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行气活血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47例临床观察

钟秀驰;张娟;邓伟明

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 行气活血法, 红金消结胶囊, 维生素B6
摘要:目的 探讨行气活血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口服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对照组46例服用维生素B6.治疗前后测FSH、LH、E2、P.对中医证候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E2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均下降,对照组治疗后经前烦躁易怒、经前精神抑郁积分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E2、P升高,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10.64%.显效率68.09%,有效率17.02%,总有效率95.7%,对照组痊愈率2.64%,显效率8.69%,有效率43.48%,总有效率54.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P<0.01).结论 红金消结胶囊对经前乳房胀痛、经前烦躁易怒、经前精神抑郁等中医证候有明显改善作用,对E2、P有调节作用,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职业总体压力的研究

    目的 探索作为医师与教师双重身份的临床教师(医师)承受职业总体压力的水平、来源构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的<高校临床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广州市三所高校附属医院(三甲)的临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670份,获得有效问卷614份.结果 临床学院不同学历、职称层次和不同授课性质的教师在职业总压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临床教师的学历越高,职业总体压力则越小(P<0.01):相对于单纯理论授课的教师,承担见习课、临床带教、见习兼临床带教的教师的职业总体压力较大(P<0.05),且以单纯参与临床带教的教师的职业总体压力大;其余因素的职业总体压力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当前影响高校临床教师职业总体压力的因索主要是学历和工作层次性质,因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

    作者:黄丹华;纪泽泉;余天浩;凌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1998年3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8.6±5.7)岁;12例均无脓性胸液,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时间为术后4~17 d.本组病例均在确诊后72 h内再次手术,术中采用器械闭合支气管近端,术后配合胸腔冲洗使之无菌化.结果 10例痊愈出院,1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二次手术后住院时间18~49d,平均31 d.结论 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如无脓性胸液,心肺功能良好,应早期积极手术,配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宝石;于长海;刘颖;夏晖;李英杰;郭楠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20~60岁、ASA Ⅰ~Ⅱ级、择期第一台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组(P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丙泊酚,每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患者麻醉前(8Am)、术后当日4Pm和术后24 h静脉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 两组间比较,各时点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术后当日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于正常值,术后24h时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增高(p<0.01).结论 短时间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使用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合成和分泌无明显影响.

    作者:谢咏秋;焦赫娜;郭曲练;陈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评价

    目的 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近期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曲张静脉的变化等,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5 d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增加(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4周后门静脉管径缩小,血流量减小(P<0.05).复查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11例(17.74%)在随访中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有明显预防作用.

    作者:于长辉;黄纯炽;张振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Hath1基因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目的 研究Hath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质粒pcDNA3.1(+)-Hath1转化至HT29结肠癌细胞中,随机挑选3个过表达Hath1的HT29细胞克隆,通过定量实时RT-PCR方法 检测Ham1 mRNA、Muc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ath1、Muc2、cyclinD1和p27表达;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移植实验,观察Hath1基因对HT2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Hath1基因可上调p27和下调cyclinD1的表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结论 Hath1基因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病中扮演抗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朱代华;龚建平;任柯;孙建明;魏思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初始血透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目的 观察初始血透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冠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 29例初始透析患者(透析龄<6月)接受血清胎球蛋白A及CAC相关危险因子的检测,根据胎球蛋白A平均浓度分胎球蛋白A高水平组和胎球蛋白A低水平组;CAC通过多层螺旋CT检测.钙化积分采用Agaston修正方法 ;对所有29例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评价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 29例初始透析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平均浓度(0.71 g/L):胎球蛋白A低水平组中11/14例(78.57%)发生CAC,高于胎球蛋白A高水平组(7/15例,46.67%),P<0.05;CAC积分与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呈负相关(Pearson-0.734,P=0.001).回归分析显示:CAC与胎球蛋白A(标化beta=-0.568,P=0.003)和年龄(标化beta=0.416,P=0.019)有关;钙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如:CRP,Ca,P,iPTH,Chol,TG,HDL-C,LDL-C,BMI及血压未能进入回归方程.P>0.05.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相关关系(Spearman's rho -0.758,P<0.01),但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无显著差异(Log Rank,P=0.065).结论 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下降或能是导致初始透析患者CAC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心血管事件高发的原因之一.

    作者:章斌;史伟;何朝生;梁馨苓;刘双信;梁永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着色方法对牙科Y-TZP/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结合强度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比较了粉体着色和渗透着色两种方法 对氧化锆陶瓷及其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 KaVo?氧化锆采用VITA LL1/LL5号染色液浸泡着色,TZ-3YS采用粉体机械混合着色氧化物的方法 着色.采用深(No.5色)和浅(No.1色)两种颜色,未着色氧化锆样品为对照组,分别测试单层氧化锆及其与饰面瓷结合后的三点弯曲强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着色前后的晶相结构,并对材料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KaVoTM氧化锆的两种着色与未着色组的单层样品组间及双层瓷样品组间的三点弯曲强度均没有明显差异;TZ-3YS氧化锆着色后强度有所下降,其中第5组与未着色及第1组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1色强度较未着色组略低,但强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氧化锆陶瓷饰瓷后双层瓷强度结构的弯曲强度均显著降低,且强度随着颜色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单层氧化锆组一致.不论单层还是双层瓷样品,KaVoTM氧化锆组的三点弯曲强度均明显高于TZ-3YS组的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两种着色氧化锆材料主晶相为四方相.结论 机械混合粉体着色方法 对氧化锆强度的影响较大,但两种着色并没有影响到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弯曲结合强度,在合理控制着色氧化物含量的情况下,两种着色方法 均能够满足临床应用.

