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研究

陈仁;陈小苹;林炳亮;曹会娟;林秋雄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肝肿瘤, 肝炎, 尿素酶试验, 16S rRNA
摘要: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均经病理证实.(1)在微需氧环境37℃下应用哥伦比亚培养基分离培养肝脏组织中Hp.(2)系列生化反应和速尿素酶检测.(3)免疫组化.(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的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正常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快速尿素酶检测阳性率为0,肝癌为3%;1例肝癌组织硝酸盐试验和过氧化氢酶检测阳性.(3)免疫组化示9例肝癌组织发现Hp,检出率为30.0%.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 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 bp;30例原发性肝癌标本中有18例Hp16S rRNA基因,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Hp 16S rRNA基因,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 16S 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感染,可能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1998年3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8.6±5.7)岁;12例均无脓性胸液,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时间为术后4~17 d.本组病例均在确诊后72 h内再次手术,术中采用器械闭合支气管近端,术后配合胸腔冲洗使之无菌化.结果 10例痊愈出院,1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二次手术后住院时间18~49d,平均31 d.结论 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如无脓性胸液,心肺功能良好,应早期积极手术,配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宝石;于长海;刘颖;夏晖;李英杰;郭楠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伤害性刺激反应对丙泊酚在犬脊髓不同区域分布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伤害性刺激反应对丙泊酚在犬脊髓不同区域分布的影响.方法 12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雌雄不拘,体质量10~12 kg,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刺激组(S组),每组6只,均以丙泊酚7 mg/kg静脉注射,续以70mg/kg·h恒速静脉输注.S组输注45 min时给予钳夹刺激5 min,C组不给予刺激,两组丙泊酚输注50 min时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实验犬,解剖犬脊髓取其前角、背角、中间带、前索、后索、外侧索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动、静脉血浆和脊髓组织丙泊酚浓度.结果 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C组分别为(5.09±0.03)、(5.08±0.03)μg/ml,S组分别为(5.07±0.23)、(5.03±0.10)μ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组织丙泊酚浓度(μg,g):C组前角5.09±0.08、背角5.10±0.08、中间带5.05±0.19、前索5.06±0.14、后索5.06±0.15、外侧索5.06±0.41,上述各解剖区域丙泊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背角和后索内丙泊酚浓度分别为(7.65±0.47)、(7.06±0.82)μ/g,明显高于组内其他区域(P<0.05),也明显高于C组背角和后索(P<0.05).结论 恒速输注丙泊酚70 mg/kg·h 50min,动静脉血丙泊酚浓度达到平衡状态,丙泊酚在犬脊髓前角、背角、中间带、前索、后索、外侧索的分布均衡;给予伤害性刺激时,背角和后索丙泊酚浓度较高,丙泊酚在犬脊髓其他解剖区域的分布趋于均衡.

    作者:林春水;徐金东;古妙宁;陈莺;周凤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微机检索及溯源方法 ,按照筛选标准收集1997~2008年已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原始文献,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有5篇文献入选.由周定效应模型计算得到的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合并OR值为1.79,其95%可信区间为(1.40,2.29),总效应测定结果 Z=4.65,P<0.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大肠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高明;曹明溶;劳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用强化接种后的特殊PBMC和改良永生化技术制备人源抗HBs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者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B-LCLs),筛选、获得人源抗HBs及其分泌细胞.方法 常规技术获得乙肝疫苗强化免疫后志愿者的特异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EBV转染,加入CpGDNA免疫调节基序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孢菌素A(CyA)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雅培法定量动态检测水生化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HBs滴度,取高滴度抗HBs孔的B-LCLs细胞有限稀释法培养.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细胞分化状况及抗HBs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分泌抗HBs的永生化.B-LCLs;培养上清抗HBs滴度维持较高水平3周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免疫组化鉴定B-LCLs细胞培养3个月时,永生化细胞仍然为抗HBs合成细胞.结论 采用改进的EBV永生化技术转化强化接种后获得的特殊PBMC,可高效获得永生化的B-LCLs,并有效表达抗HBs.

