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有;漆松涛;张遐;曹琼;吴炳义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营养不良大鼠血浆神经肽(NPY)水平和下丘脑NPY基因表达,及复方α-酮酸对其的影响.方法 5/6肾切除配合4%酪蛋白饮食制作慢性肾衰营养不良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α-酮酸组.灌胃4周后放免法检测血浆NPY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下丘脑NPY基因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浆NPY显著升高,而下丘脑NPY基因表达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血浆NPY与下丘脑NPY呈显著负相关,复方α-酮酸组血浆NPY显著降低,NPY基因表达显著上升.结论 慢性肾衰大鼠存在高NPY血症,NPY与慢性肾衰营养不良关系密切,复方α-酮酸可上调下丘脑NPY基因表达,降低血浆NPY水平,从而改善慢性肾衰营养不良.
作者:周伟东;邓聪;龙海波;肖炜;胡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7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217例IgA肾病患者在30~39岁年龄段发病率高(50.38%);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型常见(56.68%,123/217),该型病理改变程度较重,Ⅲ级病变以上占38.21%: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包括了几乎所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以I级病变为常见(31.34%,68/217),其次为Ⅱ级病变(29.95%,65/217),且随着病理分级程度的进展,临床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也越高;免疫病理分型中48例为单纯IgA型(22.12%),106例伴补体沉积(48.85%).结论 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伴高血压患者肾病理改变程度较严重.对无症状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患者应尽早行肾活检术,并根据病理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符克英;陈汝;詹锋;蔡俊宏;谢瑶芸;吴艳;韩叶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0例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加服国产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对照组加服进口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记录两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TBIL及γ-GT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HBV D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肝功能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ALT、TBIL,γ-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治疗12周与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试验组则为11.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抑制HBV,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轻微,与进口阿德福韦酯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常青;黄晓虹;邱秋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开发肺癌辅助诊断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肺癌及肺良性疾病(肺炎、肺结核、肺炎性假瘤)共18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诊断模型,参考模型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系统开发平台VB.Net语言开发相应肺癌辅助诊断系统.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806(>0.7).内对照情况:肺良性疾病诊断准确率=92.8%,肺癌诊断准确率=89.0%,总体诊断准确率=90.8%.结论 肺癌诊断系统对临床早期发现肺癌有较积极的作用,随着多中心数据的增加,模型的应用价值将越来越高.
作者:吕优江;俞守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胺碘酮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方法 对93名心功能Ⅱ至Ⅳ级(按NYHA分级)合并室性心律失常2级至4B级(按Lown分级)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口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胸比,超声心动图的LA、LVEDV、LVESV、EF的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在的心率、血压、心胸比两两比较后,P均<0.05,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超声心动图的LA、LVEDV 、LVESV均明显缩小,EF增加,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治疗6周后心律失常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2.04%,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86.02%.结论 缬沙坦与胺碘酮联用,能有效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作者:邝健;黄裕立;麦炜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肝移植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105例肝移植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50 min,平均250 min;无肝期35~65 min,平均53.5 min.手术中输血0~6600 ml,平均400ml.95例术后恢复顺利,10例死亡,手术成功率9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并发症12例(11.4%),内出血6例(5.7%).结论 减少术中出血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术中彻底止血、保证胆道有充足的血供能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杰;林建华;崔忠林;张思云;王宇;张国伟;林艺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建立乳腺癌风险模型,有针对性地筛查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成组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分别进行乳腺癌人群和非乳腺癌人群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绝经前妇女中,服用避孕药、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等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乳腺增生病史、有乳腺组织活检史、有相对剧烈的运动等因素可能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妇女中,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是危险因素,情绪调节能力强是保护因素.结论 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不完全相同,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建立绝经前后不同的乳腺癌预报模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乳腺癌的早期干预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安秦;夏建红;王颀;李文萍;许娟;陈中扬;杨剑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多次食管酸灌注对豚鼠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双室体描仪测定对照豚鼠和多次食管酸灌注豚鼠的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同时用ELISA法测定豚鼠肺组织、气管、神经节和肺泡灌洗液的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 多次食管灌酸组豚鼠第15天灌酸后的气道阻力增长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时间点气道反应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次食管酸灌注可增加豚鼠肺组织、气管、结状神经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含量.结状神经节SP含量与气管中SP含量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多次灌生理盐水组、多次灌酸组豚鼠肺组织、气管、神经节、BALF的VI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食管灌注盐酸可以增加豚鼠气道阻力但不能改变其气道反应性,其原因可能与迷走神经介导的食管-支气管反射引起气道神经末梢释放SP有关.
