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慧;余江;张策;王亚楠;胡彦锋;李国新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小鼠脑组织中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双黄连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后5、10、20d,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观察小鼠脑组织中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0.2和1.5mg/kg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组中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降低(P<0.05),而5 mg/kg双黄连注射液可显著的抑制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降低小鼠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同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田晔;狄政莉;雷辉;张格娟;梁画荻;陈惠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应用UHR术治疗48例腹股沟复发疝(斜疝36例,直疝7例,复合疝5例),其中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10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12例,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POM)21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TPIPOM)5例.结果 48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6~185 min,平均147.6 min;术中出血15~25 ml.TEP和TAPP患者术中均有阴囊气肿,术后自行吸收.48例术后疼痛轻,均未使用镇痛剂,体温高38.4℃,2d内均恢复正常.2 d内恢复饮食.住院时间8~11 d,平均8.8 d.随访时间2~50个月,无复发,5例出现下腹壁轻微感觉异常,采用IPOM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结论 LIHR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安全可靠.
作者:王汉宁;向国安;肖金丰;陈开运;李鹏胜;余志涛;张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ADC值在诊断肝脏纤维化模型(Liver fibrosis model,LFM)病理变化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4只正常和13只LFM兔进行MR-DWI检查,选择b值为200 s·mm-2、500 s·mm-2、300 s·mm-2、600 s·mm-2,分别在肝脏左右侧获得4个ADC值.按照ISHAK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和纤维化分期标准,对全部兔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分级(1~6分为一级、7~12分为二级、13~18分为三级)和纤维化分期(Ⅰ期~Ⅵ期),以此为标准统计分析ADC值的变化情况.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方法(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兔LFM组中4个AD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同病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间ADC值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肝脏发生纤维化时,肝组织的ADC值明显降低,随着病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增加,ADC值降低越加显著.肝细胞变性、肿胀和炎细胞浸润,以及间质内胶原纤维沉积,使水份含量减少,水的自山运动受到限制,是导致ADC值降低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作者:李绍林;张雪林;朱幼芙;陈平雁;陈斌;曲华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miR-122与miR-224两种miRNA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以miRNAs为靶点在早期肝癌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基于2(-△△ACT)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35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iR-122a及miR-224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经由Noahernblot验证.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在所有的被检肝癌组织中,均发现了miR-122a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P<0.01),而上述肝癌组织中的miR-224的定量结果显示该miRNA表达显著增加(P<0.001).结论 HCC组织中存在上述两种miRNAs表达水平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为早期、准确的在临床上检测肝组织癌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刘卓然;陈小卫;乔新惠;王蓉;向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的影响,以探索RSV对哮喘小鼠Th1/Th2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RSV组、OVA/RSV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无创肺功能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IL-5、IL-13水平;ELISA法检测气管灌洗液(BALF)TSLP含量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小鼠肺组织病理观察炎症反应,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气管上皮细胞TSLP表达水平.结果 RSV感染促进哮喘小鼠呼吸道分泌TSLP增加,OVA/RSV组小鼠TSLP浓度达(2.13±0.05)ng/ml,高于其他组(P<0.01);同时促进IL-4、IL-5、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增加IFN-γ分泌;0VA/RSV组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明显增加;无创肺功能检测显示OVA/RSV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乙酰甲胆碱浓度达6.25 mg/ml时,Penh值(318.66±50.87)明显增加,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观察显示RSV感染明显加重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证实RSV/OVA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量较高.结论 RSV感染可以增加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促进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加重哮喘小鼠肺部Th2炎症反应.
作者:夏虎;蔡绍曦;佟万成;骆利敏;于化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向造血分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标志出现时间,这将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所建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chESC3)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造血相关基因KDR、Bmil、Scl、gata2等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6、8、10、12 d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表达,并通过造血集落培养方法检测这些时间点造血集落形成能力,后将拟胚体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10、12、15、18 dCD45阳性阳性细胞数.结果 造血干细胞早期基因KDR、Bmil在hESCs中有表达,同时该基因随着拟胚体培养时间的延长,在第4~6天开始上调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性基因Scl,gata2在6~8 d开始表达,并且维持高表达到12 d.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hEBs中CD34阳性细胞数,发现其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多的趋势,6、8、10、12 d分别为(1.4±0.4)%、(3.4±1.3)%、(5.5±2.2)%、(5.1%±1.7)%;6、8、10、12 d的拟胚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检测形成的集落数在每105个拟胚体细胞中分别为0、7±2、37±11、89±29,P<0.01;集落细胞表达CD45,瑞士吉姆撒染色,可以检测到分叶核粒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对10、12、15、18 d拟胚体进行切片染色,发现在这4 d中可以明显观察到CD45阳性细胞的出现,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数量增多,分别为:0、40.5±15.09、178.6±55.89、253.0±52.04,P<0.05.结论 在自发向造血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经历了 3个阶段:hESCs向胚层特异性细胞分化(前6~8 d);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期(第8~12天);成熟血细胞大量出现期(15 d以后).