    作者:娄海波;周元平;周福元;张明霞;魏君锋;曾艳丽;王俊洁;王燕军;吴爱华;侯金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后大鼠心肌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烫伤组(n=42);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其中单纯烫伤组又分为2、4、8、12、24、48、72 h组,每个时相点为6只动物.用于湿重法和ELSIA方法 分别检测烧伤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组织含水量和AOP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严重烧伤后2 h心肌组织含水量增加及AQP1表达增强;烧伤后12 h达到高峰,烧伤后48 h仍高于正常;统计学分析表明,AQP1的表达与心肌组织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4,P<0.01).结论 严重烧伤后AQ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导致心肌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试验提示AOP1可能参与介导烧伤后心肌水肿的病理进程.

    作者:肖德权;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徐礼笑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对脑膜癌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脑膜癌病组(MC,21例)、结核性脑膜炎组(TBM,72例)和原发颅内肿瘤组(PTT,23例).MC组分腺癌组(13例)和非腺癌组(8例)两个亚组.采用罗氏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CEA、CA125、CA15-3、CA19-9、CA72-4、CYFRA21-1、AFP和NSE含量.结果 MC组脑脊液CEA、CA125、CA19-9和CYFRA21-1含量均显著高于TBM和PTT组.MC组血清CEA、CA125、CA153、CA199和AFP含量均显著高于TBM和PTT组.腺癌组脑脊液CEA与CA15-3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腺癌组,两组间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CEA、CA125、CA15-3、CA72-4和CYFRA21-1含量与其血清中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CA19-9含量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年龄与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可以早期诊断脑膜癌病,尤其是CEA、CA125、CA19-9和CYFRA21-1更具价值,CEA和CA15-3可作为腺癌和非腺癌的鉴别指标.

    作者:石强;蒲传强;吴卫平;黄旭升;于生元;田成林;黄德晖;张家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寰枢椎失稳不同缆材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中几种不同线型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测定不同锁紧力量和操作方法 对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 6例新鲜寰枢椎复合体标本(CO-C3).在改良WD-5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稳时行寰枢椎Brooks法双向钛缆固定(A组)、Atlas钛缆固定(B组)、Songer钛缆固定(C组)、钢丝固定(D组)的寰枢椎复合体在屈、伸、侧屈、旋转等情况下的应变、位移、强度、刚度、扭矩、扭角等的大小.结果 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在相同锁紧拉力条件下固定强度为高,应变、载荷位移小,同各内固定组与正常组(N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同时锁定的效果好于单侧轮流锁定(P<0.05),经休息后再次固定的效果好于单纯双侧同时锁定的效果(P<0.05).结论 对于钛缆内固定系统来讲,随着锁紧力量的加大,钛缆锁定的效果也更加理想.双向锁定钛缆因为锁紧方式的改变相同锁紧力量达到了比钢丝和进口钛缆更好的固定效果.Brooks法钛缆固定时,双侧同时锁定后经休息再次锁定的效果好.

    作者:刘铁龙;严望军;韩雨;叶晓健;贾连顺;李家顺;袁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髓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 结合髓母细胞瘤的病理表现,探讨其CT与MRI影像表现.方法 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病理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2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中20例位于小脑蚓部并突入四脑室生长,其余5例位于小脑半球,2例位于桥小脑角区;23例行MRI检查患者中T2WI略高信号16例,占69%(16/23),T1WI呈低信号者18例,占78%(18,23),水抑制21例均呈略高信号;5例行CT检查者中3例表现为不均匀略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19例,内部可见多发点状及斑片状囊变无强化区,周围可见片状或带状脑脊液信号或密度影.镜下病理多表现为大小一致的致密排列的小细胞.胞浆少,部分可见呈菊形团排列,细胞有向神经及胶质细胞分化趋势,间质纤维增生明显.结论 髓母细胞瘤在CT及MRI均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分析可以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丛蕾;王新胜;林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粤西地区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附12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粤西地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多合并肾小球IgM沉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肾小球IgM检出率较系膜增生性型高.结论 IgA肾病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构成比可能有地区差异;临床上易将其他肾小球疾病误诊为IgA肾病;肾小球免疫沉积性质和程度可能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相关.

