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促进软组织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南华;高建华;鲁峰;付冰川

关键词: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细胞移植, 创面愈合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rADSCs )对软组织创面的促愈作用并比较全身和局部注射两种移植途径的有效性.方法 分离培养获得SD大鼠的ADSCs,体外进行成脂、成骨、成神经的诱导分化鉴定.在大鼠背部制作软组织缺损创面模型,分别经创面局部点状注射和尾静脉注人全身途径移植Dil标记的ADSCs,移植细胞数为2.4x106/只.术后3,7,11,14d观察创口收缩率,愈合时间等,24d收集创面组织标本行荧光显微镜及常规HE染色观察.结果 rADSCs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分化潜能.局部途径在术后3d即可见显著的创面收缩,全身途径在术后7d创面收缩开始加速,这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肉芽丰富,成纤维细胞、腺样结构及新生血管形成更明显.结论 rADSCs对软组织创伤具有促愈作用,局部较全身移植途径起效快且发挥作用更明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左侧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剂量学研究

    目的 评价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选取4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电子束照射计划和切线照射计划设计,胸壁处方剂量均为5000 cGy/25次用剂量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临床靶区和心脏、同侧肺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靶区的Dmax为5562±61cGy,较胸壁切线照射计划的5402±82cGy高(t=6.10,P<0.05);胸壁电子束照射靶区均匀性也较胸壁切线照射计划好(1.18±0.03 vs.1.13±0.18,t=6.50,P<0.05);但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更好(0.77±0.17 vs.0.57±0.17,t=3.49,P<0.05 ).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的肺V40、心脏大剂量、心脏V30和心脏V40较胸壁切线照射计划小(5.86±3.68% vs.8.73±3.26%,t=2.27,P<0.05;4839±388cGy vs.5095±176 cGy,t=2.32,P<0.05;2.58±1.50% vs.7.20±2.62%,t=-4.70,P<0.05 ;1.74±1.23% vs.4.20±2.51%,t=3.50,P<0.05)0结论与胸壁切线照射计划相比较,左侧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的适形性较好,并降低了心、肺的高剂量体积,但其均匀性较差.

    作者:何振宇;李凤岩;郭君;吴三纲;王俊杰;林焕新;管迅行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4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56-88岁,平均74.4岁.应用PVP治疗15例24个椎体,PKP治疗15例18个椎体,术后对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的缓解、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7个月(3-15个月).PV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8到术后1.74和后随访1.13.PK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2到术后1.72和后随访1.21.PVP和PKP均能恢复伤椎前柱高度,PKP组效果更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PKP能更好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作者:黄刚;陈海云;刘卓勋;林强;喻秀兵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hBcl-2基因转染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hBcl-2基因转染对大鼠肝脏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并探讨其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1)同源重组法构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v-EGFP,Adv-Bcl-2,转染293细胞并包装成腺病毒颗粒后大量扩增和纯化.同法构建空载体病毒质粒;(2)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dv-Bcl-2转染组、Adv-EGFP转染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对照组,以两袖套法建立同种异体肝移植模型.转染组经门静脉灌注转染重组腺病毒Adv-Bcl2-或Adv-EGFP;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肝组织bcl-2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0,60及180 min三个时间点测定受体血清AST,LDH,MDA含量.组织切片检测肝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Adv-Bcl-2转染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Adv-EGFP转染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Adv-Bcl-2转染组中血清AST,LDH含量明显低于Adv-EGFP转染组和缺血再灌注组.Adv-Bcl-2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Adv-EGFP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Adv-Bcl-2处理组HE染色见少量肝细胞水肿和空泡变性,未见片状或点状坏死等.缺血再灌注组和Adv-EGFP组HE染色镜下观察可见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弥漫不同程度水样变性、体积明显增大、细胞间边界模糊,还可见大量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及少量碎片状坏死.结论 Adv-Bcl-2转染能通过诱导bcl-2基因表达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际童;刘景诗;姜金玉;周里学;梁刚;李艳春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微乳液相色谱直接进样测定大鼠血清中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 考察血清直接进样的可行性,建立大鼠血清中大黄素的微乳液相色谱直接进样测定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BDS C18 5μm(4.6mm×150mm)色谱柱,以微乳(3.3%+二烷基硫酸钠(SDS)w/V-6.6%正丁醇VN-1.0正辛烷V/V-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血清经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结果 大黄素在0.333-5.32μg`m1-,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为3.60%,低定量限为0.1386μg·ml-1.结论 采用微乳流动相,可直接进样测定血清样品中大黄素的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快速.

