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漆松涛;郭志旺;王克万;刘晓军;张国忠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8岁,因腹胀、浮肿3 d、尿少1 d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37.6℃,呼吸20次/min,心率82次/min,血压106/73mmHg,意识清楚,呼吸平顺,无力行走,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胀,腹水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浮肿.
作者:肖观清;孔耀中;甘宁;林敏娃;侯爱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跟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国产rhEPO保护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 在设立正常对照、模犁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国产rhEPO,分别于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HIF-1α基因表达.结果 正常兔眼视网膜无HIF-1α表达.模型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EPO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变化与模型组相似,但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国产rhEPO能够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可能是rhEPO对视网膜缺血冉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王建明;宋艳萍;孙乃学;惠娜;赵世平;胡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可靠的检测血清可溶性CD137L(sCD137L)浓度的方法. 方法建立链霉亲和素-生物素-ELISA检测27例结肠癌患者、19例直肠癌患者以及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CD137L水平. 结果 46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CD137L的平均浓度为(1091.48±519.32)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6±2.94)pg/ml](P<0.01).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CD137L水平显著升高,血清sCD137L浓度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琳;黄娜;苏宁;李爱民;吕成伟;廖旺军;罗荣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CSF)及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MS组(45例)患者CSF及血清中MBP水平,并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相比较.运用ROC曲线评价CSF及血清中MBP诊断M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MS组中CSF和血清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组(P<0.01)及对照组(P<0.01).CSF中MBP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0.037,佳分界值为0.87 pg/ml.以CSF中MBP≥0.87 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3%.血清MBP ROC曲线的AUC为0.761±0.046,佳分界值为0.25 pg/ml.以血清MBP≥0.25 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73.9%.两条曲线AUC的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SF及血清MBP水平对诊断MS均有一定的准确性,两者联合可以作为诊断MS较为敏感的指标,CSF中MBP比血清MBP敏感性更高.
作者:田作军;赵薛旭;李作汉;张帆;曹福田;李少明;邵明;董亚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同化方式是否会对纤维桩的粘结强度产生影响.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的单根前磨牙20颗,使用纤维桩进行修复.粘结时分别使用化学固化和光固化的粘接剂进行固化,粘固后在力学拉力试验机上以2 mm/min的速度持续加载,测试其粘结力.结果 化学固化组与光固化组间脱位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学固化组纤维桩的粘接强度>光同化组纤维桩的粘接强度.结论 化学同化方式粘接纤维桩时产生的固位力要优于光固化方式粘接纤维桩时产生的固位力.
作者:邢静;陈柯;吴补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亚健康状态人群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学和S-100β蛋白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血流变、微循环仪检测微循环、EUSA法检测S-100B蛋白.红细胞压积、S-100B蛋白、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中两项异常作为观察对象.经CT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CT检查阳性住院治疗,对症状不明显或只有轻微症状者,采用药物预防,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亚健康组与正常组比较.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高切还原粘度、S-100β蛋白等均有明显增高,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亚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学和S-100β蛋白的相关指标与正常人群比较有显著改变,对临床提示或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宋素景;李政军;刘兰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围手术期(术中及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CFIPPC)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2~2004年收治的85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术后采用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41例只行术后静脉化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毒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1及3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0.45%和15.90%,低于对照组的43.90%及39.0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0%和59.09%,高于对照组的78.05%和34.1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围手术期热灌注化疗安全可行,可显著减少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邓海军;魏志刚;甄莉;李国新;黄祥成;卿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哮喘小鼠中血清白介素(IL)-17A的水平及在肺、脾及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28只BALB/c雌性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哮喘模型组(B组),各14只;观察两组小鼠气道病理改变及BALF中细胞比例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IL-17A水平及肺、脾和胸腺组织匀浆预孵后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小鼠气道炎症以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A组无此变化.B组外周血及肺、脾、胸腺组织匀浆中IL-17A的水平显著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肺组织中IL-17A水平与BALF中嗜中性粒细胞(r=0.693.P=0.040)和嗜酸性粒细胞旱正相关(r=733,P=0.030).结论 IL-17A在哮喘小鼠血清及肺、脾及胸腺组织中高表达,IL-17A可能足参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在哮喘中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有关.
作者:龚雨新;于化鹏;郭曦华;邓火金;陈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人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07例,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23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31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29例和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24例.对病人的血糖、血脂进行分析,观察睡眠呼吸参数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结果 随着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增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TC/HDL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SAS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糖和血脂均有不良影响.
