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蔡绍曦;赵海金;刘来昱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缺氧缺糖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模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研究白藜芦醇苷对该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苷能显著减少PC12细胞死亡,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一氧化氮含量及丙二醛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 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冰;林焕冰;周恒;徐江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镜下组织结构影响的相关性,从组织学探讨厄贝沙坦剂量相关性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55mg/kg)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组)、25mg/kg厄贝沙坦组(125组)、50mg/kg厄贝沙坦组(150组)和200mg/kg厄贝沙坦组(I200组),同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造模4周后采用灌胃法给药8周,计算肾脏质量指数;ELISA法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肾小球体积.结果 给药8周后,各药物干预组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肾小球体积均显著降低,以150和I200组降低为明显.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唐杰龙;沈洁;刘帅;范艳飞;谢翠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荷瘤裸鼠瘤内注射RNA干扰(RNA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载体shRNA-EGFR,探讨其对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shRNA-EGFR结合脂质体转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收集转染后细胞的总RNA和蛋白质,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用CNE1细胞建立裸鼠肿瘤动物模型,荷瘤裸鼠瘤内注射shRNA-EGFR脂质体混合物,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经放射治疗后第16天处死裸鼠剥离瘤体称重,评价其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shRNA-EGFR成功转染CNE1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表明shRNA-EGFR可显著下调EGFR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shRNA-EGFR联合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独放射治疗组、shRNA-EGFR治疗组之间的肿瘤体积变化和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hRNA-EGFR基因放射治疗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移植瘤的生长,增加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作者:张永胜;卜俊国;张积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化学遗传学方法 大规模筛选并初步鉴定所获得具有不同红系造血缺陷表型的斑马鱼突变体.方法 乙基亚硝基脲(ENU)诱导雄性斑马鱼突变(founder),将其与野生型AB雌性斑马鱼交配产生F1代,源自不同来源的founder的F1代杂交产生F2家族.在F2代同家族内自交所产生的F3代胚胎中,用以βe1为探针,实施整体原位杂交实验,进行红系造血缺陷突变体筛选,并针对所筛选到的突变体在不同造血过程缺陷表型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和结论 筛选得到4个βe1基因表达缺失突变体,其中2个为红系特异性造血缺陷突变体,另外2个突变体同时存在红系和淋系造血缺陷.
作者:霍中军;温宗华;刘靖;王鹍;黄志斌;戴朝霞;马宁;颜广;陈英华;陈小辉;刘伟;马品芸;罗伟豪;赵颖;樊淑;赵嘉佳;黄红辉;温子龙;张文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人肝癌组织和对应的肝硬化组织microRNA表达的差异谱,为研究microRNA在肝细胞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Trizol法提取25例配对的肝癌和肝硬化组织总RNA,microRNA芯片分析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差异表达microRNA,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的结果 .结果 肝癌与肝硬化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12个,其中3个表达上调,9个表达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与芯片一致.结论 肝癌和肝硬化组织存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这些上调和下调表达的microRNA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
作者:王传玺;宋伟;李增军;宋宝;吴德华;孙爱民;陈龙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对肺泡Ⅰ型细胞(AT Ⅰ)和Ⅱ型细胞(ATⅡ)上Na+转运机制的影响.方法 分离ATⅡ,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应用全细胞钠通道(ENaC)阻断剂amiloride和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CNG)阻断剂ZnCl2观察ATⅡ ENaC和CNG电流及特布他林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ATⅡ全细胞电流主要为amiloride敏感电流和Zn2+敏感电流,两者比例无差别(P>0.05);特布他林可使amiloride敏感电流和Zn2+敏感电流明显增加(P<0.05),amiloride敏感电流所占比例约为Zn2+敏感电流的1.7倍(P<0.05).结论 急性分离ATⅡ上存在功能性ENaC和CNG,并且Na+转运以两者为主.特布他林增强肺水吸收主要通过增加AT Ⅰ和ATⅡ上ENaC和CNG通道的Na+转运实现.
作者:徐建光;李涛平;王沛;申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烫伤组(n=42);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其中单纯烫伤组又分为2、4、8、12、24、48、72 h组,每个时相点为6只动物.用于湿重法和ELSIA方法 分别检测烧伤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组织含水量和AOP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严重烧伤后2 h心肌组织含水量增加及AQP1表达增强;烧伤后12 h达到高峰,烧伤后48 h仍高于正常;统计学分析表明,AQP1的表达与心肌组织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4,P<0.01).结论 严重烧伤后AQ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导致心肌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试验提示AOP1可能参与介导烧伤后心肌水肿的病理进程.
