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枝莲全草挥发油的GC-MS分析

王兆玉;汪铁山;陈飞龙;林敬明

关键词:半枝莲, 挥发油, GC-MS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草药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全草挥发油的成分.方法 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D甲法提取半枝莲全草的挥发油成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并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共分析得到83个峰,确定了其中的54种化合物(占65.06%);其中含量占1%以上的有11种化合物,总相对含量为70.21%.含量为丰富的三种物质依次为:棕榈酸,占34.07%;亚油酸,占13.21%;叶绿醇,占5.90%.结论 本研究比前人确认了更多的半枝莲全草挥发油的成分,这将为进一步开发半枝莲的药用价值提供有益参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诱导人口腔上皮癌细胞G1期阻滞

    目的 探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EGCG对K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经EGCG处理48 h后KB细胞周期改变;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Cyclin A、Cyclin D1和Cyclin E表达改变.结果 EGCG对KB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EGCG(25,50,100,200,400,800μmol/L)作用KB细胞48 h后,细胞活性分别是(85.4±2.4)%、(80.4±2.8)%、(51.5±4.5)%、(30.2±1.9)%、(25.3±1.5)%和(20.0±1.1)%,与对照组(100.0±2.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MTT结果也显示相同趋势,呈浓度依赖;EGCG(100μmol/L)处理后G1期细胞百分数为(73.5±4.4)%,与对照组(47.3±3.5)%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GCG下调Cyclin A和Cyclin E表达.结论 EGCG通过诱导G1期阻滞,抑制KB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与下调Cycline E表达相关.

    作者:江穗;陈锡林;丁咏;陈仲伟;朱李军;冯航;王启朋;甄茂川;汪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次食管酸灌注对豚鼠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多次食管酸灌注对豚鼠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双室体描仪测定对照豚鼠和多次食管酸灌注豚鼠的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同时用ELISA法测定豚鼠肺组织、气管、神经节和肺泡灌洗液的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 多次食管灌酸组豚鼠第15天灌酸后的气道阻力增长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时间点气道反应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次食管酸灌注可增加豚鼠肺组织、气管、结状神经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含量.结状神经节SP含量与气管中SP含量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多次灌生理盐水组、多次灌酸组豚鼠肺组织、气管、神经节、BALF的VI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食管灌注盐酸可以增加豚鼠气道阻力但不能改变其气道反应性,其原因可能与迷走神经介导的食管-支气管反射引起气道神经末梢释放SP有关.

    作者:姚卫民;赖克方;罗远明;刘春丽;陈如冲;罗炜;钟南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脏移植百例回顾与展望

    目的 总结肝移植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105例肝移植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50 min,平均250 min;无肝期35~65 min,平均53.5 min.手术中输血0~6600 ml,平均400ml.95例术后恢复顺利,10例死亡,手术成功率9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并发症12例(11.4%),内出血6例(5.7%).结论 减少术中出血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术中彻底止血、保证胆道有充足的血供能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杰;林建华;崔忠林;张思云;王宇;张国伟;林艺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改良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测定法在诊断早期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改良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测定方法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84例胸痛病人,其中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3例,胸痛对照组41例,所有病人均在发病6 h内抽血,用改良钴-白蛋白结合法测定缺血修饰性白蛋白,结果用吸光度大小表示;利用ROC曲线来评价IMA诊断AMI的阀值.结果 AMI组IMA吸光度值为(1.195±0.320),胸痛组IMA吸光度为(0.855±0.068),两组差异显著(P<0.001).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47,当阀值为0.906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3.0%,诊断特异度82.9%.结论 利用改良方法测定IM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晓;王前;郑磊;包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3种不同方法比较(附326例报告)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碎石(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分别采用ESWL、URL、PCNL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三种方法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8.5%(146/186),91.2%(93/102)和100%(38/38).ESWL组结石直径分别为0.5~0.99 cm,1.0~2.0 cm,>2.0 cm三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0.8%(89/98)、69.3%(52/75)、30.8%(5/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RL组3例入镜困难,5例结石上移肾盂,1例结石残留,发生输尿管穿孔2例;PCNL组均1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碎石成功,结石清除率为100%,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WL佳适应症是<1 cm输尿管结石;URL适合大多数输尿管结石,特别是中下段结石,入镜成功是碎石成功的前提,结石返肾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PCNL处理输尿管上段大的梗阻性结石有优势,特别是ESWL、URL失败病例.

