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木彪;何援利;钟洁
目的 获得高纯度的eae基因表达蛋白紧密黏附素(Intimin),研究其黏附作用.方法 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全基因组中扩增出eae基因,T-A克隆后,将eae插入载体pET28a(+),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表达;用Ni2+-NTA琼脂糖柱纯化出重组蛋白;SDS-PAGE检测目的 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免疫印记分析其免疫反应性,免疫荧光检测其黏附性.结果 获得了大小约2805 bp的eae片段;构建r重组载体pET28a(+)-eae,并在E.coli 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Intimin,Mr约97 000;Ni2+-NTA琼脂糖柱纯化出Intimin;大肠杆菌O157:H7多抗血清在Mr约97 000处检测出一条特异性Intimin带;Intimin可黏附在HEp-2细胞表面.结论 高纯度的重组蛋白Intimin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能与HEp-2细胞黏附,为进一步研究Intimin蛋白与宿主受体蛋白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彭丽娟;周勇;杨瑜;惠长野;赵卫;万成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局部脑缺血后血管活性肠肽(VIP)对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闭塞成年SD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120 min诱导建立局部脑缺血,缺血再灌注后大鼠侧脑室内注射VI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缺血边缘区血管再生、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脑内VEGF蛋白含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VIP组大鼠脑缺血区周围BrdU免疫反应内皮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VIP组大鼠脑缺血边缘区VEGF免疫反应细胞以及flt-1和flk-1免疫反应内皮细胞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1);免疫印迹分析表明VIP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VEGF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大鼠明显上调(P<0.05).结论 VIP可以促进缺血脑的血管再生;上调的VEGF及其受体可能介导了VIP促血管再生作用.
作者:杨杰;宗长宏;赵朝华;钱亦华;胡晓丹;刘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33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舒洛地特组,每组11只.造模后12周终止实验处死大鼠.取血、尿和肾脏标本,测定尿量、体质量、肾脏质量/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血液和肾脏组织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通过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2周终止实验时糖尿病各组大鼠的尿量、肾脏质量/体质量、血糖、HbAlc、血清和肾脏组织的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体质量、血清和肾脏组织的SOD、CAT、GSH-PX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舒洛地特组大鼠的血清和肾脏组织的MDA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而SOD、CAT、GSH.PX的活性高于糖尿病组(P<0.05).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基底膜增厚,厚薄不均,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空化,舒洛地特组大鼠的肾脏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舒洛地特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改善肾脏超微结构、防止基底膜增厚、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舒洛地特抑制糖尿病大鼠过氧化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舒冏;曾龙驿;林可意;穆攀伟;张国超;陈燕铭;王曼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应用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40例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在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期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3~6个周期:全盆腔三野同中心放射治疗50 Gy,针对局部肿瘤病灶予3DCRT加量至60~65 Gy;化疗方案为L-OHP 130 mg/m2,第1天,同时或之后予LV 200 mg/m2,第1,2天;5-Fu 400 mg/m2,静脉推注,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2h,第1,2天.每21 d为1个周期,共3~6个周期.结果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5%、59%、38%;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3%、51%、46%,同时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为1、2级,未见4级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失败的原因为肿瘤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古伟光;谢忠;廖思海;罗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小鼠脑组织中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双黄连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后5、10、20d,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观察小鼠脑组织中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0.2和1.5mg/kg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组中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降低(P<0.05),而5 mg/kg双黄连注射液可显著的抑制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降低小鼠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同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田晔;狄政莉;雷辉;张格娟;梁画荻;陈惠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ZNF217基因在卵巢囊腺癌、卵巢囊腺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RT-PCR方法检测卵巢囊腺癌、卵巢囊腺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ZNF217基因在蛋白及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ZNF217基因在卵巢囊腺癌中的蛋白表达高于卵巢囊腺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P<0.05),而且ZNF217基因的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显著相关(r=0.627),卵巢囊腺瘤组织与正常的卵巢组织相比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在mRNA水平的检测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 ZNF217基因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高度相关,且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相关.ZNF217基因可能是导致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
作者:孙桂芹;钟梅;丁彦青;苏桂栋;宋天蓉;尹爱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影响及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Ⅰ组(正常组)、Ⅱ组(20μmo/L ROS组)、Ⅲ组(I/R组)、Ⅳ组(FR+20μmol/LROS组)、Ⅴ组(I/R+80μmol/LROS组),Ⅳ组和Ⅴ组在缺氧/复氧前12 h经ROS处理.分别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缺氧/复氧后各组心肌细胞形态改变,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MTT法比较各组心肌细胞活力和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Ⅰ组相比,Ⅲ组的MDA和LDH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SOD含量和细胞活力降低(P<0.05);Ⅳ组和Ⅴ组MDA和LDH含量及细胞凋亡率较Ⅲ组降低(P<0.05)而SOD含量和细胞活力增加(P<0.05).Ⅴ组MDA和LDH含量及细胞凋亡率较Ⅳ组降低(P<0.05)而SOD含量和细胞活力增加(P<0.05).电镜下观察到Ⅲ组(I/R组)心肌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凋亡损伤改变,凋亡小体形成,而Ⅴ组改变轻微.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细胞活力和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率,并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姚友杰;耿登峰;王景峰;杨敏华;张玉玲;聂如琼;周淑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82例(男66例,女16例,平均年龄12.9岁)行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病例,其中56例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22例采用显微镜下手术,2例先使用内镜行造瘘术,后改为显微镜下手术,2例采用囊肿腹腔分流.结果 术前有症状的64例患者中,症状消失14例,改善28例,无变化4例,失随访18例.术前无症状的患者,近期效果不明显.内镜组和开颅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16.8)、(143±36.0)min和19.6%、40.9%;但内经手术组有3例并发动眼神经损伤.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外侧裂蛛网膜囊肿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内镜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优于开颅手术.单纯内镜手术时可能因为双极电凝功率太大、靠动眼神经太近或脑脊液导电、热导致动眼神经损伤,手术过程应予注意.
