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纲;李园园;杨洁;李恒进;赵华
目的 前期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淋巴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基因表达升高,为进一步探讨GRK2表达升高的分子机制,检测高糖对GRK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H9C2成心肌细胞随机分成5组分别加入以下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和不同葡萄糖梯度浓度组(0,5.5,12.5 ,25,33mmol/L),培养72 h后采用RT-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测定GRK2-mRNA和磷酸化Akt(Ser473)蛋白含量比值.结果 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H9C2成心肌细胞的GRK2-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提示两者间存在直线相关(R= 0.683,P<0.001),采用Student Newman-Keuls'q检验,各葡萄糖培养组与无糖培养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8,P=0.009,P<0.001).而磷酸化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F=369.1,P<0.001),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葡萄糖浓度与磷酸化AKt(Ser473)蛋白的表达呈线性负相关(R=0.913,P<0.001).结论 高糖培养使GRK2表达升高,可能是参与心肌细胞葡萄糖利用受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陈红梅;林秋雄;谭虹虹;杨华章;余细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增龄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MCP-1和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老年大鼠对炎性刺激易感的可能机制.方法 青年及老年大鼠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ED-1阳性细胞浸润情况,应用Western blot和North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MCP-1和ICAM-1蛋白质和基因表达.结果 (1)青年和老年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几乎无ED-1阳性细胞,注射LPS后,青年和老年LPS组ED-1阳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增强,并且老年鼠明显多于青年鼠(P<0.05).(2)青年和老年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均有基础量的MCP-1和ICAM-1表达,老年与青年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注射LPS后青年和老年大鼠MCP-1和ICAM-1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老年大鼠上调更加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相同鼠龄MCP-1和ICAM-1表达的增加量为变量,进行t检验,发现老年MCP-1和ICAM-1表达的增加量仍显著高于青年大鼠(P<0.05).结论 增龄可上调肺组织MCP-1、ICAM-1表达,并加强脂多糖诱导MCP-1、ICAM-1表达的作用,加重肺部炎症反应.
作者:林淑芃;孙雪峰;陈香美;师锁柱;洪权;吕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玄参的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Hypersil BDS C18柱(4.6 mm×200 mm,5 μm),乙腈-1%冰醋酸溶液(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78 nm处测定哈巴俄苷的含量.结果 玄参药材中的哈巴俄苷含量以11月底为高.结论 玄参药材的佳采收期为11月底.
作者:陈仕恒;谢昭明;李顺祥;何慧玲;李峰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静脉溶栓后应用降纤、抗凝等综合治疗对维护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安全性.方法 对91例按照标准人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用尿激酶溶栓后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溶栓后6h给予东菱迪芙10BU静脉滴注,溶栓后12 h给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溶栓后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 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T、APTT均延长,但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二组FIB均降低,但综合治疗组治疗后FIB降低明显,尤以第1、2为明显(P<0.01,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治疗能有效维护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神经功能,并且相对安全.
作者:刘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非肿瘤患者和早期NSCLC无脑转移患者脑脊液的蛋白质谱,找出差异蛋白峰,建立NSCLC脑转移的蛋白质谱诊断模型.方法 收集上述三组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各29例、23例和1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进行检测,Biomarker Wizard软件统计分析三组样本的蛋白质峰,Biomarker pattems软件的决策树模型进行差异蛋白峰的比较和判别,建立分类决策树诊断模型,评价其诊断和应用价值.结果 脑转移组与早期无脑转移组有5个显著差异性表达蛋白质峰,运用m/z8698.00、1215.32和1245.70蛋白质峰将两组样本分开,诊断模型的灵敏度100%(29/29),特异度为100%(10/10).早期无脑转移组与非肿瘤组结果 有5个显著差异性表达蛋白峰,应用m/z 6050.00蛋白峰可以把无脑转移组和非肿瘤组分开,诊断模型的灵敏度为90.00%(9/10),特异度为78.26%(18/23).结论 采用SELDI技术可以发现三组患者的脑脊液存在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峰,利用这些差异蛋白质建立的蛋白质谱分类决策树状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作者:谢松喜;李伟雄;黄玉娟;陈剑光;吴一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pDsRed2-Nl-SDF-lα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其在MSCs内的表达.方法 设计并合成SDF-1α基因引物,用RT-PCR法从小鼠平滑肌细胞中扩增出带有Xhol与EcoRI酶切位点的SDF-1α基因片段,将SDF-1α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N1上,酶切和测序鉴定.培养小鼠MSCs并Vimentin蛋白免疫荧光鉴定.通过脂质体将pDsRed2-N1-SDF-1α转染入小鼠MSCs.免疫荧光检测转染后的MSCs表达SDF-1α蛋白的情况.结果 扩增出的基因片断大小与基因文库中已知的SDF-1α序列大小完全相符,酶切也得到目的 基因片断,测序结果 显示与已知的SDF-1α序列相同,成功构建pDsRed2-Nl-SDF-1α真核表达载体.培养的细胞经Vimentin蛋白免疫荧光检测为阳性,pDsRed2-N1-SDF-1α表达载体转染到MSCs,24 h后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可见SDF-1α融合蛋白表达.结论 pDsRed2-N1-SDF-1α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小鼠MSCs中表达SDF-1α蛋白.
