5 min时开始缩短(P<0.05),但呼吸周期仅于第10 min时缩短,其余时间点无明显改变;V组在第3 min时开始出现吸气时程缩短、放电积分幅度下降,并伴有呼气时程及呼吸周期延长(P<0.05),第10 min时达大变化值;Ⅵ组RRDA各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5 μmol/L多沙普仑可直接兴奋延髓脑片的RRDA,且可完全拮抗丙泊酚对脑片RRDA的抑制作用,此作用主要通过兴奋吸气中枢实现.
作者:李国才;焦勇钢;吴中海;方芳;程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p38MAPK信号通路在甘草酸二铵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甘草酸二铵处理组(Ⅲ组).Ⅰ组行冠脉套线不阻断,Ⅱ、Ⅲ组均行后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其中Ⅲ组在阻断前用甘草酸二铵2.5 mg/kg静脉泵注.三组在阻断冠脉前20 min(T_0),阻断后20 min (T_1)、40 min(T_2)、再灌注后1 h(T_3)、2 h(T_4)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浆TNF-2、IL-6,IL-8细胞因子含量,再灌注结束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p38MAPK水平,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同时用伊文思蓝和TI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Ⅱ组比较Ⅲ组p38MAPK表达降低(P<0.05),细胞炎性因子含量减少(P<0.05).心肌细胞超微损伤减轻(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通用下调心肌P38MAPK表达,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流;周海洋;冉珂;王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脊柱结核正规化疗后异烟肼及代谢产物在病椎内外分布的特点.方法 23例应用3SHRE/15HRE化疗方案结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术前按年龄分4组行脊柱CT检查,测量核病灶、病灶外病椎及正常椎骨CT值.化疗第4周手术,术中再取病椎各部作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测量抗结核药异烟肼(INH)及其代谢产物乙酰异烟肼(AC-INH)浓度.结果 (1)INH和AC-INH在血液中的浓度水平高,在正常髂骨和非硬化骨病椎中浓度次之,硬化壁和病灶中浓度极低.(2)在病椎非硬化骨中INH和AC-INH浓度与正常椎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病椎硬化骨中INH和AC-INH浓度与正常椎骨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病灶中几乎测不出该药浓度.结论INH和AC-INH在脊柱结核患者正常椎骨与非硬化骨的病椎中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而在病灶及有硬化骨的病椎中难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作者:刘鹏;江建明;周枝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ProTaper手动镍钛锉用于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取老年人磨牙182颗,随机分为2组,每组91颗牙,分别采用ProTaper手动镍钛锉(试验组)和手动不锈钢K锉(对照组)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组在根管预备时间、根管充填效果及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老年人磨牙根管预备时间:试验组(5.41±0.38) min,对照组(8.23±0.40) min;根管充填恰填率:实验组81.32%,对照组62.64%;术后疼痛发生率:实验组14.29%,对照组39.56%.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Pro Taper手动镍钛锉预备老年人磨牙根管,省时省力,安全高效,并能减少术后疼痛反应,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作者:丁咏;江穗;余梓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皮下植入顺铂血浆和肾脏中顺铂(DDP)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的顺铂经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络合衍生化后用乙醚提取的产物Pt(DDTC)2.采用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水.甲醇(25:75).流速1.0 ml/min,在254 nm处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顺铂的线性范围为0.1~10 μg/ml,r=0.9998(血浆),r=0.9993(肾脏),日内RSD和日间RSD均小于10%,低检测限为50 ng.结论本法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皮下植入顺铂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李维凤;牛晓峰;范特;王小鹏;刘燕玲;陈天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CO_2激光联合外用中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头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CO_2激光治疗组和CO_2激光联合外用中药治疗组.结果 CO_2激光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6.1%,CO_2激光联合外用中药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7.5%,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激光联合中药治疗头面部多种基底细胞癌是一种高效、廉价、安全及简便易行的中西结合临床治疗新方法.
作者:张姝;宋顺兰;黄芳;刘铭炎;王燕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_0)、切皮后2 h(T_1)、术后4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时段的血清应激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 (I)B组T_2、T_3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除CD8~+%外,两组CD4~+% 、CD4~+/CD8~+比值从T_1开始下降(P<0.05),T_2时B组降至低(P<0.01),T_3时A组降至低(P<0.05);T_1至T_4时点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_3至T_4时点B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A组(P<0.05);T_1时两组的IL-2水平开始下降,T_2时B组降至低(P<0.05),T_3时A组降至低(P<0.05),T_3和T_4时B组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sIL-2R水平从T_1开始升高,A组T_2时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T_1达高峰;而B组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_2至T_4时A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3)两组血清GH、PRL和Cor浓度均呈增高趋势(P<0.05).而血清IL-8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B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GH、PRL、Cor及IL-8指标波动均较A组平稳.结论在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辅以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邢翠燕;吴明毅;范海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I/2、HLA-A3、HLA-A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 vs 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 vs 67.6%,P=0.011).供者HLA-Cw、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 vs 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 vs 52.2%.P=0.011).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匹配情况:肾功能稳定组中KIR2DL2/HLA-C1和KIR2DL2/HLA-C1信号匹配率较急性排斥组高(P=0.030,P=0.028).结论特定的KIR/HLA配体组合型(如KIR2DL2/HLA-C1、KIR2DL2/HLA-C1)可以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良好的供者HLA和受者KIR配型选择有利于同种异体肾移植的预后.
作者:于立新;肖飞;肖露露;罗敏;付绍杰;王亦斌;苗芸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