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李江;张升宁;李铸;李来帮;冉江华;李立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4,PAK4)在乳腺癌发病、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正常乳腺组织、2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28例乳房纤维腺瘤、37例乳腺癌(其中非浸润性癌7例,早期浸润癌9例,浸润癌21例)及13例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含量,比较各类组织中PAK4的表达特点与分布特征.结果 PAK4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胞核偶有少量表达,而乳腺腺体细胞外基质中基本不表达;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腺瘤)、乳腺癌和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表达总体阳性率依次升高;乳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组织中PAK4的表达阳性率亦呈依次升高趋势.结论 PAK4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PAK4及其基因有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杨金星;韩宇晶;郑航;罗荣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额叶、海马区c-fos、c-jun、Bcl-2、Bax基因表达在大鼠衰老过程中的变化,以探讨衰老与特定脑区某些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月龄和20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各20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迷宫试验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后,分别将大鼠断头处死,比较测定其额叶、海马区c-fos、c-jun、Bcl-2、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0月龄组大鼠额叶、海马区c-fos、c-jun、Bcl-2、Bax基因表达显著增高于3月龄组大鼠(P<0.05).结论 随着月龄的增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而额叶、海马区的c-fos、c-iun、Bcl-2、Bax基因表达却有所增加,提示学习记忆与年龄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某些脑区的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王凤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HIV包膜蛋白能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融合,本项目旨在建立一种靶向包膜蛋白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定量筛选方法 .方法 将表达包膜蛋白gp120/gp41和Tat等HIV蛋白的HL2/3细胞与表达CD4和由HIV长末端重复片段(LTR)启动的β-半乳糖苷酶的HeLa-CD4-LTR-β-gal细胞混合,采用氯酚红β半乳糖苷(CPRG)为显色底物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用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对检测方法 进行验证.结果 HL2/3细胞与HeLa-CD4-LTR-β-gal细胞共育不能形成合胞体,但二者能发生膜融合,导致效应细胞表达的Tat蛋白与靶细胞中LTR结合,启动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CPRG方法 能灵敏地检测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能够抑制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这一非感染性定量的方法 能客观定量地筛选作用于HIV进入阶段的抗HIV药物,且操作方便、廉价、无感染性,用于天然和合成来源的小分子抗艾滋病药物的筛选.
作者:李珉珉;夏承来;毛芹超;姜世勃;刘叔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survivin的表达,以探讨OPN和survivin在肿瘤的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OPN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4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OPN mRNA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35/46)和67.4%(31/46),OPN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32/46)和67.4%(31/46),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并且两者在前列腺癌不同分期和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OPN和survivin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分期呈正相关,可能在前列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于洪波;韩小兵;梁宜骞;刘建刚;王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对肺泡Ⅰ型细胞(AT Ⅰ)和Ⅱ型细胞(ATⅡ)上Na+转运机制的影响.方法 分离ATⅡ,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应用全细胞钠通道(ENaC)阻断剂amiloride和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CNG)阻断剂ZnCl2观察ATⅡ ENaC和CNG电流及特布他林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ATⅡ全细胞电流主要为amiloride敏感电流和Zn2+敏感电流,两者比例无差别(P>0.05);特布他林可使amiloride敏感电流和Zn2+敏感电流明显增加(P<0.05),amiloride敏感电流所占比例约为Zn2+敏感电流的1.7倍(P<0.05).结论 急性分离ATⅡ上存在功能性ENaC和CNG,并且Na+转运以两者为主.特布他林增强肺水吸收主要通过增加AT Ⅰ和ATⅡ上ENaC和CNG通道的Na+转运实现.
