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利;林涛;周毅
目的 探讨Tei指数评价妊娠晚期妊高征胎儿心室功能的价值,并比较妊高征胎儿左、有心室受损程度有无差异.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30名孕龄在28~40周的妊高征胎儿及55名孕龄在28~40周正常对照胎儿左、右心室多普勒时间间期,获得左、右心室Tei指数,比较妊高征组与正常对照组Tei指数有无差异.比较妊高征组左、右心室Tei指数有无差异.结果 妊高征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妊高征组左、右心室Tei指数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 Tei指数能简便、敏感地评估胎儿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妊高征胎儿左右心室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莞春;吴凤林;段学蕴;郑穗瑾;付文金;张秀果;杨维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初始血透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冠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 29例初始透析患者(透析龄<6月)接受血清胎球蛋白A及CAC相关危险因子的检测,根据胎球蛋白A平均浓度分胎球蛋白A高水平组和胎球蛋白A低水平组;CAC通过多层螺旋CT检测.钙化积分采用Agaston修正方法 ;对所有29例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评价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 29例初始透析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平均浓度(0.71 g/L):胎球蛋白A低水平组中11/14例(78.57%)发生CAC,高于胎球蛋白A高水平组(7/15例,46.67%),P<0.05;CAC积分与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呈负相关(Pearson-0.734,P=0.001).回归分析显示:CAC与胎球蛋白A(标化beta=-0.568,P=0.003)和年龄(标化beta=0.416,P=0.019)有关;钙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如:CRP,Ca,P,iPTH,Chol,TG,HDL-C,LDL-C,BMI及血压未能进入回归方程.P>0.05.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相关关系(Spearman's rho -0.758,P<0.01),但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无显著差异(Log Rank,P=0.065).结论 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下降或能是导致初始透析患者CAC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心血管事件高发的原因之一.
作者:章斌;史伟;何朝生;梁馨苓;刘双信;梁永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针对传统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的不足和基于网络的培训考核系统的优势,本文讨论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构建.本系统共由6大模块组成,采用XML文档存储试题及试卷,并以Ajax加强系统性能.通过完善管理和系统建设,可使其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并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终保证卫生技术人员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作者:申玉杰;韩耀萱;俞守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抗肾癌抗体基因库.方法 分离肾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提取PBMC的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 扩增抗体全长Kappa型轻链(LCκ)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分别插入载体pDGB-HC-TM,电击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OP010,构建轻、重链抗体基因库,然后将轻、重链抗体基因库联合转染293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全长人源抗体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IgG1-Kappa型抗肾癌抗体基因库,随机挑选的克隆经DNA序列分析显示轻、重链库的序列正确性达90%(9/10)和80%(8/10),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来自轻、重链库的上述克隆各有7个可检测到相应基因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可表达抗体库库容量高达7.5×1010.结论 IgG1-Kappa型抗肾癌抗体基因库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在细胞表面表达全长人源抗体,抗体的多样性为下一步筛选特异性抗体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振瑞;李长征;贺微;周烨;张哲欢;刘淑文;谭万龙;周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粤西地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多合并肾小球IgM沉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肾小球IgM检出率较系膜增生性型高.结论 IgA肾病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构成比可能有地区差异;临床上易将其他肾小球疾病误诊为IgA肾病;肾小球免疫沉积性质和程度可能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相关.
作者:陈玮玲;林华鹏;刘华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蛋白质锚定技术与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相结合在小鼠表浅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5组:正常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PBS对照组、可溶hTNF-α治疗组、SA-GFP锚定组、SA-hTNF-α锚定治疗组,每组22只小鼠.建立小鼠正位表浅膀胱癌模型,24 h后,将小鼠膀胱内膜生物素化,继而将hTNF-α融合蛋白灌注人小鼠膀胱中.每4 d重复膀胱灌注锚定治疗1次,共6次.免疫组化检测SA-hTNF-α融合蛋白在生物素化的小鼠膀胱黏膜的存留时间及膀胱黏膜和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生存期.检测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用MB49细胞再次攻击对SA-hTNF-α融合蛋白治疗有效的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存活期.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SA-hTNF-α融合蛋白可以在膀胱黏膜表面上稳定存留7d;MB49肿瘤细胞膀胱内种植后第60天,SA-hTNF-α锚定治疗组有18只小鼠存活(18/22),其中9只小鼠体外无触及肿瘤;PBS组全部死亡.对9只无瘤存活的小鼠再次用MB49细胞皮下攻击,60d后5只小鼠仍存活(5/9),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癌病灶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SA-hTNF-α锚定治疗组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SA.hTNF-α锚定治疗组小鼠的杀伤效应明显强于正常组小鼠(P<0.05).结论 SA-hTNF-α稳定的原位锚定于小鼠膀胱黏膜表面,可有效抑制小鼠表浅膀胱癌进展,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有效抵抗同源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
作者:陈忠;谭万龙;黄鑫;梁中锟;徐翠香;高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87例肝硬化张力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接受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和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例数、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素氮和肌酐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血钠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放腹水加静滴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君彦;李成安;宋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及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分成4大组,分别为对照组、空质粒组(pcDNA3.1/V5-His-TOPO)或空病毒Ad组、pcDNA3.1/V5-His-TOPO-PGC-1转染组或d-PGC-1α感染组,以及PGC-1αsiRNA转染组.并分别将四组细胞置于正常糖(5 mmol/L)及高精(30 mmol/L)环境中进行培养.裂解细胞,提取细胞总DNA,应用Southern blot以细胞色素b cDNA为探针检测线粒体DNA拷贝数.结果 与对照组、空质粒组或空病毒组对比,通过质粒转染或腺病毒感染过渡表达PGC-1α,Southem blot显示高糖及正常糖环境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内总DNA中细胞色素b的拷贝数增多,表明细胞内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增加,应用小分子干扰RNA转染技术抑制细胞内PGC-1α蛋白的表达,Southern blot显示高糖及正常糖环境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内总DNA中细胞色素b的拷贝数增多,表明细胞内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减少.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内过度表达PGC-1α可以显著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内PGC-1α的表达,线粒体生物合成显著降低.
