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骨髓源性平滑肌样细胞增殖的影响

严鹏科;段才闻;李世煌;梅峥嵘;司徒冰;肖国宏

关键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骨髓间质干细胞, 泡沫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 建立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分化的平滑肌细胞模型,探索BMSC分化的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贴壁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运用条件培养基诱导BMSC分化成SMC.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BMSC及其分化后的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同时从胸主动脉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作为对照.80mg/Lox-LDL分别处理两种细胞72h,细胞计数法观察这两种细胞的生长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生长周期特征.结果 BMSC-SMC能大量蓄积胆固醇酯,形成泡沫细胞,这一表现较主动脉中膜分离而来VSMC更为明显.同时,BMSC-SMC和VSMC细胞的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两种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约为20h和32h.经80mg/Lox-LDL处理后,BMSC-SMC和VSMC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约为15 h和28 h.结论 在ox-LDL作用下,骨髓干细胞来源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加快,并形成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提示BMSC-SMC可能参与脂质核心的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分次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HIF-1α及MDR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次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的缺氧基因HIF-1α及耐药基因MDR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食管癌细胞进行1 Gy·2/d分次外照射,共20次.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对外照射前后处于缺氧/常氧培养下的食管癌细胞EC9706的HIF-1α和MDR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MTT及克隆形成实验被用来评估细胞的存活率及化疗耐药指数.结果 单纯照射组及单纯缺氧组的HIF-1α和MDR1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以单纯缺氧组为著.同缺氧+照射组对比,单纯照射组细胞的存活分数显著减低(P<0.05).单纯缺氧组的HIF-1α、MD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缺氧+照射组(P<0.05).结论 缺氧是导致食管癌细胞化疗耐药及放射抗拒产生的较强因素.缺氧条件下分次外照射可以缓解食管癌细胞的缺氧程度,降低耐药指数,推测其后续化疗疗效应较好.

    作者:高蕊;张广健;付军科;金鑫;张明鑫;李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肺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硼替佐米导致肺损伤的认识,探讨恰当的防治措施.方法 报道1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严重肺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CT结果 以及治疗和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硼替佐米导致的肺损伤多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双肺干湿罗音,低氧血症,微生物学检查阴性,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渗出,大剂量激素治疗多有效.结论 硼替佐米可以导致严重的肺损伤,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高度警惕.

    作者:魏永强;刘启发;张钰;孙竞;孟凡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诱导口腔鳞癌凋亡的机制

    目的 研究Hedgehog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对HSQ-8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对HSQ-89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cyclopamine及喜树碱处理后HSQ-89细胞凋亡相关分子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Cyclopamine 联合喜树碱较单用喜树碱能更加明显抑制HSQ-89细胞活性.Cyclopamine处理后HSQ-89细胞中Bcl-2表达下降,而Bcl-xl、Bid等表达不变,联合喜树碱后Bci-2表达进一步减少.结论 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能有效抑制Bcl-2表达而发挥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效应.

    作者:江穗;陈锡林;丁咏;陈仲伟;朱李军;冯航;王启朋;甄茂川;汪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57BL/6小鼠与BALB/c小鼠对脓毒症反应的差异

    目的 探讨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方法 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与脓毒症组,每组15只.脓毒症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术后6h,每组随机选出5只,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其外周血IL-1β、IL-2、IL-4,IL-5、IL-10、GM-CSF、IFN-γ和TNF-α的浓度.剩余小鼠用于1周存活率分析.结果 两品系小鼠假手术组1周存活率均为10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1周存活率为10%,BALB/c小鼠脓毒症组存活率为5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脓毒症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57BL/6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IL-4、TNF-α和IL-10明显升高.而BALB/c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8种细胞因子较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有差异,C57BL/6小鼠反应更敏感.

