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死亡原因分析:附20例死亡报告

王晓武;张卫达;袁彬彬;梅汝刚;王晓莉;李杰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 根治术, 死亡原因, 心肌保护, 低心排综合征
摘要:目的 分析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方法.方法 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心肌保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总结近3年356例根治术后早期20例死亡患者的可能高危因素.结果 11例死于早期低心排综合征,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因窒息死亡),3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 年龄小、肺血管及左室发育差是术后低心排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技巧及畸形矫治方法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体外循环转流及心肌保护是根治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正确的术后治疗处理及严密的监护是降低术后死亡的重要步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Survivin基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不同炎症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模型,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等方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胰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无survivin的表达;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随胰腺炎症程度的加重,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腺泡细胞凋亡率则逐渐下降.结论 Survivin蛋白不仅通过其抗雕亡作用参与了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调节,而且通过其抗凋亡作用使受炎症损伤的胰腺细胞由凋亡转为坏死,从而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可能是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李震东;马清涌;罗羽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TEN基因重组腺病毒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TEN)体外转染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后的表达,研究其对HASMC增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的探讨.方法 利用pAdxsi载体系统构建携带PTE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HASMC,荧光显微镜观察Ad-PTEN的转染效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在HASMC中的表达.采用MTS/PMS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及p-Akt的表达,RT-PCR检测P2lmRNA的表达.结果 外源性野生型PTEN基冈经腺病毒介导成功转入HASMC,当感染复数MOI为100时,体外转染效率高达98%以上.Ad-PTEN感染HASMC后,能有效地引起细胞内过度表达PEEN.上调PTEN表达能显著提高G0/G1期细胞的比例,抑制细胞的增殖.上调PTEN表达能显著降低p-Akt及提高P21的表达水平.结论 成功构建了过度表达PTEN的原代培养HASMC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地引起细胞内过度表达PTEN.上调PTEN表达能有效抑制HASMC的增殖,可能是通过对P1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及上调P21的表达而起作用的.

    作者:陈丽丽;罗雅玲;赖文岩;徐健;钟浩海;张达成;叶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ICAM-1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神经元NF-κB及ICAM-1随再灌注时间表达变化,探讨姜黄素脑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S组、IR组、Cur组及SC组.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海马NF-κB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海马组织ICAM-1蛋白含量.结果 IR组细胞轮廓消失,大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碎裂.Cur组70%细胞边界基本清楚,核形状基本规则.Cur组海马CA1区在再灌注后各时间NF-κB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相应时间点IR组(P<0.05).Cur组海马ICAM-1蛋白含量均低于IR组及SC组,其中在1 d和3 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CAM-1、NF-κB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作者:庄荣;林孟相;宋秋英;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油桐叶甲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药效试验

    目的 分析小油桐叶甲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性.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小油桐叶的甲醇提取物处理福寿螺幼螺、成螺和螺卵,测定不同处理时间后的杀螺效果.结果 小油桐叶的甲醇提取物在较低浓度下对福寿螺幼螺即有较好的浸杀作用,浓度75 mg/L以上3 d死亡率达100%.该提取物对福寿螺成螺及卵也有一定的毒性.结论 小油桐叶具有开发制备抗福寿螺绿色农药的潜在价值,其抗螺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兆玉;杜延琪;岑岳柱;陈极锋;全子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泊酚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异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分别接受丙泊酚(30例)和异氟烷(30例)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应激反应、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丙泊酚组应激反应较异氟烷组平稳,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恢复较异氟烷组快,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异氟烷组低.结论 丙泊酚能有效抑制全麻术中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适用于老年患者麻醉.

    作者:谭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可移植假发组织相容性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可移植假发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丙烯的理化特性,制作成一种可移植假发的基座.实验动物选择5只新西兰白兔,在每只白兔颈部皮下采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植入40束假发移植物,并分别于移植后第1周、第1~6个月内每个月在无菌条件下,每只白兔分次采集包含有移植物的全层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结果 移植术后第1周,可观察到移植物周围组织有局限的少量炎症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增生的毛细血管轻度充血,炎症反应轻微;术后1~6个月,移植物周嗣可见炎症反应细胞及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至消失.无观察到溶解、坏死等不良排斥反应,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围绕包裹假发移植物.结论 可移植假发与白兔皮下组织相容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为后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张志丹;胡志奇;易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胸、腰椎结核前入路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我科10年间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及所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相应对策.方法 自1996年01月~2005年12月,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120例,其中初诊115例,外院术后复发5例.结果 初诊115例患者,5例复发;4例术中胸膜破裂,1例髂外静脉撕裂;3例胸12神经根后支损伤;1例下肢静脉栓塞,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假性尿崩症;外院5例术后复发患者中,1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内固定松动而接受第三次手术,1例为广泛耐药,而再次复发.结论 规范化疗是防止结核病灶复发的关键,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化疗方案是预防结核耐药的有效方法.