作者:姚卫民;赖克方;罗远明;刘春丽;陈如冲;罗炜;钟南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血小板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普山;叶汉深;陈漫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HIV/AIDS临 床各期患者170例,对照组为普通患者(HW阴性)34例,均行胃镜检查,并对活检粘膜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检测明确有无Hp感染.结果 各组Hp检出率分别为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23.4%(11/47例),有症状感染期(B1、B2)14.0%(8/57例),AIDS期(A3、B3、C1-3)13.6%(9/66例),对照组47.1%(16/34).HIV/AIDS各组Hp检出率低于对照组,有症状感染期(B1、B2)组和AIDS期(A3、B3、C1-3)组均低于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W/AIDS临床各期患者中,胃粘膜严重的免疫缺陷,可能导致Hp感染率下降.
作者:罗红彬;胡中伟;郭家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西藏小型猪、比格犬与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集成年西藏小型猪、比格犬和人的血液样品,用全自动血液粘度计分别测定其全血粘度(WBV,高、中、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血浆纤维蛋白原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雄性西藏小型猪的WBV值(150、30、5、1s~(-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低于雌性(P<0.05,P<0.01,P<0.05,P<0.01,P<0.01);(2)雄性比格犬的WBV值(150和1 s~(-1))显著低于雌性(P<0.05);(3)男性的WBV(1s~(-1))和红细胞压积值显著高于女性(P<0.05,P<0.01),而男性的血沉值则显著低于女性(P<0.01);(4)比格犬的WBV(1 s~(-1))、血浆粘度、血沉值均显著低于西藏小型猪和人(P<0.05,P<0.01,P<0.05),而红细胞压积值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则显著高于西藏小型猪和人(P<0.01);(5)西藏小型猪和人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比格犬相比,西藏小型猪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更接近于人.
作者:袁进;吴清洪;陈丽;张嘉宁;顾为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新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同期选取96例新发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与80例非糖尿病新发肺结核患者(B组),以同一抗痨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1)A组较B组起病急、症状重,以干酪病灶为主,病变范围广,易于溶解形成空洞,痰菌阳性率高,起病进展恶化快.(2)A组痊愈率、好转率、痰菌阴转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充分合理的抗痨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
作者:董秋兰;王颖;刘采昀;李佩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p21-activated kinase-1(PAK1)基因对大肠癌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把重组p21活化蛋白激酶1质粒用脂质体转染大肠癌SW480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于转染后48 h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AK1的蛋白表达水平,Boyden小室模型检测大肠癌细胞SW480在转染重组PAK1基因质粒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W480细胞转染p21活化蛋白激酶1重组质粒后,与空白对照和空载体对照相比,PAK1蛋白水平明显增加,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转染pPAK1重组质粒能够有效上调PAK1基因,增强大肠癌细胞系体外侵袭潜能,提示PAK1基因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武金宝;韩宇晶;南清振;张振书;张宏权;宋于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TGF)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GF(终浓度0.2、1、5 ng/ml),于8、24、48、72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不同浓度组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 h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c-fos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作者:王爱民;任春海;马志杰;向英;张志伟;朱志坚;王宝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用肾母细胞瘤WT1基因一段序列(WT1y)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通过小鼠和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研究所激发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效应.方法 WT1基因一段序列,含HLA-A~*2402锚定残基的9个氨基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WT1y.免疫Balb/c小鼠,ELISA方法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分离脾淋巴细胞,FCM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8.结果 重组质粒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免疫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CTL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体外具有较强溶解靶细胞的功能.结论 WT1基因的DNA疫苗具有很强的CTL效应,为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滨;王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或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急性心肌缺血状态犬的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健康杂种犬6只,开胸后游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使用自制动脉血管缩窄器制备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测量不同冠脉血流状况下二尖瓣环心肌舒张速度平均值(Em),同时进行心导管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 随着犬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下降,LVEDP则逐步升高(P<0.001),VVI与QTVI测量的Em逐渐降低(P<0.001及P=0.001),二者与LVEDP具有良好的负线性相关,使用VVI测量的Em与LVEDP的相关性r=-0.834,P<0.001.使用QTVI测量的Em与LVEDP的相关性r=-0.680.P<0.001,两相关系数行Z检验Z=2.625,P=0.0087.