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

张宝石;于长海;刘颖;夏晖;李英杰;郭楠楠

关键词:全肺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支气管胸膜瘘
摘要: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1998年3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8.6±5.7)岁;12例均无脓性胸液,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时间为术后4~17 d.本组病例均在确诊后72 h内再次手术,术中采用器械闭合支气管近端,术后配合胸腔冲洗使之无菌化.结果 10例痊愈出院,1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二次手术后住院时间18~49d,平均31 d.结论 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如无脓性胸液,心肺功能良好,应早期积极手术,配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疗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晚期妊高征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Tei指数评价妊娠晚期妊高征胎儿心室功能的价值,并比较妊高征胎儿左、有心室受损程度有无差异.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30名孕龄在28~40周的妊高征胎儿及55名孕龄在28~40周正常对照胎儿左、右心室多普勒时间间期,获得左、右心室Tei指数,比较妊高征组与正常对照组Tei指数有无差异.比较妊高征组左、右心室Tei指数有无差异.结果 妊高征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妊高征组左、右心室Tei指数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 Tei指数能简便、敏感地评估胎儿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妊高征胎儿左右心室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莞春;吴凤林;段学蕴;郑穗瑾;付文金;张秀果;杨维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加压钢板内固定(61例)及逆行髓内钉(78例)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比较两种方法 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疗效指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钢板组(P<0.05),而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长期随访,髓内钉组优良率为89.5%,高于钢板组的88.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钢板相比,髓内钉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

    作者:刘竹林;刘牛庆;李玉民;袁义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肺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硼替佐米导致肺损伤的认识,探讨恰当的防治措施.方法 报道1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严重肺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CT结果 以及治疗和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硼替佐米导致的肺损伤多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双肺干湿罗音,低氧血症,微生物学检查阴性,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渗出,大剂量激素治疗多有效.结论 硼替佐米可以导致严重的肺损伤,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高度警惕.

    作者:魏永强;刘启发;张钰;孙竞;孟凡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后大鼠心肌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烫伤组(n=42);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其中单纯烫伤组又分为2、4、8、12、24、48、72 h组,每个时相点为6只动物.用于湿重法和ELSIA方法 分别检测烧伤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组织含水量和AOP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严重烧伤后2 h心肌组织含水量增加及AQP1表达增强;烧伤后12 h达到高峰,烧伤后48 h仍高于正常;统计学分析表明,AQP1的表达与心肌组织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4,P<0.01).结论 严重烧伤后AQ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导致心肌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试验提示AOP1可能参与介导烧伤后心肌水肿的病理进程.

    作者:肖德权;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徐礼笑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57BL/6小鼠与BALB/c小鼠对脓毒症反应的差异

    目的 探讨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方法 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与脓毒症组,每组15只.脓毒症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术后6h,每组随机选出5只,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其外周血IL-1β、IL-2、IL-4,IL-5、IL-10、GM-CSF、IFN-γ和TNF-α的浓度.剩余小鼠用于1周存活率分析.结果 两品系小鼠假手术组1周存活率均为10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1周存活率为10%,BALB/c小鼠脓毒症组存活率为5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脓毒症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57BL/6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IL-4、TNF-α和IL-10明显升高.而BALB/c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8种细胞因子较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有差异,C57BL/6小鼠反应更敏感.

    作者:张婕;刘占国;罗宇维;何懿;顾冬生;王明;郑彦涛;孙尔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组织结构影响的剂量相关性初探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镜下组织结构影响的相关性,从组织学探讨厄贝沙坦剂量相关性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55mg/kg)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组)、25mg/kg厄贝沙坦组(125组)、50mg/kg厄贝沙坦组(150组)和200mg/kg厄贝沙坦组(I200组),同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造模4周后采用灌胃法给药8周,计算肾脏质量指数;ELISA法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肾小球体积.结果 给药8周后,各药物干预组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肾小球体积均显著降低,以150和I200组降低为明显.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唐杰龙;沈洁;刘帅;范艳飞;谢翠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与酸敏感离子通道的关系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胸段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与ASIC3的关系.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正常组、浸水束缚应激模型组和舒芬太尼预处理组.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IRS)法复制急性胃粘膜病变模型,于应激6h后观察大体胃粘膜损伤程度及溃疡指数,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ASIC3在DRG神经元中的表达,采用RT-PCR法进行实时定量研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WIRS明显损伤胃粘膜,升高溃疡指数,且胸段DRG神经元上ASIC3广泛表达:舒芬太尼预处理可明显减轻WIRS大鼠的胃粘膜损伤程度.降低溃疡指数,并使ASIC3 mRNA在胸段DRG神经元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ASIC3参与了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生机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ASIC3的表达有关.