    作者:陈玮玲;林华鹏;刘华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缺氧缺糖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模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研究白藜芦醇苷对该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苷能显著减少PC12细胞死亡,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一氧化氮含量及丙二醛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 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冰;林焕冰;周恒;徐江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哈蟆油对D-半乳糖所致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CyclinD1、CDK6和P15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哈蟆油对D-半乳糖所致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性依赖性激酶6(CDK6)和细胞周期蛋白D/CDK激酶的抑制因子P15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维生素E(VE)和哈蟆油组,每组6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连续注射6周,另取雄性大鼠6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时间30 d.给药结束后收集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CyclinD1、CDK6和P1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CyclinD1蛋白、CDK6蛋白、P1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雄性衰老大鼠口服哈蟆油后,CyclinD1、CDK6和P15蛋白表达量(与内参比较)分别为41.73±0.54、23.29±0.30和21.49±0.30.与模型组相比,哈蟆油组能明显上调肝脏Cyelin D1、CDK6、P15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哈蟆油能不同程度上调CyclinD1和CDK6蛋白表达,促进衰老雄性大鼠肝细胞增殖.同时反馈性上调细胞增殖负性调控蛋白P15表达,防止不必要的过度增殖.哈蟆油延缓雄性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肝脏有关增殖蛋白表达发挥抗衰老作用,与VE作用有所不同.

    作者:姚晖;王晓娟;黄莉萍;刁建新;邓虹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甘草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特性和体外溶出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甘草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度,对粒径大小与甘草黄酮溶出特点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甘草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粒径粉末的粉末形貌和细胞特征,并对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和粒径分布进行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甘草苷的含量;用恒温搅拌溶出法对4种粉末中甘草总黄酮和甘草苷的溶出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甘草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表面形态差异较大;甘草超微粉中甘草总黄酮和甘草苷溶出的速度与溶出量要高于普通粉.结论 超微粉碎后有助于甘草饮片中甘草黄酮的溶出,粉碎粒度对甘草黄酮的溶出有显著影响.微粉化能促进甘草黄酮的充分利用.

    作者:刘莉;吴柳萍;刘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蜕皮甾酮在体外条件下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观察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h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hMSC,检测第2代细胞CD44、CD105、CD34及CD29的表达以鉴定其为hMSC.设不同浓度EDS的细胞培养体系(10、25、50和100μg/ml)与对照组(单纯hMSC培养基,无EDS)作对比,MTT比色法测定hMSC的增殖活力,并行流式细胞周期观察.结果 EDS各浓度组hMSC的MTT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EDS浓度为25 μg/ml时hMSC MTT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在EDS浓度为10、50、100 μg/ml时,组间吸光度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周期显示EDS浓度为25μg/ml时hMSC培养体中细胞S期细胞所占比例、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D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hMSC具有生长促进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25 μg/ml时为显著,但是EDS促进h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吴昌昊;吴旭;付小兵;周云峰;张元中;张子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移植供肝获取和修整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肝移植供肝获取和修整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2004年8月~2007年12月共126例快速肝肾联合获取及105个供肝修整的资料,105个供肝均用于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126例供肝、肾热缺血时间为1~8.5 min,平均4min.肝肾联合切取手术时间19~28 min,平均22.5 min.105个供肝修整时间38~102 min,平均51 min;冷缺血时间5.5~13 h,平均8 h;有8例供肝存在动脉变异.结论 供肝获取和修整应强调器官灌注和动脉修整技术,预防供体因素导致的出血,注意与受体手术组配合.