    作者:石勇;王秉钧;林晓凯;黄淑贤;林凯谦;张守尧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对24例诊断为OSAHS的男性患者(病例组)和22例男性健康个体(对照组)进行b-aPWV检测.两组患者均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无颈动脉或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钙化或动脉瘤形成,两组间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患者b-aPWV的差异.结果 OSAHS组b-aPW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346.861123.48vs 1237.91±84.46,P<0.01),b-aPWV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24vs1/22,P<0.01).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AHS 患者b-aPWV值及其阳性率增高,动脉僵硬度增加.

    作者:温朝阳;童一砂;李民;李玉柱;赵玉生;韩斌;李为民;谢立新;唐杰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自噬参与6-羟基多巴胺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实验观察

    目的 观察自噬在6-9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激活,初步探讨自噬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脑立体定位黑质致密部给药法建立6-OHDA介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用透射电镜法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中自噬激活,免疫荧光法检测6-OHDA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中LC3表达的影响.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6-OHDA注射后6h至24h,被损伤大鼠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内溶酶体被激活,自噬小体形成.免疫荧光法显示模型大鼠与对照组相比,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LC3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 自噬参与6-OHDA介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过程.

    作者:夏立平;李凌云;费喜峰;梁中琴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R膜组织中c-myb的表达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A膜组织中原癌基因c-myb mRNA水平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c-myb基因rn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c-myb mRNA在正常对照和反流性食管炎组食管a膜中呈低表达(1±0.13,1.207±0.1),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组织中呈明显的高表达((1.389±0.1;364±0.12),且从正常食管黏膜→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myb 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结论 c-myb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myb 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措施实施的有用指标.

    作者:任春蓉;董蕾;郭晓燕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静态加载时肌力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对ACL正常和损伤膝关节进行麻醉前后的静态加载在体稳定性检测,评价肌力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8名志愿者单侧膝关节ACL断裂而对侧正常,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充分后在0°,30°,60°和90°时分别对其进行134N前加载下的在体稳定性测试,测量胫骨前移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L正常膝关节麻醉后和麻醉前比胫骨前移在各角度间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5) ;麻醉后胫骨前移距离在00时增加了1.7mm,在30°增加明显,增加了2.7mm,60°时增加2.6mm.在90°增加了2.3mm,ACL断裂膝关节麻醉后和麻醉前比胫骨前移在各角度间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胫骨前移距离在00时增加了2.6mm,在300增加了3.7mm,60°时增加4.3mm.在90°增加了3.5mm.结论 肌力对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李凭跃;尹庆水;黄华扬;李鉴轶;沈洪园;王泽锦;王庆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促进软组织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大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rADSCs )对软组织创面的促愈作用并比较全身和局部注射两种移植途径的有效性.方法 分离培养获得SD大鼠的ADSCs,体外进行成脂、成骨、成神经的诱导分化鉴定.在大鼠背部制作软组织缺损创面模型,分别经创面局部点状注射和尾静脉注人全身途径移植Dil标记的ADSCs,移植细胞数为2.4x106/只.术后3,7,11,14d观察创口收缩率,愈合时间等,24d收集创面组织标本行荧光显微镜及常规HE染色观察.结果 rADSCs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分化潜能.局部途径在术后3d即可见显著的创面收缩,全身途径在术后7d创面收缩开始加速,这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肉芽丰富,成纤维细胞、腺样结构及新生血管形成更明显.结论 rADSCs对软组织创伤具有促愈作用,局部较全身移植途径起效快且发挥作用更明显.

    作者:南华;高建华;鲁峰;付冰川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大规模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6例肝功能不全患者均来源于我所住院患者,年龄44-69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骼后上棘抽取骨髓5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行肝动脉介入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脏;患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1,2,4,8,12周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移植后,谷丙转氨酶逐渐降低,由平均98.4IU/L降至41.5IU/L,总胆红素由平均136.5μmol/L降至78.4 μmol/L,肌酐由112.3 μmol/L降至72.1μmol/L;白蛋白逐渐升高,由平均23.3g/L升至32.6g/L;凝血酶原时间下降不明显.患者在移植12周生存率为100%,1例在7个月后死亡.移植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变,移植后12周食欲改善3例,精神体力好转3例,腹胀减轻2例.在4例随访患者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有轻度恶心1例,发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逐步改善,症状好转,表明骨髓于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有效且副作用小,安全.