作者:李明;张世忠;邹志浩;郭燕舞;卢凤飞;姜晓丹;寇盛斌;卢国辉;李振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谷氨酸在缺氧条件下对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后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谷氨酸组(1 μmol/L);③缺氧组;④缺氧+谷氨酸组.缺氧条件为:(94%N_2,5% CO_2和1%O_3),每组包括6个时相点:0、2、4、6、8、12 h(以缺氧后开始计时),②和④组加入1μmol/L的谷氨酸.在不同时间点提取细胞总RNA,用Real time FQ-PCR法检测VEGF mRNA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VE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谷氨酸组(1 μmol/L)各实验时相点星形胶质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缺氧组和缺氧+谷氨酸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却随实验时相逐步增高,分别在6和8h达高,之后渐下降.缺氧+谷氨酸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较单纯缺氧组更为显著.结论 谷氨酸(1μmol/L)可在缺氧条件下增强星形胶质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这可能与缺氧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表面谷氨酸受体的表达变化有关.
作者:刘重霄;刘勇;师蔚;陈新林;肖新莉;赵凌宇;田玉梅;张军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转染肝癌细胞系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hHGF抗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应用包含20000条人类全长基因的寡聚核苷酸芯片ImaGene3.0检测hHGF转染的肝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差异,并选择其中参与肝纤维化过程的存在表达上调基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用RT-PCR方法 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筛选出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周期素、细胞因子相关蛋白、糖脂类物质代谢相关酶及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因子等,RT-PCR验证参与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几种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其中STAT1和MAPK1表达明显上调,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 一致.结论 hHGF转染肝癌细胞系存在基因表达差异,可能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物质代谢相关过程及细胞信号转导系统.hHGF可能通过激活JAK/STAT通路和MAPK通路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灏;陈景良;向国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血清PCT浓度在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不同感染病例的PCT、CRP、WBC、neu%和lym%,以SPSS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并采用binary logistc回归建立预测概率模型,获得新的统计量,计算各曲线下面积(AUC),获得佳诊断点.结果 PCT在血培养阳性、阴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52.52,P<0.001),ROC曲线诊断标准选择为>2处的Youden指数大,灵敏度为63.3%.特异性为86.8%;PCT、CRP、WBC、neu%和lym%的AUC分别为:0.700、0.765、0,636、0.618和0.648;PCT联合CRP、1ym%检测的AUC为0.776,在0.566处的Youden指数结果 大,其诊断灵敏度为63.8%,特异性为84.7%.结论 PCT在败血症早期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PCT联合WBC、CRP和1ym%等指标可提高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刘飞;王前;曾方银;张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26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小切开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周定,加自体髂骨植骨,并结合CPM功能锻炼.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3.5个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达88.5%.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满意.
作者:孙景福;李保良;陈美珠;吴任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了解广州市腹泻病人中香港海鸥型菌(LH)和产肠毒索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情况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10月于广州某医院采集了646例门急诊腹泻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用EC肉汤进行增菌,并分别采用麦康凯平板及头孢哌酮麦康凯平板进行ETEC和LH的分离培养;用生物梅里埃API20NE和API20E进行生化鉴定;用PCR方法 进行基因鉴定:K-B纸片扩散法作耐药性检测.结果 646例标本中未检出LH,检出38例ETEC.检出率6%.药敏结果 显示ETEC对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青霉素类,四环索类及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广州市LH的人群感染率可能较低;ETEC引起的腹泻较10年前有降低倾向,仍需进一步做多中心调查.食用水产品可能是ETEC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治疗ETEC类腹泻建议首选头孢类抗生素.
作者:贾宇静;贺小峰;张欧;朱江峰;胡静;俞守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索(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在设立正常对照、急性高眼压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rhEPO,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视网膜组织可见bcl-2蛋白表达,染色阳性细胞数为每高倍视野(10.5±1.2)个.模型组和EPO组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P<0.01).EPO组第7天、14天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 rhEPO可以上调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rhEPO保护急性高眼压引起的兔眼视网膜神经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建明;宋艳萍;孙乃学;惠娜;赵世平;胡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考察利多卡因纳米乳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 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的佳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比值)及各组份比例;Zeta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粒径大小及分布范围: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形态及体系类型;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比较含5%利多卡因的纳米乳、凝胶和酊剂的累积透皮吸收量Q和表观皮肤透皮速率(Kp)值,分析利多卡因纳米乳的透皮渗透类型.结果 利多卡冈纳米乳平均粒径为(29.8±14.4) 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介于15.1~45.5 nm之间,2%介于77.9~261.3 nm之间;纳米乳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纳米乳的Kp值(3.07±0.74 cm·h~(-1))显著高于凝胶[(1.27±0.35) cm·h~(-1)]和酊剂[(0.97±0.18) cm·h~(-1)],纳米乳的透皮速率为[(69.82±7.48)μg·cm~(-2)·h~(-1)]透皮过程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过程.结论 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纳米乳各组份比例的方法 简便、准确,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观察测定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的方法 较为全面,利多卡因纳米乳有较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皮肤局麻透皮给药制剂.
