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强;蒲传强;吴卫平;黄旭升;于生元;田成林;黄德晖;张家堂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离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别应用终浓度为20 ng/ml TNF-α、10 μmol/ml普伐他汀、20μmol/ml普伐他汀、20 ng/ml TNF-α+10 μmol/ml普伐他汀、20 ng/ml TNF-α+20 μmol/ml普伐他汀分别作用24 h,并设立相关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MS法确定VSMCs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VSMCs中syndecan-4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大鼠VSMCS的增殖(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大鼠VSMCs的增殖均无明显作用(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F-α组比较,VSMCs增殖均有显著减少(P<0.05).(2)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E-α组比较,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普伐他汀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VSMCs增殖及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宇;欧阳平;罗烨;赖文岩;许顶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中几种不同线型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测定不同锁紧力量和操作方法 对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 6例新鲜寰枢椎复合体标本(CO-C3).在改良WD-5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稳时行寰枢椎Brooks法双向钛缆固定(A组)、Atlas钛缆固定(B组)、Songer钛缆固定(C组)、钢丝固定(D组)的寰枢椎复合体在屈、伸、侧屈、旋转等情况下的应变、位移、强度、刚度、扭矩、扭角等的大小.结果 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在相同锁紧拉力条件下固定强度为高,应变、载荷位移小,同各内固定组与正常组(N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同时锁定的效果好于单侧轮流锁定(P<0.05),经休息后再次固定的效果好于单纯双侧同时锁定的效果(P<0.05).结论 对于钛缆内固定系统来讲,随着锁紧力量的加大,钛缆锁定的效果也更加理想.双向锁定钛缆因为锁紧方式的改变相同锁紧力量达到了比钢丝和进口钛缆更好的固定效果.Brooks法钛缆固定时,双侧同时锁定后经休息再次锁定的效果好.
作者:刘铁龙;严望军;韩雨;叶晓健;贾连顺;李家顺;袁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次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的缺氧基因HIF-1α及耐药基因MDR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食管癌细胞进行1 Gy·2/d分次外照射,共20次.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对外照射前后处于缺氧/常氧培养下的食管癌细胞EC9706的HIF-1α和MDR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MTT及克隆形成实验被用来评估细胞的存活率及化疗耐药指数.结果 单纯照射组及单纯缺氧组的HIF-1α和MDR1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以单纯缺氧组为著.同缺氧+照射组对比,单纯照射组细胞的存活分数显著减低(P<0.05).单纯缺氧组的HIF-1α、MD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缺氧+照射组(P<0.05).结论 缺氧是导致食管癌细胞化疗耐药及放射抗拒产生的较强因素.缺氧条件下分次外照射可以缓解食管癌细胞的缺氧程度,降低耐药指数,推测其后续化疗疗效应较好.
作者:高蕊;张广健;付军科;金鑫;张明鑫;李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加压钢板内固定(61例)及逆行髓内钉(78例)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比较两种方法 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疗效指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钢板组(P<0.05),而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长期随访,髓内钉组优良率为89.5%,高于钢板组的88.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钢板相比,髓内钉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
作者:刘竹林;刘牛庆;李玉民;袁义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腹腔出血的原因.方法 实验大鼠均为健康的SD大鼠,体质量260~280 g,供体为雌性,受体为雄性,供、受体体质量相差10 g左右,一般为供体体质量比受体体质量轻;供体采用单人裸眼操作,在取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受体采用双人裸眼配合操作建立大鼠减体积的稳定模型.结果 成功实施的270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因腹腔出血而死亡44例,死亡率为16.3%;出血部位的总体分布为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出血28例次,肝脏包膜渗血9例次,肝左外侧叶减体积结扎点出血9例次,肝乳头叶结扎点出血7例次,肝三角叶结扎点出血7例次,右肾上腺和腰静脉出血5例次,肝脏人为损伤出血4例次,门静脉套管口出血4例次,肝下下腔静脉套管口出血4例次,其中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合并肝左外侧叶减体积结扎点出血的有8例,两个减体积结扎点均出血的5例;10例经过缝扎或单纯结扎后止血,肝脏包膜渗血采用热盐水冲洗、浸泡后自行止血6例.结论 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常见的是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出血,通过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的原因分析,其结果 可以指导我们实验手术操作的进一步改进.从而提高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实验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静;李江;张升宁;李铸;李来帮;冉江华;李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I征象在腮腺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腮腺恶性肿瘤47例,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活检证实.30例获得完整病灶者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与MRI进行了对照分析.回顾性分析各形态学征象,总结常见腮腺恶性肿瘤的表现.结果 MRI对腮腺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4例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难区别;6例中、高度恶性者边界不清,易发生坏死及淋巴结转移.8例腺样囊性癌以侵犯范围广泛为特征.8例混合瘤恶变多数在T2WI仍出现高而不均匀信号,且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9例淋巴瘤浸润范围大.可分辨出由多个结节组成.4例腺泡细胞癌内有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的囊变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结论 MRI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常见腮腺恶性肿瘤MRI表现及病理组织学各有特点,对多数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是可能的.