作者:陈淑娟;汪新宇;李海燕;薛耀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20~60岁、ASA Ⅰ~Ⅱ级、择期第一台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组(P组)在诱导和维持中选用丙泊酚,每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患者麻醉前(8Am)、术后当日4Pm和术后24 h静脉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 两组间比较,各时点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术后当日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于正常值,术后24h时皮质醇浓度均较术前增高(p<0.01).结论 短时间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使用依托咪酯诱导与维持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合成和分泌无明显影响.
作者:谢咏秋;焦赫娜;郭曲练;陈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临床病理特点及PTEN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 对2000年2月~2009年10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2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胃MAIT淋巴瘤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临床症状以上腹疼痛为常见,其次是贫血、恶心、呕吐、黑便、体质量减小等;肿瘤多位于胃窦和胃体,病变形态多样,表现为溃疡、弥漫浸润和结节型3型,以溃疡型占多数,内镜误诊率达90.5%(38/4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均为B细胞淋巴瘤,大多数属低度恶性.高度恶性者PTEN蛋白明显低于低度恶性者;PTEN表达在粘膜下层、浸及肌层和浸及浆膜层者中逐渐减弱,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 胃MALT淋巴瘤具有一定的病理和内镜特点.内镜下多块取检、深部取检,有助于其诊断;PTTEN蛋白参与胃MALT淋巴瘤的恶性转化,与其浸润、进展及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刘迎利;林涛;周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4,PAK4)在乳腺癌发病、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正常乳腺组织、2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28例乳房纤维腺瘤、37例乳腺癌(其中非浸润性癌7例,早期浸润癌9例,浸润癌21例)及13例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含量,比较各类组织中PAK4的表达特点与分布特征.结果 PAK4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胞核偶有少量表达,而乳腺腺体细胞外基质中基本不表达;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腺瘤)、乳腺癌和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表达总体阳性率依次升高;乳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组织中PAK4的表达阳性率亦呈依次升高趋势.结论 PAK4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PAK4及其基因有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杨金星;韩宇晶;郑航;罗荣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对小鼠移植性结肠癌的治疗作用及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皮下接种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肿瘤模型,肿瘤分别给予瘤周注射PBS、微波消融、微波消融+瘤周注射CpG ODN和瘤周注射CpG ODN四种处理.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D8+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L-2、IL-12和IFN-γ含量.给予微波消融组和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治愈的小鼠再次接种CT26细胞,观察成瘤率.结果 微波消融组和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PBS组和CpG ODN组.4组小鼠外周血中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及微波消融组的CD3+CD4+T/CD3+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1.58±0.10和1.53±0.13,与PBS组和CpG ODN组相比显著升高(P均<0.05).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小鼠外周血中IL-2浓度为(64.6±7.4)pg/ml,IL-12浓度为(314.1±26.9)pg/ml,IFN-γ浓度为(61.9±7.3)pg/ml,显著高于其他3组(P均<0.05).肿瘤再次攻击实验中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成瘤率为25.0%,显著低于微波消融组的75.0%(P<0.05).结论 CpG ODN增强了微波消融治疗小鼠的免疫功能,减少了肿瘤再次攻击的成瘤率.