作者:朱晓亮;李国锋;曾抗;陈志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发生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不少见,但并发下齿槽动脉破裂引起大出血甚为罕见,笔者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洁妹;吴乃强;曾伟鹏;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PLR-R结合PRL后所引发生物学效应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PRL-R表达与ER、PR的关联性,并分析CerbB-2表达对此关联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1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攸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6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患者原发灶标本中PRL-R的表达.采用X2关联性检验分析乳腺癌PRL-R表达与ER、PR的关联性.结果 130例患者中PRL-R阳性表达89例(68.5%).分析发现,全组病例PRL-R表达阳性率与ER表达呈正关联(P<0.05),但此关联性仅限于CerbB-2阳性表达亚层中出现(P<0.05).全组病例PRL-R表达阳性率与PR表达无关联(P>0.05),但在CerbB-2阳性表达病例中,两者却表现为正关联(P<0.05).结论 乳腺癌PRLR与ER/PR表达间的正关联性有赖于CerbB-2的阳性表达,CerbB-2表达状况对PRL-R与ER/PR表达间的关联性存在较大影响.
作者:郑荣辉;管迅行;张秀萍;何振宇;黄赖机;廖志伟;童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嗜铬蛋白A(CgA)在人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发病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CgA在89例人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gA在乳腺正常和增生组织中均没有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有表达,发生率16.7%.其表达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的表达无差异.结论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发生原因可能是干细胞受微环境因素影响在细胞分化不成熟的同时出现其他方向分化或转分化;可考虑将CgA作为常规检测项目筛查此类型乳腺癌的.
作者:陈颖欣;李连宏;孙杰;王波;王丽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探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骨科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列为两大组: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简称假体置换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简称切开固定组).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标准计算两组的优良率,通过优良率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同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部分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组48例,随访40例.疗效优16例、良1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5.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3例,随访36例.疗效优9例、良12例、可8例、差7例,优良率58.3%;同时,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相对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和较少的术中出血量,较好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并且近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昊;查振刚;林宏生;候辉歌;冯永洪;李劫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脑卒中患者共2637例,随机进入组织化卒中病房(研究组)和普通神经科病房(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结果 研究组病死率、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分别为2.00%、0.90%、74.94%和22.16%;对照组则为3.26%、1.02%、74.01%及21.71%.研究组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减少脑卒中患者病死率较普通神经科病房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吴婉玲;卢锡林;郑民缨;梁伟;姚晓黎;胡正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实验性前房积血继发高眼压时角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各10只,每组随机一眼作为实验眼,另一眼作为对照眼;第一、二、三组实验眼前房内注射自血形成高眼压,维持时间分别为3、5、8d,对照眼做同样的操作,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情况,于第3、5、8d分别测量3组实验兔的实验眼及对照眼的角膜厚度:并取3组兔实验眼及对照眼角膜并分别进行光镜检查,观察前房积血形成高眼压的实验跟随着时间延长有无角膜血染发生;角膜基质水肿、弹力纤维变化、新生血管等情况;嗜酸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变化情况,以及角膜各层病理变化与对照眼进行比较,结果 用两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进行角膜厚度的组间比较,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术后第三组角膜水肿重,角膜厚度大,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基质弹力纤维间隙增大,纤维扭曲变形很重.角膜边缘区可见新生血管长入,可见嗜酸细胞浸润,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纤维细胞;三组均显示后半部分水肿较前半部分明显.结论 实验性前房积血并发高眼压的角膜组织的病理结果 显示:随着时间延长角膜水肿越来越重;前房积血并发高眼压8d角膜未出现血染,此时角膜后弹力纤维可见断裂现象,这预示:此时应积极处理高眼压及前房出血,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作者:王凤云;陆晓和;张彩霞;白浪;张静;钟彦彦;王双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进行手术根治或纵隔淋巴结活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根据手术或纵隔镜结果 进行诊断及分期.对照病理结果 ,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158例患者通过纵隔镜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共937枚(N1、N2及N3),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0%、76.1%、49.0%、77.6%,准确度为68.4%; 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0%、77.4%和92.4%,准确度为87.3%.结论 PET/CT显示为阳性的淋巴结,有必要行纵隔镜检查,阴性者则可能不需行此项检查.
作者:李向东;尹吉林;柳伟坤;欧阳习;周崝;乔贵宾;张积仁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