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Hap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

姚锋;李婉宜;邝玉;李明远;丰锋;冯伟;张强

关键词: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Hap重组蛋白, 免疫原性, 粘附活性
摘要:目的 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的重要粘附因子Hap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和粘附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32a(+)-Hap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Ni2+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用纯化的Hap重组蛋白进行体外竞争黏附实验,SEM观察及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分析该重组蛋白的黏附活性.纯化蛋白与黏膜免疫佐剂CT-B联合鼻腔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小鼠抗Hap的IgA及IgG抗体水平.结果 纯化产物的SDS-PAGE分析显示获得单一的目的 蛋白条带,Gel analysis软件分析蛋白纯度可达85%,纯化产物超滤浓缩后,测得其蛋白浓度为3.2 g/L.体外竞争黏附实验观察到Hap重组蛋白的加入可明显抑制NTHi对胞外基质的黏附,且细菌黏附量的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重组蛋白与免疫佐剂CT-B联合免疫小鼠.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IgG或IgA抗体,与重组抗原单独免疫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ap蛋白在原核系统中获得较高浓度和纯度的表达,纯化Hap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粘附活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微机检索及溯源方法 ,按照筛选标准收集1997~2008年已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原始文献,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有5篇文献入选.由周定效应模型计算得到的胆囊结石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合并OR值为1.79,其95%可信区间为(1.40,2.29),总效应测定结果 Z=4.65,P<0.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大肠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高明;曹明溶;劳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OPN及surviv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survivin的表达,以探讨OPN和survivin在肿瘤的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OPN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4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OPN mRNA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35/46)和67.4%(31/46),OPN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32/46)和67.4%(31/46),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并且两者在前列腺癌不同分期和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OPN和survivin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分期呈正相关,可能在前列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于洪波;韩小兵;梁宜骞;刘建刚;王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动态评价太极扣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78例,42例行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实验组),36例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照组),于修复前及修复后3、6、12、24月分别测定咀嚼效率和基牙周指数变化.结果 修复后各个时期,实验组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咀嚼效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而实验组的咀嚼效率下降不明显.两组义齿修复后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I)均逐渐升高,对照组修复后各时期GI和PI指数升高程度均较实验组显著(P<0.05).结论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比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具有更好的咀嚼功能,且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较小,组织相容性较好.

    作者:王子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被动应力训练对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修复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应力刺激对其腱-骨修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术后腱-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术前随机选取两只白兔处死,以熟悉解剖结构及对照用.余16只白兔随机分为2组:CPM组(A组与非CPM组(B组).A组术后第2周开始训练;B组正常笼养.分别于术后2、4、6、8周训练结束后处死,取材,每次每组各处死两只,行b-FGF细胞因子表达检测.结果 术后2周,两组染色均为阳性,A组颜色较B组稍深,面积稍显广泛;术后4周,A组染色颜色较B组明显加深,面积明显广泛.A组大量阳性表达的成纤维细胞沿腱外膜平行排列;术后6周,两组染色阳性,A颜色深度较前无明显变化,B组较前变浅;术后8周,两组染色仍为阳性,颜色深度较前均变浅.B组变浅较明显.结论 被动应力训练(CPM)能够促进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腱-骨界面修复早期b-FGF表达,从而增进Ⅲ型胶原合成,加快肩袖损伤术后早期腱-骨修复进程.