    作者:肖耀军;邵志强;张明;王海坤;王建平;黄谷;李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的评价

    目的 结合术中探查探讨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炎咽鼓管术前功能状态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1例(63耳)中耳炎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及声导抗测试,记录并将结果分级,分析两项结果的相关性,术中显微镜下探查咽鼓管,记录鼓室口病变程度,并与多层螺旋CT、声导抗测试对照,将3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示:正常-8耳,轻度病变-19耳,重度病变-36耳;鼓室口有无软组织影示:有软组织影者16耳,无软组织影者47耳;声导抗测试示:正常-20耳,轻度阻塞-15耳,重度阻塞-28耳;术中探查示:鼓室口有病变者22例,鼓室口无病变者41例.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结果为r_s=0.706,P=0.000,两种检查有相关性.多层螺旋CT与术中探查结果P=0.000,κ=0.627,两者吻合较强.结论 多层螺旋CT和声导抗测试从不同角度评价咽鼓管功能,较全面地了解咽鼓管病变程度,对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有针对性地处理咽鼓管病变和预测术后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勇;闫晶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膝关节半月板经关节镜下双针缝合修复术47例报告

    目的 总结47例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缝合的经验.方法 关节镜下双针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撕裂,用于治疗半月板三区纵形撕裂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所致的关节不稳定.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平均15个月.12例患者按Henning评定标准:9例愈合,1例不全愈合,2例未愈合,患者满意率为93%.结论 关节镜直视下清楚了解半月板损伤的病理变化,在重建ACL同时,应尽量修复缝合撕裂的半月板,有助于防止关节表面后遗症的发生,更好地稳定关节.采用双针缝合法不需要昂贵的特殊器械,不易损伤血管神经,该方法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作者:刘宝荣;肖晟;王国平;沈雄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的分类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不同病变类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历年收治的81例先天性阴道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阴道异常患者中,共有6种病变类型,先天性无阴道16例(19.7%),阴道闭锁15例(18.5%),阴道横隔10例(12.3%),阴道纵隔14例(17.2%),阴道斜隔18例(22.2%),处女膜闭锁8例(9.8%).48例有原发性闭经(59.2%),22例伴有不规则下腹痛(27.1%).15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采用腹膜法阴道成形术,其余患者均采用隔膜切开引流加阴道隔膜切除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于阴道发育异常患者不同病变类型需选用不同手术方法,无阴道患者腹膜法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柳;黄峥;王一斌;叶明;唐家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硬膜外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用于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年龄60~103岁,ASAⅠ~Ⅱ级的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毕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一次性镇痛泵分别用布托啡诺(B组,n=30例)和吗啡(M组,n=30例)持续输注镇痛.观察术后4、8、12、24、48h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与M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术后48h内B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腹胀等)比M组少(P<0.01).结论 布托啡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老年病人的镇痛是安全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

    作者:胡冬华;李雅兰;蔡明雪;张惠;项明方;帅兵;聂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广西三江侗族乳母膳食营养与乳汁成分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三江县侗族乳母的膳食营养及乳汁营养素的状况.方法 收集广西三江县侗族120名0~6月乳母的乳汁,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维生素A的含量,并对产妇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乳母产后1个月内蔬菜、豆类等摄入严重不足,产后1个月以后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满月前乳母乳汁中蛋白质、脂肪、铁的含量高于参考值,满月后蛋白质、铁的含量低于参考值.钙、锌、维生素A的含量低于参考值.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接近参考值.结论 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乳母的营养指导,改变哺乳期不均衡的膳食习惯.建议广两i江侗族孕妇及乳母应适当增加铁、锌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取量.

    作者:江蕙芸;陈红慧;杨万清;王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合并新发肺结核9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新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同期选取96例新发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与80例非糖尿病新发肺结核患者(B组),以同一抗痨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1)A组较B组起病急、症状重,以干酪病灶为主,病变范围广,易于溶解形成空洞,痰菌阳性率高,起病进展恶化快.(2)A组痊愈率、好转率、痰菌阴转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充分合理的抗痨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

    作者:董秋兰;王颖;刘采昀;李佩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睾丸横过异位的诊断和治疗(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睾丸横过异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一例睾丸横过异位,行精索松解并将异位睾丸通过阴囊纵隔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随访6个月,患儿双侧睾丸位置良好,血流正常.结论 睾丸横过异位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病因不明,宜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赵善超;郑少斌;谭万龙;徐军刚;陈彤;陈鹏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氧流量再灌注对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循环开放时不同氧浓度复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0例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A组为低氧流量复灌组,B组为中氧流量复灌组,C组为高氧流量复灌组;术中主动脉开放时分别以25、50、80ml/(kg·min)氧流量复灌5min;分别测定术前(T0)、主动脉开放30min(T1)、2 h(T2)、12 h(T3)、24h(T4)时血浆CK-MB与cTnT的水平;于建立体外循环前与主动脉开放60 min取右房心肌组织行湿/干重比(W/D)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各时点3组兔血浆CK-MB与cTnT均较术前高(P<0.05),且A组兔血浆CK-MB与cTnT的水平较B、C组明显低(P<0.05);3组兔术后右房心肌W/D与MDA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且A组明显较B、C两组低,而SOD含量刚好相反(P<0.05);电镜下观察发现术后3组兔右房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线粒体水肿和损坏,嵴结构改变,基质颗粒减少,但A组相对较轻.结论 低氧流量再灌注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龚伟;刘建新;金龙玉;王电军;洪朝;姜志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改良Nuss手术矫治青少年漏斗胸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伤Nuss手术矫治青少年漏斗胸的可行性,并讨论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8例青少年漏斗胸患者(7男1女,平均年龄17.2岁)施行改良漏斗胸矫治术.在患者两侧腋中线胸骨凹处略高水平做两个2.5 cm小切口,在胸腔镜下将已塑形的矫形板由右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左胸腔,翻转矫形板将胸骨顶起,矫正凹陷畸形,并将矫形板固定于胸壁;加强、改进围手术期处理并随访.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放置矫形板满意,无心脏、肺脏等伤害性事件发生,疼痛超过1周的3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平均术后住院日8.8d;全部患者随访2~19个月,取得满意的结果,矫形效果优的6例,良好2例;无矫形板移位、塌陷.结论 Nuss手术矫治青少年漏斗胸是一种创伤小,美观,效果确切的良好术式,改进、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群清;闫玉生;童健;陈坤棠;张福伟;肖飞;李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宫颈癌MRI动态增强的病理学研究:附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动态增强的特点及其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病灶强化形式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20例宫颈癌动态增强曲线可分为2型,宫颈癌的强化形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宫颈癌的组织学成分相关.感兴趣区为明显均匀强化或者病灶周围的明显环形强化区,所得的时间-信号曲线主要是Ⅰ型,速升速降型,病理上主要由肿瘤细胞组成,周围包绕薄层或者散在的间质组织.而感兴趣区为肿瘤轻度强化或者病灶中央表现为轻度强化区,其时间-信号曲线主要表现为Ⅱ型为缓慢上升型,病理学所见为主要是纤维组织组成,内可见散在的肿瘤细胞.结论 宫颈癌的MRI动态增强能够更好的显示病变特性,其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特性与宫颈癌的组织学特点相关.