作者:王建;林戈;赵惠萍;卢光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稳定干扰PRL-3及CDH-22基因的结直肠癌细胞株,为探讨PRL-3、CDH22及其相互作用在结直肠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 以稳定干扰人PRL-3基因大肠癌SW480细胞的克隆为基础,以靶向人CDH22基因的RNAi慢病毒再次感染该细胞株,将经慢病毒二次感染的细胞悬液通过有限稀释法制备细胞单克隆,各细胞克隆扩大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细胞克降PRL-3及CDH22mRNA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于二次感染的慢病毒悬液的滴度为8×105U/ml.综合分析荧光定量PCR结果,所获得的细胞克隆中1号克隆PRL-3及CDH22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成功建立PRL-3及CDH-22基因稳定敲低的大肠癌细胞克隆,探索同时敲低2个基因的慢病毒RNAi技术.
作者:姚娟;丁彦青;周军;柳玉红;李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瘦素刺激后大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NO含量的变化,探讨瘦素对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分离大鼠肾小球,分为瘦素组(以3 nmol/L瘦素刺激2 h)和对照组,采用实时PCR、Western blot检测Agt、AT1R、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瘦素刺激后肾小球Agt、AT1R和eNoS mRNA表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2.69±0.17)、(3.77±0.16)、(2.56±0.29)倍,P=0.024,0.018,0.044],蛋白表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2.06±0.10)、(2.67±0.08)、(1.61±0.13)倍,P=0.021,0.015,0.032],NO含量上升(P=0.000).结论 瘦素可能直接刺激肾小球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及NO合成,参与肥胖状态下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紊乱.
作者:傅静奕;张益民;曾龙驿;张国超;翁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表现,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和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60例发性骨髓瘤骨病累及部位以脊柱骨、肋骨、骨盆、颅骨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块,少数见骨质硬化.X线诊断敏感性65.4%(34/52),准确度82.4%,CT诊断敏感性98.1%(51/52),准确性94.1%,MRI诊断敏感性100%(20/20),准确性95%,X线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与CT和MRI存在显著差异(P<0.05),CT和MRI无显著差异(P>0.05).X线、CT和MRI联合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100%(12/12).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空间分辨率高,可对全身骨骼进行全面评估,CT和MRJ对早期病变和小的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敏感性高,可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X线、CT和MRI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诊断准确性.
作者:陈任政;张刚;成官迅;张雪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MPSS与GM-1联合使用在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临床观察法.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甲强龙组给予单纯大剂量甲强龙规范治疗,甲强龙+GM-1组予大剂量甲强龙24 h冲击疗法后继以GM-1治疗,对伤后24 h,3及6个月时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功能进行ASIA92评分.结果 受试68例患者中.用药组神经功能较用药前均有所改善,尤其MPSS+GM-1组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且联合用药较MPSS组神经功能评分在伤后3、6个月相比分值提高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甲强龙冲击疗法继以GM-1治疗在急性脊髓损伤治疗中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高明勇;闫洪印;李振宇;肖建德;田长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改变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记录106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脐动脉血流参数S/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质量、Apgar评分及胎盘重量变化等,分析血流参数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1)随着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S/D、PI、RI均呈增高趋势,重度子痫前期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趋势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脐血流比值的增加,重度子痫前期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Apgar评分、胎盘重量均低于正常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FGR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上述变化在轻度子痫前期组表现不为显著.结论 脐血流S/D、PI、RI值可以作为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的指标,为胎儿预后提供了一种监测手段.