作者:卓胜青;杨雪苹;陈勇驰;田相亭;连环;欧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枕大池重建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术式选择、操作技巧及手术效果,探索该病手术治疗的适宜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月间采取改良枕大池重建手术治疗35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后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结果 35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中Chiari畸形Ⅰ型18例,Ⅱ型17例;29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临床症状无改变,3例行脊髓空洞分流术.随访平均2年,32例症状显著改善,25例患者脊髓空洞基本消失.结论 改良枕大池重建术避免了小脑下垂的同时义能有效地骨性减压:小脑扁桃体缩小主要采用电灼和软膜下切除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保持局部软膜完整,减少术后粘连和复发;疏通四脑室中孔和侧孔流出道,通畅脑脊液循环;蛛网膜的悬吊和硬脑膜扩大修补是有效重建枕大池的重要措施.改良枕大池重建术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相对合理的术式.根据本组数据提出了骨性减压和小脑扁桃体缩减的范围.
作者:彭林;漆松涛;朱蔚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完全去除猪主动脉瓣的细胞,制备成去细胞猪瓣支架.方法 采用胰酶+TritonX-100制备去细胞猪瓣支架,标本进行形态、组织结构观察,并进行DNA含量和力学强度测定.以新鲜猪瓣为对照将去细胞瓣叶家兔皮下坪藏4周后分别取材,光镜进行检查.结果 采用胰酶+TritonX.100法能完全脱除猪主动脉瓣膜细胞,去细胞后瓣膜可溶性蛋白明显丢失[(0.24±0.04)%vs(0.48±0.12)%],瓣叶含水量增加[(92.2±1.5)%vs(89.2±1.6)%](P<0.01),但去细胞猪瓣仍保持了良好纤维支架结构,热皱缩温度[(67.9±1.0)℃vs(68.8±0.8)℃]和断裂强度[(489.3±19.0)g/mm2vs(540.7±19.5)g/mm2]未见显著变化(P>0.01).埋藏于兔皮下的去细胞猪主动脉瓣有轻微组织反应,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炎性反应明显轻于新鲜猪瓣组.结论 成功制备去细胞猪瓣支架,并保持良好的纤维支架结构和机械强度,抗原性轻微.
作者:周华松;顾春虎;陈文生;赵金超;王云雅;谭红梅;易定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VC)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肿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静脉给予VC 2.83 g/kg、5.65 g/kg两种剂量,观察用药后移植性肝癌大鼠的一般状况、肝功能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移植性肝癌成功率达94%,VC 2.83 g/kg组血清A/G高于模型组(P<0.05),AL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GT亦低于模型组(P<0.05),VC 5.65 g/kg组血清ALT低于模型组(P<0.05),VC 2.83 g/kg组肝癌的坏死程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静脉注射VC 2.83 g/kg可明显改善移植性肝癌大鼠的肝脏功能,并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彭磷基;陆大祥;戚仁斌;张涛;王珍;孙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21只Wister大鼠分为3组:干细胞静脉移植组(MSCs-iv)、超声+干细胞组(US+MSCs-iv)、超声+微泡+干细胞组(US+MB+MSCs-iv).各组分别取1只大鼠的骨骼肌行HE染色观察显微结构.移植后7 d取各组剩余大鼠下肢股薄肌、半膜肌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MSCs移植数量;另外US+MB+MSCs-iv组同时取重要脏器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靶向性.结果 US+MB+MSCs-iv组大鼠股薄肌、半膜肌染色可见红细胞外溢到组织间隙,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股薄肌、半膜肌及脾脏可见较多移植的MSCs.而其他组骨骼肌未观察到阳性细胞.结论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成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效率的新方法.
作者:白园园;修建成;查道刚;王月刚;刘伊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索对复合性损伤后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观察本院2004~2007年期间ICU收治的78例复合性损伤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MODS及败血症的发生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其血浆的TNF-α和Ⅱ-6水平,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以及临床指标和MODS等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1)存相同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的前提下,女性患者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而年龄因素在本组资料中起着边缘性影响(P=0.06).(2)MODS患者的血浆TNF-α和IL-6平均水平在损伤发生后的动态变化曲线与非MODS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第1周内,相同ISS评分条件下,男性的血浆IL-6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4),但两周内的平均水平与女性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14).结论 性别对本组复合性损伤患者MODS的发生作用显著.年龄因素起着边缘性作用,但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作者:文强;苏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3月间,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829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为镇痛组.同期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临产产妇9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的差异.结果 镇痛组胎心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vs 12%,P<0.05),催产素使用率镇痛组高于对照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不增加剖腹产率、器械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虽能增加催产素使用率及胎心异常发生率,但无明显影响分娩结局.
