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蕾;王新胜;林超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均经病理证实.(1)在微需氧环境37℃下应用哥伦比亚培养基分离培养肝脏组织中Hp.(2)系列生化反应和速尿素酶检测.(3)免疫组化.(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的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正常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快速尿素酶检测阳性率为0,肝癌为3%;1例肝癌组织硝酸盐试验和过氧化氢酶检测阳性.(3)免疫组化示9例肝癌组织发现Hp,检出率为30.0%.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 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 bp;30例原发性肝癌标本中有18例Hp16S rRNA基因,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Hp 16S rRNA基因,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 16S 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感染,可能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仁;陈小苹;林炳亮;曹会娟;林秋雄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镜下组织结构影响的相关性,从组织学探讨厄贝沙坦剂量相关性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55mg/kg)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组)、25mg/kg厄贝沙坦组(125组)、50mg/kg厄贝沙坦组(150组)和200mg/kg厄贝沙坦组(I200组),同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造模4周后采用灌胃法给药8周,计算肾脏质量指数;ELISA法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肾小球体积.结果 给药8周后,各药物干预组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肾小球体积均显著降低,以150和I200组降低为明显.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唐杰龙;沈洁;刘帅;范艳飞;谢翠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观察转染SHP-1基因前后MDA-MB-231细胞SHP-1蛋白表达情况及转染SHP-1基因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HP-1,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SHP-1基因在MDA-MB-23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并通过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蛋白水平证实,转染细胞内有SHP-1基因的高表达,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P<0.05).结论 向无SHP-1基因表达的MDA-MB-231细胞内转染SHP-1基因并使其稳定表达,可以使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为以后进一步探讨SHP-1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作者:谢亚琳;梁继珍;刘斐烨;张军一;谢剑明;罗荣城;李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专利组织处理技术将猪肌腱制备成新型异种材料,探讨其作为组织充填材料的可能性.方法 取新鲜屠宰猪的肌腱为原料,应用环氧化物作为交联剂加上专门的除抗原技术及蛋白修饰技术制作异种充填材料.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超微结构,行理化性能检测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蛋白含量、环氧化物残留量及稳定性.选用NCTC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急性细胞毒性试验,于培养24、48、72 h测定OD值、计算相对增殖率(RGR).结果 光镜下新型异种材料为红染纤维束样物,未见细胞碎屑及蓝染的核物质.电镜检查显示材料为走向一致的发状纤维样物紧密平行排列,表面有棉絮样物附着,未见细胞.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1~16 MPa,拉断伸长率为52%~67%,蛋白含量为94%,环氧化物残留量为5 μg/ml,材料在PBS溶液中的pH值稳定.细胞毒性结果 示该材料的相对增殖度较高,RGR>89%.结论 采用专利组织处理技术研制的异种充填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理想的组织充填材料.
作者:夏学颖;姜平;张伟;徐国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对小鼠移植性结肠癌的治疗作用及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皮下接种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肿瘤模型,肿瘤分别给予瘤周注射PBS、微波消融、微波消融+瘤周注射CpG ODN和瘤周注射CpG ODN四种处理.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D8+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L-2、IL-12和IFN-γ含量.给予微波消融组和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治愈的小鼠再次接种CT26细胞,观察成瘤率.结果 微波消融组和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PBS组和CpG ODN组.4组小鼠外周血中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及微波消融组的CD3+CD4+T/CD3+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1.58±0.10和1.53±0.13,与PBS组和CpG ODN组相比显著升高(P均<0.05).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小鼠外周血中IL-2浓度为(64.6±7.4)pg/ml,IL-12浓度为(314.1±26.9)pg/ml,IFN-γ浓度为(61.9±7.3)pg/ml,显著高于其他3组(P均<0.05).肿瘤再次攻击实验中微波消融联合CpG ODN组成瘤率为25.0%,显著低于微波消融组的75.0%(P<0.05).结论 CpG ODN增强了微波消融治疗小鼠的免疫功能,减少了肿瘤再次攻击的成瘤率.