作者:陈洁;余艳红;王志坚;秦薇;张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坏死细胞对炎症的诱导以及促进作用.方法 以加热法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坏死.在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加入坏死细胞(巨噬细胞:坏死细胞=1:5),或者同时加入坏死细胞与内毒素脂多糖(LPS,100 ng/ml),18 h后收集上清.以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和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和单纯培养的巨噬细胞相比,培养体系中加入坏死细胞后,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表达明显增加.若同时加入坏死细胞和LPS,则两者发生协同作用,更加显著地促进上述因子的分泌.结论 坏死细胞不仅本身能诱导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还能与LPS发生协同作用,进一步促进上述细胞因子的分泌,表明在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加重过程中,坏死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璇;罗宇维;孙尔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获得高纯度的eae基因表达蛋白紧密黏附素(Intimin),研究其黏附作用.方法 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全基因组中扩增出eae基因,T-A克隆后,将eae插入载体pET28a(+),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表达;用Ni2+-NTA琼脂糖柱纯化出重组蛋白;SDS-PAGE检测目的 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免疫印记分析其免疫反应性,免疫荧光检测其黏附性.结果 获得了大小约2805 bp的eae片段;构建r重组载体pET28a(+)-eae,并在E.coli 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Intimin,Mr约97 000;Ni2+-NTA琼脂糖柱纯化出Intimin;大肠杆菌O157:H7多抗血清在Mr约97 000处检测出一条特异性Intimin带;Intimin可黏附在HEp-2细胞表面.结论 高纯度的重组蛋白Intimin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能与HEp-2细胞黏附,为进一步研究Intimin蛋白与宿主受体蛋白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彭丽娟;周勇;杨瑜;惠长野;赵卫;万成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并检测异种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验证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及异种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并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各组均以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作对照.结果 复合培养4和10 d后电镜下两种材料均见到脂肪源性间充质十细胞的存活并伸出伪足黏附在材料上:MTT法显示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相比,异种支架材料内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化工程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学全;原林;杨林林;姜雪梅;杨春;余磊;戴景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所构建的具复制能力的HBV重组腺病毒感染体外培养肝细胞,观察HBV的表达情况,从而初步了解该重组HBV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25 pfu/细胞的重组腺病毒感染3种肝源性细胞株: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正常肝细胞株L02和禽肝细胞株LMH.感染3 d后以RT-PCR检测3种感染肝细胞中的HBV mRNA;HBV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中HBV DNA;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结果 3种被感染肝细胞均被检测到HBV特异的mRNA;培养上清中HBV DNA、HBsAg和HBeAg的表达量随时间而增加.结论 重组腺病毒可以介导HBV在该3种不同来源的肝细胞中建立HBV的感染状态.
作者:梁蔚芳;刘志华;骆抗先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减毒耐药变形杆菌对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和健康人DC细胞表面表达的CD80、CD86的影响.方法 分离慢性HBV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对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和培养,FACS检测DC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加入减毒耐药变形杆菌共培养后,慢性乙肝病人CD80,CD86的表达率显著增加(P=0.000.P=0.000),而健康人的CD80、CD86表达阳性百分牢改变不显著(P=0.185,P=0.118).结论 减毒耐药变形杆菌能够显著增加慢性乙肝病人外周血中树突细胞CD80和CD86阳性细胞百分率.对正常人外周血中树突细胞CD80和CD86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并不增加.
作者:王鹏;舒斯云;胡艳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抗人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1)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将正常成人肝组织匀浆离心并分离线粒体,用线粒体总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并通过问接ELISA法、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对mAb进行特性鉴定,通过免疫沉淀联合质谱、Uni-ZAP XR表达文库筛选鉴定抗原.结果 获得1株可稳定分泌抗人ECH1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mAb的Ig亚类(型)为IgG1(K),该mAb可用于EUSA检测、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和免疫沉淀实验.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人ECHI的mAb,为ECH1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作者:鞠艳芳;刘蓉;柳晓兰;杨金菊;高建恩;孙启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F-κB p65 siRN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 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接种于8 d胚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建立EMs CAM模型.分设空白组、单纯接种组、阳性siRNA干预组和阴性siRNA干预组.通过Image-proplus软件测量新生血管面积与鸡胚尿囊膜面积比(VA/CAM)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法评价沉默NF-κB基因对CAM血管生成及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 各组VA/CAM分别是(22.18%±1.51)%、(30.28±3.91)%、(10.36±2.18)%及(28.60±4.22)%.组间比较:阳性干预组VA/CAM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种组及阴性干预组VA/CAM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种组与阴性干预组间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阳性干预组病灶在光镜下町见腺体完整性破坏.结论 NF-κB参与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沉默NF-κB基因可以显著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并干扰子宫内膜的异位生长,抗血管途径可能成为治疗EMS的有效策略之一.
作者:刘木彪;何援利;钟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后缺血性心肌挛缩的发生规律.方法 通过测量Wistar大鼠心脏骤停后心脏长度、宽度的变化,分析窒息法心脏骤停后心肌挛缩的发生规律.结果 窒息法致心脏骤停后大鼠心脏均出现明显的心肌挛缩现象.在心脏骤停后4~6min心肌挛缩程度接近大.结论 窒息法心脏骤停模型大鼠发生心肌挛缩时间早.对及时复苏可能要求更高.
作者:肖利民;桑显富;陈东升;金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TA1及HIF-1α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9例肺癌组织中MTA1及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癌组织中MTA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4%和50.85%,MTA1的表达与各种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HIF-1α在低分化肺癌组低于高、中分化肺癌组(P<0.05).MTA1蛋白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TA1、HIF-1α在肺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是促进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晓霞;郭煜;陈龙华;丁彦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