    作者:蒋群;屠伟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研究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均经病理证实.(1)在微需氧环境37℃下应用哥伦比亚培养基分离培养肝脏组织中Hp.(2)系列生化反应和速尿素酶检测.(3)免疫组化.(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的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正常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快速尿素酶检测阳性率为0,肝癌为3%;1例肝癌组织硝酸盐试验和过氧化氢酶检测阳性.(3)免疫组化示9例肝癌组织发现Hp,检出率为30.0%.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 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 bp;30例原发性肝癌标本中有18例Hp16S rRNA基因,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Hp 16S rRNA基因,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 16S 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感染,可能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仁;陈小苹;林炳亮;曹会娟;林秋雄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Numb与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Numb蛋白和D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38例肝癌病人和36例来源于外伤及非肝病患者的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Numb和p53蛋白表达.结果 Numb和p53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刚好相反;Numb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患者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形成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Numb和p53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5201,P<0.01).结论 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Numb蛋白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而p53蛋白表达却正好相反;Numb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因此Numb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晓东;孙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三项人体学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三种人体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理病例-对照研究由77名NAFLD患者和50名非NAFLD患者组成,且每位患者的BMI、WHtR、WHR数据均被收集记录.相关性分析采用危险因素相关分析M-H卡方统计量检验的方法 .结果 NAFLD与WHR(x2MH=59.609,P<0.001;OR=30.522;95%CI:12.815;72.695),WHtR(x2MH=45.316,P<0.001;OR=21.037;95%CI:8.665;51.072)明显相关,并与BMI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χ2=25.017,P<0.001).结论 结果 表明NAFLD与上述三项人体学指标高度相关,提示BMI、WHR与WHtR可以作为预测NAFLD的重要指标,在评价和预测NAFLD高危人群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蒋瓅;陈雪婉;郑瑞丹;孟加榕;陆伦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普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离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别应用终浓度为20 ng/ml TNF-α、10 μmol/ml普伐他汀、20μmol/ml普伐他汀、20 ng/ml TNF-α+10 μmol/ml普伐他汀、20 ng/ml TNF-α+20 μmol/ml普伐他汀分别作用24 h,并设立相关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MS法确定VSMCs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VSMCs中syndecan-4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大鼠VSMCS的增殖(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大鼠VSMCs的增殖均无明显作用(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F-α组比较,VSMCs增殖均有显著减少(P<0.05).(2)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E-α组比较,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普伐他汀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VSMCs增殖及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宇;欧阳平;罗烨;赖文岩;许顶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外伤后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8例外伤后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演变前后硬膜下积液和积血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同时检测血肿内膜和外膜的MMP-2和MMP-9活性.结果 血肿液中MMP-2和MMP-9活性明显高于演变前的硬膜下积液(P<0.01),血肿外膜MMP-2和MMP-9活性显著高于血肿内膜(P<0.01).结论 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MMP在其演变中有促进作用,其作用部位是血肿的外膜.

    作者:王知非;廖达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20~60岁、ASA Ⅰ~Ⅱ级、择期第一台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组(P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丙泊酚,每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患者麻醉前(8Am)、术后当日4Pm和术后24 h静脉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 两组间比较,各时点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术后当日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于正常值,术后24h时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增高(p<0.01).结论 短时间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使用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合成和分泌无明显影响.

    作者:谢咏秋;焦赫娜;郭曲练;陈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大鼠衰老过程中特定脑区c-fos、c-jun、Bcl-2、Bax基因表达的变化