    作者:马婷婷;伊元夫;邵龙泉;刘洪臣;田杰馍;侯康林;张薇薇;温宁;邓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伊马替尼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研究伊马替尼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伊马替尼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Hochest/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伊马替尼不同浓度(0.156、10和15 μmo/L)作用前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伊马替尼15 μmo/L可显著影响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曲线.伊马替尼诱导C6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72 h时间点,10和15岬μmo/L组G1/G0期细胞比例增加,分别达到(68.53±0.83)%和(70.41±0.62)%(p<0.01);G2期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4.48±0.12)%和(13.84±2.86)%(P<0.01);S期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6.98±0.72)%和(15.78±2.28)%(P<0.01).结论 伊马替尼可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

    作者:杨凌;许重远;陈晓华;王克万;李国锋;陈志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PAK4在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4,PAK4)在乳腺癌发病、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正常乳腺组织、2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28例乳房纤维腺瘤、37例乳腺癌(其中非浸润性癌7例,早期浸润癌9例,浸润癌21例)及13例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含量,比较各类组织中PAK4的表达特点与分布特征.结果 PAK4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胞核偶有少量表达,而乳腺腺体细胞外基质中基本不表达;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腺瘤)、乳腺癌和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表达总体阳性率依次升高;乳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组织中PAK4的表达阳性率亦呈依次升高趋势.结论 PAK4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PAK4及其基因有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杨金星;韩宇晶;郑航;罗荣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动态评价太极扣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78例,42例行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实验组),36例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照组),于修复前及修复后3、6、12、24月分别测定咀嚼效率和基牙周指数变化.结果 修复后各个时期,实验组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咀嚼效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而实验组的咀嚼效率下降不明显.两组义齿修复后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I)均逐渐升高,对照组修复后各时期GI和PI指数升高程度均较实验组显著(P<0.05).结论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比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具有更好的咀嚼功能,且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较小,组织相容性较好.

    作者:王子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晚期肺腺癌胸苷酸合成酶和培美曲塞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ⅢB/Ⅳ期肺腺癌胸苷酸合成酶(TS)与培美曲塞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以培美曲塞化疗的ⅢB/Ⅳ期肺腺癌,RT-PCR法检测肿瘤标本TS表达.并对化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TS高表达(+)26.32(10/38),TS表达与患者的性别、临床分期、PS评分无关.化疗客观缓解率(CR+PR)为34.21(13/38),其中TS低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为39.29%(11/28).而TS高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0.0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TS低表达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9.29%(25/28),TS高表达患者疾病控制率为40.0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推测TS可作为NSCLC对培美曲塞的敏感性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王治宽;胡毅;赵宏;付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维虚拟手术研究

    目的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 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的建模功能对测量的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器械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手术,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 虚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DHS螺钉进钉方向和角度准确,可充分预测骨折复位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NX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对于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丹;谢叻;裴国献;刘永刚;金丹;赵志球;姜晓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hRNA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荷瘤裸鼠瘤内注射RNA干扰(RNA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载体shRNA-EGFR,探讨其对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shRNA-EGFR结合脂质体转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收集转染后细胞的总RNA和蛋白质,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用CNE1细胞建立裸鼠肿瘤动物模型,荷瘤裸鼠瘤内注射shRNA-EGFR脂质体混合物,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经放射治疗后第16天处死裸鼠剥离瘤体称重,评价其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shRNA-EGFR成功转染CNE1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表明shRNA-EGFR可显著下调EGFR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shRNA-EGFR联合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独放射治疗组、shRNA-EGFR治疗组之间的肿瘤体积变化和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hRNA-EGFR基因放射治疗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移植瘤的生长,增加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作者:张永胜;卜俊国;张积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诱导口腔鳞癌凋亡的机制

    目的 研究Hedgehog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对HSQ-8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对HSQ-89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cyclopamine及喜树碱处理后HSQ-89细胞凋亡相关分子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Cyclopamine 联合喜树碱较单用喜树碱能更加明显抑制HSQ-89细胞活性.Cyclopamine处理后HSQ-89细胞中Bcl-2表达下降,而Bcl-xl、Bid等表达不变,联合喜树碱后Bci-2表达进一步减少.结论 Cyclopamine联合喜树碱能有效抑制Bcl-2表达而发挥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效应.