    作者:付忠泉;张忠民;金大地;陈建庭;瞿东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问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2例,男46例,女76例,年龄33~96岁,平均77.3岁.骨折按Evans分类法:Ⅲ型89例,Ⅳ型33例.均行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同定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24月,平均11.8月,优66例,良33例,中8例,差5例.术后优良率89.34%.其中6例术后复查照片发现髋内翻,2例术后2~4周出现股骨钉切割股骨颈,4例术后4~12周股骨钉、髋螺钉松脱,1例术后18月发生骨不连.结论 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先进的技术.

    作者:邝炯祥;张光明;肖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松开结扎线造成再灌注.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①假手术(SHAM)组、②缺血再灌注(IR)组、③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的高选择性阻断剂LY294002(LY)组、④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和⑤促红细胞生成素+LY294002(EPO+LY)组.观察各组大鼠在整个缺血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和肌钙蛋白l(cTnI)水平;以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EPO组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低于IR、LY和EPO+L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血清CK-MB和cTnI水平组明显低于于IR、LY和EPO+LY组(P<0.001);EPO组SOD含量明湿高于IR、LY和EP0+LY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01);EPO组MDA含量明显低于IR、LY和EPO+L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EP0 1000mg/kg再灌注前给药能有效降低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此作用可被预先给予的LY294002所减弱,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PI3K/AKt通路参与其信号转导.

    作者:吴锦波;吴平生;张宏斌;王月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控制性降压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内脏灌注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控制性降压对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患者内脏灌注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普通全麻组)、B组(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和C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每组10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B、C组于麻醉后行急性高血容量血液稀释.然后于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予硝普钠或硝酸甘油复合异氟醚吸入行控制性降压,使MAP降至50~55 mmHg,并维持至术毕A组不进行扩容和控制性降压.B、C组于麻醉后(T0)、降压开始时(T1)、降压30min(T2)、降压60min(T3)、停降压30min(T4)[A组未降压,在与降压组相对应的时间即麻醉后(T0)、手术开始前15min(T1)、手术开始后15min(T2)、手术开始后45 min(T3)、手术结束后30min(T4)]时分别记录HR、MAP,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CO2和pH值.胃二氧化碳张力仪测量PgCO2,根据血气值计算pHi.记录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 B、C组比A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C组出血量比B组少.3组病人pHi、PgC02组内前后此较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血容量稀释时如采用合理的措施,MAP降至50~55 mmHg时并不一定会导致胃肠道循环低灌注和氧合障碍.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手术中出血量,且使用硝酸甘油降压比使用硝普钠降压减少出血效果更好.

    作者:焦赫娜;任飞;蔡宏伟;郭曲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靶向survivin基因RNAi沉默表达对恶性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存活素(survivin)基因对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survivin基因小干扰RNA(siRNA)转染处理胶质瘤SNB19细胞后,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集落生长数和侵袭力.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癌细胞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蛋白水平.结果 survivin siRNA转染组细胞的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转染组胶质瘤细胞集落生长数和癌细胞穿膜细胞数明显下调,且与浓度相关.转染组癌细胞uPA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Survivin基因在胶质瘤细胞侵袭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靶向survivin siRNA转染可抑制其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凋uPA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史德刚;范钰;朱夫;张积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黄芪多糖应用于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PBMC,体外采用多种细胞因子(TNFα、IL-4、GM-CSF)联合诱导,获得了分化与功能相对成熟的DC.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黄芪多糖(终浓度为50、100、200 mg/L)对DC表面分子表达以及DC与T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体系中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的干预作用.结果 LPS组、50mg/L组、100mg/L组的细胞呈悬浮生长,可见部分细胞聚集成簇,细胞表面可见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树突样突起,扫描电镜下细胞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胞体有形态不一的突起,α-萘酸酯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阴性,200 mg/L组细胞大量凋亡崩解.培养6 d后实验组的DC表面CD86(TCD86*LPS=9.1302、TCD86*50 mg/L=6.4024、TCD86*100 mg/L=8.3165,P<0.001)、HLA-DR(THLA-DR*LPS=6.3118、THLA-DR*100mg/L=7.0752,P<0.001;THLA-DR*50 mg/L=3.5797,P<0.01)等表型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PS组和100mg/L组的CD14等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CD14*LPS=8.5709、TCD14*100=8.6103,P<0.001),50mg/L组的CD14表达下调,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CD14*50 mg/L=1.7918,P>0.05).结论 研究初步表明,适当剂量黄芪多糖可以上调DC膜表面与抗原递呈相关的HLA-DR、CD86等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对促进DC的分化与成熟,有着显著的影响,并增加DC的免疫活性.