    作者:王忠;陈小平;梁志强;杨俊;郑培荣;高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血清可溶性LOX-1及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mRN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 mRN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评价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ACS组(n=75),SAP稳定型心绞痛)组(n=60)及正常对照组(n=40)血浆ox-LDL和LOX-1的水平,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检测LOX-ImRNA的表达.结果 ACS组ox-LDL,LOX-1、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 MRNA水平均V.著高于SAP组和CON组(P<0.05); ACS组患者血浆LOX-1水平与ox-LDL呈显著正相关,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 mRNA表达水平与血浆ox-LDL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浆可溶性LOX-1和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可以作为诊断早期ACS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徐建;朱建华;史明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两种人鼻咽癌活检组织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人鼻咽癌活检组织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初步探讨鼻咽癌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 收集未经放、化疗的鼻咽痛初诊病人鼻咽部肿瘤活检组织33例,其中17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16例采用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用含2%胎牛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干贴壁时间、成功率及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并通过倒置显微镜、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生长曲线、生存分析来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特性.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成功率为23.5%(4/17),干贴壁时间为4.47±0.48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13.75±1.5d;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成功率为62.5%(10/16),干贴壁时间为7.88±1.01 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8.3±4.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块培养法,细胞多层重叠排列,结构不清,始终没有继续繁殖生长;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细胞呈梭形,核大居中,多个核仁,抗人角蛋自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生存时间均数为62.72d.结论 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较组织块法成功率高,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短,干贴壁时间长;低浓度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适合鼻咽癌原代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作者:王瑢;何英;梁莉;曾芳芳;李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吉非替尼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的影响,探讨EGFR在肺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气管滴人生理盐水)、纤维化组(气管滴人博莱霉素3 mg/kg )、纤维化吉非替尼干预组(气管滴人博莱霉素+吉非替尼灌胃20 mg/Kg ).实验第14天杀鼠取肺,肺组织石蜡切片行HE染色与Masson染色;RT-PCR法检测a-SMA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总EGFR,磷酸化EGFR及a-SMA表达.结果 纤维化吉非替尼干预组肺病理损伤较纤维化组减轻,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减少,气道上皮及肺间质细胞磷酸化EGFR表达评分下降(P<0.05);同时,肺a-SMA的mRNA表达减少,免疫组化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吉非替尼抑制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可能与其抑制EGFR活性,下调a-SMA表达有关.

    作者:李理;李伟峰;蔡琳;袁伟锋;黄文杰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NR2B亚基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痛阈变化及脊髓NR2B 亚基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80g,共40只,随机分为4组:COI假手术组、COI模型对照组、COI电针组、COI假电针组.各组大鼠于术前和术后7,13d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 CCI模型对照组、CCI电针组和CO假电针组大鼠痛阈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电针刺激显著减轻COI大鼠痛敏状态(P<0.05),明显抑制CCI大鼠脊髓NR2B的表达(P<0.05).假电针组大鼠痛敏状态、脊髓NR2B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观察到电针治疗能够提高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其机制与干预大鼠脊髓背角NR2B亚基表达可能有关.

    作者:周国斌;马薇涛;于卫;李真;吉锦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标准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术后对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准通道对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157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造瘘,穿刺成功后用筋膜扩张器、套叠式扩张器依次扩至F24标准肾镜通道,根据取石情况穿刺1-3个通道不等,用超声或气压弹道进行碎石取石,术后输尿管留置F7双J管,肾造瘘口留置F20硅胶管,夹闭2h后开放,出血明显者继续夹闭造瘘管,持续膀胱冲洗,配合静脉用止血药物,如无异常,3-5d后拔除肾造瘘管.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出血,7.6%(121/1578)患者术中输血;1.1%(18/1578)患者因出血较多,被迫终止;术后反复出血8例,占0.5%,予输血、止血药物治疗,出血停止;2例严重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提示假性动脉瘤,行出血动脉栓塞后治愈.结论 本组患者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术中、术后出血较文献报道明显低,说明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手术技巧,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不增加手术出血风险.