    目的 研究额叶、海马区c-fos、c-jun、Bcl-2、Bax基因表达在大鼠衰老过程中的变化,以探讨衰老与特定脑区某些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月龄和20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各20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迷宫试验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后,分别将大鼠断头处死,比较测定其额叶、海马区c-fos、c-jun、Bcl-2、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0月龄组大鼠额叶、海马区c-fos、c-jun、Bcl-2、Bax基因表达显著增高于3月龄组大鼠(P<0.05).结论 随着月龄的增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而额叶、海马区的c-fos、c-iun、Bcl-2、Bax基因表达却有所增加,提示学习记忆与年龄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某些脑区的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王凤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国产新型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膜增殖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新型国产冠状动脉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8UMA)置入后内膜覆盖.方法 入选22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原发冠状动脉病变需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BUMA组(n=15)和对照组Endeavor组(n=7),术后9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结果 BUMA组平均内膜增殖厚度显著小于Endeavor组(0.220±0.140 mm对0.269±0.207 mm.P<0.001);BUMA组无内膜覆盖百分率显著低于Endeavor组(5.65%对6.56%,P<0.001);BUMA组支架内管腔面积丢失显著小于Endeavor组有统计学差异[(34.87+11.50)%对(40.82±18.53)%,P=0.025].结论 冠心病患者置入国产新型BUMA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长福;陈韵岱;陈练;孙志军;盖鲁粤;刘宏斌;任艺虹;田峰;白启才;郭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哈蟆油对D-半乳糖所致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CyclinD1、CDK6和P15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哈蟆油对D-半乳糖所致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性依赖性激酶6(CDK6)和细胞周期蛋白D/CDK激酶的抑制因子P15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维生素E(VE)和哈蟆油组,每组6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连续注射6周,另取雄性大鼠6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时间30 d.给药结束后收集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CyclinD1、CDK6和P1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CyclinD1蛋白、CDK6蛋白、P1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雄性衰老大鼠口服哈蟆油后,CyclinD1、CDK6和P15蛋白表达量(与内参比较)分别为41.73±0.54、23.29±0.30和21.49±0.30.与模型组相比,哈蟆油组能明显上调肝脏Cyelin D1、CDK6、P15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哈蟆油能不同程度上调CyclinD1和CDK6蛋白表达,促进衰老雄性大鼠肝细胞增殖.同时反馈性上调细胞增殖负性调控蛋白P15表达,防止不必要的过度增殖.哈蟆油延缓雄性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肝脏有关增殖蛋白表达发挥抗衰老作用,与VE作用有所不同.

    作者:姚晖;王晓娟;黄莉萍;刁建新;邓虹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评价

    目的 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近期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曲张静脉的变化等,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5 d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增加(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4周后门静脉管径缩小,血流量减小(P<0.05).复查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11例(17.74%)在随访中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有明显预防作用.

    作者:于长辉;黄纯炽;张振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对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受体阻滞剂对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80岁以上慢性心衰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美托洛尔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共8周.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分别抽取外周血2ml,分离淋巴细胞,提取RNA,检测GRK2 mRNA的表达.结果 两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美托洛尔组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经美托洛尔短期治疗后,虽未改善心脏射血分数等指标,但明显降低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 mRNA的表达.

    作者:高文谦;韩春光;赵月香;王琼;朱平;杨庭树;刘永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大突发事件时机体主动应激与被动应激导致的代谢差异研究

    目的 分析重大突发事件时机体主动应激与被动应激状态下所导致的机体代谢的差异,并讨论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我院57名赴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和13名经历地震受灾群众清晨空腹血液标本,用日立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糖代谢及肾功能、血清酶类、血清离子、血清脂类等38项生化指标.并用CHISS软件分析所获得的数据.结果 应激对血清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相比,受灾群众组ADA、ALP和TG明显升高,而TP、ALB、MAO、Cr、UA、K、Na、Cl、Ca、ApoAl和HDL等指标显著下降.结论 两组血液样本的生化指标由于应激程度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并且主动应激情况下机体的各项功能及状况明显优于被动应激.

    作者:郭广宏;谷峰;董振南;原新红;王玲;田亚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聚环氧乙烷对大鼠提睾肌微循环红细胞流速的影响

    目的 应用大鼠在体提睾肌模型,研究长链高分子化合物聚环氧乙烷(PEO)对微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减阻剂改善微循环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只,于术前1天,采集自体红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后备用.成功建立在体提睾肌模型后经颈静脉注入荧光素标记的自体红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提睾肌微循环并全程录像.全部大鼠经静脉给药2次(10 ppm PEO及生理盐水各1次,注射顺序根据随机化表决定),速度均为3.5 ml/h.两种药物的注射时间及停药后观察时间均为20 min.试验全程监测心率和动脉血压.红细胞流速用IPP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结果 与注入生理盐水相似,注射PEO对大鼠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影响(P>0.05);注射生理盐水前、后大鼠微循环红细胞流速无明显改变(496.44±170.91 μm/s vs 515.22±172.77 μm/s,P=0.648),但注射PEO后可见大鼠微循环血流中红细胞流速显著增加(498.7±182.89 μm/s vs 773.54±308.27μm/s,P=0.012).结论 PEO在不影响大鼠心率、血压情况下,可明显增强大鼠提睾肌微循环红细胞流速,提示PEO可能通过增加局部血流速度的途径改善组织灌注.

    作者:杜荣生;查道刚;周冰洁;胡锋;纪丽景;吴爵非;宾建平;刘伊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