作者:邹宁;李许锋;丁为民;来庆华;张积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肺血流量的方法 ,寻求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的途径.方法 选择左向右分流的房间隔缺损病人64例,在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下.探查右侧上、下肺静脉,记录其血流频谱,并根据当时的心率对其进行校正,计算出右上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upv)、右下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lpv);并与右心导管术Fick法计算出肺循环血流量(Qp)进行比较.结果 经胸超声心动图所得出的右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与右心导管术计算的Qp相关性良好.结论 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一定程度上反映CHD患者肺血流量,其作为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量的检查技术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峥嵘;黄新胜;黄奕高;黄涛;黄文辉;张曹进;申俊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的基因表达,探讨其与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手术的患者共50例,其中窦性心律组20例,房颤组30例,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开胸手术时取右心耳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标本中MMP-1、MMP-3、MMP-7、MMP-9及TIMP-1、TIMP-2、TIMP-3、TIMP-4表达.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房颤组左右心房内径均显著扩大(P<0.01,P<0.01),心房组织中MMP-1表达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MMP-3、MMP-7、MMP-9及TIMP-1、TIMP-2、TIMP-3、TIMP-4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1).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MMPs及其TIMPs的表达改变与心房重构有关.
作者:王蔚;吴平生;杨希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伊马替尼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伊马替尼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Hochest/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伊马替尼不同浓度(0.156、10和15 μmo/L)作用前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伊马替尼15 μmo/L可显著影响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曲线.伊马替尼诱导C6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72 h时间点,10和15岬μmo/L组G1/G0期细胞比例增加,分别达到(68.53±0.83)%和(70.41±0.62)%(p<0.01);G2期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4.48±0.12)%和(13.84±2.86)%(P<0.01);S期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6.98±0.72)%和(15.78±2.28)%(P<0.01).结论 伊马替尼可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
作者:杨凌;许重远;陈晓华;王克万;李国锋;陈志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针对传统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的不足和基于网络的培训考核系统的优势,本文讨论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构建.本系统共由6大模块组成,采用XML文档存储试题及试卷,并以Ajax加强系统性能.通过完善管理和系统建设,可使其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并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终保证卫生技术人员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作者:申玉杰;韩耀萱;俞守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二甲亚砜(DMSO)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关键分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DMSO(0.1%、1%、2.5%)孵育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各浓度组,收集细胞及上清液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ELISA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SLP浓度.结果 DMSO显著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TSLPmRNA表达(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分泌型TSLP水平也随之增高(P<0.01).高浓度DMS0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DMSO可能影响了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
作者:张丹;蔡绍曦;赵海金;刘来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肝移植供肝获取和修整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2004年8月~2007年12月共126例快速肝肾联合获取及105个供肝修整的资料,105个供肝均用于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126例供肝、肾热缺血时间为1~8.5 min,平均4min.肝肾联合切取手术时间19~28 min,平均22.5 min.105个供肝修整时间38~102 min,平均51 min;冷缺血时间5.5~13 h,平均8 h;有8例供肝存在动脉变异.结论 供肝获取和修整应强调器官灌注和动脉修整技术,预防供体因素导致的出血,注意与受体手术组配合.
作者:林艺雄;周杰;林建华;王宇;张国伟;崔忠林;李湘竑;谭永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53、P16在宫颈病变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官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6例宫颈鳞癌P53、P16的表达,另选取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P53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00%、60.61%及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强度随宫颈CIN分级增加而增加,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00%、89.39%及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表达强度随宫颈CIN分级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和p16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其检测可作为宫颈CIN分级与鳞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顾昕;戴珍珍;李萍;方来福;钟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粤西地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多合并肾小球IgM沉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肾小球IgM检出率较系膜增生性型高.结论 IgA肾病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构成比可能有地区差异;临床上易将其他肾小球疾病误诊为IgA肾病;肾小球免疫沉积性质和程度可能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相关.