    作者:李森;闵少雄;张辉;付国建;王鹏程;靳安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骨髓活检对原发灶不明的骨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对于原发灶不明的骨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经骨髓病理形态学观察确诊为骨髓转移瘤患者(原发灶不明)的骨髓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所有骨髓标本骨小梁之间均可见肿瘤细胞浸润,其中诊断低分化腺癌20例,粘液腺癌6例,粘液(印戒)细胞癌6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选择适当的免疫组化标记可有效帮助判断转移瘤原发灶.38例均进一步查明了原发瘤的部位,其中胃癌12例,乳腺癌10例,前列腺癌8例,肺癌4例,背部和左足背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鼻咽癌2例.结论 对于原发灶不明的骨髓转移瘤患者,选择适当的免疫组化标记可有效帮助判断转移瘤原发灶,在诊断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吴颖;姚丽青;陈捷;田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PGC-1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及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分成4大组,分别为对照组、空质粒组(pcDNA3.1/V5-His-TOPO)或空病毒Ad组、pcDNA3.1/V5-His-TOPO-PGC-1转染组或d-PGC-1α感染组,以及PGC-1αsiRNA转染组.并分别将四组细胞置于正常糖(5 mmol/L)及高精(30 mmol/L)环境中进行培养.裂解细胞,提取细胞总DNA,应用Southern blot以细胞色素b cDNA为探针检测线粒体DNA拷贝数.结果 与对照组、空质粒组或空病毒组对比,通过质粒转染或腺病毒感染过渡表达PGC-1α,Southem blot显示高糖及正常糖环境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内总DNA中细胞色素b的拷贝数增多,表明细胞内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增加,应用小分子干扰RNA转染技术抑制细胞内PGC-1α蛋白的表达,Southern blot显示高糖及正常糖环境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内总DNA中细胞色素b的拷贝数增多,表明细胞内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减少.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内过度表达PGC-1α可以显著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内PGC-1α的表达,线粒体生物合成显著降低.

    作者:陈淑娟;汪新宇;李海燕;薛耀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研究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均经病理证实.(1)在微需氧环境37℃下应用哥伦比亚培养基分离培养肝脏组织中Hp.(2)系列生化反应和速尿素酶检测.(3)免疫组化.(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的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正常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快速尿素酶检测阳性率为0,肝癌为3%;1例肝癌组织硝酸盐试验和过氧化氢酶检测阳性.(3)免疫组化示9例肝癌组织发现Hp,检出率为30.0%.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 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 bp;30例原发性肝癌标本中有18例Hp16S rRNA基因,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Hp 16S rRNA基因,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 16S 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感染,可能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仁;陈小苹;林炳亮;曹会娟;林秋雄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甘草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特性和体外溶出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甘草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度,对粒径大小与甘草黄酮溶出特点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甘草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粒径粉末的粉末形貌和细胞特征,并对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和粒径分布进行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甘草苷的含量;用恒温搅拌溶出法对4种粉末中甘草总黄酮和甘草苷的溶出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甘草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表面形态差异较大;甘草超微粉中甘草总黄酮和甘草苷溶出的速度与溶出量要高于普通粉.结论 超微粉碎后有助于甘草饮片中甘草黄酮的溶出,粉碎粒度对甘草黄酮的溶出有显著影响.微粉化能促进甘草黄酮的充分利用.

    作者:刘莉;吴柳萍;刘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血流量的研究

    目的 探索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肺血流量的方法 ,寻求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的途径.方法 选择左向右分流的房间隔缺损病人64例,在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下.探查右侧上、下肺静脉,记录其血流频谱,并根据当时的心率对其进行校正,计算出右上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upv)、右下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lpv);并与右心导管术Fick法计算出肺循环血流量(Qp)进行比较.结果 经胸超声心动图所得出的右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与右心导管术计算的Qp相关性良好.结论 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一定程度上反映CHD患者肺血流量,其作为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量的检查技术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峥嵘;黄新胜;黄奕高;黄涛;黄文辉;张曹进;申俊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普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离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别应用终浓度为20 ng/ml TNF-α、10 μmol/ml普伐他汀、20μmol/ml普伐他汀、20 ng/ml TNF-α+10 μmol/ml普伐他汀、20 ng/ml TNF-α+20 μmol/ml普伐他汀分别作用24 h,并设立相关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MS法确定VSMCs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VSMCs中syndecan-4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大鼠VSMCS的增殖(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大鼠VSMCs的增殖均无明显作用(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F-α组比较,VSMCs增殖均有显著减少(P<0.05).(2)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E-α组比较,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普伐他汀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VSMCs增殖及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宇;欧阳平;罗烨;赖文岩;许顶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抗肾癌抗体基因库