作者:徐建光;李涛平;王沛;申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腹腔出血的原因.方法 实验大鼠均为健康的SD大鼠,体质量260~280 g,供体为雌性,受体为雄性,供、受体体质量相差10 g左右,一般为供体体质量比受体体质量轻;供体采用单人裸眼操作,在取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受体采用双人裸眼配合操作建立大鼠减体积的稳定模型.结果 成功实施的270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因腹腔出血而死亡44例,死亡率为16.3%;出血部位的总体分布为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出血28例次,肝脏包膜渗血9例次,肝左外侧叶减体积结扎点出血9例次,肝乳头叶结扎点出血7例次,肝三角叶结扎点出血7例次,右肾上腺和腰静脉出血5例次,肝脏人为损伤出血4例次,门静脉套管口出血4例次,肝下下腔静脉套管口出血4例次,其中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合并肝左外侧叶减体积结扎点出血的有8例,两个减体积结扎点均出血的5例;10例经过缝扎或单纯结扎后止血,肝脏包膜渗血采用热盐水冲洗、浸泡后自行止血6例.结论 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常见的是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出血,通过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的原因分析,其结果 可以指导我们实验手术操作的进一步改进.从而提高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实验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静;李江;张升宁;李铸;李来帮;冉江华;李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三种人体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理病例-对照研究由77名NAFLD患者和50名非NAFLD患者组成,且每位患者的BMI、WHtR、WHR数据均被收集记录.相关性分析采用危险因素相关分析M-H卡方统计量检验的方法 .结果 NAFLD与WHR(x2MH=59.609,P<0.001;OR=30.522;95%CI:12.815;72.695),WHtR(x2MH=45.316,P<0.001;OR=21.037;95%CI:8.665;51.072)明显相关,并与BMI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χ2=25.017,P<0.001).结论 结果 表明NAFLD与上述三项人体学指标高度相关,提示BMI、WHR与WHtR可以作为预测NAFLD的重要指标,在评价和预测NAFLD高危人群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蒋瓅;陈雪婉;郑瑞丹;孟加榕;陆伦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次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的缺氧基因HIF-1α及耐药基因MDR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食管癌细胞进行1 Gy·2/d分次外照射,共20次.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对外照射前后处于缺氧/常氧培养下的食管癌细胞EC9706的HIF-1α和MDR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MTT及克隆形成实验被用来评估细胞的存活率及化疗耐药指数.结果 单纯照射组及单纯缺氧组的HIF-1α和MDR1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以单纯缺氧组为著.同缺氧+照射组对比,单纯照射组细胞的存活分数显著减低(P<0.05).单纯缺氧组的HIF-1α、MD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缺氧+照射组(P<0.05).结论 缺氧是导致食管癌细胞化疗耐药及放射抗拒产生的较强因素.缺氧条件下分次外照射可以缓解食管癌细胞的缺氧程度,降低耐药指数,推测其后续化疗疗效应较好.
作者:高蕊;张广健;付军科;金鑫;张明鑫;李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介绍T型胎粪吸引管的主要特点与使用方法 ,总结分析了胎粪吸引管的使用效果及体会.
作者:肖春芳;张军;黄晓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87例肝硬化张力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接受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和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例数、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素氮和肌酐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血钠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放腹水加静滴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君彦;李成安;宋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烫伤组(n=42);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其中单纯烫伤组又分为2、4、8、12、24、48、72 h组,每个时相点为6只动物.用于湿重法和ELSIA方法 分别检测烧伤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组织含水量和AOP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严重烧伤后2 h心肌组织含水量增加及AQP1表达增强;烧伤后12 h达到高峰,烧伤后48 h仍高于正常;统计学分析表明,AQP1的表达与心肌组织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4,P<0.01).结论 严重烧伤后AQ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导致心肌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试验提示AOP1可能参与介导烧伤后心肌水肿的病理进程.
作者:肖德权;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徐礼笑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 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的建模功能对测量的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器械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手术,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 虚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DHS螺钉进钉方向和角度准确,可充分预测骨折复位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NX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对于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丹;谢叻;裴国献;刘永刚;金丹;赵志球;姜晓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价新型国产冠状动脉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8UMA)置入后内膜覆盖.方法 入选22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原发冠状动脉病变需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BUMA组(n=15)和对照组Endeavor组(n=7),术后9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结果 BUMA组平均内膜增殖厚度显著小于Endeavor组(0.220±0.140 mm对0.269±0.207 mm.P<0.001);BUMA组无内膜覆盖百分率显著低于Endeavor组(5.65%对6.56%,P<0.001);BUMA组支架内管腔面积丢失显著小于Endeavor组有统计学差异[(34.87+11.50)%对(40.82±18.53)%,P=0.025].结论 冠心病患者置入国产新型BUMA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长福;陈韵岱;陈练;孙志军;盖鲁粤;刘宏斌;任艺虹;田峰;白启才;郭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大鼠在体提睾肌模型,研究长链高分子化合物聚环氧乙烷(PEO)对微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减阻剂改善微循环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只,于术前1天,采集自体红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后备用.成功建立在体提睾肌模型后经颈静脉注入荧光素标记的自体红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提睾肌微循环并全程录像.全部大鼠经静脉给药2次(10 ppm PEO及生理盐水各1次,注射顺序根据随机化表决定),速度均为3.5 ml/h.两种药物的注射时间及停药后观察时间均为20 min.试验全程监测心率和动脉血压.红细胞流速用IPP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结果 与注入生理盐水相似,注射PEO对大鼠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影响(P>0.05);注射生理盐水前、后大鼠微循环红细胞流速无明显改变(496.44±170.91 μm/s vs 515.22±172.77 μm/s,P=0.648),但注射PEO后可见大鼠微循环血流中红细胞流速显著增加(498.7±182.89 μm/s vs 773.54±308.27μm/s,P=0.012).结论 PEO在不影响大鼠心率、血压情况下,可明显增强大鼠提睾肌微循环红细胞流速,提示PEO可能通过增加局部血流速度的途径改善组织灌注.
