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

张丽丽

关键词:急诊留观病人, 健康教育模式, 急诊科, 重要场所, 现场救治, 急诊工作, 急诊病人, 患者,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护理观念, 护理工作, 观察工作, 有机性, 流动性, 工作量, 学习, 生命, 伤员, 抢救
摘要:急诊科是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康复的重要场所,即担负着应急前抢救和及时后送伤员的重要任务,还要负责现场救治与部分患者留观察工作对急诊留观察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根据急诊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讨建立具体的急诊科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与急诊的有机性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做性特点,使急诊工作护理质量的到提高,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模式介绍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在外科手消毒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对应用品管圈模式对外科护理人员和手术医生实施手消毒督导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外科工作的50名外科护理人员和手术医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5名。采用常规手消毒监督模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督导;采用品管圈模式对研究组研究对象进行督导。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手消毒程序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手消毒督导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品管圈模式对外科医护人员实施手消毒督导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例97岁高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心脏起搏器更换术的护理体会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出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板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起搏器的电池都有一定的寿命,当电池耗尽时要立即更换起搏器,否则会因起搏器失去功能而危及生命。随着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及人类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超高龄患者因起搏器电池耗必须再次接受起搏器更换术或起搏器电池更换术。现将我科于2013年9月收治的一例97岁高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行心脏起搏器更换术患者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桂梅;张慧;白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4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

    目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骨外科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分析感染原因,探讨治疗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4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总结治疗过程。结果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清除病灶、进行细菌药敏实验后选取合适的的抗生素进行持续冲洗。结果:治疗后,30例治愈,3例显效,1例无效。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理情况多,确诊后清除病灶,取出内固定,运用相应的抗生素,根据不同的感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法来进行处理,能控制感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继峰;范钦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孕前优生咨询

    我县建立免费孕检优生健康检查政策,让每对计划怀孕夫妇都能享受到免费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孕前优生指导、咨询和检查,是一项关系到家庭幸福、后代健康、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使夫妇在身体状态佳、环境条件适于的情况下怀孕,了解妊娠的风险,避免不良孕产史的发生起到很大的作用。

    作者:阿娜尔罕·麦麦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原藏区血糖水平检测分析

    为全面而准确的了解不同地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糖尿病提供科学的干预策略,按照国家《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方案》,我们于2010和2013年抽取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18-60岁农村人群1221人进行血糖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瑞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雷替曲塞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证实的老年(65-80岁)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奥沙利铂100 mg/m2静滴,雷替曲塞2.5mg/m2静滴,第1天。对照组(15例):奥沙利铂100 mg/m2静滴,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第1-5天;氟尿嘧啶375 mg/m2静滴,第1-5天。2组均每3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与安全性,化疗至6个周期结束。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周期化疗,治疗组有效率为44.7%,对照组有效率为18.1%,2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TTP(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8.1个月和4.3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肝功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有效,耐受性好,适用于晚期高龄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萍;付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状,如何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一直都是普外科手术治疗工作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因此,文章通过对我院2013年至2014年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调查,分析了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因素,提出了相对应的、正确的干预措施,以期能有效降低我国普外科手术的切口感染率,使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加快。

    作者:张芳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羊膜腔内灌注治疗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羊膜腔内灌注方法治疗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羊水过少治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研究组给予羊膜内灌注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3%,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窒息数据,研究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羊膜腔内灌注方法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郝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和减少药源性疾病将是21世纪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巨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合理用药可以大限度地提高医药资源利用率,减少药源性危害,做到优质、高效、低耗的药学服务。

    作者:杨立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6例分析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实验组对96例采用无张力补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对71例行传统疝修补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存在显著性(P<0.01)差异。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等,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新军;王海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可舒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对心可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06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方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用心可舒胶囊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指标上均要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胶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敬科;郑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在我国已经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了,在面对高血压这种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并且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的疾病,患者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护理呢?

    作者:肖秀玲;刘春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脉介入术前禁饮食的研究和发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所有采用经皮穿刺法减轻冠状动脉狭窄的各种心导管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心脏介入手术是诊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诊断明确、疗效显著且创伤小、疼痛轻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为避免麻醉后误吸,增加手术安全性,术前禁饮食((non-peros,NPO)一直作为其常规准备之一[2]。

    作者:王茜;仪伟;亢林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百草枯中毒肺间质纤维化机制与治疗的临床进展

    百草枯(PQ)是一种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经口服、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等方式是造成百草枯急性中毒几种常见原因,其中口服中毒为多见。百草枯后进入人体后可使多器官出现损伤,其中肺部损害是百草枯中毒患者为显著的表现。大剂量口服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可迅速出现肺出血和肺水肿,严重的患者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即使轻度中毒或慢性中毒患者1~2周后仍可逐渐出现肺间质不可逆的纤维化改变,肺部高分辨CT出现异常影象。超大剂量PQ中毒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探讨分析百草枯中毒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整体治疗质量,改善预后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慧珊;王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比分析3种复方抗缺氧药物对急进海拔4600m急性高原反应预防效果

    目的:寻找对急进海拔4600m急性高原反应预防效果佳的复方抗缺氧药物。方法:选择120名来自海拔低于2260米的筑养路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工人平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每组30人,丁组作为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甲乙丙三组作为观察组,甲组服用复方一号,乙组服用复方二号,丙组服用复方三号。所有工人一起急进4600米上的施工现场,出发时工人每天服用三次药物,每次服用三颗,持续服用药物三个星期以上。到达现场后,记录下所有工人的急性高原反应。结果:所有人员急进高原之后,时间越长,高原反应评分越低。在不同的时间内,对照组的急性高原反应评分都比观察组高,说明三种复方抗缺氧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在观察组中,甲组和丙组的评分下降速度比乙组快,然后乙组的分值却是低的,没有出现反跳情况,说明复方2号对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效果优于复方3号和复方1号。结论:3种复方抗缺氧药物对急进海拔4600m急性高原反应预防均有效果,但是复方2号的效果明显比复方3号和复方1号好。

    作者:陶诗鹏;张华;周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骨科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由印度的普拉布首次提出并实施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随着医学交流国际化,社会需要掌握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和医学专业英语技能的人才,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在骨科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学习中,既能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又能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交际能力的国际骨科医学人才。

    作者:孟祥玉;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糖尿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预计到2025年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突破3亿[1]。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农村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服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规律监测血糖,这种繁琐而复杂的治疗方式容易给病人带来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3],Fisher[4]等人调查研究发现,70%的患者存在糖尿病痛苦。农村,近几年发病的高峰人群,存在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缺乏,现就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潘爱兰;郑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进行深入讨论。方法:对我科近期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后,患者对疾病有了更大的配合。结论: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后,发现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能力,同时提高了治愈概率,让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作者:王丹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注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

    其自己家中要是有个癌症病人,作为家属,往往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笔者作为一位干休所的保健医生,虽然不能像上级医院的主治医生那样确定癌症患者的诊治方案,却经常要与患者家属打交道,为了能更好的服务患者,我们经常需要查找资料,安慰家属,为他们提供治疗线索,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掌握护理病人的正确方法,下面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癌症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过程。

    作者:王志高;杨清宇;石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血管意外康复病人心理护理的护理体会

    我国已迈入老年型社会,老年疾病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上升趋势,随着空巢老人的比例增多,脑血管意外康复病人的心理健康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消除和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并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大可能恢复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1]

    作者:林婉丽;龚丽娜;彭莉;胡铃;朱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