作者:邹宁;李许锋;丁为民;来庆华;张积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对肺泡Ⅰ型细胞(AT Ⅰ)和Ⅱ型细胞(ATⅡ)上Na+转运机制的影响.方法 分离ATⅡ,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应用全细胞钠通道(ENaC)阻断剂amiloride和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CNG)阻断剂ZnCl2观察ATⅡ ENaC和CNG电流及特布他林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ATⅡ全细胞电流主要为amiloride敏感电流和Zn2+敏感电流,两者比例无差别(P>0.05);特布他林可使amiloride敏感电流和Zn2+敏感电流明显增加(P<0.05),amiloride敏感电流所占比例约为Zn2+敏感电流的1.7倍(P<0.05).结论 急性分离ATⅡ上存在功能性ENaC和CNG,并且Na+转运以两者为主.特布他林增强肺水吸收主要通过增加AT Ⅰ和ATⅡ上ENaC和CNG通道的Na+转运实现.
作者:徐建光;李涛平;王沛;申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脑膜癌病组(MC,21例)、结核性脑膜炎组(TBM,72例)和原发颅内肿瘤组(PTT,23例).MC组分腺癌组(13例)和非腺癌组(8例)两个亚组.采用罗氏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CEA、CA125、CA15-3、CA19-9、CA72-4、CYFRA21-1、AFP和NSE含量.结果 MC组脑脊液CEA、CA125、CA19-9和CYFRA21-1含量均显著高于TBM和PTT组.MC组血清CEA、CA125、CA153、CA199和AFP含量均显著高于TBM和PTT组.腺癌组脑脊液CEA与CA15-3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腺癌组,两组间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CEA、CA125、CA15-3、CA72-4和CYFRA21-1含量与其血清中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CA19-9含量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年龄与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可以早期诊断脑膜癌病,尤其是CEA、CA125、CA19-9和CYFRA21-1更具价值,CEA和CA15-3可作为腺癌和非腺癌的鉴别指标.
作者:石强;蒲传强;吴卫平;黄旭升;于生元;田成林;黄德晖;张家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Hath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质粒pcDNA3.1(+)-Hath1转化至HT29结肠癌细胞中,随机挑选3个过表达Hath1的HT29细胞克隆,通过定量实时RT-PCR方法 检测Ham1 mRNA、Muc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ath1、Muc2、cyclinD1和p27表达;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移植实验,观察Hath1基因对HT2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Hath1基因可上调p27和下调cyclinD1的表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结论 Hath1基因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病中扮演抗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朱代华;龚建平;任柯;孙建明;魏思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I征象在腮腺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腮腺恶性肿瘤47例,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活检证实.30例获得完整病灶者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与MRI进行了对照分析.回顾性分析各形态学征象,总结常见腮腺恶性肿瘤的表现.结果 MRI对腮腺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4例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难区别;6例中、高度恶性者边界不清,易发生坏死及淋巴结转移.8例腺样囊性癌以侵犯范围广泛为特征.8例混合瘤恶变多数在T2WI仍出现高而不均匀信号,且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9例淋巴瘤浸润范围大.可分辨出由多个结节组成.4例腺泡细胞癌内有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的囊变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结论 MRI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常见腮腺恶性肿瘤MRI表现及病理组织学各有特点,对多数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是可能的.
作者:杜立新;元建鹏;关弘;张卫东;梁碧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 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的建模功能对测量的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器械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手术,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 虚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DHS螺钉进钉方向和角度准确,可充分预测骨折复位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NX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对于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丹;谢叻;裴国献;刘永刚;金丹;赵志球;姜晓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三种人体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理病例-对照研究由77名NAFLD患者和50名非NAFLD患者组成,且每位患者的BMI、WHtR、WHR数据均被收集记录.相关性分析采用危险因素相关分析M-H卡方统计量检验的方法 .结果 NAFLD与WHR(x2MH=59.609,P<0.001;OR=30.522;95%CI:12.815;72.695),WHtR(x2MH=45.316,P<0.001;OR=21.037;95%CI:8.665;51.072)明显相关,并与BMI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χ2=25.017,P<0.001).结论 结果 表明NAFLD与上述三项人体学指标高度相关,提示BMI、WHR与WHtR可以作为预测NAFLD的重要指标,在评价和预测NAFLD高危人群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蒋瓅;陈雪婉;郑瑞丹;孟加榕;陆伦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以及EMP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009年3~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患者各15名,检测血生化指标、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制备内皮细胞来源的微颗粒,用内皮微颗粒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活性氧产物(ROS)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硝酸酯类的使用比率高于冠心病高危患者,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高于高危患者,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低于高危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之间呈负相关;EMP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物的产生,并降低NO的生成,应用20 μmol/l 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ine能显著抑制EMPs导致的ROS增加和NO的降低.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循环EMPs可以损伤内皮细胞舒张功能,NADPH氧化酶参与EMPs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损伤过程.
作者:程飞;陶军;冯鉴强;杨春涛;王妍;张媛媛;张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53、P16在宫颈病变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官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6例宫颈鳞癌P53、P16的表达,另选取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P53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00%、60.61%及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强度随宫颈CIN分级增加而增加,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00%、89.39%及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表达强度随宫颈CIN分级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和p16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其检测可作为宫颈CIN分级与鳞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顾昕;戴珍珍;李萍;方来福;钟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