作者:杜荣生;查道刚;周冰洁;胡锋;纪丽景;吴爵非;宾建平;刘伊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D4+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浓度测定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进行的180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28例患者及30例正常志愿者.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通过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的CD4+细胞ATP浓度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0、1、2、4周)及治疗前后(0、2、4周)受者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前CD4+细胞ATP浓度为(402±58)ng/ml,明显低于正常志愿者的(458±196)ng/ml(P<0.05),术后1周左右降至低,采用抗体诱导者尤其明显;2周左右开始回升,4周时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抗体诱导者回升相对较慢.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时,CD4+细胞ATP浓度下降.且略低于术后1周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病情加重时下降更加明显:治疗好转后(治疗后2周)ATP浓度有所回升,4周后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CD4+细胞ATP浓度可较准确地反映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时的整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有预示和监测作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张长征;聂海波;朱云松;陈政良;胡卫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脑膜癌病组(MC,21例)、结核性脑膜炎组(TBM,72例)和原发颅内肿瘤组(PTT,23例).MC组分腺癌组(13例)和非腺癌组(8例)两个亚组.采用罗氏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CEA、CA125、CA15-3、CA19-9、CA72-4、CYFRA21-1、AFP和NSE含量.结果 MC组脑脊液CEA、CA125、CA19-9和CYFRA21-1含量均显著高于TBM和PTT组.MC组血清CEA、CA125、CA153、CA199和AFP含量均显著高于TBM和PTT组.腺癌组脑脊液CEA与CA15-3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腺癌组,两组间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CEA、CA125、CA15-3、CA72-4和CYFRA21-1含量与其血清中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CA19-9含量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年龄与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可以早期诊断脑膜癌病,尤其是CEA、CA125、CA19-9和CYFRA21-1更具价值,CEA和CA15-3可作为腺癌和非腺癌的鉴别指标.
作者:石强;蒲传强;吴卫平;黄旭升;于生元;田成林;黄德晖;张家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原核表达抗菌肽,纯化并鉴定其抗菌活性.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方法 合成编码thanatin 21肽的DNA序列(并使用了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克隆入pTYB1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R2566.thanatin与内含肽融合表达,内含肽是一种具有自剪切功能能够自动将目标蛋白及内含肽分离的蛋白剪切元素.内含肽-thanatin以可溶性蛋白的方式表达,存在于细胞裂解液的水相中,将细胞裂解液过几丁质亲和层析柱,内含肽-thanatin能够特异地结合到几丁质柱上.在层析柱上用DTT/半胱氨酸缓冲液在4℃切割过夜,切割下来的thanatin用洗脱液洗脱.结果 在先洗脱下来的4ml洗脱液中蛋白浓度达到245μg/ml.纯化后的thanatin具有很好的抗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真菌的能力,如弗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宋内志贺菌(Shigella snnei)、大肠杆菌O157(Escherichia coli O157)、产毒大肠杆菌(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R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尤其在抗耐药菌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如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lieumoniae)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大肠杆菌.重组Thanatin对80株产ESBLs耐药大肠杆菌及30株敏感的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抑菌圈的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t-test),具有相同的抗菌能力.结论 在大肠杆菌ER2566中表达的thanatin对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临床耐药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克服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Thanatin具有开发成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的潜力.
作者:王沛珍;顾金保;罗军;彭鸿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伊马替尼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伊马替尼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Hochest/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伊马替尼不同浓度(0.156、10和15 μmo/L)作用前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伊马替尼15 μmo/L可显著影响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曲线.伊马替尼诱导C6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72 h时间点,10和15岬μmo/L组G1/G0期细胞比例增加,分别达到(68.53±0.83)%和(70.41±0.62)%(p<0.01);G2期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4.48±0.12)%和(13.84±2.86)%(P<0.01);S期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6.98±0.72)%和(15.78±2.28)%(P<0.01).结论 伊马替尼可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
作者:杨凌;许重远;陈晓华;王克万;李国锋;陈志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微机检索及溯源方法 ,按照筛选标准收集1997~2008年已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原始文献,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有5篇文献入选.由周定效应模型计算得到的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合并OR值为1.79,其95%可信区间为(1.40,2.29),总效应测定结果 Z=4.65,P<0.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大肠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高明;曹明溶;劳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哈蟆油对D-半乳糖所致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性依赖性激酶6(CDK6)和细胞周期蛋白D/CDK激酶的抑制因子P15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维生素E(VE)和哈蟆油组,每组6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连续注射6周,另取雄性大鼠6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时间30 d.给药结束后收集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CyclinD1、CDK6和P1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CyclinD1蛋白、CDK6蛋白、P1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雄性衰老大鼠口服哈蟆油后,CyclinD1、CDK6和P15蛋白表达量(与内参比较)分别为41.73±0.54、23.29±0.30和21.49±0.30.与模型组相比,哈蟆油组能明显上调肝脏Cyelin D1、CDK6、P15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哈蟆油能不同程度上调CyclinD1和CDK6蛋白表达,促进衰老雄性大鼠肝细胞增殖.同时反馈性上调细胞增殖负性调控蛋白P15表达,防止不必要的过度增殖.哈蟆油延缓雄性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肝脏有关增殖蛋白表达发挥抗衰老作用,与VE作用有所不同.
作者:姚晖;王晓娟;黄莉萍;刁建新;邓虹珠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