    作者:张婕;刘占国;罗宇维;何懿;顾冬生;王明;郑彦涛;孙尔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者CD4+细胞三磷酸腺苷浓度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CD4+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浓度测定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进行的180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28例患者及30例正常志愿者.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通过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的CD4+细胞ATP浓度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0、1、2、4周)及治疗前后(0、2、4周)受者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前CD4+细胞ATP浓度为(402±58)ng/ml,明显低于正常志愿者的(458±196)ng/ml(P<0.05),术后1周左右降至低,采用抗体诱导者尤其明显;2周左右开始回升,4周时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抗体诱导者回升相对较慢.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时,CD4+细胞ATP浓度下降.且略低于术后1周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病情加重时下降更加明显:治疗好转后(治疗后2周)ATP浓度有所回升,4周后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CD4+细胞ATP浓度可较准确地反映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时的整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有预示和监测作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张长征;聂海波;朱云松;陈政良;胡卫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早产胎膜早破患者血中MMP1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胎膜组织上的表达情况与早产胎膜早破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荧光定量PCR (SYBR Grreen法)检测MMP-1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蛋白表达量;MAIDI-TOF质谱分析法检测MMP1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组与正常足月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Z=3.283,P=0.001).早产胎膜早破与正常足月产组相比,MMP1(rs1799750)各基因型(G/G,G/-,-/-)分布频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存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19).结论 MMP-1(rS1799750)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MP1(rs1799750)各基因型(G/G,G/-,-/-)有可能是早产胎膜早破的易感因素.

    作者:周俊;余艳红;王志坚;钟颖;周明;李艳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网络技术在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考核中的应用

    针对传统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的不足和基于网络的培训考核系统的优势,本文讨论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构建.本系统共由6大模块组成,采用XML文档存储试题及试卷,并以Ajax加强系统性能.通过完善管理和系统建设,可使其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并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终保证卫生技术人员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作者:申玉杰;韩耀萱;俞守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予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每日1次吸人治疗.于研究第1天、第28天检测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I/FVC等指标及记录症状评分表,记录BODE指数.结果 22例患者使用噻托溴铵1月后FEV1%与使用前对照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t=1.857,P>0.05);症状评分用药后1月与用药前比较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7.091,P<0.001);BODE指数用药后1月较用药前降低(t=2.982,P<0.05).结论 长期规律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能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BODE指数,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玲;蔡绍曦;赵海金;董利民;沈湘波;刘来昱;胡国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行气活血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4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行气活血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口服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对照组46例服用维生素B6.治疗前后测FSH、LH、E2、P.对中医证候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E2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均下降,对照组治疗后经前烦躁易怒、经前精神抑郁积分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E2、P升高,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10.64%.显效率68.09%,有效率17.02%,总有效率95.7%,对照组痊愈率2.64%,显效率8.69%,有效率43.48%,总有效率54.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P<0.01).结论 红金消结胶囊对经前乳房胀痛、经前烦躁易怒、经前精神抑郁等中医证候有明显改善作用,对E2、P有调节作用,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钟秀驰;张娟;邓伟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hRNA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荷瘤裸鼠瘤内注射RNA干扰(RNA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载体shRNA-EGFR,探讨其对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shRNA-EGFR结合脂质体转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收集转染后细胞的总RNA和蛋白质,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用CNE1细胞建立裸鼠肿瘤动物模型,荷瘤裸鼠瘤内注射shRNA-EGFR脂质体混合物,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经放射治疗后第16天处死裸鼠剥离瘤体称重,评价其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shRNA-EGFR成功转染CNE1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表明shRNA-EGFR可显著下调EGFR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shRNA-EGFR联合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独放射治疗组、shRNA-EGFR治疗组之间的肿瘤体积变化和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hRNA-EGFR基因放射治疗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移植瘤的生长,增加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作者:张永胜;卜俊国;张积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ST段压低减轻,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作者:徐建欧;陈小芬;卢益中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RNA干扰靶向抑制P13K p85α表达对5-FU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RNA干扰靶向抑制P13K p85α表达对5-FU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已成功沉默P13K p85α表达的大肠癌LoVo细胞(P13K p85α/RNAi-LoVo)及LoVo对照组细胞,MTT法计算两组细胞5-FU的半数抑制率(IC50),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Bcl-6和Bim的表达.结果 P13K p85α/RNAi-LoVo细胞组5-FU的IC50值(1.056±0.03562μmol/L)显著低于LOVo对照组(2.796±0.10947μmol/L)(P=0.000),JC-1染色显示5-FU刺激48 h后,P13K p85α/RNAi-LoVo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LoVo对照组细胞显著降低,表明P13K p85α/RNAi-LoVo细胞对5-FU更敏感.5-FU刺激48 h后,P13K p85α/RNAi-LoVo细胞组凋亡蛋白Bcl-6和Bim的表达较LoVo对照组细胞显著增加(P=0.000).结论 应用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 p85α表达可促进5-FU诱导大肠癌细胞LoVo的凋亡.