    目的 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抗肾癌抗体基因库.方法 分离肾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提取PBMC的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 扩增抗体全长Kappa型轻链(LCκ)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分别插入载体pDGB-HC-TM,电击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OP010,构建轻、重链抗体基因库,然后将轻、重链抗体基因库联合转染293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全长人源抗体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IgG1-Kappa型抗肾癌抗体基因库,随机挑选的克隆经DNA序列分析显示轻、重链库的序列正确性达90%(9/10)和80%(8/10),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来自轻、重链库的上述克隆各有7个可检测到相应基因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可表达抗体库库容量高达7.5×1010.结论 IgG1-Kappa型抗肾癌抗体基因库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在细胞表面表达全长人源抗体,抗体的多样性为下一步筛选特异性抗体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振瑞;李长征;贺微;周烨;张哲欢;刘淑文;谭万龙;周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缺氧缺糖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模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研究白藜芦醇苷对该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苷能显著减少PC12细胞死亡,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一氧化氮含量及丙二醛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 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冰;林焕冰;周恒;徐江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着色方法对牙科Y-TZP/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结合强度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比较了粉体着色和渗透着色两种方法 对氧化锆陶瓷及其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 KaVo?氧化锆采用VITA LL1/LL5号染色液浸泡着色,TZ-3YS采用粉体机械混合着色氧化物的方法 着色.采用深(No.5色)和浅(No.1色)两种颜色,未着色氧化锆样品为对照组,分别测试单层氧化锆及其与饰面瓷结合后的三点弯曲强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着色前后的晶相结构,并对材料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KaVoTM氧化锆的两种着色与未着色组的单层样品组间及双层瓷样品组间的三点弯曲强度均没有明显差异;TZ-3YS氧化锆着色后强度有所下降,其中第5组与未着色及第1组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1色强度较未着色组略低,但强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氧化锆陶瓷饰瓷后双层瓷强度结构的弯曲强度均显著降低,且强度随着颜色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单层氧化锆组一致.不论单层还是双层瓷样品,KaVoTM氧化锆组的三点弯曲强度均明显高于TZ-3YS组的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两种着色氧化锆材料主晶相为四方相.结论 机械混合粉体着色方法 对氧化锆强度的影响较大,但两种着色并没有影响到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弯曲结合强度,在合理控制着色氧化物含量的情况下,两种着色方法 均能够满足临床应用.

    作者:马婷婷;伊元夫;邵龙泉;刘洪臣;田杰馍;侯康林;张薇薇;温宁;邓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维虚拟手术研究

    目的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 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的建模功能对测量的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器械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手术,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 虚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DHS螺钉进钉方向和角度准确,可充分预测骨折复位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NX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对于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丹;谢叻;裴国献;刘永刚;金丹;赵志球;姜晓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阴道镜活检联合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431例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431例经阴道镜下多点定位活检并行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对431例宫颈病变患者行妇科细胞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LEEP治疗,并做病理学检查.将LEEP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同时观察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阴道镜多点活检176例CN Ⅰ.LEEP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45例,升级为CNⅡ者32例,降级为炎症者99例;103例CNⅡ中,LEEP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32例,升级为CNⅢ者23例,侵润癌者3例,降级为炎症者19例,CN Ⅰ者26例;15例CNⅢ中升级为侵润癌者1例,降级为CNⅡ者3例,降级为CN Ⅰ者1例.LEEP术后炎症、CN Ⅰ、CNⅡ、CNⅢ的检出率与阴道镜活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术术中出血量少,治愈率达97.4%.结论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应用CNⅡ-Ⅲ诊断可提高宫颈病变的病理诊断准确性.

    作者:徐正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腹腔镜胃癌D2手术学习曲线

    目的 针对已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技术的胃肠外科医生,探索开展腹腔镜胃癌D2手术并平稳渡过学习曲线的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共70例均由同一团队进行的腹腔镜胃癌D2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手术日期先后分为连续的7组(A-G组),每组10例设定为一手术阶段,每例均完成胃切除重建、D2站淋巴结清扫,比较各阶段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胃切除部位、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均P>0.05);手术时间7组之间有差异(F=8.578,P=0.000),A、B组之间无差异(P=0.999),A、B组和C、D、E、F、G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C、D、E、F、G组之间无差异(均P>0.05),A、B两组手术时间长于其他各组(P<0.05);A组恢复流质时间较其他各组显著延长(P<0.05);B组发生2例中转开腹,其余各组均未发生,中转率2.86%;术中并发症发生在B组(2例)、C组(2例),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在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结论 对于那些已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技术的胃肠外科医生,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手术步骤,开展20例左右的腹腔镜胃癌D2手术后,可望顺利、安全、快速渡过该学习曲线.