作者:陈玮玲;林华鹏;刘华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survivin的表达,以探讨OPN和survivin在肿瘤的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OPN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4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OPN mRNA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35/46)和67.4%(31/46),OPN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32/46)和67.4%(31/46),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并且两者在前列腺癌不同分期和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OPN和survivin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分期呈正相关,可能在前列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于洪波;韩小兵;梁宜骞;刘建刚;王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结合髓母细胞瘤的病理表现,探讨其CT与MRI影像表现.方法 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病理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2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中20例位于小脑蚓部并突入四脑室生长,其余5例位于小脑半球,2例位于桥小脑角区;23例行MRI检查患者中T2WI略高信号16例,占69%(16/23),T1WI呈低信号者18例,占78%(18,23),水抑制21例均呈略高信号;5例行CT检查者中3例表现为不均匀略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19例,内部可见多发点状及斑片状囊变无强化区,周围可见片状或带状脑脊液信号或密度影.镜下病理多表现为大小一致的致密排列的小细胞.胞浆少,部分可见呈菊形团排列,细胞有向神经及胶质细胞分化趋势,间质纤维增生明显.结论 髓母细胞瘤在CT及MRI均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分析可以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丛蕾;王新胜;林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次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的缺氧基因HIF-1α及耐药基因MDR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食管癌细胞进行1 Gy·2/d分次外照射,共20次.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对外照射前后处于缺氧/常氧培养下的食管癌细胞EC9706的HIF-1α和MDR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MTT及克隆形成实验被用来评估细胞的存活率及化疗耐药指数.结果 单纯照射组及单纯缺氧组的HIF-1α和MDR1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以单纯缺氧组为著.同缺氧+照射组对比,单纯照射组细胞的存活分数显著减低(P<0.05).单纯缺氧组的HIF-1α、MD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缺氧+照射组(P<0.05).结论 缺氧是导致食管癌细胞化疗耐药及放射抗拒产生的较强因素.缺氧条件下分次外照射可以缓解食管癌细胞的缺氧程度,降低耐药指数,推测其后续化疗疗效应较好.
作者:高蕊;张广健;付军科;金鑫;张明鑫;李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1998年3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8.6±5.7)岁;12例均无脓性胸液,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时间为术后4~17 d.本组病例均在确诊后72 h内再次手术,术中采用器械闭合支气管近端,术后配合胸腔冲洗使之无菌化.结果 10例痊愈出院,1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二次手术后住院时间18~49d,平均31 d.结论 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如无脓性胸液,心肺功能良好,应早期积极手术,配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宝石;于长海;刘颖;夏晖;李英杰;郭楠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7年1月~2009年5月间,应用LISS钢板治疗7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其中向外成角畸形5例,大18°,平均16°;2例向内成角,平均11°.病程平均12月.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12~15月,骨折均在术后6~9月牢同连接,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无内植入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LISS钢板能有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
作者:孙健;蔡郑东;朱裕昌;蔡新宇;史永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应力刺激对其腱-骨修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术后腱-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术前随机选取两只白兔处死,以熟悉解剖结构及对照用.余16只白兔随机分为2组:CPM组(A组与非CPM组(B组).A组术后第2周开始训练;B组正常笼养.分别于术后2、4、6、8周训练结束后处死,取材,每次每组各处死两只,行b-FGF细胞因子表达检测.结果 术后2周,两组染色均为阳性,A组颜色较B组稍深,面积稍显广泛;术后4周,A组染色颜色较B组明显加深,面积明显广泛.A组大量阳性表达的成纤维细胞沿腱外膜平行排列;术后6周,两组染色阳性,A颜色深度较前无明显变化,B组较前变浅;术后8周,两组染色仍为阳性,颜色深度较前均变浅.B组变浅较明显.结论 被动应力训练(CPM)能够促进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腱-骨界面修复早期b-FGF表达,从而增进Ⅲ型胶原合成,加快肩袖损伤术后早期腱-骨修复进程.
作者:李森;闵少雄;张辉;付国建;王鹏程;靳安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受体阻滞剂对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80岁以上慢性心衰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美托洛尔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共8周.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分别抽取外周血2ml,分离淋巴细胞,提取RNA,检测GRK2 mRNA的表达.结果 两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美托洛尔组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经美托洛尔短期治疗后,虽未改善心脏射血分数等指标,但明显降低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 mRNA的表达.
作者:高文谦;韩春光;赵月香;王琼;朱平;杨庭树;刘永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