    作者:林艺雄;周杰;林建华;王宇;张国伟;崔忠林;李湘竑;谭永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PAK4在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4,PAK4)在乳腺癌发病、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正常乳腺组织、2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28例乳房纤维腺瘤、37例乳腺癌(其中非浸润性癌7例,早期浸润癌9例,浸润癌21例)及13例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含量,比较各类组织中PAK4的表达特点与分布特征.结果 PAK4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胞核偶有少量表达,而乳腺腺体细胞外基质中基本不表达;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腺瘤)、乳腺癌和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表达总体阳性率依次升高;乳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组织中PAK4的表达阳性率亦呈依次升高趋势.结论 PAK4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PAK4及其基因有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杨金星;韩宇晶;郑航;罗荣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大突发事件时机体主动应激与被动应激导致的代谢差异研究

    目的 分析重大突发事件时机体主动应激与被动应激状态下所导致的机体代谢的差异,并讨论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我院57名赴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和13名经历地震受灾群众清晨空腹血液标本,用日立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糖代谢及肾功能、血清酶类、血清离子、血清脂类等38项生化指标.并用CHISS软件分析所获得的数据.结果 应激对血清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相比,受灾群众组ADA、ALP和TG明显升高,而TP、ALB、MAO、Cr、UA、K、Na、Cl、Ca、ApoAl和HDL等指标显著下降.结论 两组血液样本的生化指标由于应激程度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并且主动应激情况下机体的各项功能及状况明显优于被动应激.

    作者:郭广宏;谷峰;董振南;原新红;王玲;田亚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组织中microRNA表达谱研究

    目的 检测人肝癌组织和对应的肝硬化组织microRNA表达的差异谱,为研究microRNA在肝细胞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Trizol法提取25例配对的肝癌和肝硬化组织总RNA,microRNA芯片分析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差异表达microRNA,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的结果 .结果 肝癌与肝硬化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12个,其中3个表达上调,9个表达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与芯片一致.结论 肝癌和肝硬化组织存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这些上调和下调表达的microRNA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

    作者:王传玺;宋伟;李增军;宋宝;吴德华;孙爱民;陈龙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地高辛标记斑马鱼cd99l2基因RNA探针的制备

    目的 制备用于斑马鱼胚胎早期cd99l2基因时空表达检测的地高辛标记RNA探针.方法 设计引物,构建cd99l2/pGM-T重组质粒,用SacII和SalI分别进行酶切得到线性化DNA片段,以Sp6 RNA聚合酶和T7RNA聚合酶转录合成地反义和正义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用整体原位杂交法检测斑马鱼胚胎早期cd99l2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cd99l2/pGM-T重组质粒,体外转录获得反义和正义RNA探针,反义探针杂交检测证实cd99l2基因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呈现高表达,正义探针未检测到表达信号.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反义cd99l2 RNA探针,兼顾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有效检测斑马鱼胚胎早期cd99l2基因的定位表达,而正义探针可以作为阴性对照,为进一步探究cd99l2基因在斑马鱼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温宗华;张艳;吴自勍;周新华;韩西群;张文清;赵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对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的基因表达,探讨其与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手术的患者共50例,其中窦性心律组20例,房颤组30例,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开胸手术时取右心耳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标本中MMP-1、MMP-3、MMP-7、MMP-9及TIMP-1、TIMP-2、TIMP-3、TIMP-4表达.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房颤组左右心房内径均显著扩大(P<0.01,P<0.01),心房组织中MMP-1表达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MMP-3、MMP-7、MMP-9及TIMP-1、TIMP-2、TIMP-3、TIMP-4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1).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MMPs及其TIMPs的表达改变与心房重构有关.

    作者:王蔚;吴平生;杨希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20~60岁、ASA Ⅰ~Ⅱ级、择期第一台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组(P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丙泊酚,每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患者麻醉前(8Am)、术后当日4Pm和术后24 h静脉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 两组间比较,各时点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术后当日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于正常值,术后24h时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增高(p<0.01).结论 短时间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使用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合成和分泌无明显影响.

    作者:谢咏秋;焦赫娜;郭曲练;陈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