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流阻抗法测量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谱

丰明俊;马青;王力;陈林;陈晓敏

关键词:血液细胞, 介电常数, 电导率, 介电谱
摘要:目的 研究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性能的数据特征.方法 在射频段使用阻抗分析仪测量了30例正常人血液样本的交流阻抗,通过介电谱、复平面图、介电损耗因子、电导率虚部和损耗角正切的频谱分析,明确了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性能的频率特性.结果 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具有频率依从性;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性能具有两个特征频率:第一特征频率f_1=0.59MHz,第二特征频率f_2=2.12MHz.结论 通过频域阻抗分析法可以确定血液细胞频率特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的设计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 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 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下胫腓联合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以AO内固定原则为基础设计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的佳进钉钉道,提取腓骨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及钉道模型,建立与其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数字化虚拟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首先复位下下胫腓联合,将模板准确贴于患侧腓骨远端外侧,利用模板上预先制备的导向孔进行定位和置人螺钉.结果 建立了下胫腓联合数字化模型以及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制备出的导向模板具有较好的匹配性,适用于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在临床初步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逆向工程技术制备的固定导向模板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丹;王丹;张元智;张玉忠;相大勇;秦煜;裴国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简称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94例;分治疗组61例(早、中、晚期患者分别为32例、19例、10例),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其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变化和救治成功率,并与仅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对照组33例患者(早、中、晚期分别为17例、11例、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早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患者两组差别不大.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早、中期患者救治成功率,但对晚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无明显影响;针对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提倡尽早予以人工肝治疗,力争在早、中期进行.

    作者:黎明;吴锦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海南地区217例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7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217例IgA肾病患者在30~39岁年龄段发病率高(50.38%);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型常见(56.68%,123/217),该型病理改变程度较重,Ⅲ级病变以上占38.21%: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包括了几乎所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以I级病变为常见(31.34%,68/217),其次为Ⅱ级病变(29.95%,65/217),且随着病理分级程度的进展,临床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也越高;免疫病理分型中48例为单纯IgA型(22.12%),106例伴补体沉积(48.85%).结论 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伴高血压患者肾病理改变程度较严重.对无症状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患者应尽早行肾活检术,并根据病理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符克英;陈汝;詹锋;蔡俊宏;谢瑶芸;吴艳;韩叶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西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机制研究

    目的 调查和研究西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子机制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 收集西安地区六所三级甲等医院一年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146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金属酶,NaCl抑制试验检测OXA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58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其阳性产物经双向测序分析.结果 筛选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15株,14株耐药菌经E-test法鉴定未产金属酶,经NaCl抑制后发现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增加,提示产生OXA型碳青霉烯酶,其中11株PCR扩增bla_(OXA-23)阳性,1株PCR扩增bla_(OXA-58)阳性,NaCl抑制试验与PCR检测结果的一致率达85.7%.结论 产OXA型碳青霉烯酶是西安地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其OXA-58型基因在国内尚属新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NaCl抑制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价廉的表型筛选OXA型碳青霉烯酶的新方法.

    作者:谭湘淑;刘原;韩新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诱导人口腔上皮癌细胞G1期阻滞

    目的 探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EGCG对K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经EGCG处理48 h后KB细胞周期改变;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Cyclin A、Cyclin D1和Cyclin E表达改变.结果 EGCG对KB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EGCG(25,50,100,200,400,800μmol/L)作用KB细胞48 h后,细胞活性分别是(85.4±2.4)%、(80.4±2.8)%、(51.5±4.5)%、(30.2±1.9)%、(25.3±1.5)%和(20.0±1.1)%,与对照组(100.0±2.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MTT结果也显示相同趋势,呈浓度依赖;EGCG(100μmol/L)处理后G1期细胞百分数为(73.5±4.4)%,与对照组(47.3±3.5)%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GCG下调Cyclin A和Cyclin E表达.结论 EGCG通过诱导G1期阻滞,抑制KB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与下调Cycline E表达相关.

    作者:江穗;陈锡林;丁咏;陈仲伟;朱李军;冯航;王启朋;甄茂川;汪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硬膜外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用于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年龄60~103岁,ASAⅠ~Ⅱ级的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毕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一次性镇痛泵分别用布托啡诺(B组,n=30例)和吗啡(M组,n=30例)持续输注镇痛.观察术后4、8、12、24、48h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与M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术后48h内B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腹胀等)比M组少(P<0.01).结论 布托啡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老年病人的镇痛是安全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

    作者:胡冬华;李雅兰;蔡明雪;张惠;项明方;帅兵;聂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可疑胃肠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切除

    目的 评估腹腔镜手术切除可疑胃肠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科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术前怀疑胃肠间质瘤50例,年龄27-78岁.38例术前(胃镜或超声内镜)诊断为胃粘膜下肿物.12例(小肠内镜)诊断为小肠肿瘤.所有病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病理切缘,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方面评价腹腔镜手术切除效果.结果 50例均行完成腹腔镜手术切除,手术时间(90.84±26.69)min;估计术中出血(EBL)(57.80±67.48)ml;术后(50.90±18.87)h排气;术后(2.94±0.79)d开始进食,术后住院时间(8.62±3.56)d;术后无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胃肠间质瘤病例的病理切缘阴性.结论 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前诊断可疑间质瘤的肿瘤,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达到R0切除、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余仙;李国新;余江;张策;王亚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螨性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RhoA的表达水平