作者:杜立新;元建鹏;关弘;张卫东;梁碧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分化的平滑肌细胞模型,探索BMSC分化的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贴壁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运用条件培养基诱导BMSC分化成SMC.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BMSC及其分化后的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同时从胸主动脉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作为对照.80mg/Lox-LDL分别处理两种细胞72h,细胞计数法观察这两种细胞的生长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生长周期特征.结果 BMSC-SMC能大量蓄积胆固醇酯,形成泡沫细胞,这一表现较主动脉中膜分离而来VSMC更为明显.同时,BMSC-SMC和VSMC细胞的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两种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约为20h和32h.经80mg/Lox-LDL处理后,BMSC-SMC和VSMC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约为15 h和28 h.结论 在ox-LDL作用下,骨髓干细胞来源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加快,并形成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提示BMSC-SMC可能参与脂质核心的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严鹏科;段才闻;李世煌;梅峥嵘;司徒冰;肖国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烫伤组(n=42);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其中单纯烫伤组又分为2、4、8、12、24、48、72 h组,每个时相点为6只动物.用于湿重法和ELSIA方法 分别检测烧伤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组织含水量和AOP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严重烧伤后2 h心肌组织含水量增加及AQP1表达增强;烧伤后12 h达到高峰,烧伤后48 h仍高于正常;统计学分析表明,AQP1的表达与心肌组织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4,P<0.01).结论 严重烧伤后AQ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导致心肌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试验提示AOP1可能参与介导烧伤后心肌水肿的病理进程.
作者:肖德权;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徐礼笑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动态评价太极扣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78例,42例行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实验组),36例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照组),于修复前及修复后3、6、12、24月分别测定咀嚼效率和基牙周指数变化.结果 修复后各个时期,实验组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咀嚼效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而实验组的咀嚼效率下降不明显.两组义齿修复后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I)均逐渐升高,对照组修复后各时期GI和PI指数升高程度均较实验组显著(P<0.05).结论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比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具有更好的咀嚼功能,且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较小,组织相容性较好.
作者:王子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HIV包膜蛋白能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融合,本项目旨在建立一种靶向包膜蛋白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定量筛选方法 .方法 将表达包膜蛋白gp120/gp41和Tat等HIV蛋白的HL2/3细胞与表达CD4和由HIV长末端重复片段(LTR)启动的β-半乳糖苷酶的HeLa-CD4-LTR-β-gal细胞混合,采用氯酚红β半乳糖苷(CPRG)为显色底物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用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对检测方法 进行验证.结果 HL2/3细胞与HeLa-CD4-LTR-β-gal细胞共育不能形成合胞体,但二者能发生膜融合,导致效应细胞表达的Tat蛋白与靶细胞中LTR结合,启动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CPRG方法 能灵敏地检测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能够抑制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这一非感染性定量的方法 能客观定量地筛选作用于HIV进入阶段的抗HIV药物,且操作方便、廉价、无感染性,用于天然和合成来源的小分子抗艾滋病药物的筛选.
