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痫前期患者脐血流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陈洁;余艳红;王志坚;秦薇;张庆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痫前期, 脐动脉血流比值, 围产儿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改变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记录106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脐动脉血流参数S/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质量、Apgar评分及胎盘重量变化等,分析血流参数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1)随着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S/D、PI、RI均呈增高趋势,重度子痫前期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趋势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脐血流比值的增加,重度子痫前期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Apgar评分、胎盘重量均低于正常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FGR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上述变化在轻度子痫前期组表现不为显著.结论 脐血流S/D、PI、RI值可以作为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的指标,为胎儿预后提供了一种监测手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Ⅸ部分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东成年女性617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念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护骨素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 617例受试对象中,TT型228例,36.9%;CT型304例,49.3%;CC基因型85例,占13.7%.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将其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后群体,其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对骨密度值进行统计比较后发现,三种不同的基因型相瓦之间的骨密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作者:何斌;李东风;吴文;黄小穗;蒋文玲;林凯;邓海鸥;杨艳红;智喜梅;王瑞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探讨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82例(男66例,女16例,平均年龄12.9岁)行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病例,其中56例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22例采用显微镜下手术,2例先使用内镜行造瘘术,后改为显微镜下手术,2例采用囊肿腹腔分流.结果 术前有症状的64例患者中,症状消失14例,改善28例,无变化4例,失随访18例.术前无症状的患者,近期效果不明显.内镜组和开颅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16.8)、(143±36.0)min和19.6%、40.9%;但内经手术组有3例并发动眼神经损伤.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外侧裂蛛网膜囊肿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内镜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优于开颅手术.单纯内镜手术时可能因为双极电凝功率太大、靠动眼神经太近或脑脊液导电、热导致动眼神经损伤,手术过程应予注意.

    作者:纠智松;彭玉平;漆松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应用RNA干扰技术建立PRL-3和CDH22双基因表达抑制的结直肠癌细胞模型

    目的 建立稳定干扰PRL-3及CDH-22基因的结直肠癌细胞株,为探讨PRL-3、CDH22及其相互作用在结直肠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 以稳定干扰人PRL-3基因大肠癌SW480细胞的克隆为基础,以靶向人CDH22基因的RNAi慢病毒再次感染该细胞株,将经慢病毒二次感染的细胞悬液通过有限稀释法制备细胞单克隆,各细胞克隆扩大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细胞克降PRL-3及CDH22mRNA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于二次感染的慢病毒悬液的滴度为8×105U/ml.综合分析荧光定量PCR结果,所获得的细胞克隆中1号克隆PRL-3及CDH22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成功建立PRL-3及CDH-22基因稳定敲低的大肠癌细胞克隆,探索同时敲低2个基因的慢病毒RNAi技术.

    作者:姚娟;丁彦青;周军;柳玉红;李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MTA1、HIF-1α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TA1及HIF-1α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9例肺癌组织中MTA1及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癌组织中MTA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4%和50.85%,MTA1的表达与各种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HIF-1α在低分化肺癌组低于高、中分化肺癌组(P<0.05).MTA1蛋白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TA1、HIF-1α在肺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是促进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晓霞;郭煜;陈龙华;丁彦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新辅助放化疗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新辅助放化疗(CRT)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间行腹腔镜手术+CRT的24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例(新辅助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病例24例(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和手术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新辅助组淋巴清扫数目[(7.08±6.5)枚]低于对照组[(12.5±4.1)枚],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远端切缘阳性、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联合CRT在中低位直肠癌应用中安全、可行,具有与单纯腹腔镜手术相同的手术学结果.

    作者:熊慧;余江;张策;王亚楠;胡彦锋;李国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体会

    目的 探讨骨性关节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时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5例共30膝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治疗,对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并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0膝关节术中采用软组织松解方法,大多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畸形得到矫正,关节功能满意,HSS评分术前平均47.6分,出院时平均79.4分,随访6个月时HSS评分达到平均87.8分.结论 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有效矫正骨性关节炎的术前畸形,TKA后大多能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

    作者:李晓初;万豫尧;陈海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超声造影表现

    目的 探讨不同大小乳腺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84例乳腺癌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肿块大直径>2.0 cm病例共50例,大直径≤2.0 cm病例共34例;所有病例均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测定定参数,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类型,以及肿块增强模式,分析不同大小肿块超声造影间的差别.结果 在不同大小的乳腺癌病例中,大直径≤2.0 cm及直径>2.0 cm乳腺癌的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强化强度、上升斜率、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模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直径≤2.0 cm与直径>2.0 cm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存在差别.造影诊断乳腺癌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区别分析.