    目的 探讨RhoA在螨性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螨性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Rho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非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及正常人群为对照.结果 螨性哮喘、非螨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RhoA表达阳性率依次为66.7%、70.2%和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不同性别螨性哮喘患者Rho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螨性哮喘患者中,儿童组RhoA总阳性率(83.3%)虽较高,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螨性哮喘患者RhoA表达总阳性率依次为33.3%、57.9%、88.2%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螨性哮喘患者Rho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且随着临床分级的增加,RhoA表达的阳性率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作者:周鹰;朱洪;彭江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卡维地洛与培哚普利联合干预心梗后心衰对心肌肌浆网Ca~(2+)泵活性和Ca~(2+)释放通道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联合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对心肌肌浆网(SR)Ca~(2+)泵活性和Ca~(2+)释放通道(RyR2)密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冠脉建立慢性心衰模型,术后1周开始分别给以卡维地洛(6mg·kg~(-1)·d~(-1))、培哚普利(4mg·kg~(-1)·d~(-1))、特拉唑嗪(2mg·kg~(-1)·d~(-1))、卡维地洛(6mg·kg~(-1)·d~(-1))+培哚普利(4mg·kg~(-1)·d~(-1))联合干预9周,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室心肌SR Ca~(2+)泵活性和RyR_2密度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1),+dp/dt_(max)、-dp/dt_(max)显著降低(P<0.01),左室心肌SR Ca~(2+)泵活性和RyR_2密度显著降低(P<0.01).卡维地洛、培哚普利单独及联合干预均降低LVEDP(P<0.01),升高+dp/dt_(max)、-dp/dt_(max)(P<0.01),并升高左室心肌SR Ca~(2+)泵活性和RyR_2密度(P<0.01),联合干预变化更明显(P<0.01).特拉唑嗪组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左室心肌sRCa~(2+)泵活性与+dp/dt_(max)、-dp/dt_(max)显著正相关(r=0.596,r=0.684,P<0.01).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长期联合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SR Ca~(2+)泵活性,增加RyR_2密度,优于任何单一药物干预.

    作者:耿召华;刘春燕;彭佑华;李隆贵;赵晓辉;王江;崔斌;于世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0例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加服国产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对照组加服进口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记录两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TBIL及γ-GT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HBV D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肝功能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ALT、TBIL,γ-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治疗12周与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试验组则为11.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抑制HBV,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轻微,与进口阿德福韦酯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常青;黄晓虹;邱秋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的分类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不同病变类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历年收治的81例先天性阴道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阴道异常患者中,共有6种病变类型,先天性无阴道16例(19.7%),阴道闭锁15例(18.5%),阴道横隔10例(12.3%),阴道纵隔14例(17.2%),阴道斜隔18例(22.2%),处女膜闭锁8例(9.8%).48例有原发性闭经(59.2%),22例伴有不规则下腹痛(27.1%).15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采用腹膜法阴道成形术,其余患者均采用隔膜切开引流加阴道隔膜切除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于阴道发育异常患者不同病变类型需选用不同手术方法,无阴道患者腹膜法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柳;黄峥;王一斌;叶明;唐家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的评价