作者:纠智松;彭玉平;漆松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ADC值在诊断肝脏纤维化模型(Liver fibrosis model,LFM)病理变化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4只正常和13只LFM兔进行MR-DWI检查,选择b值为200 s·mm-2、500 s·mm-2、300 s·mm-2、600 s·mm-2,分别在肝脏左右侧获得4个ADC值.按照ISHAK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和纤维化分期标准,对全部兔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分级(1~6分为一级、7~12分为二级、13~18分为三级)和纤维化分期(Ⅰ期~Ⅵ期),以此为标准统计分析ADC值的变化情况.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方法(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兔LFM组中4个AD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同病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间ADC值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肝脏发生纤维化时,肝组织的ADC值明显降低,随着病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增加,ADC值降低越加显著.肝细胞变性、肿胀和炎细胞浸润,以及间质内胶原纤维沉积,使水份含量减少,水的自山运动受到限制,是导致ADC值降低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作者:李绍林;张雪林;朱幼芙;陈平雁;陈斌;曲华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成年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并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样细胞的潜能.方法 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ADSCs,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9d和CDl06.传6~8代的ADSCs接种在多聚赖氨酸铺板的培养板内.用含5 ng/nd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ng/ml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 μmol/L Forskolin,200ng/ml Heregnlin及10%FBS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分化12 d,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GFAP,S-100和P75.结果 分离纯化的ADSCs呈CD44和CD49d阳性,而CD106表达为阴性;诱导后的细胞呈梭形,并表达施万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GFAP,S-100和P75.结论 从大鼠脂肪组织能获得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这些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定向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样细胞.
作者:汤银娟;张丽华;刘杰明;董为人;郭家松;王海红;戴翔;陈英华;肖应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Ⅸ部分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东成年女性617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念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护骨素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 617例受试对象中,TT型228例,36.9%;CT型304例,49.3%;CC基因型85例,占13.7%.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将其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后群体,其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对骨密度值进行统计比较后发现,三种不同的基因型相瓦之间的骨密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作者:何斌;李东风;吴文;黄小穗;蒋文玲;林凯;邓海鸥;杨艳红;智喜梅;王瑞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用户环境下LSO晶体PET/CT的本底汁数测量方法.方法 在用户环境条件下,作一个床位的PET/CT空白扫描或利用仪器本身的PET Monitor工具,测试一台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结果 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率约为(单位:counts/s)net trues:4.7;Randoms:545;Prompts:548;Single Rate:739328;标准差分别为:0.26、2.52、1.53、7656.24,标准差均在各自均值的12%以内,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作一个床位6 min PET/CT空白扫描,是用户环境下测试LSO品体PET/CT的本底计数率简单而又适用的方法.
作者:欧阳习;李小华;尹吉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并检测异种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验证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及异种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并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各组均以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作对照.结果 复合培养4和10 d后电镜下两种材料均见到脂肪源性间充质十细胞的存活并伸出伪足黏附在材料上:MTT法显示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相比,异种支架材料内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化工程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学全;原林;杨林林;姜雪梅;杨春;余磊;戴景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MP-24基因表达,研究其对人卵巢上皮癌SKOV3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2条特异性针对MMP-24基因的siRNA,转染至SKOV3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4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转染siRNA后,卵巢癌细胞MMP-24mRNA表达受抑制,蛋白表达降低,细胞侵袭力减弱.结论 RNAi沉默MMP-24基因可影响卵巢癌细胞的侵袭,有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途径.