作者:胡祖荣;陈祥楠;黎昆伟;曾维安;贾杰;吴友欢;邓显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精子中特异表达的基因,以加深对精子分子生物学的认识.方法 采用GATHER、PANTHER和DAVID等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分析从GEO中下载的人正常精子、人正常卵子和人10种不同组织细胞混合样本的基因芯片杂交数据,从中挖掘出在精子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及其表达特征.结果 人精子与正常对照组和人卵子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基因筛选分析,分别得到8998和898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25个基因在精子中的表达量增加200倍.1709个在人精子高表达的基因探针(ratio大于5)中,有1218个在卵子细胞和正常对照组中表达无差异,有129个在卵子细胞中高表达,有362个在卵子细胞中低表达.精子中特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位于蛋白质修饰与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过程中,较少涉及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或在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发现:(1)有大量包含KRAB的转录因子和受体非依赖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精子中特异性高表达;(2)精子中特异表达的部分基因高度集中在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转录表达谱中;(3)精子中糖酵解相关的酶系低表达.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精子特异表达基因的挖掘,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数据资源,更方便快捷地了解精子基因表达的全貌,加深对精子分子生物学的认识.
作者:冯春琼;邹亚光;李铁求;周其赵;李飞;梁爽;毛向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植人新两兰兔股骨髁内的珍珠层粉的成骨能力及成骨方式.方法 将珍珠层加工成粉,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术后4、8和12周进行影像学检查及X线阻射度测定;相应时间点取材,进行硬组织切片处理及组织学观察:应用Image-Pro图形软件分析术后8、12周丽春红染色硬组织切片的成骨面积;对X线阻射度做统计学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成骨面积作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时间点,X线片密度有轻度变化,未见到明确的新牛骨影像:X线的阻射度测定显示在不同时间点阻射度值逐渐降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可见到类骨质、编织骨和板层骨随时间变化生成量逐渐增加;图形分析显示出珍珠层粉明显的成骨面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珍珠层粉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在体内的生物降解缓慢.可能以骨诱导的方式成骨.
作者:王建钧;陈建庭;张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在患者血清中寻找与克罗恩病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采取克罗恩病患者以及正常成人血清蛋白样本各4例,用不同的CyDye荧光染料标记后进行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 DIGE),并对获得的图谱进行分析及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果 通过2-D DIGE分析,发现克罗恩病患者中存在29个表达异常蛋白质点,其中胶号为973的蛋白质点,在克罗恩病患者患者血清中比正常成人组表达升高2.55倍(P<0.05),该蛋白点经质谱鉴定为CD45.结论 CD45在克罗恩病患者血清的高表达提示在克罗恩病的病程中免疫系统失衡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康亮;杨祖立;王磊;黄美近;刘炜;黎明涛;汪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垂体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与视路恢复的关系,以及术中对垂体柄及视路的保护.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7年间113例乖体瘤手术.肿瘤大小1.9~6.8 cm,其中102例患者有视力障碍,106例有垂体功能障碍.手术均采用经额或经翼点入路.结果 86例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术后视力好转133只眼(77.8%),无变化29只眼(17%),下降9只眼(5.2%).死亡2例(分别死于下丘脑功能障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垂体瘤与视路结构之间的蛛网膜屏障是手术保护视路结构的关键,严格地在其间分离使全切肿瘤成为可能;术前对垂体柄的定位及术中辨别垂体柄是保护垂体柄完整性的关键.
作者:巩守平;吕健;宋千;杨庆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临床特征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并探讨其相互关系,以期对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03年鹿特丹专家会议提出的PCOS诊断标准,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189例分为3个亚型:Ⅰ组:PCO+稀发排卵/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生化表现,共54例,行IVF-ET新鲜周期58个;Ⅱ组:PCO+稀发排卵/无排卵,共117例,行IVF-ET新鲜周期126个;Ⅲ组:PCO+高雄激素临床/生化表现,共18例,行IVF-ET新鲜周期18个: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征及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Ⅰ型组和Ⅲ型组的基础T浓度高于Ⅱ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组的其他基本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Ⅰ型组Gn起始量较其他两组增加,Ⅰ型组和Ⅲ型组获卵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正常受精率较Ⅱ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的取消移植率、生化妊娠率无显著差异;Ⅰ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单个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较其他两组降低;Ⅰ组和Ⅲ组胚胎丢失率、自然流产率较Ⅱ组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和Ⅲ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 鹿特丹诊断标准的分型方法反映了疾病的基本特征,各型PCOS不孕患者接受IVF治疗的临床结局相似,而Ⅰ型和Ⅲ型PCOS不孕患者的早期胚胎丢失和自然流产率升高,推测可能与体内过多的雄激素影响了胚胎的继续发育潜能有关.
作者:李敏;宋娟;陈士岭;罗琛;倪运萍;王庆玲;郑海燕;伍芳容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