结论 VVI及QTVI技术均是无创性测量左室舒张功能的好方法,VVI作为一种新的超声技术,克服了测量时的角度依赖性,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上明显优于QTVI,为临床上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川;查道刚;杜荣生;胡锋;李胜辉;吴小苑;刘伊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和Bax基因表达和激活情况以及对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胰腺进行分离纯化所得的胰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按培养液里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G1组(5.6 mmol/L)、G2组(7.8 mmol/L)、G3组(11.1 mmol/L)、G4组(16.7 mmol/L)、G5组(22.2 mmol/L)及G6组(27.6mmol/L).细胞培养至72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检测IRS2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Bax激活和细胞核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当葡萄糖浓度在5.6~11.1 mmol/L时,胰岛素分泌水平升高,IRS2表达和Bax激活分别呈进行性增加,但此时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至超过16.7mmol/L时,IRS2表达逐渐减少,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降低,而Bax激活则逐渐增强,胰岛细胞凋亡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以导致胰岛细胞IRS2表达下降,胰岛素分泌量下降;同时Bax激活增强,胰岛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说明IRS2表达下降与凋亡相关蛋白Bax激活及其胰岛细胞凋亡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而且IRS2表达下降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减少的原因之一.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IRS2蛋白的表达可能对于保护胰岛细胞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瑜祯;冯乐平;夏宁;杨月莲;张木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来源于孕晚期、自然周期及Gn刺激周期(包括超促排周期及IVM周期)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差异及颗粒细胞对孕晚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76枚,包括OCC 633枚和DO 453枚.其中OCC分为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IVM周期组;DO分为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超促排卵周期组;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分为OCC组和DO组.所有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ICSI受精序贯培养,除IVM周期组行胚胎移植外,其余均培养至囊胚阶段.分别比较OCC和DO各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超促排卵周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统计IVM周期组的移植周期妊娠率;比较孕晚期OCC组与DO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 OCC: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及IVM周期组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74.3%、76.9%和82.2%,孕晚期组与IVM周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组受精率、卵裂率相比,孕晚期组和自然周期组囊胚形成率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IVM周期组移植周期妊娠率为20%.DO:超促排卵周期组体外成熟率高(86.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2.5%)和孕晚期组(72.7%),P<0.01;孕晚期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5.0%、83.3%和38.5%,与其他两组相比均亦未见统计学差异.孕晚期OCC组与DO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差别.结论 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具有同样的发育潜能,孕晚期捐献的卵母细胞可作为一种供卵来源:有无颗粒细胞并不影响孕晚期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
作者:石宇;龙晓林;杜红姿;黄玉玲;黄青;杨建华;张伟良;刘见桥;许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含量检测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307例有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0例无复发转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SGF含量,并对复发转移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TSGF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复发转移患者血清TSGF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0.01);无复发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TSGF含量无差异(P>0.05);复发转移患者化疗有效者化疗后血清TSGF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进展者化疗后血清TSGF含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稳定者化疗前后血清TSGF含量变化不大(P>0.05).结论 血清TSGF含量检测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疗效判断及随访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华;闫茂生;郑涛;陈亦欣;许瑞莲;刘雅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腹腔镜手术切除可疑胃肠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科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术前怀疑胃肠间质瘤50例,年龄27-78岁.38例术前(胃镜或超声内镜)诊断为胃粘膜下肿物.12例(小肠内镜)诊断为小肠肿瘤.所有病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病理切缘,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方面评价腹腔镜手术切除效果.结果 50例均行完成腹腔镜手术切除,手术时间(90.84±26.69)min;估计术中出血(EBL)(57.80±67.48)ml;术后(50.90±18.87)h排气;术后(2.94±0.79)d开始进食,术后住院时间(8.62±3.56)d;术后无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胃肠间质瘤病例的病理切缘阴性.结论 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前诊断可疑间质瘤的肿瘤,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达到R0切除、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余仙;李国新;余江;张策;王亚楠 刊期: 2009年第07期