作者:骆亚平;钟梅;汪丽萍;孙桂芹;黎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自制α-硫辛酸缓释片(sustained-release Alpha-lipoic acid tablet.SRLA)对高血脂新西兰兔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适应性喂养,分别按喂养饲料不同分成普通饲料组,高脂模型对照组,高脂饲料+SRLA(300mg/片)组3组,4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饲喂高脂饲料可致新西兰大耳白兔实验性高脂血症、胰岛素浓度增高、ISI降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高脂饲料+SRLA组可显著降低新西兰大耳白兔血清TG、TC、LDL-C、血清胰岛素浓度(P<0.05).显著增高ISI(P<0.05),而对HDL-C无显著影响(P>0.05);3组动物间血糖浓度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RLA对高脂饲料新西兰兔的血脂、胰岛素水平有调节作用,可预防高脂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作者:陈协生;刘宏;季爱民;杨月莲;姚育法;孙靓;车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IL-18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检测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和IL-6、IL-8、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关系.方法 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液,男14例、女16例,ELISA分别检测IL-18、IL-6、IL-8和PGE2含量,并对IL-18和这些因子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液中PGE2的含量随IL-18增加有增高的趋势,IL-18的平均值(220±304)pg/ml,PGE2的平均值为(89±104)pg/ml.30例患者膝关节滑液IL-18和PGE2呈正相关关系(r=0.628,P<0.01);与此同时,IL-6的平均值为(1200±1587)pg/ml与IL-8的平均值为(5190±6024)pg/ml,表明IL-6和IL-8的增高与IL-18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人体中IL-18能促进PGE2的表达.说明IL-18可能参与了软骨细胞的变性、破坏.抑制IL-18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早期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勇;江建明;杨德鸿;王凤龙;毛仲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表现,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和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60例发性骨髓瘤骨病累及部位以脊柱骨、肋骨、骨盆、颅骨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块,少数见骨质硬化.X线诊断敏感性65.4%(34/52),准确度82.4%,CT诊断敏感性98.1%(51/52),准确性94.1%,MRI诊断敏感性100%(20/20),准确性95%,X线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与CT和MRI存在显著差异(P<0.05),CT和MRI无显著差异(P>0.05).X线、CT和MRI联合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100%(12/12).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空间分辨率高,可对全身骨骼进行全面评估,CT和MRJ对早期病变和小的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敏感性高,可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X线、CT和MRI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诊断准确性.
作者:陈任政;张刚;成官迅;张雪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新辅助放化疗(CRT)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间行腹腔镜手术+CRT的24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例(新辅助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病例24例(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和手术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新辅助组淋巴清扫数目[(7.08±6.5)枚]低于对照组[(12.5±4.1)枚],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远端切缘阳性、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联合CRT在中低位直肠癌应用中安全、可行,具有与单纯腹腔镜手术相同的手术学结果.
作者:熊慧;余江;张策;王亚楠;胡彦锋;李国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建立小鼠原拉表浅膀胱癌模型,并对影响成瘤率的因素进行探讨,筛选出高效简便建立小鼠原位表浅膀胱痛模型的方法.方法 用改造过的静脉留置针经小鼠尿道插入膀胱腔内,实验组用酸碱腐蚀的方法对小鼠膀胱粘膜进行预处理,按观察目的 的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不作预处理.PBS冲洗后将MB49灌注入膀胱,构建小鼠原位表浅膀胱癌模型.所有小鼠观察一般情况和肿瘤生长情况.按计划处死小鼠并解剖观察膀胱肿瘤生长情况及有无转移,取标本做病理切片.结果 病理显示膀胱粘膜已预处理的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可在膀胱部位成瘤(成瘤率100%);丝裂霉素能显著减缓膀胱肿瘤的生长(P<0=0.000,P<0.05);对照组接种肿瘤细胞后未见成瘤.结论 膀胱粘膜处理的时间以酸20 S,碱5 S较合适;简便的物理化学方法成功建立了可靠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好的小鼠原位表浅膀胱癌模型,为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防治研究尤其是抗癌药物的筛选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
作者:梁中锟;张琳;胡志明;陈忠;黄鑫;石向华;谭万龙;高基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骨形态蛋白-7(BMP-7)对糖尿病(DM)大鼠nephrin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20只链脲左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和BMP-7治疗组(BMP-7)各10只,另以10只大鼠作对照组(NC).BMP-7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人重组BMP-7 30 μg/kg.DM组和N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于8、16、24周检测不同时间点24h尿蛋白、尿肌酐和血糖.24周处死动物.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学改变,RT.PCR、免疫荧光检测nephrin的表达和分布,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和WT1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DM组24 h尿蛋白、肾质量/体质量指数、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F值分别为174.3、38.9、117.7,P均小于<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生肌酐清除率(Cer)、足细胞数目、nephrin的表达显著低于NC组(F值分别为13.4、79.04、65.5,P均<0.01),而且nephrin由正常的沿毛细血管襻线状分布向颗粒状、团块状改变.BMP-7组24 h尿蛋白、肾质量/体质量、TGF-β1的表达较DM组显著降低,Cer、足细胞数目和nephrin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且保持着正常的沿毛细血管襻线状分布,肾脏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外源性的运用BMP-7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引起的nephrin表达的下凋,维持nephrin在足细胞上的正常分布;BMP-7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町能与拮抗了TGF-β1的活化有关.
作者:肖厚勤;史伟;张永;梁永正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