    作者:周大庆;王坚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VCA/IgA,EA/IgA,Rta/IgG和EBNA1/IgA等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11例初治鼻咽癌和203例相似症状的非鼻咽癌病例伪血清,采用免疫酶法检测VCA/IgA及EA/Ig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ta/IgG和EBNA1/IgA.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各抗体检测的佳截断值,采用复合阳性判断方法评价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采用复合阳性判断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单项抗体的指标基本上均有提高.VCA/IgA+Rta/IgG+EBNA1/IgA组合的敏感度(98.1%)较其它3种组合高,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7%,93.5%,0.868,90.0%;而EA/IgA+Rta/IgG+EBNAI/IgA组合的特异度(95.1%)、准确度(94.9%)、约登指数(0.899)及阳性预测值(95.2%)高,敏感度为94.8%,显示其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可能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四抗体组合有高的敏感度(98.6%),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2%,93.5%,0.868,89.7%.结论 抗立即早期抗原Rta/IgG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A抗体、抗晚期抗原VCA/IgA和抗潜伏期抗原EBNA1/IgA抗体联合检测可更大范围地反映EB病毒溶解感染期及潜伏感染期的抗原表达,具有很好的互补作用,是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合适组合.

    作者:蔡永林;郑裕明;王伟;魏轶;申雪翔;成积儒;吴英松;高健全;钟伟铭;李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鼠舌癌发生过程中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的变化

    目的 观察金黄地鼠舌癌发生过程中弹性和胶原纤维的变化,探讨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与癌进展关系的本质.方法 金黄地鼠舌癌存档蜡块,分为对照(6只)组和实验组(42只),实验组已有明确的病理分级(包括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应用Masson和醛品红染色检测各组中弹性和胶原纤维的构筑和分布.结果 在对照组AF染色阳性的纤细弹性纤维构成结缔组织芯的框架,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组弹性纤维呈现断裂和稀疏,在早期浸润癌组弹性纤维减少更为明显.对照组的胶原纤维表达低于实验组,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组胶原纤维显著增加,排列紊乱;在早期浸润癌组胶原纤维不仅增粗并沉积于粘膜固有层.结论 癌的新生与鼠舌癌组织部位的胶原纤维过量沉积和弹性纤维明显减少的变化是引起舌癌生长和进展的重要诱因.

    作者:张鹏;杜玉宾;于森;殷翔;吕岩红;高钟秀子;郑金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61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脑和脊髓MRI特征

    目的 分析国人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脑和脊髓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NMO患者脑和脊髓MRI资料.结果 女性57例,男性4例;49例送检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39例(79.6%) ;脊髓MRI示,病灶仅累及颈髓18例,颈胸髓27例,仅胸髓16例;矢状位呈线样损害9例,线样损害合并弥漫性损害29例,弥漫性损害23例,轴位多呈中央分布,也可有偏侧分布.39例有脑内病灶,出现幕上病灶31例,以近皮层、皮层下、深部脑白质、侧脑室旁病灶多见(27例);出现幕下病灶15例,以中脑导水管-四脑室-延髓中央管周围病灶多见(13例);其中7例同时出现幕上和幕下病灶.结论 NMO脊髓和脑MRI表现复杂,脊髓和脑幕下病灶分别以线样损害和中脑导水管-四脑室-延髓中央管周围病灶多见,可能具有特征性,对疑似病例尽早进行AQP4抗体检测和脑MRI检查有助于NMO 的早期诊断.

    作者:武雷;杨扬;黄德晖;肖慧;吴卫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三氧疗法配合柳氮磺吡啶经结肠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观察三氧疗法配合柳氮磺吡啶经结肠途径治疗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人选标准的活动期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成三氧加结疗组、结疗组及对照组各18例.3组均予柳氮磺吡啶2g/d,三氧加结疗组和结疗组经结疗机途径给药,三氧加结疗组加用三氧,对照组经灌肠途径给药.临床观察期4周,分别于第0,2,4周复查大肠镜,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价,第0,4周取活检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 三氧加结疗组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以及组织学分级下降程度均优于单纯柳氮磺吡啶结疗和灌肠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三氧疗法经结肠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耿焱;王伟;马强;彭莉琼;梁仲惠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腹股沟区解剖与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探讨

    目的 研究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TIIPOM)提供准确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 尸体18具,男11具,女7具,共36侧,解剖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结构,测量该区域神经及血管与相应解剖学.结果 髂腹下神经髂前上棘内侧(4.10±0.89)cm处穿越腹内斜肌,在距耻骨联合上缘(5.02±1.46)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髂腹股沟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3.09±0.81)cm处穿过腹内斜肌,于耻骨结节上方距耻骨联合上缘(3.84±0.89)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建立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模型.结论 量化测量腹股沟区重要结构以及建立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模型对减少TPIPOM术中、术后并发症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萧金丰;贺轲;向国安;王汉宁;陈开运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