    作者:钟华;彭振鹏;刘锦文;程传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肠炎清通过抑制NF-κB活性对大鼠肠黏膜起抗炎作用

    目的 检测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探讨肠炎清对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氨甲碟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100 mg/kg)组及肠炎清组(CYQ,100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6d.每天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并评分(HS).ELISA测定大鼠IL-10,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黏膜内TNF-α、IL-β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各处理组细胞内磷酸化胞质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小肠炎模型组DAI、CMDI、HS评分明显升高(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MTX组TNF-α、IL-1βmRNA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肠炎清组与NAC治疗组TNF-α、IL-1β表达水平低于MTX组,但IL-10的表达高于MTX组.肠炎清能抑制IκB的降解.结论 姜黄素对肠黏膜起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活性,进而减少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mRNA表达,增强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宋卫兵;吕永慧;李亚南;肖丽萍;余新沛;刘岗;王媛媛;张小兰;李鹰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速度向量成像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 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或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急性心肌缺血状态犬的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健康杂种犬6只,开胸后游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使用自制动脉血管缩窄器制备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测量不同冠脉血流状况下二尖瓣环心肌舒张速度平均值(Em),同时进行心导管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 随着犬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下降,LVEDP则逐步升高(P<0.001),VVI与QTVI测量的Em逐渐降低(P<0.001及P=0.001),二者与LVEDP具有良好的负线性相关,使用VVI测量的Em与LVEDP的相关性r=-0.834,P<0.001.使用QTVI测量的Em与LVEDP的相关性r=-0.680.P<0.001,两相关系数行Z检验Z=2.625,P=0.0087.结论 VVI及QTVI技术均是无创性测量左室舒张功能的好方法,VVI作为一种新的超声技术,克服了测量时的角度依赖性,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上明显优于QTVI,为临床上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川;查道刚;杜荣生;胡锋;李胜辉;吴小苑;刘伊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30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含量检测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307例有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0例无复发转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SGF含量,并对复发转移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TSGF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复发转移患者血清TSGF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0.01);无复发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TSGF含量无差异(P>0.05);复发转移患者化疗有效者化疗后血清TSGF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进展者化疗后血清TSGF含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稳定者化疗前后血清TSGF含量变化不大(P>0.05).结论 血清TSGF含量检测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疗效判断及随访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华;闫茂生;郑涛;陈亦欣;许瑞莲;刘雅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的设计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 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 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下胫腓联合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以AO内固定原则为基础设计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的佳进钉钉道,提取腓骨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及钉道模型,建立与其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数字化虚拟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首先复位下下胫腓联合,将模板准确贴于患侧腓骨远端外侧,利用模板上预先制备的导向孔进行定位和置人螺钉.结果 建立了下胫腓联合数字化模型以及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制备出的导向模板具有较好的匹配性,适用于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在临床初步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逆向工程技术制备的固定导向模板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丹;王丹;张元智;张玉忠;相大勇;秦煜;裴国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癌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

    目的 开发肺癌辅助诊断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肺癌及肺良性疾病(肺炎、肺结核、肺炎性假瘤)共18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诊断模型,参考模型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系统开发平台VB.Net语言开发相应肺癌辅助诊断系统.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806(>0.7).内对照情况:肺良性疾病诊断准确率=92.8%,肺癌诊断准确率=89.0%,总体诊断准确率=90.8%.结论 肺癌诊断系统对临床早期发现肺癌有较积极的作用,随着多中心数据的增加,模型的应用价值将越来越高.

    作者:吕优江;俞守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