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玉;汪铁山;陈飞龙;林敬明
目的 探讨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不同病变类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历年收治的81例先天性阴道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阴道异常患者中,共有6种病变类型,先天性无阴道16例(19.7%),阴道闭锁15例(18.5%),阴道横隔10例(12.3%),阴道纵隔14例(17.2%),阴道斜隔18例(22.2%),处女膜闭锁8例(9.8%).48例有原发性闭经(59.2%),22例伴有不规则下腹痛(27.1%).15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采用腹膜法阴道成形术,其余患者均采用隔膜切开引流加阴道隔膜切除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于阴道发育异常患者不同病变类型需选用不同手术方法,无阴道患者腹膜法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柳;黄峥;王一斌;叶明;唐家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大鼠HSC,预先给予或不给予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处理,再经系列浓度的PPARγ天然配体(15-d-PGJ2)或合成配体(GW7845)及TGF-β1序贯作用后,通过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ting分析CTGF表达状况,透射电镜观察HSC形态学变化.结果 15-d-PGJ2和GW7845可显著抑制HSC中TGF-β1诱导的CTGF表达(同时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且PPARγ配体对CTGF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被GW9662部分或完全逆转,说明此种抑制效应确由PPARγ所介导;电镜观察亦显示HSC由活化态向静息态的形态学转变.结论 PPARγ活化可显著抑制HSC中TGF-β1诱导的CTGF表达,提示PPARγ可作为逆转肝纤维化治疗的新的有效靶点.
作者:孙凯;黄晓卉;汪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苦参碱提高ABCG_2~(High)[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耐药鼻咽癌细胞对Allo-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ABCG_2~(High)CNE2/DDP细胞及Allo-N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离后细胞纯度及经苦参碱处理前后靶细胞NKG2D配体表达率,LDH释放测定法检测经苦参碱处理前后ABCG_2~(High)CNE2/DDP细胞对Allo-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结果 ABCG_2~(High)CNE2/DDP细胞分离后ABCG_2表达率为(91.40±2.32)%,分选后NK细胞CD3~-CD16~+CD56~+细胞的纯度达90%以上,经苦参碱处理之后靶细胞MICA、MICB、ULBP1、ULBP2、ULBP3表达率,由药物处理之前的(2.92±0.33)%、(4.27±0.33)%、(5.80±0.62)%、(11.10±3.15)%、(7.75±1.14)%分别上升到(11.30±0.89)%、(14.29±2.61)%、(12.56±1.06)%、(43.24±4.43)%、(12.77±1.06)%.在效靶比为10:1、20:1,Allo-NK细胞对苦参碱处理前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5.32±1.34)%、(27.26±6.81)%及(28.53±1.37)%、(42.72±2.80)%.处理前后杀伤率有显著性差异(F=29.05,P=0.000).结论 苦参碱通过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配体(MICA/B、ULBP1-3),使肿瘤细胞对Allo-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
作者:黄宇贤;王杨;孙明;周雪云;邓兰;郭坤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7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217例IgA肾病患者在30~39岁年龄段发病率高(50.38%);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型常见(56.68%,123/217),该型病理改变程度较重,Ⅲ级病变以上占38.21%: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包括了几乎所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以I级病变为常见(31.34%,68/217),其次为Ⅱ级病变(29.95%,65/217),且随着病理分级程度的进展,临床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也越高;免疫病理分型中48例为单纯IgA型(22.12%),106例伴补体沉积(48.85%).结论 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伴高血压患者肾病理改变程度较严重.对无症状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患者应尽早行肾活检术,并根据病理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符克英;陈汝;詹锋;蔡俊宏;谢瑶芸;吴艳;韩叶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睾丸横过异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一例睾丸横过异位,行精索松解并将异位睾丸通过阴囊纵隔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随访6个月,患儿双侧睾丸位置良好,血流正常.结论 睾丸横过异位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病因不明,宜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赵善超;郑少斌;谭万龙;徐军刚;陈彤;陈鹏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和Bax基因表达和激活情况以及对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胰腺进行分离纯化所得的胰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按培养液里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G1组(5.6 mmol/L)、G2组(7.8 mmol/L)、G3组(11.1 mmol/L)、G4组(16.7 mmol/L)、G5组(22.2 mmol/L)及G6组(27.6mmol/L).细胞培养至72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检测IRS2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Bax激活和细胞核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当葡萄糖浓度在5.6~11.1 mmol/L时,胰岛素分泌水平升高,IRS2表达和Bax激活分别呈进行性增加,但此时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至超过16.7mmol/L时,IRS2表达逐渐减少,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降低,而Bax激活则逐渐增强,胰岛细胞凋亡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以导致胰岛细胞IRS2表达下降,胰岛素分泌量下降;同时Bax激活增强,胰岛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说明IRS2表达下降与凋亡相关蛋白Bax激活及其胰岛细胞凋亡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而且IRS2表达下降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减少的原因之一.