    作者:江穗;陈锡林;丁咏;陈仲伟;朱李军;冯航;王启朋;甄茂川;汪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对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的基因表达,探讨其与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手术的患者共50例,其中窦性心律组20例,房颤组30例,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开胸手术时取右心耳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标本中MMP-1、MMP-3、MMP-7、MMP-9及TIMP-1、TIMP-2、TIMP-3、TIMP-4表达.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房颤组左右心房内径均显著扩大(P<0.01,P<0.01),心房组织中MMP-1表达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MMP-3、MMP-7、MMP-9及TIMP-1、TIMP-2、TIMP-3、TIMP-4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1).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MMPs及其TIMPs的表达改变与心房重构有关.

    作者:王蔚;吴平生;杨希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危险分层中的意义

    目的 初步探讨联合监测多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人选因胸闷、胸痛为主诉人院的患者264例(男180例,女84例),年龄64(55~69)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及变化,决定是否24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将所有患者分为急诊CAG组和择期CAG组两组.每位患者在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slCAM-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7(IL-27)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①急诊CAG组和择期CAG组之间NT-proBNP,hs-CRP,MPO,sCD40L,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生化标记物为NT-proBNP,hs-CRP,MPO,IL-27和CK-MB,建立预测ACS患者危险分层模型,进一步刀切法进行效果预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98.1,提示该模型对ACS患者入院病情变化或发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有助于对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

    作者:刘北;付强;严全能;靳文;陶丹萍;华经海;李志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用强化接种后的特殊PBMC和改良永生化技术制备人源抗HBs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者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B-LCLs),筛选、获得人源抗HBs及其分泌细胞.方法 常规技术获得乙肝疫苗强化免疫后志愿者的特异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EBV转染,加入CpGDNA免疫调节基序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孢菌素A(CyA)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雅培法定量动态检测水生化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HBs滴度,取高滴度抗HBs孔的B-LCLs细胞有限稀释法培养.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细胞分化状况及抗HBs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分泌抗HBs的永生化.B-LCLs;培养上清抗HBs滴度维持较高水平3周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免疫组化鉴定B-LCLs细胞培养3个月时,永生化细胞仍然为抗HBs合成细胞.结论 采用改进的EBV永生化技术转化强化接种后获得的特殊PBMC,可高效获得永生化的B-LCLs,并有效表达抗HBs.

    作者:娄海波;周元平;周福元;张明霞;魏君锋;曾艳丽;王俊洁;王燕军;吴爱华;侯金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SHP-1基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目的 初步观察转染SHP-1基因前后MDA-MB-231细胞SHP-1蛋白表达情况及转染SHP-1基因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HP-1,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SHP-1基因在MDA-MB-23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并通过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蛋白水平证实,转染细胞内有SHP-1基因的高表达,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P<0.05).结论 向无SHP-1基因表达的MDA-MB-231细胞内转染SHP-1基因并使其稳定表达,可以使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为以后进一步探讨SHP-1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作者:谢亚琳;梁继珍;刘斐烨;张军一;谢剑明;罗荣城;李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HIF-1α、MMP-2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相关意义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类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对照组为取自青壮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实验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依据术前MRI影像表现分为3组.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4组椎间盘组织中HIF-1α、MMP-2表达.结果 HIF-1α在对照组、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92±3.411%、(46.81±3.63)%、(66.88±4.60)%、(89.63±2.27)%;MMP-2在对照组、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9.61±3.03)%、(47.31±4.4)%、(69.54±5.96)%、(90.05±3.16)%.HIF-1α、MMP-2在实验组退变的椎间盘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同退变程度的表达也不同(P<0.05),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HIF-1α和MMP-2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IF-1α、MMP-2均可能参与了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且HIF-1α、MMP-2在人类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HIF-1α可能作为MMP-2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与MMP-2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椎间盘退变.

    作者:吴伟平;江建明;瞿东滨;魏清柱;蒋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寰枢椎失稳不同缆材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中几种不同线型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测定不同锁紧力量和操作方法 对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 6例新鲜寰枢椎复合体标本(CO-C3).在改良WD-5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稳时行寰枢椎Brooks法双向钛缆固定(A组)、Atlas钛缆固定(B组)、Songer钛缆固定(C组)、钢丝固定(D组)的寰枢椎复合体在屈、伸、侧屈、旋转等情况下的应变、位移、强度、刚度、扭矩、扭角等的大小.结果 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在相同锁紧拉力条件下固定强度为高,应变、载荷位移小,同各内固定组与正常组(N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同时锁定的效果好于单侧轮流锁定(P<0.05),经休息后再次固定的效果好于单纯双侧同时锁定的效果(P<0.05).结论 对于钛缆内固定系统来讲,随着锁紧力量的加大,钛缆锁定的效果也更加理想.双向锁定钛缆因为锁紧方式的改变相同锁紧力量达到了比钢丝和进口钛缆更好的固定效果.Brooks法钛缆固定时,双侧同时锁定后经休息再次锁定的效果好.

    作者:刘铁龙;严望军;韩雨;叶晓健;贾连顺;李家顺;袁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