    目的 结合术中探查探讨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炎咽鼓管术前功能状态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1例(63耳)中耳炎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及声导抗测试,记录并将结果分级,分析两项结果的相关性,术中显微镜下探查咽鼓管,记录鼓室口病变程度,并与多层螺旋CT、声导抗测试对照,将3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示:正常-8耳,轻度病变-19耳,重度病变-36耳;鼓室口有无软组织影示:有软组织影者16耳,无软组织影者47耳;声导抗测试示:正常-20耳,轻度阻塞-15耳,重度阻塞-28耳;术中探查示:鼓室口有病变者22例,鼓室口无病变者41例.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结果为r_s=0.706,P=0.000,两种检查有相关性.多层螺旋CT与术中探查结果P=0.000,κ=0.627,两者吻合较强.结论 多层螺旋CT和声导抗测试从不同角度评价咽鼓管功能,较全面地了解咽鼓管病变程度,对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有针对性地处理咽鼓管病变和预测术后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勇;闫晶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6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均2次/d,胶体果胶铋100 mg,4次/d,疗程7 d;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甲硝唑400 mg,均2次/d,疗程7 d.两组溃疡病患者均继用雷贝拉唑10 mg,1次/d,共3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消化性溃疡患者复查胃镜.观察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分析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0%(123/143)、11.9%(17/143),对照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110/143)、20.3%(29/143),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130/143)、93.6%(58/62),对照组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7.4%(125/143)、89.3%(50/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四联一周疗法根除Hp的方案较现今常用的三联方案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宋慧东;舒建昌;杨绮红;张文茹;吕霞;罗国彪;聂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浓度葡萄糖对胰岛细胞的IRS2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和Bax基因表达和激活情况以及对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胰腺进行分离纯化所得的胰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按培养液里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G1组(5.6 mmol/L)、G2组(7.8 mmol/L)、G3组(11.1 mmol/L)、G4组(16.7 mmol/L)、G5组(22.2 mmol/L)及G6组(27.6mmol/L).细胞培养至72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检测IRS2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Bax激活和细胞核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当葡萄糖浓度在5.6~11.1 mmol/L时,胰岛素分泌水平升高,IRS2表达和Bax激活分别呈进行性增加,但此时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至超过16.7mmol/L时,IRS2表达逐渐减少,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降低,而Bax激活则逐渐增强,胰岛细胞凋亡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以导致胰岛细胞IRS2表达下降,胰岛素分泌量下降;同时Bax激活增强,胰岛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说明IRS2表达下降与凋亡相关蛋白Bax激活及其胰岛细胞凋亡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而且IRS2表达下降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减少的原因之一.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IRS2蛋白的表达可能对于保护胰岛细胞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瑜祯;冯乐平;夏宁;杨月莲;张木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膜联蛋白V在子痫前期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V(Annexin V)在子痫前期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35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3例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8例的Annexin V mRNA及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Annexin V主要表达于蜕膜细胞的胞膜、胞浆及间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表达等各方法验证结果显示:Annexin V mRNA及蛋白在正常妊娠组蜕膜组织中表达高;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中次之;早发型子痫前期中低,正常妊娠组与早发组和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组和晚发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exin V在子痫前期蜕膜组织中表达下调,Annexin V 的低表达可能与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形成有关.

    作者:冯亚玲;周昌菊;薛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宫颈癌MRI动态增强的病理学研究:附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动态增强的特点及其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病灶强化形式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20例宫颈癌动态增强曲线可分为2型,宫颈癌的强化形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宫颈癌的组织学成分相关.感兴趣区为明显均匀强化或者病灶周围的明显环形强化区,所得的时间-信号曲线主要是Ⅰ型,速升速降型,病理上主要由肿瘤细胞组成,周围包绕薄层或者散在的间质组织.而感兴趣区为肿瘤轻度强化或者病灶中央表现为轻度强化区,其时间-信号曲线主要表现为Ⅱ型为缓慢上升型,病理学所见为主要是纤维组织组成,内可见散在的肿瘤细胞.结论 宫颈癌的MRI动态增强能够更好的显示病变特性,其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特性与宫颈癌的组织学特点相关.

    作者:钟华;彭振鹏;刘锦文;程传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脏移植百例回顾与展望

    目的 总结肝移植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105例肝移植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50 min,平均250 min;无肝期35~65 min,平均53.5 min.手术中输血0~6600 ml,平均400ml.95例术后恢复顺利,10例死亡,手术成功率9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并发症12例(11.4%),内出血6例(5.7%).结论 减少术中出血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术中彻底止血、保证胆道有充足的血供能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杰;林建华;崔忠林;张思云;王宇;张国伟;林艺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肠炎清通过抑制NF-κB活性对大鼠肠黏膜起抗炎作用

    目的 检测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探讨肠炎清对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氨甲碟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100 mg/kg)组及肠炎清组(CYQ,100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6d.每天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并评分(HS).ELISA测定大鼠IL-10,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黏膜内TNF-α、IL-β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各处理组细胞内磷酸化胞质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小肠炎模型组DAI、CMDI、HS评分明显升高(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MTX组TNF-α、IL-1βmRNA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肠炎清组与NAC治疗组TNF-α、IL-1β表达水平低于MTX组,但IL-10的表达高于MTX组.肠炎清能抑制IκB的降解.结论 姜黄素对肠黏膜起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活性,进而减少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mRNA表达,增强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宋卫兵;吕永慧;李亚南;肖丽萍;余新沛;刘岗;王媛媛;张小兰;李鹰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改良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测定法在诊断早期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改良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测定方法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84例胸痛病人,其中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3例,胸痛对照组41例,所有病人均在发病6 h内抽血,用改良钴-白蛋白结合法测定缺血修饰性白蛋白,结果用吸光度大小表示;利用ROC曲线来评价IMA诊断AMI的阀值.结果 AMI组IMA吸光度值为(1.195±0.320),胸痛组IMA吸光度为(0.855±0.068),两组差异显著(P<0.001).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47,当阀值为0.906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3.0%,诊断特异度82.9%.结论 利用改良方法测定IM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晓;王前;郑磊;包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肾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中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效应

    目的 用肾母细胞瘤WT1基因一段序列(WT1y)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通过小鼠和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研究所激发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效应.方法 WT1基因一段序列,含HLA-A~*2402锚定残基的9个氨基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WT1y.免疫Balb/c小鼠,ELISA方法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分离脾淋巴细胞,FCM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8.结果 重组质粒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免疫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CTL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体外具有较强溶解靶细胞的功能.结论 WT1基因的DNA疫苗具有很强的CTL效应,为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滨;王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