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IRS2蛋白的表达可能对于保护胰岛细胞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瑜祯;冯乐平;夏宁;杨月莲;张木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在多组人群中敏感性,同时将TSGF与其他常用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测定,探讨TSGF在肿瘤辅助诊断中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高效、合理的肿瘤标志物(TM)组合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组、一般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TSGF和其他相关肿瘤标志物,对照观察TSGF和其他TM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规律.结果 TSGF在各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高于一般疾病组、健康查体组(P<0.005),一般疾病组TSGF阳性率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5);TSGF在各恶性肿瘤组敏感性高于多数其他TM;TSGF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各恶性肿瘤组敏感性在72.22%~100%,将TM两两组合,发现各恶性肿瘤组TSGF与其他TM联合检测互补性高;进行系列试验时阳性率较低.结论 TSGF在辅助诊断恶性肿瘤敏感性高于多数其他肿瘤标志物,并具有广谱性;TSGF与其他TM的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TSGF结合其他TM进行系列试验时能有效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作者:关若萍;戴国奎;范元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黄芪对妊娠期糖尿病抗氧化活性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规则饮食控制需药物治疗,予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后,随机分为继续胰岛素治疗组(43例)和胰岛素联合黄芪治疗组(41例),测定两组血液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水解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血脂、肾功等.结果 加用黄芪治疗后,患者血清SOD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MD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黄芪治疗组肾功能及血脂均较对照组下降.结论 黄芪可有效控制血糖的升高,减少自由基生成,提高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改善机体功能,在妊娠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梁海英;侯峰;丁勇利;张温麑;黄晓晖;张碧云;刘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TGF)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GF(终浓度0.2、1、5 ng/ml),于8、24、48、72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不同浓度组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 h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c-fos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作者:王爱民;任春海;马志杰;向英;张志伟;朱志坚;王宝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12例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方法,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输尿管硬镜,在电视监视下,经尿道膀胱插入输尿管或经皮肾穿刺进入肾盂输尿管,用气压弹道碎石杆将结石击碎.结果 12例碎石均获成功.9例术后3 d肾功能复查正常,3例维持在轻度氮质血症水平.结论 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或经皮肾穿刺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罗汉宏;曾京华;王鑫;刘一梅;程丽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探讨Fhi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包括3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2例子宫腺肌症)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15例子官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Fhit主要表达在腺体上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其表达强弱顺序为:对照组子宫内膜>EMS组在位内膜>EMS组异位内膜,EMS在位和异位内膜Fhit表达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MS组在位内膜的Fhit表达在临床r-AFS分期的不同期别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异位内膜的Fhit表达在不同r-AFS分期中差异显著(P<0.05);卵巢EMS组和子宫腺肌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Fhit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hit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苏桂栋;柯妍;余艳红;张广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循环开放时不同氧浓度复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0例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A组为低氧流量复灌组,B组为中氧流量复灌组,C组为高氧流量复灌组;术中主动脉开放时分别以25、50、80ml/(kg·min)氧流量复灌5min;分别测定术前(T0)、主动脉开放30min(T1)、2 h(T2)、12 h(T3)、24h(T4)时血浆CK-MB与cTnT的水平;于建立体外循环前与主动脉开放60 min取右房心肌组织行湿/干重比(W/D)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各时点3组兔血浆CK-MB与cTnT均较术前高(P<0.05),且A组兔血浆CK-MB与cTnT的水平较B、C组明显低(P<0.05);3组兔术后右房心肌W/D与MDA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且A组明显较B、C两组低,而SOD含量刚好相反(P<0.05);电镜下观察发现术后3组兔右房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线粒体水肿和损坏,嵴结构改变,基质颗粒减少,但A组相对较轻.结论 低氧流量再灌注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龚伟;刘建新;金龙玉;王电军;洪朝;姜志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性能的数据特征.方法 在射频段使用阻抗分析仪测量了30例正常人血液样本的交流阻抗,通过介电谱、复平面图、介电损耗因子、电导率虚部和损耗角正切的频谱分析,明确了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性能的频率特性.结果 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具有频率依从性;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性能具有两个特征频率:第一特征频率f_1=0.59MHz,第二特征频率f_2=2.12MHz.结论 通过频域阻抗分析法可以确定血液细胞频率特性.