    作者:张建兴;沈嫱;蔡丽珊;高蕾;宋光辉;谢晓燕;黄洁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NAi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MMP-24基因表达及对细胞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MP-24基因表达,研究其对人卵巢上皮癌SKOV3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2条特异性针对MMP-24基因的siRNA,转染至SKOV3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4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转染siRNA后,卵巢癌细胞MMP-24mRNA表达受抑制,蛋白表达降低,细胞侵袭力减弱.结论 RNAi沉默MMP-24基因可影响卵巢癌细胞的侵袭,有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途径.

    作者:骆亚平;钟梅;汪丽萍;孙桂芹;黎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蛇毒纤溶酶治疗过程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蛇毒纤溶酶治疗过程中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60例和对照镬组20例,分别在蛇毒纤溶酶给药前,给药3 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初步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H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Ⅰ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相差显微镜分析细胞形态数量变化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蛇毒纤溶酶治疗3 d后EPCs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增加.7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但给药前后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并尤变化.结论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蛇毒纤溶酶治疗后,可引起EPCs数量的增加.

    作者:姜朝新;王前;郑磊;包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问质性肺炎(IP)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国内首例聚乙二醇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诱发IP,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国内外文献.结果 22例干扰素单独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发生IP患者中,分别有83%,72%,56%出现呼吸困难,干咳和不同程度发热.20例患者呈限制性肺功能受损和/或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和/或CT显示弥漫性浸润.71%患者于治疗12周内发病,85%患者预后良好,平均恢复时间7.5周.与轻、中度肺功能损伤者相比,8例重度肺功能损害者IP出现更早(6.6w vs 14.1 w,P<0.05);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比例较高(75%vs 54%,P0.05).结论 IP是罕见肺部并发症,干扰素治疗CHC 12周内应该加强随访.出现IP时需立即停用抗病毒治疗,轻、中度肺功能损伤者严密观察下可不需要激素治疗.肺损伤严重程度与并发症发生时间有关,治疗早期(6周)出现明显肺毒性体征需要皮质类固醇治疗以减轻肺脏损害.

    作者:纪泛扑;李政霄;邓红;薛红安;刘原;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激光脱毛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采用黑毛西藏小型香猪为动物模型,探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后的毛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12只黑毛白皮两藏小型香猪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前、术后即刻、1 h及1、3、5、10、15、30、60d分别取材,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皮肤标本.结果 激光治疗术后毛囊中毛干凝固坏死、碳化及脱落,部分外根鞘及毛球细胞变性坏死;术后1 h毛囊外根鞘、毛球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或核溶解等凋亡表现,胞浆空泡化明显,以术后1、3 d达到高峰,并伴有毛乳头血管内皮变性、真皮组织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术后5 d毛囊的损伤性炎症减轻,术后10、15 d表皮、真皮及毛囊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0d毛囊数目减少,残余毛囊结构正常.结论 翠绿宝石激光对毛囊有选择性损伤作用,通过直接热凝同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造成毛囊不可逆的损伤,达到永久性脱毛的目的 .黑毛西藏小型香猪可作为临床激光脱毛的动物模型.

    作者:曾东;余文林;毕媛;杨传红;赖晃文;胡志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小鼠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小鼠脑组织中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双黄连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后5、10、20d,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观察小鼠脑组织中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0.2和1.5mg/kg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组中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降低(P<0.05),而5 mg/kg双黄连注射液可显著的抑制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降低小鼠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同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田晔;狄政莉;雷辉;张格娟;梁画荻;陈惠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给予Angα,Ang1-7,Angα+Ang1-7,Ang1-7+A779 10μmol/L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ock通路中Rock2(Rhokinase 2)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ngⅡ处理组Rock2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Rock2 mRNA的表达.AngⅡ可诱导α-平滑肌肌动蛋白水平的变化,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量.结论 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

    作者:英嵩崧;李旭;黄茂梁;孟莹;张振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复发疝:附4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应用UHR术治疗48例腹股沟复发疝(斜疝36例,直疝7例,复合疝5例),其中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10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12例,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POM)21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TPIPOM)5例.结果 48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6~185 min,平均147.6 min;术中出血15~25 ml.TEP和TAPP患者术中均有阴囊气肿,术后自行吸收.48例术后疼痛轻,均未使用镇痛剂,体温高38.4℃,2d内均恢复正常.2 d内恢复饮食.住院时间8~11 d,平均8.8 d.随访时间2~50个月,无复发,5例出现下腹壁轻微感觉异常,采用IPOM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结论 LIHR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安全可靠.