    作者:胡彦锋;余江;王亚楠;张策;程侠;李国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SHP-1基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目的 初步观察转染SHP-1基因前后MDA-MB-231细胞SHP-1蛋白表达情况及转染SHP-1基因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HP-1,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SHP-1基因在MDA-MB-23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并通过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蛋白水平证实,转染细胞内有SHP-1基因的高表达,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P<0.05).结论 向无SHP-1基因表达的MDA-MB-231细胞内转染SHP-1基因并使其稳定表达,可以使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为以后进一步探讨SHP-1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作者:谢亚琳;梁继珍;刘斐烨;张军一;谢剑明;罗荣城;李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用强化接种后的特殊PBMC和改良永生化技术制备人源抗HBs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者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B-LCLs),筛选、获得人源抗HBs及其分泌细胞.方法 常规技术获得乙肝疫苗强化免疫后志愿者的特异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EBV转染,加入CpGDNA免疫调节基序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孢菌素A(CyA)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雅培法定量动态检测水生化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HBs滴度,取高滴度抗HBs孔的B-LCLs细胞有限稀释法培养.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细胞分化状况及抗HBs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分泌抗HBs的永生化.B-LCLs;培养上清抗HBs滴度维持较高水平3周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免疫组化鉴定B-LCLs细胞培养3个月时,永生化细胞仍然为抗HBs合成细胞.结论 采用改进的EBV永生化技术转化强化接种后获得的特殊PBMC,可高效获得永生化的B-LCLs,并有效表达抗HBs.

    作者:娄海波;周元平;周福元;张明霞;魏君锋;曾艳丽;王俊洁;王燕军;吴爱华;侯金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蜕皮甾酮在体外条件下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观察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h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hMSC,检测第2代细胞CD44、CD105、CD34及CD29的表达以鉴定其为hMSC.设不同浓度EDS的细胞培养体系(10、25、50和100μg/ml)与对照组(单纯hMSC培养基,无EDS)作对比,MTT比色法测定hMSC的增殖活力,并行流式细胞周期观察.结果 EDS各浓度组hMSC的MTT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EDS浓度为25 μg/ml时hMSC MTT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在EDS浓度为10、50、100 μg/ml时,组间吸光度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周期显示EDS浓度为25μg/ml时hMSC培养体中细胞S期细胞所占比例、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D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hMSC具有生长促进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25 μg/ml时为显著,但是EDS促进h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吴昌昊;吴旭;付小兵;周云峰;张元中;张子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初始血透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目的 观察初始血透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冠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 29例初始透析患者(透析龄<6月)接受血清胎球蛋白A及CAC相关危险因子的检测,根据胎球蛋白A平均浓度分胎球蛋白A高水平组和胎球蛋白A低水平组;CAC通过多层螺旋CT检测.钙化积分采用Agaston修正方法 ;对所有29例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评价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 29例初始透析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平均浓度(0.71 g/L):胎球蛋白A低水平组中11/14例(78.57%)发生CAC,高于胎球蛋白A高水平组(7/15例,46.67%),P<0.05;CAC积分与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呈负相关(Pearson-0.734,P=0.001).回归分析显示:CAC与胎球蛋白A(标化beta=-0.568,P=0.003)和年龄(标化beta=0.416,P=0.019)有关;钙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如:CRP,Ca,P,iPTH,Chol,TG,HDL-C,LDL-C,BMI及血压未能进入回归方程.P>0.05.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相关关系(Spearman's rho -0.758,P<0.01),但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无显著差异(Log Rank,P=0.065).结论 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下降或能是导致初始透析患者CAC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心血管事件高发的原因之一.

    作者:章斌;史伟;何朝生;梁馨苓;刘双信;梁永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