作者:李珉珉;夏承来;毛芹超;姜世勃;刘叔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的基因表达,探讨其与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手术的患者共50例,其中窦性心律组20例,房颤组30例,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开胸手术时取右心耳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标本中MMP-1、MMP-3、MMP-7、MMP-9及TIMP-1、TIMP-2、TIMP-3、TIMP-4表达.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房颤组左右心房内径均显著扩大(P<0.01,P<0.01),心房组织中MMP-1表达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MMP-3、MMP-7、MMP-9及TIMP-1、TIMP-2、TIMP-3、TIMP-4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1).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MMPs及其TIMPs的表达改变与心房重构有关.
作者:王蔚;吴平生;杨希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及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分成4大组,分别为对照组、空质粒组(pcDNA3.1/V5-His-TOPO)或空病毒Ad组、pcDNA3.1/V5-His-TOPO-PGC-1转染组或d-PGC-1α感染组,以及PGC-1αsiRNA转染组.并分别将四组细胞置于正常糖(5 mmol/L)及高精(30 mmol/L)环境中进行培养.裂解细胞,提取细胞总DNA,应用Southern blot以细胞色素b cDNA为探针检测线粒体DNA拷贝数.结果 与对照组、空质粒组或空病毒组对比,通过质粒转染或腺病毒感染过渡表达PGC-1α,Southem blot显示高糖及正常糖环境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内总DNA中细胞色素b的拷贝数增多,表明细胞内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增加,应用小分子干扰RNA转染技术抑制细胞内PGC-1α蛋白的表达,Southern blot显示高糖及正常糖环境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内总DNA中细胞色素b的拷贝数增多,表明细胞内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减少.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内过度表达PGC-1α可以显著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内PGC-1α的表达,线粒体生物合成显著降低.
作者:陈淑娟;汪新宇;李海燕;薛耀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对硼替佐米导致肺损伤的认识,探讨恰当的防治措施.方法 报道1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严重肺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CT结果 以及治疗和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硼替佐米导致的肺损伤多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双肺干湿罗音,低氧血症,微生物学检查阴性,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渗出,大剂量激素治疗多有效.结论 硼替佐米可以导致严重的肺损伤,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高度警惕.
作者:魏永强;刘启发;张钰;孙竞;孟凡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人肝癌组织和对应的肝硬化组织microRNA表达的差异谱,为研究microRNA在肝细胞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Trizol法提取25例配对的肝癌和肝硬化组织总RNA,microRNA芯片分析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差异表达microRNA,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的结果 .结果 肝癌与肝硬化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12个,其中3个表达上调,9个表达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与芯片一致.结论 肝癌和肝硬化组织存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这些上调和下调表达的microRNA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
作者:王传玺;宋伟;李增军;宋宝;吴德华;孙爱民;陈龙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大鼠在体提睾肌模型,研究长链高分子化合物聚环氧乙烷(PEO)对微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减阻剂改善微循环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只,于术前1天,采集自体红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后备用.成功建立在体提睾肌模型后经颈静脉注入荧光素标记的自体红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提睾肌微循环并全程录像.全部大鼠经静脉给药2次(10 ppm PEO及生理盐水各1次,注射顺序根据随机化表决定),速度均为3.5 ml/h.两种药物的注射时间及停药后观察时间均为20 min.试验全程监测心率和动脉血压.红细胞流速用IPP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结果 与注入生理盐水相似,注射PEO对大鼠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影响(P>0.05);注射生理盐水前、后大鼠微循环红细胞流速无明显改变(496.44±170.91 μm/s vs 515.22±172.77 μm/s,P=0.648),但注射PEO后可见大鼠微循环血流中红细胞流速显著增加(498.7±182.89 μm/s vs 773.54±308.27μm/s,P=0.012).结论 PEO在不影响大鼠心率、血压情况下,可明显增强大鼠提睾肌微循环红细胞流速,提示PEO可能通过增加局部血流速度的途径改善组织灌注.