    作者:王汉宁;向国安;肖金丰;陈开运;李鹏胜;余志涛;张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RNA干扰抑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对鼻咽癌细胞影响的动物试验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对于鼻咽癌细胞在体内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EBV-LMP-1的特异性发夹状RNA(shRNA)干扰序列,构建2种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rAAV-EGFP和rAAV-shRNA-LMP-1,以不同滴度rAAv-EGFP转染鼻咽癌C666-1细胞确定佳转染复数(MOI),rAAV-shRNA-LMP-1按MOI转染C666-1,RT-PCR鉴定抑制效率,将体外转染RNA干扰后的C666-1细胞注入裸鼠肝脏包膜下制作鼻咽癌异位肝种植的肝肺转移模型,观察肝脏成瘤及肝内、肺转移情况,分析LMP-1基因沉默在动物水平对鼻咽癌细胞成瘤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rAAV-EGFP以5×104v.g(virus genome,病毒基因组数)/细胞转染C666-1细胞,转染效率大于95%,RT-PCR鉴定rAAV-shRNA-LMP-1以5×104v.g/细胞转染C666-1后目的 基因抑制效率大于90%,动物试验结果显示rAAV-shRNA-LMP-1组肝脏成瘤体积与对照组rAAV-EGFP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减少了种植肿瘤的肝内及肺转移率.结论 通过rAAV介导RNA干扰能有效抑制LMP-1基因表达,可在动物水平抑制鼻咽癌细胞转移,但对鼻咽癌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雄;李刚;张宝;王路;李晓华;李湘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肿内麻醉对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镇痛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血肿内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法整复前予以血肿内麻醉;对照组则予以盐酸曲马多针肌肉注射.用划线记录法对二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术中观察组疼痛程度为(6.56±1.62),对照组疼痛程度为(8.23±1.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肿内麻醉比肌注盐酸曲马多针对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疼痛更有效.

    作者:吕燃;黄伟明;谢杰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制备并检测异种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验证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及异种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并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各组均以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作对照.结果 复合培养4和10 d后电镜下两种材料均见到脂肪源性间充质十细胞的存活并伸出伪足黏附在材料上:MTT法显示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相比,异种支架材料内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化工程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学全;原林;杨林林;姜雪梅;杨春;余磊;戴景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体外表达和鉴定

    目的 构建大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真核表达载体,在NIH3T3细胞中表达重组载体pcDNA3.1(+)-IP-10,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PCR扩增IP-10基因片段,通过酶切和连接反应,构建IP-10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P-10,重组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PCR及DNA序列测定等证实构建成功后,用PolyFect脂质体转染NIH3T3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cDNA3.1(+)-IP-10在NIH3T3细胞的表达情况.转染的Nm3T3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Western Blotting鉴定IP-10蛋白在细胞培养上清的表达情况.结果 酶切分析、PCR及DNA序列测定证实,IP-10基因被成功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证实重组载体可在NIH3T3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细胞培养上清有IP-10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P-10,为进一步研究其对Th1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作者:赵玉杰;林媛;李明远;李虹;蒋忠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影响及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Ⅰ组(正常组)、Ⅱ组(20μmo/L ROS组)、Ⅲ组(I/R组)、Ⅳ组(FR+20μmol/LROS组)、Ⅴ组(I/R+80μmol/LROS组),Ⅳ组和Ⅴ组在缺氧/复氧前12 h经ROS处理.分别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缺氧/复氧后各组心肌细胞形态改变,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MTT法比较各组心肌细胞活力和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Ⅰ组相比,Ⅲ组的MDA和LDH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SOD含量和细胞活力降低(P<0.05);Ⅳ组和Ⅴ组MDA和LDH含量及细胞凋亡率较Ⅲ组降低(P<0.05)而SOD含量和细胞活力增加(P<0.05).Ⅴ组MDA和LDH含量及细胞凋亡率较Ⅳ组降低(P<0.05)而SOD含量和细胞活力增加(P<0.05).电镜下观察到Ⅲ组(I/R组)心肌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凋亡损伤改变,凋亡小体形成,而Ⅴ组改变轻微.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细胞活力和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率,并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姚友杰;耿登峰;王景峰;杨敏华;张玉玲;聂如琼;周淑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上调表达的Tbx3可能是乳腺癌的恶性标志物之一

    目的 探讨Tbx3基因表达变异在乳腺癌发病过程的作用.方法 常规提取乳腺癌细胞系及正常乳腺组织中总RNA.在总RNA被逆转录成cD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Tbx3基因mRNA在乳腺癌细胞系与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差异;随后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验证Tbx3蛋白在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Tbx3基因明显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免疫组化检测了60例乳腺癌及34例正常乳腺组织后发现,Tbx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细胞核内呈高表达,这与mRNA表达特征相一致.结论 Tbx3基因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明显高表达,其可能是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恶性标志物之一.

    作者:陈忠华;吕光明;季天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