作者:肖德权;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徐礼笑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 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的建模功能对测量的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器械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手术,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 虚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DHS螺钉进钉方向和角度准确,可充分预测骨折复位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NX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对于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丹;谢叻;裴国献;刘永刚;金丹;赵志球;姜晓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哈蟆油对D-半乳糖所致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性依赖性激酶6(CDK6)和细胞周期蛋白D/CDK激酶的抑制因子P15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维生素E(VE)和哈蟆油组,每组6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连续注射6周,另取雄性大鼠6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时间30 d.给药结束后收集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CyclinD1、CDK6和P1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CyclinD1蛋白、CDK6蛋白、P1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雄性衰老大鼠口服哈蟆油后,CyclinD1、CDK6和P15蛋白表达量(与内参比较)分别为41.73±0.54、23.29±0.30和21.49±0.30.与模型组相比,哈蟆油组能明显上调肝脏Cyelin D1、CDK6、P15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哈蟆油能不同程度上调CyclinD1和CDK6蛋白表达,促进衰老雄性大鼠肝细胞增殖.同时反馈性上调细胞增殖负性调控蛋白P15表达,防止不必要的过度增殖.哈蟆油延缓雄性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肝脏有关增殖蛋白表达发挥抗衰老作用,与VE作用有所不同.
作者:姚晖;王晓娟;黄莉萍;刁建新;邓虹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及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7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接受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观察手术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否、融合位置、融合范围、性别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同时分析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符合标准的病例共147例,随访时间30±10个月(18~84个月),其中20例(13.6%)患者发生了邻近节段退变,而且都发生在头侧邻近节段.如果邻近节段椎间盘术前存在退变,则术后出现ASD的机率将会显著增加(χ2=6.272,P=0.012).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邻近节段椎间盘存在退变是术后出现ASD的危险因素(P=0.046),而性别、年龄、融合位置及融合范围不是A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如果邻近节段椎间盘术前存在退变,则术后邻近节段发生ASD的机率将显著增加.
作者:刘则征;张忠民;金大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用于斑马鱼胚胎早期cd99l2基因时空表达检测的地高辛标记RNA探针.方法 设计引物,构建cd99l2/pGM-T重组质粒,用SacII和SalI分别进行酶切得到线性化DNA片段,以Sp6 RNA聚合酶和T7RNA聚合酶转录合成地反义和正义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用整体原位杂交法检测斑马鱼胚胎早期cd99l2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cd99l2/pGM-T重组质粒,体外转录获得反义和正义RNA探针,反义探针杂交检测证实cd99l2基因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呈现高表达,正义探针未检测到表达信号.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反义cd99l2 RNA探针,兼顾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有效检测斑马鱼胚胎早期cd99l2基因的定位表达,而正义探针可以作为阴性对照,为进一步探究cd99l2基因在斑马鱼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温宗华;张艳;吴自勍;周新华;韩西群;张文清;赵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近期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曲张静脉的变化等,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5 d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增加(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4周后门静脉管径缩小,血流量减小(P<0.05).复查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11例(17.74%)在随访中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有明显预防作用.
作者:于长辉;黄纯炽;张振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微机检索及溯源方法 ,按照筛选标准收集1997~2008年已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原始文献,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有5篇文献入选.由周定效应模型计算得到的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合并OR值为1.79,其95%可信区间为(1.40,2.29),总效应测定结果 Z=4.65,P<0.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大肠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高明;曹明溶;劳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以及EMP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009年3~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患者各15名,检测血生化指标、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制备内皮细胞来源的微颗粒,用内皮微颗粒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活性氧产物(ROS)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硝酸酯类的使用比率高于冠心病高危患者,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高于高危患者,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低于高危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之间呈负相关;EMP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物的产生,并降低NO的生成,应用20 μmol/l 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ine能显著抑制EMPs导致的ROS增加和NO的降低.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循环EMPs可以损伤内皮细胞舒张功能,NADPH氧化酶参与EMPs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损伤过程.