作者:丰明俊;马青;王力;陈林;陈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分析其与移植排斥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25例次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预处理前后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以同期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对照,研究移植排斥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型β地中海贫血组植入率65.2%,排斥率34.8%,急性白血病组植入率100%;CD3~+CD8~+T细胞百分比,重型β地中海贫血组在预处理前、后均高于急性白血病组(P均<0.05);CD3~-CD56~+细胞比率,重型β地中海贫血组预处理后较预处理前升高(P<0.05),而急性白血病组预处理后较预处理前显著降低(P<0.05);预处理前CD3~-CD56~+NK细胞比率,重型β地中海贫血排斥组高于植入组(P<0.05).结论 CD3~-CD56~+NK细胞可能与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排斥有关,可做为预测排斥的指标之一;CD3~+CD8~+T细胞与β地中海贫血移植排斥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郝文革;黄绍良;孙新;刘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RAW264.7细胞中组织因子(T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TanⅡ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防治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RAW 264.7细胞,以ox-LDL作为刺激因子,采用MTT法测定了巨噬细胞的增殖,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TF浓度,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SOD)和丙二醛浓度(MDA),并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中MMP-12的表达,从而观察TanⅡA对ox-LDL引起的巨噬细胞增殖、脂质过氧化及其MMP-12、TF分泌的影响.结果 15、30、60、120 μg/ml TanⅡA可剂量依赖性抑制50 μg/ml ox-LDL引起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30、60、120 μg/ml TanⅡA可明显增加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降低MDA浓度及TF浓度,并降低细胞内MMP-12的表达.结论 TanⅡA可抑制ox-LDL引起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可抑制该细胞中TF和MMP-12的表达,并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王焱;方志远;黄石安;崔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重度脓毒症患者CD_(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及其与器官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ICU确诊为重度脓毒症患者91例,监测患者第1、4、7天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记录患者同期MODS评分(采用1995年Marshall标准)和28 d预后情况.结果 28 d内死亡34例,死亡率为37.4%.死亡组HLA-DR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01),且持续处于低水平低状态,Marshall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存活组HLA-DR逐渐升高(P<0.01),Marshall评分逐渐降低(P<0.001).在所有观察时段中,HLA-DR均随着器官功能不全数的增多和Marshall评分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器官功能不全数目在2~4个、Marshall评分在5~12分的重度脓毒症患者中,第1、4、7天HLA-DR逐渐升高(P<0.05或P<0.00t),但器官功能不全数目在5~6个、Marshall评分在13~22分的重度脓毒症患者,HLA-DR无明显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全程HLA-DR与Marshall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8,P<0.001).结论 重度脓毒症患者CD_(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持续低下者死亡率高,HLA-DR表达与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轶男;周立新;方滨;毛克江;温伟标;誉铁鸥;邹毅成;黎文研;黎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动态增强的特点及其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病灶强化形式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20例宫颈癌动态增强曲线可分为2型,宫颈癌的强化形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宫颈癌的组织学成分相关.感兴趣区为明显均匀强化或者病灶周围的明显环形强化区,所得的时间-信号曲线主要是Ⅰ型,速升速降型,病理上主要由肿瘤细胞组成,周围包绕薄层或者散在的间质组织.而感兴趣区为肿瘤轻度强化或者病灶中央表现为轻度强化区,其时间-信号曲线主要表现为Ⅱ型为缓慢上升型,病理学所见为主要是纤维组织组成,内可见散在的肿瘤细胞.结论 宫颈癌的MRI动态增强能够更好的显示病变特性,其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特性与宫颈癌的组织学特点相关.
作者:钟华;彭振鹏;刘锦文;程传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0例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加服国产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对照组加服进口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记录两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TBIL及γ-GT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HBV D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肝功能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ALT、TBIL,γ-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治疗12周与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试验组则为11.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抑制HBV,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轻微,与进口阿德福韦酯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常青;黄晓虹;邱秋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p21-activated kinase-1(PAK1)基因对大肠癌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把重组p21活化蛋白激酶1质粒用脂质体转染大肠癌SW480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于转染后48 h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AK1的蛋白表达水平,Boyden小室模型检测大肠癌细胞SW480在转染重组PAK1基因质粒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W480细胞转染p21活化蛋白激酶1重组质粒后,与空白对照和空载体对照相比,PAK1蛋白水平明显增加,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转染pPAK1重组质粒能够有效上调PAK1基因,增强大肠癌细胞系体外侵袭潜能,提示PAK1基因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武金宝;韩宇晶;南清振;张振书;张宏权;宋于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HIV/AIDS临 床各期患者170例,对照组为普通患者(HW阴性)34例,均行胃镜检查,并对活检粘膜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检测明确有无Hp感染.结果 各组Hp检出率分别为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23.4%(11/47例),有症状感染期(B1、B2)14.0%(8/57例),AIDS期(A3、B3、C1-3)13.6%(9/66例),对照组47.1%(16/34).HIV/AIDS各组Hp检出率低于对照组,有症状感染期(B1、B2)组和AIDS期(A3、B3、C1-3)组均低于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W/AIDS临床各期患者中,胃粘膜严重的免疫缺陷,可能导致Hp感染率下降.
作者:罗红彬;胡中伟;郭家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