    作者:杨慧;倪丽;马豫茜;宋于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内皮微颗粒通过NADPH氧化酶损伤内皮细胞功能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以及EMP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009年3~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患者各15名,检测血生化指标、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制备内皮细胞来源的微颗粒,用内皮微颗粒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活性氧产物(ROS)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硝酸酯类的使用比率高于冠心病高危患者,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高于高危患者,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低于高危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之间呈负相关;EMP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物的产生,并降低NO的生成,应用20 μmol/l 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ine能显著抑制EMPs导致的ROS增加和NO的降低.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循环EMPs可以损伤内皮细胞舒张功能,NADPH氧化酶参与EMPs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损伤过程.

    作者:程飞;陶军;冯鉴强;杨春涛;王妍;张媛媛;张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腹腔镜胃癌D2手术学习曲线

    目的 针对已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技术的胃肠外科医生,探索开展腹腔镜胃癌D2手术并平稳渡过学习曲线的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共70例均由同一团队进行的腹腔镜胃癌D2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手术日期先后分为连续的7组(A-G组),每组10例设定为一手术阶段,每例均完成胃切除重建、D2站淋巴结清扫,比较各阶段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胃切除部位、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均P>0.05);手术时间7组之间有差异(F=8.578,P=0.000),A、B组之间无差异(P=0.999),A、B组和C、D、E、F、G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C、D、E、F、G组之间无差异(均P>0.05),A、B两组手术时间长于其他各组(P<0.05);A组恢复流质时间较其他各组显著延长(P<0.05);B组发生2例中转开腹,其余各组均未发生,中转率2.86%;术中并发症发生在B组(2例)、C组(2例),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在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结论 对于那些已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技术的胃肠外科医生,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手术步骤,开展20例左右的腹腔镜胃癌D2手术后,可望顺利、安全、快速渡过该学习曲线.

    作者:胡彦锋;余江;王亚楠;张策;程侠;李国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伤害性刺激反应对丙泊酚在犬脊髓不同区域分布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伤害性刺激反应对丙泊酚在犬脊髓不同区域分布的影响.方法 12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雌雄不拘,体质量10~12 kg,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刺激组(S组),每组6只,均以丙泊酚7 mg/kg静脉注射,续以70mg/kg·h恒速静脉输注.S组输注45 min时给予钳夹刺激5 min,C组不给予刺激,两组丙泊酚输注50 min时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实验犬,解剖犬脊髓取其前角、背角、中间带、前索、后索、外侧索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动、静脉血浆和脊髓组织丙泊酚浓度.结果 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C组分别为(5.09±0.03)、(5.08±0.03)μg/ml,S组分别为(5.07±0.23)、(5.03±0.10)μ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组织丙泊酚浓度(μg,g):C组前角5.09±0.08、背角5.10±0.08、中间带5.05±0.19、前索5.06±0.14、后索5.06±0.15、外侧索5.06±0.41,上述各解剖区域丙泊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背角和后索内丙泊酚浓度分别为(7.65±0.47)、(7.06±0.82)μ/g,明显高于组内其他区域(P<0.05),也明显高于C组背角和后索(P<0.05).结论 恒速输注丙泊酚70 mg/kg·h 50min,动静脉血丙泊酚浓度达到平衡状态,丙泊酚在犬脊髓前角、背角、中间带、前索、后索、外侧索的分布均衡;给予伤害性刺激时,背角和后索丙泊酚浓度较高,丙泊酚在犬脊髓其他解剖区域的分布趋于均衡.