    作者:陈朝俊;李志梁;傅强;刘艺;雷霄;吴宏超;刘映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试剂研究

    目的 研究并开发出一种便于保存、稳定、快速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试剂.方法 将研制的干燥型快速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试剂与经典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6PG比值法、酶动力学法高铁血红蛋白活性测定进行对比试验,不同保存时间的试剂稳定性试验,阴性及阳性标本的重复性试验.结果 干燥型快速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试剂与其他3种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重复性好.试剂在室温下保存6月稳定,4~8℃保存12月稳定.结论 干燥型快速高铁血红蛋白原试验试剂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快速,与目前常用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用于高铁血红蛋白缺乏症的筛查.

    作者:贾璋林;孙威;杨发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和p14ARF依赖性、非依赖性途径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是否通过p14ARF途径影响肝癌细胞生长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HBx及p14ARF单转染及共转染含野生型p53但不表达p14ARF脚的肝癌细胞株HepG2.实验分为pcDNA3、pcDNA3HBx、pcDNA3p14ARF、pcDNA3HBx+pcDNA3p14ARF4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比较各转染组HepG2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用含p53结合位点p21WAF1胴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各转染组细胞p14ARF、MDM2、p53、p21WAF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HBx及p14ARF脚单转染及共转染含野生型p53但无p14ARF表达的HepG2细胞,单转染HBx及p14ARF组其细胞凋亡率(14.11%、13.72%)、G0/G1期阻滞细胞数(63.62%、61.75%)、p21WAF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1.25±0.05、1.09±o.06)及p53、p21 WAF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10.66%、57.42%、0.77±0.03)明显升高,而共转染组与单转染p14ARF组相比其p14ARF蛋白表达及上述各项指标(18.61%、66.74%、3.53±0.43)又进一步升高.结论 HBx通过依赖及非依赖p14ARF途径诱导p53表达从而导致激活p21WAF1,进而引起细胞周期G0/G1期的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增加.

    作者:余党会;林静;曲建慧;祝峙;李芳梅;倪灿荣;朱明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β(NF-κβ)激活与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2代HUVECs用于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β亚单位p65的表达程度,Western blot检测核内NF-κβ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6、ICAM-1浓度.结果 TNF-α有效激活NF-κβ并诱导HUVECs分泌IL-6、sICAM-1增加;黄芪注射液预先孵育2 h能抑制NF-κβ表达并减轻TNF-α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 TNF-α可能通过激活NF-κβ使IL-6、sICAM-1增加,从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黄芪注射液对上述反应有拮抗作用,推测是通过抑制NF-κβ途径实现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作者:叶泽兵;汪凡军;张刚庆;杨旺民;覃海森;刘兴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美托洛尔及两者合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10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美托洛尔治疗组和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组,随访1年.结果 胺碘酮+美托洛尔组对心功能的改善优于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亦显著优于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P<0.01),而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相比其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胺碘酮+美托洛尔组冉住院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分别为P<0.01和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应用胺碘酮及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或美托洛尔,不良反应无增加.

    作者:吕红松;贺彬彬;黄贵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Th17细胞因子IL-17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h17细胞因子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各10只.采用EU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HE染色评价各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RT-PCR检测肺组织IL-17、RORγt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RoRγt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RORγt、IL-17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RORγt、IL-17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RORγt表达,阻止Th17的分化,从而减少IL-17的分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作者:胡斯明;罗雅玲;赖文岩;陈培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白质疏松症白质扩散各向异性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与白质扩散各向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LA患者31例,其中LA-1级13例,LA-2级12例,LA-3级6例;对照组18名,各组受检者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查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其扩散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降低,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和心算能力各项目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都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对于LA-1级、LA-2级患者以及全部31例LA患者,白质形似正常区(NAWM)FA值、MD值均与认知功能障碍呈中度相关.结论 LA患者随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总体认知功能呈降低趋势,MRI上显示的白质损害严重程度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而LA患者白质纤维扩散各向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高的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与FA值呈正相关,与MD值晕负相关.

    作者:栾萍;王静新;陆兵勋;潘速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R与传统胸部床边摄片在显示病灶的ROC曲线分析

    目的 探讨CR胸部床边摄片在显示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 收集CR和传统床边胸片各60例和53例,以其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边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两组的例数,绘制ROC曲线.结果 60例CR胸片中,51例行CT检查,32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CR能显示31例,1例未见病灶.53例传统片中,46例行CT检查,24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传统能显示22例,2例未见病灶.CR和传统胸部床边摄影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16和0.777.结论 CR床边胸片显示病灶能力高于传统床边片,CR床边胸片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强;郑晓林;高云;朱纯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胎盘早剥致子宫卒中的治疗与监护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合并子宫卒中的治疗原则与监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五年来诊治的胎盘早剥并发子宫卒中28例,结合临床讨论治疗原则与相关措施.结果 28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卒中均及时终止妊娠并行剖宫产术取出胎儿与胎盘后,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22例保全子宫,4例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子宫卒中面积大,经积极处理无效而行全子宫切除.结论 胎盘早剥合并子官卒中,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应及时终止妊娠,但子宫卒中不是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只要处理及时恰当,多能保留子宫,降低母婴的死亡率.

    作者:吕小燕;尹春艳;王保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