作者:杜荣生;查道刚;周冰洁;胡锋;纪丽景;吴爵非;宾建平;刘伊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针对传统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的不足和基于网络的培训考核系统的优势,本文讨论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构建.本系统共由6大模块组成,采用XML文档存储试题及试卷,并以Ajax加强系统性能.通过完善管理和系统建设,可使其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并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终保证卫生技术人员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作者:申玉杰;韩耀萱;俞守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蛋白质锚定技术与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相结合在小鼠表浅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5组:正常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PBS对照组、可溶hTNF-α治疗组、SA-GFP锚定组、SA-hTNF-α锚定治疗组,每组22只小鼠.建立小鼠正位表浅膀胱癌模型,24 h后,将小鼠膀胱内膜生物素化,继而将hTNF-α融合蛋白灌注人小鼠膀胱中.每4 d重复膀胱灌注锚定治疗1次,共6次.免疫组化检测SA-hTNF-α融合蛋白在生物素化的小鼠膀胱黏膜的存留时间及膀胱黏膜和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生存期.检测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用MB49细胞再次攻击对SA-hTNF-α融合蛋白治疗有效的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存活期.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SA-hTNF-α融合蛋白可以在膀胱黏膜表面上稳定存留7d;MB49肿瘤细胞膀胱内种植后第60天,SA-hTNF-α锚定治疗组有18只小鼠存活(18/22),其中9只小鼠体外无触及肿瘤;PBS组全部死亡.对9只无瘤存活的小鼠再次用MB49细胞皮下攻击,60d后5只小鼠仍存活(5/9),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癌病灶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SA-hTNF-α锚定治疗组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SA.hTNF-α锚定治疗组小鼠的杀伤效应明显强于正常组小鼠(P<0.05).结论 SA-hTNF-α稳定的原位锚定于小鼠膀胱黏膜表面,可有效抑制小鼠表浅膀胱癌进展,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有效抵抗同源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
作者:陈忠;谭万龙;黄鑫;梁中锟;徐翠香;高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新型国产冠状动脉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8UMA)置入后内膜覆盖.方法 入选22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原发冠状动脉病变需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BUMA组(n=15)和对照组Endeavor组(n=7),术后9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结果 BUMA组平均内膜增殖厚度显著小于Endeavor组(0.220±0.140 mm对0.269±0.207 mm.P<0.001);BUMA组无内膜覆盖百分率显著低于Endeavor组(5.65%对6.56%,P<0.001);BUMA组支架内管腔面积丢失显著小于Endeavor组有统计学差异[(34.87+11.50)%对(40.82±18.53)%,P=0.025].结论 冠心病患者置入国产新型BUMA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长福;陈韵岱;陈练;孙志军;盖鲁粤;刘宏斌;任艺虹;田峰;白启才;郭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的重要粘附因子Hap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和粘附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32a(+)-Hap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Ni2+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用纯化的Hap重组蛋白进行体外竞争黏附实验,SEM观察及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分析该重组蛋白的黏附活性.纯化蛋白与黏膜免疫佐剂CT-B联合鼻腔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小鼠抗Hap的IgA及IgG抗体水平.结果 纯化产物的SDS-PAGE分析显示获得单一的目的 蛋白条带,Gel analysis软件分析蛋白纯度可达85%,纯化产物超滤浓缩后,测得其蛋白浓度为3.2 g/L.体外竞争黏附实验观察到Hap重组蛋白的加入可明显抑制NTHi对胞外基质的黏附,且细菌黏附量的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重组蛋白与免疫佐剂CT-B联合免疫小鼠.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IgG或IgA抗体,与重组抗原单独免疫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ap蛋白在原核系统中获得较高浓度和纯度的表达,纯化Hap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粘附活性.
作者:姚锋;李婉宜;邝玉;李明远;丰锋;冯伟;张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87例肝硬化张力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接受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和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例数、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素氮和肌酐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血钠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放腹水加静滴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君彦;李成安;宋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