作者:程飞;陶军;冯鉴强;杨春涛;王妍;张媛媛;张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针对传统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的不足和基于网络的培训考核系统的优势,本文讨论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构建.本系统共由6大模块组成,采用XML文档存储试题及试卷,并以Ajax加强系统性能.通过完善管理和系统建设,可使其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并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终保证卫生技术人员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作者:申玉杰;韩耀萱;俞守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伊马替尼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伊马替尼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Hochest/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伊马替尼不同浓度(0.156、10和15 μmo/L)作用前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伊马替尼15 μmo/L可显著影响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曲线.伊马替尼诱导C6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72 h时间点,10和15岬μmo/L组G1/G0期细胞比例增加,分别达到(68.53±0.83)%和(70.41±0.62)%(p<0.01);G2期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4.48±0.12)%和(13.84±2.86)%(P<0.01);S期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6.98±0.72)%和(15.78±2.28)%(P<0.01).结论 伊马替尼可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
作者:杨凌;许重远;陈晓华;王克万;李国锋;陈志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4,PAK4)在乳腺癌发病、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正常乳腺组织、2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28例乳房纤维腺瘤、37例乳腺癌(其中非浸润性癌7例,早期浸润癌9例,浸润癌21例)及13例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含量,比较各类组织中PAK4的表达特点与分布特征.结果 PAK4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胞核偶有少量表达,而乳腺腺体细胞外基质中基本不表达;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腺瘤)、乳腺癌和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表达总体阳性率依次升高;乳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组织中PAK4的表达阳性率亦呈依次升高趋势.结论 PAK4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PAK4及其基因有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杨金星;韩宇晶;郑航;罗荣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蛋白质锚定技术与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相结合在小鼠表浅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5组:正常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PBS对照组、可溶hTNF-α治疗组、SA-GFP锚定组、SA-hTNF-α锚定治疗组,每组22只小鼠.建立小鼠正位表浅膀胱癌模型,24 h后,将小鼠膀胱内膜生物素化,继而将hTNF-α融合蛋白灌注人小鼠膀胱中.每4 d重复膀胱灌注锚定治疗1次,共6次.免疫组化检测SA-hTNF-α融合蛋白在生物素化的小鼠膀胱黏膜的存留时间及膀胱黏膜和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生存期.检测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用MB49细胞再次攻击对SA-hTNF-α融合蛋白治疗有效的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存活期.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SA-hTNF-α融合蛋白可以在膀胱黏膜表面上稳定存留7d;MB49肿瘤细胞膀胱内种植后第60天,SA-hTNF-α锚定治疗组有18只小鼠存活(18/22),其中9只小鼠体外无触及肿瘤;PBS组全部死亡.对9只无瘤存活的小鼠再次用MB49细胞皮下攻击,60d后5只小鼠仍存活(5/9),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癌病灶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SA-hTNF-α锚定治疗组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SA.hTNF-α锚定治疗组小鼠的杀伤效应明显强于正常组小鼠(P<0.05).结论 SA-hTNF-α稳定的原位锚定于小鼠膀胱黏膜表面,可有效抑制小鼠表浅膀胱癌进展,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有效抵抗同源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
作者:陈忠;谭万龙;黄鑫;梁中锟;徐翠香;高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专利组织处理技术将猪肌腱制备成新型异种材料,探讨其作为组织充填材料的可能性.方法 取新鲜屠宰猪的肌腱为原料,应用环氧化物作为交联剂加上专门的除抗原技术及蛋白修饰技术制作异种充填材料.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超微结构,行理化性能检测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蛋白含量、环氧化物残留量及稳定性.选用NCTC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急性细胞毒性试验,于培养24、48、72 h测定OD值、计算相对增殖率(RGR).结果 光镜下新型异种材料为红染纤维束样物,未见细胞碎屑及蓝染的核物质.电镜检查显示材料为走向一致的发状纤维样物紧密平行排列,表面有棉絮样物附着,未见细胞.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1~16 MPa,拉断伸长率为52%~67%,蛋白含量为94%,环氧化物残留量为5 μg/ml,材料在PBS溶液中的pH值稳定.细胞毒性结果 示该材料的相对增殖度较高,RGR>89%.结论 采用专利组织处理技术研制的异种充填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理想的组织充填材料.
作者:夏学颖;姜平;张伟;徐国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腹腔出血的原因.方法 实验大鼠均为健康的SD大鼠,体质量260~280 g,供体为雌性,受体为雄性,供、受体体质量相差10 g左右,一般为供体体质量比受体体质量轻;供体采用单人裸眼操作,在取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受体采用双人裸眼配合操作建立大鼠减体积的稳定模型.结果 成功实施的270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因腹腔出血而死亡44例,死亡率为16.3%;出血部位的总体分布为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出血28例次,肝脏包膜渗血9例次,肝左外侧叶减体积结扎点出血9例次,肝乳头叶结扎点出血7例次,肝三角叶结扎点出血7例次,右肾上腺和腰静脉出血5例次,肝脏人为损伤出血4例次,门静脉套管口出血4例次,肝下下腔静脉套管口出血4例次,其中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合并肝左外侧叶减体积结扎点出血的有8例,两个减体积结扎点均出血的5例;10例经过缝扎或单纯结扎后止血,肝脏包膜渗血采用热盐水冲洗、浸泡后自行止血6例.结论 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常见的是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出血,通过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的原因分析,其结果 可以指导我们实验手术操作的进一步改进.从而提高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实验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静;李江;张升宁;李铸;李来帮;冉江华;李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