    作者:林春水;徐金东;古妙宁;陈莺;周凤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危险分层中的意义

    目的 初步探讨联合监测多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人选因胸闷、胸痛为主诉人院的患者264例(男180例,女84例),年龄64(55~69)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及变化,决定是否24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将所有患者分为急诊CAG组和择期CAG组两组.每位患者在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slCAM-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7(IL-27)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①急诊CAG组和择期CAG组之间NT-proBNP,hs-CRP,MPO,sCD40L,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生化标记物为NT-proBNP,hs-CRP,MPO,IL-27和CK-MB,建立预测ACS患者危险分层模型,进一步刀切法进行效果预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98.1,提示该模型对ACS患者入院病情变化或发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有助于对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

    作者:刘北;付强;严全能;靳文;陶丹萍;华经海;李志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Hap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

    目的 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的重要粘附因子Hap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和粘附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32a(+)-Hap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Ni2+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用纯化的Hap重组蛋白进行体外竞争黏附实验,SEM观察及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分析该重组蛋白的黏附活性.纯化蛋白与黏膜免疫佐剂CT-B联合鼻腔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小鼠抗Hap的IgA及IgG抗体水平.结果 纯化产物的SDS-PAGE分析显示获得单一的目的 蛋白条带,Gel analysis软件分析蛋白纯度可达85%,纯化产物超滤浓缩后,测得其蛋白浓度为3.2 g/L.体外竞争黏附实验观察到Hap重组蛋白的加入可明显抑制NTHi对胞外基质的黏附,且细菌黏附量的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重组蛋白与免疫佐剂CT-B联合免疫小鼠.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IgG或IgA抗体,与重组抗原单独免疫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ap蛋白在原核系统中获得较高浓度和纯度的表达,纯化Hap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粘附活性.

    作者:姚锋;李婉宜;邝玉;李明远;丰锋;冯伟;张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粤西地区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附12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粤西地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多合并肾小球IgM沉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肾小球IgM检出率较系膜增生性型高.结论 IgA肾病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构成比可能有地区差异;临床上易将其他肾小球疾病误诊为IgA肾病;肾小球免疫沉积性质和程度可能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相关.

    作者:陈玮玲;林华鹏;刘华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参数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后临床结局及出生缺陷的初步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参数不同来源精子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其胚胎质量、临床结局和出生缺陷之间的差异性,以探讨ICSI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980个ICSI周期按精子参数和来源分为A(正常或轻度异常精液)、B(严重少弱精子症)、C(附睾精子)、D(睾丸精子)4组,比较其实验室及临床各部分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与B组(P<0.05);A、B、C三组出生缺陷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未发生出生缺陷.结论 不同参数、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均能获得相似的令人满意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分娩率.附睾精子组获得的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较高,可能与总体年龄较轻、获卵数较多有关.

    作者:倪运萍;陈士岭;王庆玲;郑海燕;伍芳蓉;施晓鋆;罗燕群;夏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与酸敏感离子通道的关系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胸段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与ASIC3的关系.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正常组、浸水束缚应激模型组和舒芬太尼预处理组.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IRS)法复制急性胃粘膜病变模型,于应激6h后观察大体胃粘膜损伤程度及溃疡指数,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ASIC3在DRG神经元中的表达,采用RT-PCR法进行实时定量研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WIRS明显损伤胃粘膜,升高溃疡指数,且胸段DRG神经元上ASIC3广泛表达:舒芬太尼预处理可明显减轻WIRS大鼠的胃粘膜损伤程度.降低溃疡指数,并使ASIC3 mRNA在胸段DRG神经元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ASIC3参与了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生机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ASIC3的表达有关.

    作者:蒋群;屠伟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